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關燈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五參提綱 洞山價禅師上堂。

    還有不報四恩三有者麼。

    衆無對。

    又曰。

    若不體此。

    意何超始終之患。

    直須心心不觸物。

    步步無處所。

    常無間斷始得相應。

    直須努力莫閑過日。

     上堂。

    有一人在千人萬人中。

    不背一人不向一人。

    你道此人具何面目。

    雲居出曰。

    某甲參堂去。

     雲居膺禅師上堂。

    舉先師道地獄未是苦。

    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卻是最苦。

    師曰。

    汝等既在者個行流。

    十分去九不較多也。

    更着些子精彩便是上座。

    不屈平生行腳。

    不孤負叢林。

    古人道。

    欲得保任此事。

    須向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方有些子氣息。

    汝若大事未辦。

    且須履踐玄途。

     上堂。

    得者不輕微。

    明者不賤用。

    識者不咨嗟。

    解者無厭惡。

    從天降下則貧窮。

    從地湧出則富貴。

    門裡出身易。

    身裡出門難。

    動則埋身千丈。

    不動則當處生苗。

    一言迥脫獨拔當時。

    言語不要多。

    多則無用處。

     上堂。

    如人将三貫錢買個獵狗。

    祇解尋得有蹤迹底。

    忽遇羚羊挂角。

    莫道蹤迹。

    氣息也無。

    僧問羚羊挂角時如何。

    師曰六六三十六。

    曰挂角後如何。

    師曰六六三十六。

    僧禮拜。

    師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不見道無蹤迹。

     上堂。

    孤迥迥。

    峭巍巍。

    僧出問曰某甲不會。

    師曰面前案山子也不會。

     上堂。

    僧家發言吐氣須有來由。

    莫将等閑。

    者裡是甚麼所在。

    争受容易。

    凡問個事也須識些子好惡。

    若不識尊卑良賤。

    不知觸犯。

    信口亂道也無利益。

    傍家行腳到處覓相似語。

    所以尋常向兄弟道。

    莫怪不相似。

    恐同學太多去。

    第一莫将來。

    将來不相似。

    言語也須看前頭。

    八十老人入場屋。

    不是小兒嬉。

    不是因循事。

    一言參差即千裡萬裡。

    難為收攝。

    蓋為學處不着力。

    敲骨打髓須有來由。

    言語如鉗如夾如鈎如鎖。

    須教相續不斷。

    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明。

    豈不是得妙底事。

    一種學大須子細研窮。

    直須谛當的的無差。

    到者裡有甚麼[跳-兆+典]跣處。

    有甚麼拟議處。

    向去底人常須慘悚戢翼始得。

    若是知有底人。

    自解護惜終不取次。

    十度發言九度休去。

    為甚麼如此。

    恐怕無利益。

    體得底人心如臘月扇子。

    直得口邊醭出不是強為。

    任運如此。

    欲得恁麼事。

    須是恁麼人。

    既是恁麼人。

    不愁恁麼事。

    恁麼事即難得。

     上堂。

    汝等諸人直饒學得佛邊事。

    早是錯用心。

    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頭。

    亦不幹自己事。

    自餘是甚麼閑。

    拟将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

    如将方木逗圓孔。

    多少誵訛。

    若無恁麼事。

    饒你灒花簇錦亦無用處。

    未離情識在。

    一切事須向者裡及盡。

    若有一毫去不盡即被塵累。

    豈況更多。

    差之毫厘。

    過犯山嶽。

    不見古人道。

    學處不玄盡是流俗閨合中物舍不得。

    俱為滲漏。

    直須向者裡及取及去及來。

    并盡一切事始得無過。

    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

    祇喚作了事人。

    終不喚作尊貴。

    将知尊貴一路自别。

    不見道從門入者非寶。

    棒上不成龍。

    知麼。

     疎山仁禅師上堂。

    病僧鹹通年前會得法身邊事。

    鹹通年後會得法身向上事。

    雲門出問如何是法身邊事。

    師曰枯樁。

    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師曰非枯樁。

    曰還許某甲說道理也無。

    師曰許。

    曰枯樁豈不是明法身邊事。

    師曰是。

    曰非枯樁豈不是明法身向上事。

    師曰是。

    曰祇如法身還該一切也無。

    師曰法身周徧豈得不該。

    門指淨瓶曰祇如淨瓶還該法身麼。

    師曰阇黎莫向淨瓶邊覓。

    門便禮拜。

     青林虔禅師上堂。

    祖師門下鳥道玄微。

    功窮皆轉不究難明。

    汝等諸人直須離心意識參。

    出凡聖路學。

    方可保任。

    者不如是。

    非吾子息。

     白水仁禅師上堂。

    老僧尋常不欲向聲前色後鼓弄人家男女。

    何故。

    且聲不是聲色不是色。

    僧問如何是聲不是聲。

    師曰喚作色得麼。

    曰如何是色不是色。

    師曰喚作聲得麼。

    僧作禮。

    師曰且道為汝說答汝話。

    若向者裡會得。

    有個入處。

     龍牙遁禅師上堂。

    夫參玄人須透過祖佛始得。

    新豐和尚道。

    祖佛言教似生冤家始有參學分。

    若透不得即被祖佛謾去。

    僧問祖佛還有謾人之心也無。

    師曰汝道江湖還有礙人之心也無。

    乃曰。

    江湖雖無礙人之心。

    為時人過不得。

    江湖成礙人去。

    不得道江湖不礙人。

    祖佛雖無謾人之心。

    為時人透不得。

    祖佛成謾人去。

    不得道祖佛不謾人。

    若透得祖佛過。

    此人過卻祖佛。

    若也如是。

    始體得佛祖意。

    方與向上人同。

    如未透得但學佛學祖。

    則萬劫無有出期。

    僧曰如何得不被祖佛謾去。

    師曰道者直須自悟去始得。

     乾峰和尚上堂。

    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

    須是一一透得。

    始解歸家穩坐。

    須知更有向上一竅在。

    雲門出問庵内人為甚麼不知庵外事。

    師呵呵大笑。

    門曰猶是學人疑處。

    師曰子是甚麼心行。

    門曰也要和尚相委。

    師曰直須與麼始解穩坐。

    門應喏喏。

     上堂。

    舉一不得。

    舉二放過。

    一着落在第二。

    雲門出衆曰。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師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

    便下座。

     欽山邃禅師上堂。

    橫按拄杖顧睹大衆曰。

    有麼有麼。

    如無。

    欽山唱菩薩蠻去也。

    啰啰哩哩。

    便下座。

     金峰志禅師上堂。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僧問如何是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師曰問凡答凡問聖答聖。

    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師曰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

     襄州蘊禅師上堂。

    琉璃殿上光輝而日日無私。

    七寶山中晃耀而頭頭有據。

    泥牛運步。

    木馬嘶聲。

    野老讴歌。

    樵人舞袖。

    太陽路上古曲玄音。

    林下相逢更有何事。

     梁山觀禅師上堂。

    垂鈎四海。

    祇釣獰龍。

    格外玄機。

    為尋知己。

     太陽玄禅師上堂。

    嵯峨萬仞。

    鳥道難通。

    劍刃輕氷。

    誰當履踐。

    宗乘妙句。

    語路難陳。

    不二法門。

    淨名杜口。

    所以達磨西來九年面壁始遇知音。

    大陽今日也大無端。

    珍重。

     上堂。

    諸禅德。

    須明平常無生句。

    妙玄無私句。

    體明無盡句。

    第一句通一路。

    第二句無賓主。

    第三句兼帶去。

    一句道得獅子嚬呻。

    二句道得獅子返擲。

    三句道得獅子踞地。

    縱也周徧十方。

    擒也一時坐斷。

    正當恁麼時。

    作麼生通得個消息。

    若不通得個消息。

    來朝更獻楚王看。

     上堂。

    撒手那邊千聖外。

    祖堂少室長根芽。

    鹭倚雪巢猶自可。

    更看白馬入蘆花。

     上堂。

    夜半烏雞抱鹄卵。

    天明起來生老鹳。

    鶴毛鷹嘴鹭鸶身。

    卻共烏鴉為侶伴。

    高入煙霄。

    低飛柳岸。

    向晚歸來子細看。

    依俙恰似雲中雁。

     藥山昱禅師上堂。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與諸上座同生。

    三世諸佛與諸上座同參。

    三藏聖教與諸上座同時。

    還信得及麼。

    若也信得及。

    陝府鐵牛吞卻乾坤。

    雖然如是。

    被法身礙卻轉身不得。

    須知有出身之路。

    作麼生是諸上座出身之路。

    道道。

    良久曰。

    若道不得。

    永沉苦海。

    珍重。

     投子青禅師上堂。

    召大衆曰。

    若論此事。

    如鸾鳳沖霄不留其迹。

    羚羊挂角那覓乎蹤。

    金龍不守於寒潭。

    玉兔豈栖於蟾影。

    其或主賓若立。

    須威音世外搖頭。

    問答言陳仍玄路旁提為唱。

    若能如是。

    猶在半途。

    更若凝眸。

    不勞相見。

     上堂。

    默沉陰界語落深坑。

    拟着則天地懸殊。

    棄之則千生萬劫。

    洪波浩渺白浪滔天。

    鎮海明珠在誰收掌。

    良久卓拄杖曰。

    百雜碎。

     上堂。

    孤村陋店莫挂瓶盂。

    祖佛玄關橫身直過。

    早是蘇秦觸塞求路難回。

    項羽臨江何逃困命。

    諸禅德。

    到者裡進則落於天魔。

    退則沉於鬼趣。

    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

    諸仁者作麼生得平穩去。

    良久曰。

    任從三尺雪。

    難壓寸靈松。

     芙蓉楷禅師上堂。

    晝入祇陀之苑。

    皓月當天。

    夜登靈鹫之山。

    太陽溢目。

    烏鴉似雪。

    孤雁成群。

    鐵狗吠而淩霄。

    泥牛鬥而入海。

    正當恁麼時。

    十方共聚。

    彼我何分。

    古佛場中祖師門下。

    大家出一隻手接待往來知識。

    諸仁者。

    且道成得個甚麼事。

    良久曰。

    剩栽無影樹。

    留與後人看。

     上堂。

    才升此座已涉塵勞。

    更乃凝眸自彰瑕玷。

    别傳一句勾賊破家。

    不失本宗狐狸戀窟。

    所以真如凡聖皆是夢言。

    佛及衆生并為增語。

    到者裡。

    回光返照撒手承當。

    未免寒蟬抱枯木。

    泣盡不回頭。

     上堂。

    喚作一句已是埋沒宗風。

    曲為今時通途消耗。

    所以借功明位用在體處。

    借位明功體在用處。

    若也體用雙明。

    如門扇兩開。

    不得向兩扇上着意。

    不見新豐老子道。

    峰巒秀異鶴不停機。

    靈木迢然鳳無依倚。

    直得功成不處電火難追。

    拟議之間長途萬裡。

     上堂拈拄杖曰。

    者裡薦得。

    盡是諸佛建立邊事。

    直饒東湧西沒卷舒自在。

    也未夢見七佛已前消息。

    須知有一人不從人得。

    不受教诏。

    不落階級。

    若識此人。

    一生參學事畢。

    蓦召大衆曰。

    更若凝眸。

    不勞相見。

     上堂良久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