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一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五參提綱
清涼益禅師上堂。
大衆立久。
乃謂之曰。
祇恁麼便散去。
還有佛法道理也無。
試說看。
若無。
又來者裡作麼。
若有。
大市裡人叢處亦有。
何須到者裡。
諸人各曾看還源觀.百門義海.華嚴論.涅盤經諸多策子。
阿那個教中有者個時節。
若有。
試舉看。
莫是恁麼經裡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
有甚麼交涉。
所以道。
微言滞於心首。
嘗為緣慮之場。
實際居于目前。
翻為名相之境。
又作麼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
又作麼生得正去。
還會麼。
莫祇恁麼念策子。
有甚麼用處。
上堂曰。
出家人但随時及節便得。
寒即寒熱即熱。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古今方便不少。
不見石頭和尚因看肇論雲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
他家便道聖人無己靡所不己。
有一片言語喚作參同契。
末上雲。
竺土大仙心。
無過此語也。
中間也祇随時說話。
上座。
今欲會萬物為自己去。
蓋為大地無一法可見。
他又囑雲。
光陰莫虛度。
适來向上座道。
但随時及節便得。
若也移時失候。
即是虛度光陰。
於非色中作色解。
上座。
于非色中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還當不當。
上座。
若恁麼會便是沒交涉。
正是癡狂兩頭走。
有甚麼用處。
上座。
但守分随時過好。
珍重。
上堂。
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
若有一絲頭。
即是一絲頭。
天台韶國師上堂。
古聖方便猶如河沙。
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
斯乃無上心印法門。
我輩是祖師門下客。
合作麼生會祖師意。
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
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道取。
莫道風幡動處是甚麼。
有雲附物明心不須認物。
有雲色即是空。
有雲非風幡動應須妙會。
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
既不許如是會。
諸上座便合知悉若於者裡徹底悟去。
何法門而不明。
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
更有甚麼疑情。
所以古人道。
一了千明。
一迷萬惑。
上座。
豈是今日會得一則。
明日又不會也。
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難會。
有一分下劣凡夫不會。
如此見解。
設經塵劫。
祇自勞神乏思無有是處。
上堂。
毛吞巨海海性無虧。
纖芥投鋒鋒利無動。
見與不見會與不會唯我知焉。
乃有頌曰。
暫下高峰已顯揚。
般若圜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無差别。
法界縱橫處處彰。
珍重。
上堂。
僧問。
承古有言。
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
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
既見般若為甚麼卻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見甚麼。
曰不見般若為甚麼亦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甚麼處不見。
乃曰。
若見般若不名般若。
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
且作麼生說見不見。
所以古人道。
若欠一法不成法身。
若剩一法不成法身。
若有一法不成法身。
若無一法不成法身。
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諸上座相共證明。
令法久住國土安甯。
珍重。
上堂。
古者道。
如何是禅。
三界綿綿。
如何是道。
十方浩浩。
因甚麼道三界綿綿。
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
要會麼。
塞卻眼。
塞卻耳。
塞卻舌身意。
無空阙處。
無轉動處。
上座作麼生會。
橫亦不得豎亦不得。
縱亦不得奪亦不得。
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
若如是會得。
始會法門絕揀擇。
一切言語絕滲漏。
曾有僧問作麼生是絕滲漏底語。
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
上座。
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
如識得盡十方世界是金眼眼睛。
無事珍重。
上堂。
僧問。
天下太平。
大王長壽。
如何是王。
師曰日曉月明。
曰如何領會。
師曰誰是學人。
乃曰。
天下太平。
大王長壽。
國土豐樂。
無諸患難。
此是佛語。
古不易今不遷。
一言可以定古定今。
會取好。
諸上座。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要會麼。
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始會天下太平大王長壽。
久立珍重。
清涼欽禅師上堂。
且住得也。
久立尊官及諸大衆。
今日相請勤重。
此個殊功比喻何及。
所以道。
未了之人聽一言。
祇者如今誰動口。
便下座立。
倚拄杖而告衆曰。
還會麼。
天龍寂聽而雨華。
莫作須菩提幀子畫将去。
且恁麼信受奉行。
上堂。
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
柰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
出來與他了卻。
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
師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曰過在甚麼處。
師曰過在我殃及你。
百丈恒禅師上堂。
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每日勞諸上座訪及。
無可祇延。
時寒不用久立。
卻請回車。
珍重。
上堂。
諸上座。
适來從僧堂裡出來。
腳未跨門限便回去已是重說偈言了也。
更來者裡不可重重下切腳也。
古人雲參他不如自參。
所以道森羅萬象是善财之宗師。
業惑塵勞乃普賢之境界。
若恁麼參得。
與善财同參。
若不肯與麼參。
卻歸堂向火參取勝熱婆羅門。
珍重。
永明潛禅師上堂。
佛法顯然。
因甚麼卻不會。
諸上座。
欲會佛法。
但問取張三李四。
欲會世法。
則參取古佛。
叢林無事久立。
報慈言導師上堂。
凡行腳人參善知識。
到一叢林放下瓶缽。
可謂行菩薩道能事畢矣。
何用更來者裡舉論真如涅盤。
此是非時之說。
然古人有言。
譬如披沙識寶。
沙礫若除真金自現。
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
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
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有異。
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
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
何以故爾。
法無偏正随相應現。
喚作對現色身。
還見麼。
若不見。
也莫閑坐地。
羅漢仁禅師上堂。
報恩者裡不曾與人揀話。
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
還願樂麼。
諸上座。
鶴胫長。
凫胫短。
甘草甜。
黃檗苦。
恁麼揀辨還惬雅意麼。
諸上座。
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
且莫錯會。
珍重。
報恩則禅師上堂。
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
各懷無價之珍。
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
智隐惑内雖真而不通。
無事久立。
歸宗真禅師上堂。
諸上座見聞覺知祇可一度。
祇如會了。
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
要會麼。
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久立珍重。
栖賢圓禅師上堂。
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
一生參學事畢。
何用更到者裡來。
雖然如此。
也勞上座一轉了也。
珍重。
五雲逢禅師上堂。
諸上座舍一知識參一知識。
盡學善财南遊之式樣。
且問上座。
祇如善财禮辭文殊。
拟登妙峰谒德雲比丘。
及到彼所。
何以德雲卻於别峰相見。
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别理。
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諸上座。
即今簇着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
此處是妙峰是别峰。
脫或從此省去。
可謂不孤負老僧。
亦常見德雲比丘。
未嘗剎那相舍離。
還信得及麼。
瑞鹿先禅師上堂。
大凡參學。
未必學問話是參學。
未必學揀話是參學。
未必學代語是參學。
未必學别語是參學。
未必學撚破經論中奇特言語是參學。
未必撚破祖師奇特言語是參學。
若于如是等參學任你七通八達。
于佛法中傥無見處。
喚作乾慧之徒。
豈不聞古德道。
聰明不敵生死。
乾慧豈免苦輪。
諸人若也參學。
應須真實參學始得。
行時行時參取。
立時立時參取。
坐時坐時參取。
眠時眠時參取。
語時語時參取。
默時默時參取。
一切作務時一切作務時參取。
既向如是等時參。
且道參個甚人。
參個甚麼語。
到者裡須自有個明白處始得。
若不如是。
喚作造次之流。
則無究了之旨。
保明誠禅師上堂。
如為一人。
衆多亦然。
珍重。
堯峰暹禅師上堂。
冬去春來。
樓閣門開。
若也入得。
不用徘徊。
諸上座。
還向者裡入得也未。
若也入得。
所以古人道。
是處是彌勒。
無門無善财。
若也入之未得。
自是諸上座狂走。
更不忉忉。
久立珍重。
功臣如禅師上堂。
召大衆曰。
還知道聖僧同諸人到者裡麼。
既勞尊降。
焉敢稽留。
久立珍重。
晚參提綱 百丈海禅師每上堂。
有一老人随衆聽法。
一日衆退唯老人不去。
師問曰汝是何人。
老人答曰。
某非人也。
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
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某對曰不落因果。
遂五百生堕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貴脫野狐身。
師曰汝問。
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大衆立久。
乃謂之曰。
祇恁麼便散去。
還有佛法道理也無。
試說看。
若無。
又來者裡作麼。
若有。
大市裡人叢處亦有。
何須到者裡。
諸人各曾看還源觀.百門義海.華嚴論.涅盤經諸多策子。
阿那個教中有者個時節。
若有。
試舉看。
莫是恁麼經裡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
有甚麼交涉。
所以道。
微言滞於心首。
嘗為緣慮之場。
實際居于目前。
翻為名相之境。
又作麼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
又作麼生得正去。
還會麼。
莫祇恁麼念策子。
有甚麼用處。
上堂曰。
出家人但随時及節便得。
寒即寒熱即熱。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古今方便不少。
不見石頭和尚因看肇論雲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
他家便道聖人無己靡所不己。
有一片言語喚作參同契。
末上雲。
竺土大仙心。
無過此語也。
中間也祇随時說話。
上座。
今欲會萬物為自己去。
蓋為大地無一法可見。
他又囑雲。
光陰莫虛度。
适來向上座道。
但随時及節便得。
若也移時失候。
即是虛度光陰。
於非色中作色解。
上座。
于非色中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還當不當。
上座。
若恁麼會便是沒交涉。
正是癡狂兩頭走。
有甚麼用處。
上座。
但守分随時過好。
珍重。
上堂。
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
若有一絲頭。
即是一絲頭。
天台韶國師上堂。
古聖方便猶如河沙。
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
斯乃無上心印法門。
我輩是祖師門下客。
合作麼生會祖師意。
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
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道取。
莫道風幡動處是甚麼。
有雲附物明心不須認物。
有雲色即是空。
有雲非風幡動應須妙會。
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
既不許如是會。
諸上座便合知悉若於者裡徹底悟去。
何法門而不明。
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
更有甚麼疑情。
所以古人道。
一了千明。
一迷萬惑。
上座。
豈是今日會得一則。
明日又不會也。
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難會。
有一分下劣凡夫不會。
如此見解。
設經塵劫。
祇自勞神乏思無有是處。
上堂。
毛吞巨海海性無虧。
纖芥投鋒鋒利無動。
見與不見會與不會唯我知焉。
乃有頌曰。
暫下高峰已顯揚。
般若圜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無差别。
法界縱橫處處彰。
珍重。
上堂。
僧問。
承古有言。
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
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
既見般若為甚麼卻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見甚麼。
曰不見般若為甚麼亦被縛。
師曰你道般若甚麼處不見。
乃曰。
若見般若不名般若。
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
且作麼生說見不見。
所以古人道。
若欠一法不成法身。
若剩一法不成法身。
若有一法不成法身。
若無一法不成法身。
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諸上座相共證明。
令法久住國土安甯。
珍重。
上堂。
古者道。
如何是禅。
三界綿綿。
如何是道。
十方浩浩。
因甚麼道三界綿綿。
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
要會麼。
塞卻眼。
塞卻耳。
塞卻舌身意。
無空阙處。
無轉動處。
上座作麼生會。
橫亦不得豎亦不得。
縱亦不得奪亦不得。
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
若如是會得。
始會法門絕揀擇。
一切言語絕滲漏。
曾有僧問作麼生是絕滲漏底語。
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
上座。
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
如識得盡十方世界是金眼眼睛。
無事珍重。
上堂。
僧問。
天下太平。
大王長壽。
如何是王。
師曰日曉月明。
曰如何領會。
師曰誰是學人。
乃曰。
天下太平。
大王長壽。
國土豐樂。
無諸患難。
此是佛語。
古不易今不遷。
一言可以定古定今。
會取好。
諸上座。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要會麼。
言發非聲。
色前不物。
始會天下太平大王長壽。
久立珍重。
清涼欽禅師上堂。
且住得也。
久立尊官及諸大衆。
今日相請勤重。
此個殊功比喻何及。
所以道。
未了之人聽一言。
祇者如今誰動口。
便下座立。
倚拄杖而告衆曰。
還會麼。
天龍寂聽而雨華。
莫作須菩提幀子畫将去。
且恁麼信受奉行。
上堂。
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
柰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
出來與他了卻。
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
師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曰過在甚麼處。
師曰過在我殃及你。
百丈恒禅師上堂。
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每日勞諸上座訪及。
無可祇延。
時寒不用久立。
卻請回車。
珍重。
上堂。
諸上座。
适來從僧堂裡出來。
腳未跨門限便回去已是重說偈言了也。
更來者裡不可重重下切腳也。
古人雲參他不如自參。
所以道森羅萬象是善财之宗師。
業惑塵勞乃普賢之境界。
若恁麼參得。
與善财同參。
若不肯與麼參。
卻歸堂向火參取勝熱婆羅門。
珍重。
永明潛禅師上堂。
佛法顯然。
因甚麼卻不會。
諸上座。
欲會佛法。
但問取張三李四。
欲會世法。
則參取古佛。
叢林無事久立。
報慈言導師上堂。
凡行腳人參善知識。
到一叢林放下瓶缽。
可謂行菩薩道能事畢矣。
何用更來者裡舉論真如涅盤。
此是非時之說。
然古人有言。
譬如披沙識寶。
沙礫若除真金自現。
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
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
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有異。
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
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
何以故爾。
法無偏正随相應現。
喚作對現色身。
還見麼。
若不見。
也莫閑坐地。
羅漢仁禅師上堂。
報恩者裡不曾與人揀話。
今日與諸上座揀一兩則話。
還願樂麼。
諸上座。
鶴胫長。
凫胫短。
甘草甜。
黃檗苦。
恁麼揀辨還惬雅意麼。
諸上座。
莫是血脈不通泥水有隔麼。
且莫錯會。
珍重。
報恩則禅師上堂。
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
各懷無價之珍。
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
智隐惑内雖真而不通。
無事久立。
歸宗真禅師上堂。
諸上座見聞覺知祇可一度。
祇如會了。
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
要會麼。
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久立珍重。
栖賢圓禅師上堂。
出得僧堂門見五老峰。
一生參學事畢。
何用更到者裡來。
雖然如此。
也勞上座一轉了也。
珍重。
五雲逢禅師上堂。
諸上座舍一知識參一知識。
盡學善财南遊之式樣。
且問上座。
祇如善财禮辭文殊。
拟登妙峰谒德雲比丘。
及到彼所。
何以德雲卻於别峰相見。
夫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終無别理。
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諸上座。
即今簇着老僧是相見是不相見。
此處是妙峰是别峰。
脫或從此省去。
可謂不孤負老僧。
亦常見德雲比丘。
未嘗剎那相舍離。
還信得及麼。
瑞鹿先禅師上堂。
大凡參學。
未必學問話是參學。
未必學揀話是參學。
未必學代語是參學。
未必學别語是參學。
未必學撚破經論中奇特言語是參學。
未必撚破祖師奇特言語是參學。
若于如是等參學任你七通八達。
于佛法中傥無見處。
喚作乾慧之徒。
豈不聞古德道。
聰明不敵生死。
乾慧豈免苦輪。
諸人若也參學。
應須真實參學始得。
行時行時參取。
立時立時參取。
坐時坐時參取。
眠時眠時參取。
語時語時參取。
默時默時參取。
一切作務時一切作務時參取。
既向如是等時參。
且道參個甚人。
參個甚麼語。
到者裡須自有個明白處始得。
若不如是。
喚作造次之流。
則無究了之旨。
保明誠禅師上堂。
如為一人。
衆多亦然。
珍重。
堯峰暹禅師上堂。
冬去春來。
樓閣門開。
若也入得。
不用徘徊。
諸上座。
還向者裡入得也未。
若也入得。
所以古人道。
是處是彌勒。
無門無善财。
若也入之未得。
自是諸上座狂走。
更不忉忉。
久立珍重。
功臣如禅師上堂。
召大衆曰。
還知道聖僧同諸人到者裡麼。
既勞尊降。
焉敢稽留。
久立珍重。
晚參提綱 百丈海禅師每上堂。
有一老人随衆聽法。
一日衆退唯老人不去。
師問曰汝是何人。
老人答曰。
某非人也。
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
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某對曰不落因果。
遂五百生堕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貴脫野狐身。
師曰汝問。
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