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寰。

    且佛法相應一句。

    如何指陳。

    匝天匝地祥雲起。

    無古無今瑞氣騰。

    某道行全虧。

    病衰滿體。

    隈藏岩穴。

    惟待殒亡。

    記六載前。

    伏承太尉沈王書下逮謂得旨。

    南來首谒補陀。

    次登天目。

    今年之夏。

    忽聞王車從至杭。

    繼臨海岸。

    親見十二面滿月慈容於潮音洞裡。

    約山僧見處。

    又卻不然。

    其觀世音聖相。

    當數年前。

    最初發一念時。

    而滿月慈容當處。

    與王之兩目如鏡照鏡自爾。

    凡舉一念。

    則一觀音示現。

    舉百念。

    則百圓通現前。

    所現之聖容。

    随念起處。

    竟莫知幾千萬身。

    豈特王心為然。

    自車從離京之日。

    自此而南三千五百裡驿程。

    若聞若見。

    俱使知有補陀岩。

    人人心中。

    皆具現觀世音菩薩之慈容。

    此又豈數量可知耶。

    如是無剎不現之身。

    皆含裹於王之最初一念。

    而其應現。

    又不止於今日。

    将見亘百千世後。

    傳王之躬。

    詣補陀岩。

    使觀世音自在。

    神通光明世世增長。

    其無作妙用。

    殊勝功德。

    未易以算數知也。

    今乃與宣政院使平章相國。

    及王子宰相尚書侍郎舍人。

    宣使一行官從。

    同時會集。

    尋奉王旨謂。

    一衆俱欲聞向道之說。

    若使一一請問。

    未免詞繁。

    俾升此座普為衆說。

    記得先師高峰和尚。

    三十年深居此山。

    每以一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

    教人默默提起。

    密密咨參。

    但不使間斷。

    亦不為物境之所遷流。

    亦不為愛憎順逆情妄之所障蔽。

    惟以所參話頭。

    蘊之於懷。

    行也如是參。

    坐也如是參。

    參到用力不及處。

    留意不得時。

    蓦忽打脫。

    方知成佛其來舊矣。

    者着子。

    是從上佛祖。

    了生脫死之已驗三昧。

    惟貴信得及。

    久遠不退轉。

    更無有不獲其相應者。

    所以古宿有謂。

    但辦肯心決不相賺。

    今日太尉王。

    與宣政平章相國王子從官。

    皆是夙承佛記。

    遠種靈根。

    而華茂果圓。

    相逢此際。

    豈非一時慶會千古因緣者哉。

    又記得教中有謂。

    若人欲識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虛空。

    且淨意如虛空。

    置之不問。

    還識佛境界麼。

    如一香一華。

    一旛一幢。

    非佛境界。

    官殿樓閣。

    園林浴池。

    非佛境界。

    乃至光明殊勝等。

    俱非佛境界。

    本上座。

    今日忍俊不禁。

    指似去也。

    山高水深。

    是佛境界。

    日上月下。

    雲騰鳥飛。

    是佛境界。

    明暗色空。

    壞空成住。

    三途六趣。

    九有四生。

    爐炭镬湯。

    諸惡苦趣。

    是佛境界。

    諸仁者。

    還信得及麼。

    當知佛境界充徧故。

    衆生境界亦複充徧。

    離佛境界。

    外别無衆生境界。

    舍衆生境界。

    外别無佛境界。

    所謂佛境界者。

    極而言之。

    迷則佛境界俱是衆生境界。

    悟則衆生境界俱是佛境界。

    如楞嚴謂。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此說豈有定體耶。

    謂海印者。

    廣周法界。

    不於印外别容有一法。

    而得安住一切諸法。

    皆海印之真光。

    含攝諸塵。

    圓裹三際。

    此印。

    随佛心量建立。

    無異無别。

    不增不減。

    而衆生罪亦複如是。

    但悟迷之有間也。

    使我廣說。

    循環莫盡。

    恐稽王聽不欲詞繁。

    記得昔日趙王訪趙州和尚。

    州不下禅床。

    乃問王曰。

    會麼。

    王雲。

    不會。

    州曰。

    自小持齋今已老。

    見人無力下禅床。

    道尊德備。

    須還趙州不下禅床。

    師法有在。

    無端末後垂示。

    大似偷心未忘。

    不妨使人疑着。

    争似幻住以三千六百丈天目山為禅床。

    行則與王共行。

    坐則與王共坐。

    或有人問其中事若何。

    聽取一偈。

    圓通示現潮音洞。

    幻住深栖天目山。

    至竟不能逃海印。

    嘉聲千古播人寰。

     受師号紫衣提綱 智門祚禅師。

    因李都尉奏師。

    紫衣到日上堂。

    問話且止。

    斯日皇恩。

    且道。

    自何而降。

    老僧。

    本志弊衣遮幻質。

    粝食補饑瘡。

    無何。

    都尉聞天。

    榮頒紫服。

    着且又違本志。

    不着又負天心。

    挂不挂。

    且緻你道。

    祖師挂什麼衣。

    若也委悉。

    許上座終日耆衣。

    未曾挂着一縷絲。

    終日吃飯。

    未曾咬着一粒米。

    若不委悉。

    看。

    老僧今日披衣去也。

    遂乃披衣。

     雪窦顯禅師。

    受師号上堂。

    禅家流。

    還如戰将見鬥勇徤。

    索不來即便擒下。

    雖一朝之作。

    争似借水獻華。

    唱太平歌好。

    夜雨山草滋。

    爽籁生古木。

    閑吟竺仙偈。

    勝於嚼金玉。

    蟋蟀啼壞牆。

    苟免悲局促。

    道人優昙華。

    迢迢遠山綠。

    是知道無不在。

    誰雲間然。

    故天有道以輕清。

    地有道以肅靜。

    谷有道以盈滿。

    君有道以敷化。

    故我今上皇帝。

    金輪統禦。

    睿澤滂流。

    草木禽魚。

    無遠不及。

    岩野抱疾之士。

    俄承寵光。

    此生他生。

    無以雲報。

    賢守司封。

    高扶堯舜。

    下視龔黃。

    襲千載之雅風。

    鎖萬邦之春色。

    伫當明诏别振休聲。

    貳車屯田諸廳朝宰。

    不敢飾辭褒贊。

    仲尼言雲。

    吾禱久矣。

     圓悟勤禅師。

    鄧樞密奏。

    到紫衣師名。

    上堂。

    大道絕遮攔其誰趣向。

    虛空無背面。

    何處雕镌。

    逈出威音王。

    高超毗盧頂。

    直得絕塵絕迹。

    離相離名。

    海口莫能宣。

    佛眼觑不見。

    其柰岩中宴坐。

    諸天雨華。

    淨室掩關。

    梵音慰谕。

    遠禀一人洪造。

    特資宰輔陶镕。

    椹服師名。

    薦臻岩穴。

    既爾從天降下。

    理應直下承當。

    泉石光輝。

    林巒增秀。

    風行草偃。

    水到渠成。

    由是擊開解脫門。

    顯示正法眼。

    調無生曲。

    唱太平歌。

    樂無為之化去也。

    還委悉麼。

    優缽羅華開。

    齅着無香氣。

    名自樞密府。

    恩從九天至。

    草木生光輝。

    麟龍不為瑞。

    誓奮鐵石心。

    仰答丘山惠。

     佛照光禅師。

    淳熙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特賜佛照禅師号。

    領衆門迎勅黃。

    歸寺升座。

    拈香祝聖畢。

    乃雲。

    當陽目擊。

    直下知歸。

    左右逢源。

    七通八達。

    着着有出身之路。

    頭頭具透脫之機。

    有時神出鬼沒。

    換鬥移星。

    有時八字打開。

    兩手分付。

    恁麼也得。

    不恁麼也得。

    恁麼不恁麼總得。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放去收來。

    有何挂礙。

    直得龍骧虎驟。

    鳳翥鸾翔。

    奇特中奇特。

    殊勝中殊勝。

    正當恁麼時。

    且道。

    知恩報恩一句。

    作麼生道。

    吾皇萬萬年。

    複舉黃檗和尚示衆雲。

    汝等諸人。

    盡是不着便底。

    恁麼行腳。

    何處有今日。

    還知大唐國裡無禅師麼。

    師着語雲。

    打草要蛇驚。

    時有僧出衆雲。

    隻如諸方聚徒領衆。

    又作麼生。

    檗雲。

    不道無禅。

    隻是無師。

    師雲。

    黃檗。

    眼觀東南。

    意在西北。

    檢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