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了了禅機俨若玄沙不出嶺。
龍山尊宿。
[魚*戋]水宗師。
戒行共霜月争明。
梵音與風雷齊震。
忽朝猛省。
拂袖便行。
衣傳已付嶺頭人。
背痛翻為塵外侶。
今當三十有五日曷報師資。
用開一百二十函少陪雲路。
薦亡伏願門 通用 塵勞蠲淨廓爾而雲散天清。
業障頓除豁然而冰消雪釋。
識心達本。
息意忘緣。
於去來中悟無去來。
於生滅中悟無生滅。
絕離幻妄。
正趍真空。
破三毒而證三藐三菩提。
収六賊而修六度六神用。
了知生滅法。
方明無我人。
不出菩薩林。
常居華藏海。
又 數行仙樂迎歸紫府之間。
三色祥雲引出塵寰之外。
抛離五障。
逈脫六塵。
當生慈氏之宮。
早入龍華之會。
又 黃金殿内常瞻紫磨之身。
紅藕花心時聽苦空之偈。
又 四生海上卸愚癡帆。
三覺岸頭斷沉迷綱。
出娑婆之世界。
生兜率之天宮。
時時面奉玉毫。
日日耳聞妙法。
曉了即心即佛。
頓明非想非空。
得般若波羅蜜多。
成無上正遍知覺。
又 無邊煩惱海徹底乾枯。
無量智慧花廓然開發。
又 上冐七重之網。
下乘千葉之蓮。
飄飄生覩史之天。
濟濟步摩尼之殿。
面瞻金相。
耳聽法音。
又 瑤池萬仞。
金風動而蓮上生花。
寶閣千層。
珠簾卷而雲中見佛。
又 寶坊寶蓋乘寶馬以優遊。
香國香城蹑香雲而快樂。
又 寶網玲珑之下。
天花缥缈之中。
禮十号慈尊。
悟一乘妙理。
又 須菩提彈指之處認取千聖之門。
大迦葉破顔之時頓悟一真之理。
又 普光堂上回凡心而作佛心。
菩提殿中轉肉眼而為慧眼。
步步紅蓮開足下。
翩翩青蓋起空中。
抛三漏之塵勞。
生十嚴之淨地。
入寶冠裡。
坐師子床。
一聞大悟之因緣。
便證無為之至理。
又 真明明之。
法眼登須彌頂而爍破四天。
悟了了之。
真心向微塵裡而坐觀三界。
又 真心自在。
法性逍遙。
不入三乘。
便登正覺。
悟無所悟之法。
證無所證之門。
生生披如來忍辱之衣。
世世處諸佛慈悲之寶。
又 障雲散而菩提月現。
業海枯而功德山高。
不入邪宗。
常生正念。
又 七寶池中盡滌業障報障煩惱障。
九蓮台上常聞妙音梵音海潮音。
又 摧煩惱之山。
裂愛慾之網。
心疑頓釋若解百疊之花巾。
罪垢潛消如散八風之沙聚。
婦人 十惡五逆悉冰消。
三毒七情俱雪忏。
五漏化為無漏。
六根變作善根。
仗一乘薦悼之功。
指九品往生之路。
好随玉女迎埽蓬島仙山。
長伴姮娥直返蟾宮月殿。
東海觀音親授記。
南方龍女願同參。
速出迷途。
早登覺苑。
又 業菓凋零。
罪花殒謝。
便登海岸禮觀音菩薩之容。
長向雪山侍摩耶夫人之側。
雙魂 毗盧華藏不妨步步相随。
淨土蓮台如信人人有分。
甯拘曰老曰少。
從教同号同名。
鸾車對對返璇穹。
鳳辇雙雙歸寶洞。
合簪并進共乘般若之舟。
攜手同行齊到波羅彼岸。
又 俱乘有作之因。
各指往生之路。
紅蓮台上不妨步步相随。
碧玉堦前管取頭頭尋着。
九品齊登上品。
三乘共證上乘。
翻身接引上天堂。
攜手逍遙歸佛國。
又 厖眉慈母早随佛母返天宮。
鴛帳嬌娥好共妲娥歸月殿。
兩片彩雲輕襯足。
一雙寶網為嚴身。
生前既結於家親。
殁後齊登於佛國。
溺死 不憑聖澤。
難脫迷津。
霈為終七之恩波。
洗去大千之罪垢。
鵬海化為福海。
龍宮變作天宮。
雲漢逍遙免萬劫沉淪之苦。
星橋快樂無三途出沒之憂。
願假慈舟。
早登彼岸。
又 愛河浪闊期彼岸以高登。
苦海波深假慈舟而普渡。
又 不滞中流即登彼岸。
禮水藏慈悲之相。
聞海潮微妙之音。
又 滌除玄覽。
涵泳聖涯。
指佛波羅門。
離世浮沉海。
騎李白鲸鲲之背。
訪張骞牛鬥之星。
兩腋清風笑傲三山之蓬島。
一溪流水優遊千古之桃源。
度達有阿羅聖僧。
引接得水藏菩薩。
薦僧 身期成於正道步步蹑於遙天。
心冀了於妄源去去乘於翠辇。
入四禅地。
具一性空。
趺猊座高廣之間。
覩龍樹芳菲之相。
一明圓覺。
頓悟真常。
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卷之十二
龍山尊宿。
[魚*戋]水宗師。
戒行共霜月争明。
梵音與風雷齊震。
忽朝猛省。
拂袖便行。
衣傳已付嶺頭人。
背痛翻為塵外侶。
今當三十有五日曷報師資。
用開一百二十函少陪雲路。
薦亡伏願門 通用 塵勞蠲淨廓爾而雲散天清。
業障頓除豁然而冰消雪釋。
識心達本。
息意忘緣。
於去來中悟無去來。
於生滅中悟無生滅。
絕離幻妄。
正趍真空。
破三毒而證三藐三菩提。
収六賊而修六度六神用。
了知生滅法。
方明無我人。
不出菩薩林。
常居華藏海。
又 數行仙樂迎歸紫府之間。
三色祥雲引出塵寰之外。
抛離五障。
逈脫六塵。
當生慈氏之宮。
早入龍華之會。
又 黃金殿内常瞻紫磨之身。
紅藕花心時聽苦空之偈。
又 四生海上卸愚癡帆。
三覺岸頭斷沉迷綱。
出娑婆之世界。
生兜率之天宮。
時時面奉玉毫。
日日耳聞妙法。
曉了即心即佛。
頓明非想非空。
得般若波羅蜜多。
成無上正遍知覺。
又 無邊煩惱海徹底乾枯。
無量智慧花廓然開發。
又 上冐七重之網。
下乘千葉之蓮。
飄飄生覩史之天。
濟濟步摩尼之殿。
面瞻金相。
耳聽法音。
又 瑤池萬仞。
金風動而蓮上生花。
寶閣千層。
珠簾卷而雲中見佛。
又 寶坊寶蓋乘寶馬以優遊。
香國香城蹑香雲而快樂。
又 寶網玲珑之下。
天花缥缈之中。
禮十号慈尊。
悟一乘妙理。
又 須菩提彈指之處認取千聖之門。
大迦葉破顔之時頓悟一真之理。
又 普光堂上回凡心而作佛心。
菩提殿中轉肉眼而為慧眼。
步步紅蓮開足下。
翩翩青蓋起空中。
抛三漏之塵勞。
生十嚴之淨地。
入寶冠裡。
坐師子床。
一聞大悟之因緣。
便證無為之至理。
又 真明明之。
法眼登須彌頂而爍破四天。
悟了了之。
真心向微塵裡而坐觀三界。
又 真心自在。
法性逍遙。
不入三乘。
便登正覺。
悟無所悟之法。
證無所證之門。
生生披如來忍辱之衣。
世世處諸佛慈悲之寶。
又 障雲散而菩提月現。
業海枯而功德山高。
不入邪宗。
常生正念。
又 七寶池中盡滌業障報障煩惱障。
九蓮台上常聞妙音梵音海潮音。
又 摧煩惱之山。
裂愛慾之網。
心疑頓釋若解百疊之花巾。
罪垢潛消如散八風之沙聚。
婦人 十惡五逆悉冰消。
三毒七情俱雪忏。
五漏化為無漏。
六根變作善根。
仗一乘薦悼之功。
指九品往生之路。
好随玉女迎埽蓬島仙山。
長伴姮娥直返蟾宮月殿。
東海觀音親授記。
南方龍女願同參。
速出迷途。
早登覺苑。
又 業菓凋零。
罪花殒謝。
便登海岸禮觀音菩薩之容。
長向雪山侍摩耶夫人之側。
雙魂 毗盧華藏不妨步步相随。
淨土蓮台如信人人有分。
甯拘曰老曰少。
從教同号同名。
鸾車對對返璇穹。
鳳辇雙雙歸寶洞。
合簪并進共乘般若之舟。
攜手同行齊到波羅彼岸。
又 俱乘有作之因。
各指往生之路。
紅蓮台上不妨步步相随。
碧玉堦前管取頭頭尋着。
九品齊登上品。
三乘共證上乘。
翻身接引上天堂。
攜手逍遙歸佛國。
又 厖眉慈母早随佛母返天宮。
鴛帳嬌娥好共妲娥歸月殿。
兩片彩雲輕襯足。
一雙寶網為嚴身。
生前既結於家親。
殁後齊登於佛國。
溺死 不憑聖澤。
難脫迷津。
霈為終七之恩波。
洗去大千之罪垢。
鵬海化為福海。
龍宮變作天宮。
雲漢逍遙免萬劫沉淪之苦。
星橋快樂無三途出沒之憂。
願假慈舟。
早登彼岸。
又 愛河浪闊期彼岸以高登。
苦海波深假慈舟而普渡。
又 不滞中流即登彼岸。
禮水藏慈悲之相。
聞海潮微妙之音。
又 滌除玄覽。
涵泳聖涯。
指佛波羅門。
離世浮沉海。
騎李白鲸鲲之背。
訪張骞牛鬥之星。
兩腋清風笑傲三山之蓬島。
一溪流水優遊千古之桃源。
度達有阿羅聖僧。
引接得水藏菩薩。
薦僧 身期成於正道步步蹑於遙天。
心冀了於妄源去去乘於翠辇。
入四禅地。
具一性空。
趺猊座高廣之間。
覩龍樹芳菲之相。
一明圓覺。
頓悟真常。
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