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列祖提綱錄卷第二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降香到提綱 圓悟勤禅師。

    秦魯國大長公主。

    降香請升座。

    天高無極。

    無極有尊。

    地厚無垠。

    無垠有主。

    鏡萬象方寸。

    懷六合胸中。

    發大機顯大用。

    是故乃祖乃佛。

    或拈華。

    或面壁。

    或行棒。

    或行喝。

    或詞辨縱橫。

    或寂寥無說。

    周旋往返。

    隻明此個無為宗旨。

    所以人人分上。

    各各壁立萬仞。

    無一絲毫移易虧欠。

    豈不見道。

    譬如帝力不棄一民。

    不謂不知。

    而不容不謂。

    知之而含育。

    到個裡。

    啟無為之化。

    行不言之教。

    各各頂天履地。

    飲泉水貴地脈。

    正當恁麼時。

    還委悉麼。

    一穗寶香天上降。

    金輪皇億萬斯年。

     金山仲禅師。

    皇後遣中使降香。

    為皇帝祝延聖壽。

    上堂。

    法本無說。

    随事應機。

    心本絕形。

    遇緣即現。

    古今如是。

    凡聖同途。

    蓋衆生迷妄。

    不知遂成流轉故。

    能仁頓忘情見。

    了達根源。

    不從外求。

    亦非内得。

    所以佛佛授手。

    祖祖相傳。

    道貫一乘。

    宗分五派。

    臨濟則賓主互換。

    韶陽乃顧鑒全超。

    沩仰則父子相投。

    曹洞乃君臣慶會。

    清涼法眼。

    直指惟心。

    建立門風。

    各張鋪席。

    包含萬象。

    該括大千。

    冥冥不混於色聲。

    蕩蕩豈妨於語嘿。

    把定則十方坐斷。

    虎踞龍蟠。

    放行則千聖出興。

    風行草偃。

    助堯仁政化。

    祝睿算延鴻。

    降伏衆魔。

    普利群有。

    然雖恁麼。

    猶涉程途。

    且道。

    正令當行。

    如何理論。

    良久雲。

    一氣不言含有象。

    萬靈何處謝無私。

     密庵傑禅師。

    降禦香到上堂。

    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時合其序。

    風以時雨以時。

    國泰時平。

    民康物阜。

    萬姓四民。

    合其一心。

    熙熙焉。

    陶陶焉。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是故。

    林下禅人。

    居於四民之外。

    二六時中。

    據德山棒。

    擔睦州闆。

    驅耕夫牛。

    奪饑人食。

    拈一莖草。

    作丈六金身。

    将丈六金身。

    作一莖草。

    卷舒自在。

    縱奪臨時。

    堪報不報之恩。

    共助無為之化。

    複舉肅宗皇帝問忠國師。

    如何是十身調禦。

    國師道。

    檀越踏毗盧頂上行。

    前日開堂次。

    僧問如何是十身調禦。

    山僧對他道。

    垂手過膝。

    諸人且道。

    山僧與麼答。

    他與國師。

    是一是二。

    若道是一。

    語言參差。

    若道是二。

    佛法豈有兩般。

    畢竟如何。

    大海若知足。

    百川應倒流。

     佛日嶽禅師。

    哲宗皇帝遣中使降香。

    師登座。

    問答罷。

    乃曰。

    此個法門。

    不在筌蹄。

    豈幹問答。

    直饒盡十方剎土。

    抹為微塵。

    一一微塵。

    盡為衲僧。

    各如滿慈鹙子。

    窮天玄辯。

    竭世樞機。

    到者裡一點用不着。

    何以故。

    生佛圓融。

    自他平等。

    人人鼻孔遼天。

    各各壁立千仞。

    蓋不知真随妄轉。

    法逐緣遷。

    自昧靈光。

    枉投異趣。

    所以破有。

    法王運無緣慈。

    駕三乘舟楫。

    渡五性波瀾。

    翻戀澄潭月影。

    靜夜鐘聲。

    故使懷州牛吃禾。

    廬陵米價長。

    又不免勞初祖達磨。

    逗器支那。

    教外菱花。

    不磨磚鏡。

    衣中骊颔。

    不數他珍。

    未挂古帆。

    見成公案。

    由是悟取無悟底面目。

    迷是不迷底鄉關。

    三際無私。

    十方洞暢。

    自家田地。

    枯木生枝。

    古廟香爐。

    寒灰再焰。

    莫不一切語言文字。

    資生産業。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若然者。

    無影樹下合同船。

    漁翁鼓舞。

    中有黃金充一國。

    野老讴歌。

    共樂升平。

    同跻壽域。

    自是天長地久。

    海晏河清。

    且道。

    共樂升平一句。

    作麼生道。

    良久曰。

    羅浮打鼓韶州舞。

    久立珍重。

     佛陀遜禅師。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

    師升座。

    問答罷。

    乃曰。

    傳持此事。

    豈以搖唇鼓舌馳騁言鋒而可議。

    然於方便門中。

    事無一向。

    是故。

    文殊以無住為本。

    曹溪以無念為宗。

    無念之宗。

    為萬法之宗。

    無住之本。

    為萬法之本。

    衆生棄本逐末。

    背覺合塵。

    一失其源。

    迷而不複。

    故祖師西來。

    不立文字。

    特唱宗乘。

    隻教諸人。

    明見自性。

    與佛同壽。

    歇則菩提不從人得。

    佛言。

    我於然燈佛所。

    無一法可得。

    然燈佛方與我受記。

    若有一法可得。

    然燈佛即不與我受記。

    如是舉唱。

    猶是化門。

    且不落化門一句。

    作麼生道。

    冬無寒臘下看。

    複曰。

    諸仁者。

    道非隐顯。

    遇緣即宗。

    法無去來。

    因時而會。

    若緣時而未會。

    雖佛祖亦何為。

    且恢張祖席。

    創立叢林。

    豈一僧之所能。

    必假國王大檀越。

    為之護助。

    佛日乃可光揚。

    自昔京城。

    未聞是道。

    先帝始建法幢。

    延四海之高流。

    為一時之大事。

    故今日佛道如此之盛。

    皇帝陛下。

    少踐丕圖。

    早聞妙法。

    不忘佛記。

    克紹前芳。

    遂令山野之人。

    獲預朝廷之命。

    即将此開堂善利。

    上祝聖壽無疆。

    伏願。

    舜日與佛日齊明。

    堯風與祖風并扇。

    萬邦無事。

    時當熙盛之年。

    四海晏清。

    人樂升平之化。

    久立珍重。

     佛印清禅師。

    哲宗皇帝遣中使降香。

    師登座。

    問答罷。

    乃拈拂子。

    召大衆曰。

    還見麼。

    手中拂子。

    層層為諸人放百種寶光。

    複擊禅床曰。

    還聞麼。

    座下猊台。

    句句為諸人演一乘了義。

    諸人若向者裡悟得。

    則曠大劫來我人業識。

    當體煙滅灰飛。

    現前身世。

    根境塵勞。

    徹底氷融雪泮。

    便見靈山正法眼藏。

    昭昭溢目全彰。

    少室涅盤妙心。

    晃晃通身獨露。

    譬如演若悟鑒中面目。

    元來隻是己頭。

    亦如力士護額上圓珠。

    到了不從他得。

    如斯則無量神通三昧。

    塵塵本爾圓成。

    恒沙諸佛法門。

    念念一時具足。

    諸仁者。

    有能恁麼構去。

    便謂立證無生。

    不待僧祗。

    而成正覺。

    如今要見無生麼。

    良久雲。

    一氣不言含有象。

    萬靈何處謝無私。

     中峰本禅師。

    延佑六年九月初六日。

    驸馬太尉沈王王璋奏。

    奉聖旨禦香入山。

    谒師於幻住庵。

    翼日請師就師子。

    正宗禅寺升座。

    大道無為。

    大功不宰。

    大善無迹。

    大位不居。

    一切處海印發光。

    千萬古金枝挺秀。

    訪圓通大士於潮音洞裡。

    買石得雲饒。

    修如意輪期於明慶寺中。

    移花兼蝶至。

    香風奏四天之樂。

    梵音轟大地之雷。

    二千載已現國王。

    五百劫常為世主。

    一大藏教。

    随機運轉。

    百千善行。

    任意發揮。

    祝萬歲於九重。

    保三韓於上國。

    此是太尉沈王海印居士。

    尋常行履處。

    隻如今日偕行宣政院使平章相國王子從官。

    高登天目。

    下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