卷第十三

關燈
鴉鳴。

    無一處不是者個時節。

    今當臘月三十夜。

    敢問諸人還曾會麼。

    有際天之雲濤。

    方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裡風。

    乃可負垂天之翼。

    複舉僧問古德年窮歲盡時如何。

    古德雲家家門底野狐兒。

    家家門底野狐兒。

    滞句承言盡堕疑。

    庾嶺老梅春獨早。

    花開不待曉風吹。

     用彰俊禅師除夜小參。

    爆竹聲前薦得。

    餓狗吃牽黎。

    椒盤頌裡悟來。

    黑牛眠死水。

    二俱不涉别有生機。

    拈卻炙脂帽子。

    脫卻鹘臭布衫。

    腳跟下硬糾糾。

    頂門上明皎皎。

    總教作個灑灑落落底沒量大解脫人。

    陰陽不能變其質。

    寒暑不能移其志。

    日日是好日。

    時時是好時。

    又分什麼新年頭舊年尾。

    雖然。

    隻如僧問古德年窮歲盡時如何。

    德雲東村王老夜燒錢。

    可謂言中有向句裡呈機。

    蓦拈拄杖畫一畫。

    一九二九。

    相逢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

    籬頭吹筚觱。

    四九三十六。

    夜眠如露宿。

    住住。

    若不喝住。

    幾乎數過正月初一。

     除夜小參。

    一年将盡夜。

    萬裡未歸人。

    咄。

    寐語作麼。

    即今簇簇上來。

    兀兀立地。

    面面相看。

    眼眼相對。

    阿那個是未歸人。

    樓上已吹新歲角。

    聽不出聲底分明聽取。

    窗前猶點舊年燈。

    見不超色底端的見來。

    是個皮下有血。

    誰家竈裡無煙。

    說什麼到與未到歸與未歸。

    雖然。

    否極泰來結交頭一句子也要諸人知委。

    拈拄杖卓一下。

    梅萼香傳春谷暖。

    松風聲度夜堂寒。

     無文燦禅師除夜小參。

    威音王已前有本曆日。

    無七十二候。

    無二十四氣。

    以天荒地老為一歲。

    以松枯石爛為一日。

    山僧遊乾闼婆城。

    遇舜若多神親手授受叮咛付囑。

    後二千年當於薦福山中次第流布。

    住院以來正月初一日輥到臘月三十日。

    更無工夫說着。

    今夜幸遇歲除。

    拈起普示大衆去也。

    展兩手雲。

    寒來暑往。

    日遷月移。

    盡在者裡。

    可中忽一個出來道。

    陳年曆日不勞拈出。

    不特顯叢林有人。

    亦表自己參學眼目。

    雖然如是。

    我更問你。

    從來臘月三十日為歲除夜。

    今年因什麼卻欠一日。

     了庵欲禅師除夜小參。

    年窮歲盡。

    黃梅石女子母團圞。

    日往月來。

    少室鐵牛嘗甘水草。

    嶺南獦獠唱巴歌。

    聲聲總是無生調。

    好大衆。

    九衢人靜。

    大野風清。

    燈籠與露柱争光。

    耐重對金剛[跳-兆+孛]跳。

    也無玄也無妙。

    快活須明者一竅。

    擊拂子雲。

    昨日街頭賣杏花。

    一年春事都來了。

    喝一喝。

     除夜小參。

    德山小參不答話。

    人貧智短。

    趙州小參要答話。

    馬瘦毛長。

    靈岩今夜小參有問即答無問即休。

    終不将珍珠作豌豆粜卻。

    豈不見南泉和尚雲。

    王老師自小牧一頭水牯牛。

    拟向溪東牧。

    不免食他國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

    也不免食他國王水草。

    不如随分納些些。

    總不見得。

    雖然如是。

    未免笑破衲僧鼻孔。

    且道衲僧有甚長處。

    還委悉麼。

    一年三百六十日。

    一日還他十二時。

    禅客相逢隻彈指。

    此心能有幾人知。

    複舉道吾和尚雲。

    鋒刀上[跳-兆+孛]跳。

    微塵裡走馬。

    勞勞去複來。

    個是知音者。

    師雲。

    真點胸名不虛得。

    檢點将來。

    也隻是三步四步。

    未見七跳八跳在。

    靈岩今夜分歲無可與諸人。

    暖熱随分。

    也說四句。

    燈籠拜露柱。

    露柱拜燈籠。

    明朝添一歲。

    含笑舞春風。

     笑隐欣禅師除夜小參。

    山林城市喧寂何分。

    世出世間聖凡不二。

    所以道法随法行。

    法幢随處建立。

    茲山官寺先帝潛宮。

    雖衲子於此安禅。

    而官貴往來雜沓。

    前日講習賀正朝儀。

    規行矩步無非佩玉腰金。

    武略文韬總是麒麟獬豸。

    又見攢花簇錦發揚出格風光。

    鬼面神頭展演當行旗鼓。

    直得張公吃酒李公醉。

    锺馗解舞十八拍。

    金雞唱曉石女遊春。

    即事全真。

    開舜若身中活眼。

    借功明位。

    現毗盧頂後神光。

    一一蓋色騎聲。

    一一超今邁古。

    正與麼時。

    如何是不涉見聞一句。

    無目仙人能揣骨。

    鬧市相逢把手驚。

     為亡者對靈提綱 中峰本禅師為瞿運使霆發卒哭。

    藥師道場對靈小參。

    大道隻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

    隻如都運相公昨自皇慶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捐館。

    至今年四月初七日。

    其一百日内鼓螺互應金石交宣。

    豈非聲耶。

    華果姿陳香燈羅列。

    豈非色耶。

    遍演金經廣宣玉偈。

    豈非言語耶。

    且聲色言語觌體全彰。

    卻喚甚麼作大道。

    若以聲為大道。

    聲自是聲。

    若以色為大道。

    色自是色。

    若以言語為大道。

    言語自是言語。

    與麼分析将來。

    古人話似作兩橛。

    者裡檢點得出。

    便見我都運相公與藥師如來握手共遊於一十二重清淨願海。

    以衆寶光明而作佛事。

    俾盡大地衆生不越一念俱成正覺。

    到者裡既無聲色可求。

    亦何言語可取。

    總隻是個大光明藏。

    如其不委。

    更為下個注腳。

    良久雲。

    天共白雲曉。

    水和明月流。

    複舉石頭和尚問龐居士雲。

    子學道以來日用事作麼生。

    居士呈偈曰。

    日用事無别。

    惟吾自偶諧。

    頭頭非取舍。

    處處沒張乖。

    朱紫誰為号。

    丘山絕點埃。

    神通并妙用。

    運水與搬柴。

    且如何是日用事。

    茲向第二門頭曲為注腳去也。

    眼見色是日用事。

    耳聞聲是日用事。

    鼻嗅香是日用事。

    舌啖味是日用事。

    以至身覺觸意雜思是日用事。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應用等皆是日用事。

    因甚麼說個無别底道理。

    雖則體用互陳萬塵交接。

    一一皆是自心成就。

    自心出生。

    所以教中謂。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又雲。

    三界無别法。

    惟是一心作。

    以其見自心。

    故雖一剎那頃泛應群緣。

    會入一心曾無異緻。

    所以雲無别也。

    今之學道者往往向義路上。

    以聰明之資一一領會。

    自謂佛法無多子。

    殊不知說個自心早落情見。

    於是龐居士謂惟吾自偶諧。

    言偶諧二字。

    直是注解不破穿鑿不入。

    苟非具金剛正眼。

    向聲色未彰已前一鑒鑒破。

    物我未形之際一拶拶開。

    自然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

    是謂偶諧者也。

    其或未到者個時節。

    和個偶諧俱成剩語。

    所以雲。

    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既到實參實悟之地。

    則繁興大用舉必全真。

    拟眨眼來劍去久矣。

    者個是老龐公棄家财於湘水。

    跨諸祖門庭。

    掠得些子汗臭氣。

    便解為是發揮。

    惟我都運相公。

    即再世之龐居士也。

    雖不效其棄家珍於水底。

    卻能轉為布施利益種種救援攝護方便等事。

    而亦不妨其孜孜在道之心。

    以至啟手足之際。

    屏去血味及與玩好諸欲因緣。

    惟單單舉個所參話頭泊然而逝。

    豈非多生熏習般若培植菩提而有如是操略耶。

    既捐館已。

    一百日内晝夜六時備陳佛事。

    由是知相公雖天道人道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