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卷之十二
追薦陳意門(贊靈通用)
總薦亡
百年光景全在刹那。
四大幻身豈能長久。
自離塵世香魂杳杳未知方。
既返泉關逝魄茫茫何所往。
音容莫睹。
骨肉徒傷。
欲伸薦披之功。
須假慈悲之力。
又 夫子聖人猶見兩楹夢奠。
達磨大士尚聞隻履西歸。
法身未免有去來。
幻質豈能無生死。
冥途既往。
逝魄何歸。
須憑薦拔之功。
直指超昇之路。
(已下任叙所作佛事) 又 百年夢幻嗟塵世之循環。
諸佛慈悲揭真乘而濟度。
伏念亡(某人)奉身儉約緻業勤勞。
接物待人本謙和而罔間。
事尊撫幻盡孝義以無虧。
方期壽嶽之崇。
俄歎驚波之逝。
上遺華發缺溫清於萱堂。
下棄諸孤極攀号於苫室。
欲嚴昭薦。
庸假薰修。
(同前) 又 地水火風真個夢中說夢。
生老病死誰知身外有身。
欲求彼岸超生。
須向個中着力。
恭惟(某人)之靈。
天資長厚。
地胄光華。
其起家也則有貫朽粟腐之名。
其處鄉也則有親仁善隣之美。
福在其身則壽考康甯之是享。
慶流于後則德行道義之俱全。
膺鹗薦而五舉不虗。
指龍門而一躍在即。
方謂椿齡益固。
豈期薤露遽曦。
百千萬事總成空。
八十二年渾是夢。
三釜之養弗及。
九泉之恨徒增。
莫駐雙輪。
俯臨首七。
薦祖父母 先祖是皇素積門闾之德。
孝孫有慶敢忘骨肉之恩。
适際忌辰。
仰皈皇覺。
伏念(某人)理家勤儉教子詩書。
兄弟無間言。
朋友責善道。
自得田園之樂。
共推裡閈之仁。
生前既有興家剏業之功。
殁後當懷謹終追遠之念。
(追遠忌辰) 薦父 陟岵興嗟爰起勞思之志。
蓼莪托詠難伸哀告之誠。
雖殚孝子之心。
莫報昊天之德。
伏念父(某)生成德重教養恩深。
本期盡養於百年。
豈謂俄終於一疾。
父五七 劬勞有賴足知生我之恩。
酬報未由遽起何怙之歎。
唯佛子能伸子道。
假聖慈少薦父慈。
望埀赦罪之恩。
直指往生之路。
痛念(某人)向居塵世才登六十二年。
今返泉台倐經三十五日。
又 青春向晚痛嚴君歸壽之辰。
朱夏俄臨當孝子酬恩之日。
欲薦靈魂度脫。
須憑我佛慈悲。
敬念(某人)居人世七十八年。
抛幻塵三十五日。
欲報生成之德。
用憑薦悼之功。
父小祥 無父何怙每懷陟岵之悲。
有佛可依甞發濟人之願。
重念(某人)存心平等處己溫良。
既為十善之人。
宜享百年之壽。
豈期一疾遽返九泉。
靈魂渺渺以何歸。
去路茫茫而不返。
欲指小祥雲路。
須憑大覺風規。
薦母 泣血三年痛念子羔之志。
不飲七日重傷曾參之心。
動王修辍杜之誠。
起隐之感隣之歎。
雖古今之事或異。
而子母之情不殊。
痛念(某人)處閻浮世現女人身。
内克盡於姆儀。
外允諧於族屬。
恩深鞠育。
德備劬勞。
本期椿筭綿綿不忘戲彩。
豈謂萱堂寂寂遽起傷心。
母百日 萱堂月冷空餘刻木遺蹤。
蘭砌雲愁遽起感鄰别恨。
痛念十旬弗返。
庸資九品追修。
伏念(母氏)善心有素懿行無虧。
檢躬溫淑而茂着閨儀。
應物周旋而曲全婦道。
一男終老。
二女得賢。
孺封方羨於榮觀。
親眷俄聞於永别。
曩日之斷機莫睹。
今朝之戲彩無由。
不憑淨土以超生。
曷使亡魂之度脫。
母小祥 母以劬勞生我遽興不見之思。
佛能方便救人敬啟少酬之意。
伏念(某人)懿行雍容善心純熟。
傳嗣幸生四子。
享齡宜盡百年。
豈謂五旬之餘。
遽有千秋之别。
倐忽痛周星之隔。
悲傷泣淚雨之零。
無階酬鞠育之恩。
有佛示往生之路。
公百日婆六七 痛念先公曆十旬而弗返。
翻思祖妣俄六七以偕臨。
欲薦雙魂。
宜修九品。
首答變成主。
兼資平等王。
望開方便之門。
各指超昇之路。
女薦母夫薦妻 女薦其母徒勞刻木之悲。
夫拔其妻空憶鼓盆之恨。
欲使雙魂俱度脫。
須桑三寶為加持。
孝女(某)痛念亡妣(某氏)。
夫(某)伏為亡室(某氏)。
一則義重於生身。
一則恩深於結發。
本是有家親之喜。
豈期同生死之塗。
薦子六七母四七 曰母曰子相繼歸終。
誦佛誦經用憑救拔。
爰傾衆志敬薦雙魂。
闡智者之科儀。
禮觀音之寶忏。
普答三千大千之聖衆。
兼酬四七六七之冥王。
三孫薦祖母叔母 祖母叔母相先後以歸終。
長孫
四大幻身豈能長久。
自離塵世香魂杳杳未知方。
既返泉關逝魄茫茫何所往。
音容莫睹。
骨肉徒傷。
欲伸薦披之功。
須假慈悲之力。
又 夫子聖人猶見兩楹夢奠。
達磨大士尚聞隻履西歸。
法身未免有去來。
幻質豈能無生死。
冥途既往。
逝魄何歸。
須憑薦拔之功。
直指超昇之路。
(已下任叙所作佛事) 又 百年夢幻嗟塵世之循環。
諸佛慈悲揭真乘而濟度。
伏念亡(某人)奉身儉約緻業勤勞。
接物待人本謙和而罔間。
事尊撫幻盡孝義以無虧。
方期壽嶽之崇。
俄歎驚波之逝。
上遺華發缺溫清於萱堂。
下棄諸孤極攀号於苫室。
欲嚴昭薦。
庸假薰修。
(同前) 又 地水火風真個夢中說夢。
生老病死誰知身外有身。
欲求彼岸超生。
須向個中着力。
恭惟(某人)之靈。
天資長厚。
地胄光華。
其起家也則有貫朽粟腐之名。
其處鄉也則有親仁善隣之美。
福在其身則壽考康甯之是享。
慶流于後則德行道義之俱全。
膺鹗薦而五舉不虗。
指龍門而一躍在即。
方謂椿齡益固。
豈期薤露遽曦。
百千萬事總成空。
八十二年渾是夢。
三釜之養弗及。
九泉之恨徒增。
莫駐雙輪。
俯臨首七。
薦祖父母 先祖是皇素積門闾之德。
孝孫有慶敢忘骨肉之恩。
适際忌辰。
仰皈皇覺。
伏念(某人)理家勤儉教子詩書。
兄弟無間言。
朋友責善道。
自得田園之樂。
共推裡閈之仁。
生前既有興家剏業之功。
殁後當懷謹終追遠之念。
(追遠忌辰) 薦父 陟岵興嗟爰起勞思之志。
蓼莪托詠難伸哀告之誠。
雖殚孝子之心。
莫報昊天之德。
伏念父(某)生成德重教養恩深。
本期盡養於百年。
豈謂俄終於一疾。
父五七 劬勞有賴足知生我之恩。
酬報未由遽起何怙之歎。
唯佛子能伸子道。
假聖慈少薦父慈。
望埀赦罪之恩。
直指往生之路。
痛念(某人)向居塵世才登六十二年。
今返泉台倐經三十五日。
又 青春向晚痛嚴君歸壽之辰。
朱夏俄臨當孝子酬恩之日。
欲薦靈魂度脫。
須憑我佛慈悲。
敬念(某人)居人世七十八年。
抛幻塵三十五日。
欲報生成之德。
用憑薦悼之功。
父小祥 無父何怙每懷陟岵之悲。
有佛可依甞發濟人之願。
重念(某人)存心平等處己溫良。
既為十善之人。
宜享百年之壽。
豈期一疾遽返九泉。
靈魂渺渺以何歸。
去路茫茫而不返。
欲指小祥雲路。
須憑大覺風規。
薦母 泣血三年痛念子羔之志。
不飲七日重傷曾參之心。
動王修辍杜之誠。
起隐之感隣之歎。
雖古今之事或異。
而子母之情不殊。
痛念(某人)處閻浮世現女人身。
内克盡於姆儀。
外允諧於族屬。
恩深鞠育。
德備劬勞。
本期椿筭綿綿不忘戲彩。
豈謂萱堂寂寂遽起傷心。
母百日 萱堂月冷空餘刻木遺蹤。
蘭砌雲愁遽起感鄰别恨。
痛念十旬弗返。
庸資九品追修。
伏念(母氏)善心有素懿行無虧。
檢躬溫淑而茂着閨儀。
應物周旋而曲全婦道。
一男終老。
二女得賢。
孺封方羨於榮觀。
親眷俄聞於永别。
曩日之斷機莫睹。
今朝之戲彩無由。
不憑淨土以超生。
曷使亡魂之度脫。
母小祥 母以劬勞生我遽興不見之思。
佛能方便救人敬啟少酬之意。
伏念(某人)懿行雍容善心純熟。
傳嗣幸生四子。
享齡宜盡百年。
豈謂五旬之餘。
遽有千秋之别。
倐忽痛周星之隔。
悲傷泣淚雨之零。
無階酬鞠育之恩。
有佛示往生之路。
公百日婆六七 痛念先公曆十旬而弗返。
翻思祖妣俄六七以偕臨。
欲薦雙魂。
宜修九品。
首答變成主。
兼資平等王。
望開方便之門。
各指超昇之路。
女薦母夫薦妻 女薦其母徒勞刻木之悲。
夫拔其妻空憶鼓盆之恨。
欲使雙魂俱度脫。
須桑三寶為加持。
孝女(某)痛念亡妣(某氏)。
夫(某)伏為亡室(某氏)。
一則義重於生身。
一則恩深於結發。
本是有家親之喜。
豈期同生死之塗。
薦子六七母四七 曰母曰子相繼歸終。
誦佛誦經用憑救拔。
爰傾衆志敬薦雙魂。
闡智者之科儀。
禮觀音之寶忏。
普答三千大千之聖衆。
兼酬四七六七之冥王。
三孫薦祖母叔母 祖母叔母相先後以歸終。
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