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轉句。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更須知有全提時節。

    大小雲門舉話也不了。

    臨濟雲。

    有一人常在途中不離家舍。

    有一人常在家舍不離途中。

    那一個合受人天供養。

    恁麼說話猶在半途。

    既在途中說什麼家舍。

    既在家舍便須忘卻途中。

    所謂道人行處如湯銷氷。

    箭既離弦無返回勢。

    有底道途中即是家舍。

    家舍即是途中。

    與麼見解也未夢見臨濟汗臭氣在。

    不如他興化道。

    我在南方行腳一遭。

    拄杖頭不曾撥着一個會佛法的。

    卻有衲僧氣息。

    個事如擊石火閃電光。

    構得構不得未免喪身失命。

    其間一個半個轉得身吐得氣。

    當頭坐斷不受差排。

    腳跟下推勘得來未免黑洞洞地。

    良久雲。

    休休。

    着甚來由。

    春了夏。

    夏了秋。

    秋了冬。

    無事晚來江上望。

    三三兩兩釣漁翁。

     南石琇禅師解制小參。

    諸方提唱貴在出格。

    才升堂小參。

    便要舉入門便棒入門便喝話。

    望州亭與汝相見話。

    隔江招手話。

    見僧便面壁話。

    直使龍睛鹘眼莫能窺觑。

    鹙子目連安能湊泊。

    謂有宗師手段。

    高則高矣。

    妙則妙矣。

    其柰法道衰微。

    利根者少。

    正如方木逗圓竅。

    安能吻合。

    徑山相席打令看風使帆。

    不惜帶水拖泥。

    一任諸方笑怪。

    久參上士不在多言。

    晚進初機莫嫌苦口。

    出家人棄舍父母不顧奉養已為不孝。

    是名教之罪人矣。

    期在悟明心地。

    續佛慧命。

    廣度衆生。

    如是則非便報答今生父母養育以成大孝。

    直使累世父母冤親俱獲解脫。

    豈小可哉。

    若隻區區碌碌。

    今日三明日四。

    戒律不能持。

    禅定不能習。

    甚至傷風化玷宗社。

    非但為名教罪人亦是法門之罪人矣。

    一旦生死來到将何抵敵。

    舍此報身難逃淪墜。

    古人謂牢獄未是苦。

    地獄未是苦。

    袈裟下失卻人身是為苦也。

    藥石之言可不銘佩。

    衆中忽有一個出來道。

    長老長老好合取臭口。

    山僧隻得向明窗下安排。

    何故。

    近代三吳并百越。

    個般作略眼中稀。

    複舉九峰虔禅師因僧問。

    西天夏末有人得道。

    此間夏末還有得道者麼。

    九峰雲有。

    僧雲何者是。

    九峰雲。

    頭戴午夜月。

    腳踏黃金地。

    今日忽有問徑山此間夏末有人得道麼。

    徑山但答雲無。

    忽更問雲何謂無。

    便向他道個個眉毛橫眼上。

    人人鼻孔大頭垂。

    且道九峰是徑山是。

    便下座。

     笑隐欣禅師解夏小參。

    萬機不到百匝千重。

    一句全提七穿八穴。

    萬裡無寸草。

    出門便是草。

    浏陽洞山前不遘邨後不疊店。

    中峰明日解制。

    今夜一彩兩賽去也。

    拈拄杖畫一畫雲。

    透過一字關。

    摵碎三玄要。

    狸奴白牯笑不休。

    露柱燈籠皆[跳-兆+孛]跳。

    因甚如此。

    一家有事百家忙。

    複舉沩山示衆雲。

    行腳高士直須向聲色裡睡眠。

    聲色裡坐卧始得。

    疎山出問雲。

    如何是不落聲色句。

    沩山豎起拂子。

    疎山雲此是落聲色句。

    沩山便歸方丈。

    疎山不契遂辭香嚴。

    嚴雲何不且住。

    疎山雲某甲與和尚無緣。

    嚴雲有何因緣不契試舉看。

    疎山遂舉前話。

    嚴雲某甲有個話。

    疎山雲道什麼。

    嚴雲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疎山雲元來此中有人。

    乃囑香嚴雲。

    師兄向後有個住處。

    某甲卻來相見。

    沩山至晚問香嚴雲。

    問聲色話底矮阇黎在麼。

    嚴雲已去也。

    沩雲向子道什麼。

    嚴雲某甲亦曾對他來。

    沩雲試舉看。

    嚴雲言發非聲色前不物。

    沩山雲他道什麼。

    香嚴雲他深肯之。

    沩山失笑雲。

    将謂者矮子有長處。

    元來隻在者裡。

    此子向後設有住處。

    近山無柴燒。

    近水無水吃。

    師雲。

    衆中商量盡道沩山用向上爪牙。

    惜乎疎山失卻一隻眼。

    殊不知正是沩山失卻一隻眼。

    卻被疎山勘破。

    中峰恁麼道。

    諸人還甘麼。

     用彰俊禅師解夏小參。

    秋江清淺時。

    白鹭和煙島。

    本無迷悟人。

    隻要今日了。

    既是本無迷悟。

    又要了個什麼。

    好諸禅德。

    頂門正眼照古照今。

    腦後神光無内無外。

    雖則人人本具各各現前。

    其柰妄想執着不能了此。

    茲值聖制将圓。

    僧欲自恣。

    便從今日了将去。

    不妨七穿八穴十字縱橫。

    若了不去。

    三十年後換手埵胸莫言不道。

     解夏小參。

    解卻布袋口。

    拔脫拄杖根。

    朝遊天台。

    莫往南嶽。

    是你諸人分上事。

    有佛處不得住。

    無佛處急走過。

    亦是你諸人分上事。

    山河無隔礙。

    光明處處通。

    普賢菩薩乘此光明現神通百變。

    從象口入從象鼻出。

    從象耳入從象眼出。

    諸人還知麼。

    若也知。

    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若也不知。

    便請還常住九十日飯錢來。

    咄。

     爾密澓禅師小參。

    洞山雲。

    秋初夏末。

    各各向東去西去。

    直須萬裡無寸草去。

    有曰出門便是草。

    有曰直得不出門亦是草。

    洞山老祖與二尊宿忘卻自家四大五髒。

    盡力提持。

    恐人入草。

    今日東山解制。

    臘節初臨春氣未至。

    正值燒痕滿界。

    衆兄弟。

    直須向乾茅叢裡信手拈來。

    寸寸瓊枝縷縷玉葉。

    不妨和身卧在荊棘林中。

    累地輥他十七八輥。

    起來通身荊棘。

    非但佛祖難親。

    饒他舜若多神拟着則鮮血淋漓。

    縱使臘月三十索債盈門難以近傍。

    東山如是告報。

    大似出客颠狂。

    自露通身醜惡。

    雖然。

    也不錯舉。

     冬夜提綱 雪岩欽禅師冬夜小參并謝梅磵首座。

    冬至月頭賣被買牛。

    冬至月尾賣牛買被。

    全提古佛規猷。

    突出衲僧巴鼻。

    可中一個半個不受人瞞。

    才聞舉着剔起眉毛嗔叫吼地。

    笑道二祖甘不丈夫。

    斷臂求心埋沒自己。

    殊不知深雪堆中自有磵底寒梅一樹清香[旖-大+(立-一)]旎。

    卓拄杖雲。

    嗅得着。

    隻者是。

    舉洞山道。

    有一物黑似漆。

    常在動用中。

    動用收不得。

    師雲。

    可煞自由。

    過在什麼處。

    師雲。

    兩手分付。

    泰首座道。

    過在動用中。

    師雲。

    相随去也。

    若是護聖門下則不然。

    有一物明似日。

    不在動用中。

    動用中無不得。

    且道還有過也無。

    若有個漢出來道無。

    山僧未免也拈出一顆斷江柑子聊陳薄供。

    卓拄杖一下雲。

    莫怪空疎。

    伏惟珍重。

     冬夜小參。

    陽升陰伏。

    漢宮添一線之長。

    日暧霜明。

    魯史書五雲之瑞。

    直得飛雪谷發寒氷光焰。

    集雲峰抽石筍枝條。

    君子道長。

    小人道消。

    鵬搏海運也。

    九萬裡而扶遙。

     高峰妙禅師冬至舉僧問古德雲。

    一陽來複日長一線。

    未審佛法長多少。

    古德雲長一線。

    後有古德雲一線長。

    師拈雲。

    就窠打劫。

    還他三老本分鉗錘。

    若謂佛法短長。

    端的未夢見在。

    今日忽有人問西峰佛法長多少。

    隻向他道東西十萬南北八千。

     中峰本禅師冬至示衆。

    乾三連。

    坤六斷。

    慈明揭堂上之榜文。

    陽未複。

    陰已消。

    洞山掇座元之果桌。

    兩重公案皎如白晝。

    千年活計瑩若澄潭。

    金毛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