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卷之二 六祖院住持小師 如瑛 編 入壇佛事門 加持法事陳情文 恭聞佛真法身猶若虗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言念臣僧某甲。

    幸處中華叨為釋子。

    荷天地包含之德。

    感君師頒訓之恩。

    意悟宗乘心無退轉。

    昔日阿難遺教洎僧俗以均沾令辰。

    信士崇因冀存亡而獲利。

    於是冥陽會闡水陸筵開。

    以臣僧某甲禀性雖愚持心不昧。

    準靈鹫世尊之教旨。

    依天台智者之科儀。

    慮宣揚而無序無倫。

    恐贊祝而有疎有謬。

    預陳情素。

    冒渎覺皇。

    伏冀慈悲曲垂庇佑。

    庶使心持法印。

    中存微妙之自然。

    口誦真诠。

    上達聖聰而不外。

    今則法筵肇建。

    望賜護持勝會周圓。

    恭伸忏謝。

    但臣僧某甲誠惶誠懼。

    激切屏營之至。

     淨三業文 切以銀河耿耿。

    玉漏沉沉。

    一天之鬥轉星移。

    萬裡之風清霧卷。

    初演漁山之法樂。

    乍燃雞舌之明香。

    擊法鼓而吹法螺聲聞遠迩。

    禮梵容而歌梵呗迎集聖賢。

    果簇金盤似沩山而拾得。

    花攢寶器如善慧以持來。

    一善才興。

    萬愆俱雪。

    身心垢淨憑法水以滌除。

    忿恨業消仗慈風而蕩去。

    緻使色身清潔。

    庶令法體圓明。

    戒行孤高。

    慧心不昧。

    信士伸拳拳之禱。

    缁流嚴肅肅之儀。

    恭謹一心。

    各淨三業。

     即請淨三業真言。

     又 切以漏滴銅壺。

    星移銀漢。

    正天籁初沉之際。

    當塵勞暫息之時。

    金爐燃遍界之香。

    玉磬擊遏雲之韻。

    花簇簇錦簇簇。

    燈煌煌燭煌煌。

    高揚向上宗乘。

    大作無邊佛事。

    當使身口意業以清淨。

    要令戒定慧根之圓明。

    教有真言。

    即當持誦(同前)。

     又 夫以道場冰潔。

    衆志葵傾。

    焚戒香定香慧香解脫真香。

    灑佛水法水僧水摩诃演水。

    花簇三春之錦。

    燈燃一漢之星。

    玉磬鳴時振鴻音而戛戛。

    金铙響處等漁梵以锵锵。

    道風開優鉢之花。

    德雨潤苾蒭之草。

    六塵内淨而性識圓明。

    五濁外蠲而法身清淨。

    願鑒一忱之凡懇。

    當持三業之真言(同前)。

     又 切以法自心生。

    心随法變。

    若能一念清淨。

    是故十方湛然。

    若皓月之當天。

    狀芙蕖之出水。

    菩提智性本自圓明。

    煩惱客塵妄生分别。

    強去猕猴貪水石。

    迷來浪蕩拾花針。

    回光皆在於當人。

    潔淨須憑於秘呪(同前)。

     又 金鴨香飄騰瑞氣。

    玉蟲燈布燦祥光。

    欲潔淨於六塵。

    當滌清於三業(同前)。

     塗香灌掌語 淨澄三業已。

    内外垢皆無。

    體同諸如來。

    身意悉清淨。

    次以塗香清淨水諷誦灌掌陀羅尼曰 伽陀。

     一滴塗香才點處。

    六塵垢穢盡消除。

    次當歸命薄伽師。

    惟願慈悲垂加護。

     諷真言。

     祝香文 切以法身不動。

    凡有感以皆通。

    聖眼非遙。

    故無求而不應。

    欲達十方之信。

    須傳五分之香。

    是香也。

    福根種就。

    心地栽培。

    清奇本自天然。

    雕斵豈由人力。

    蘭麝叢中推第一。

    旃檀林裡擅無雙。

    焚時瑞氣爇金爐。

    散處祥雲飛玉殿。

    一縷之寒煙才起。

    十方之諸佛遙聞。

    薰成戒定慧香。

    普獻上中下界。

    欲傳妙偈。

    庸藉洪音。

     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光明雲台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

    供養甚深微妙法。

    供養四果羅漢僧。

    供養合會諸聖賢。

    見聞普薰真常樂。

    法界人天亦如是。

     香奉獻供養佛法僧。

    弟子今将香奉獻。

    一切衆生亦複然。

    常願在佛前。

     又 道場初啟。

    香室先興。

    騰騰瑞氣為台。

    靉靉祥雲作蓋。

    供養佛法僧三寶。

    聞達天地水萬靈。

    若将表於寸誠。

    用先焚於百和(同前)。

     又 是香也。

    檐蔔名高。

    旃檀價重。

    爇金爐而祥煙靉靆。

    通璇宇而瑞氣氤氲。

    遍徹十方三寶之前。

    遠達四府萬靈之上。

    通凡心之至懇。

    為衆善之妙門。

     又 是香也。

    希奇種性。

    清淨根株。

    或稱雞舌之名。

    或摽牛首之号。

    可以靈山達信。

    海藏通真。

    薰成戒定慧香。

    普獻佛法僧寶。

     安慰文 梵音才起處。

    法樂乍鳴時。

    金聲震動於山河。

    玉偈潛驚於天地。

    切慮諸方。

    禁忌此處。

    龍神甯無怖畏之情。

    庸仗慰安之力。

    我佛如來教藏中有安慰土地真言。

    謹當持誦。

     伽陀。

     嶽渎山川諸靈贶。

    此間土地衆龍神。

    才聞宣演妙真言。

    各鎮方隅生歡喜。

     諷真言。

     又 恭聞巍巍金相。

    皎皎玉毫。

    道為三界之師。

    德作四生之父。

    行則梵王前引。

    動則帝釋後随。

    菩薩周圍。

    修羅外護。

    萬億幢旛閃閃。

    百千鑼鼓喧喧。

    破蕩風雲。

    沸騰江海。

    乾闼婆兜鍪發焰。

    夜叉衆戈戟生寒。

    才至門庭恐驚禁忌。

    我佛如來教有安慰土地真言。

    謹當持誦(同前)。

     淨水文 法筵光啟。

    誠意精虔。

    欲迎諸聖以來臨。

    必藉四方之清淨。

    故憑法水灌灑道場。

    其水也。

    崑侖孕秀。

    河漢流芳。

    蓮華香裡碧波寒。

    楊柳枝頭甘露灑。

    蓬嶽之三山對揖。

    曹溪之一派長流。

    鼓祥風而玉皺千江。

    翻驟雨而銀推四渎。

    禹門春暖魚透三層。

    莊海秋高鵬搏萬裡。

    七寶池中标玉字。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