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玉峰乾曰。

    近日學者。

    多恃聰明。

    不知者般工夫。

    又不明教理。

    惜哉。

     性空悅禅師法嗣 金山東岩亮禅師。

    一日定中。

    聞雞鳴有省。

    述偈呈空曰。

    狗子佛性無有。

    赤腳髼頭亂走。

    社散扶歸鄭三。

    原是李二醉酒。

    空笑而肯可。

     上堂。

    一切法不有。

    一切法不無。

    會得轉身處。

    東壁挂葫蘆。

     大雲興禅師法嗣 黃州師子岩玉峰鐵牛堅禅師。

    在大雲處。

    得其灑脫。

    隐於桐山。

    辟谷。

    止食蒼朮。

    一日别峰過訪。

    密囑同行。

    焚其庵。

    請師南岩。

    未幾至白雲。

    訪鑒和尚。

    乃就齊安禅師舊基結茅。

    一時衲子雲至。

    遂成伽藍。

    師潛機密用。

    人無知者。

    後無疾坐化。

    塔於寺左。

     石徑裕禅師法嗣 萬松曉堂滿禅師。

    久依石經。

    一日偶閱演祖。

    謂郭功輔曰。

    人之性情。

    固無常守。

    随化日遷。

    自古佛法。

    雖隆替有數。

    而興衰之理。

    未有不由教化而成。

    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

    扇以淳風。

    節以清淨。

    被道德。

    教以禮義。

    使學者收視聽。

    塞邪僻。

    絕嗜欲。

    忘利養。

    所以日遷善遠過。

    道成德備而不知。

    今之人。

    不如古之人遠矣。

    必欲參究此道。

    适石經至。

    師問。

    如何是此道。

    石以拳蓦口築之。

    師良久。

    石曰會麼。

    師曰不會。

    石曰。

    好個不會。

    語未卒。

    又築一拳。

    師乃大悟。

     無相真禅師法嗣 金谷岩大華嚴寺南宗勝禅師。

    初依廣恩。

    次谒浮山。

    執瓶巾久之。

    一晚禮佛次。

    山問誰。

    師曰某甲。

    山曰作麼。

    師曰禮佛來。

    山曰。

    佛向你道甚麼。

    師曰。

    不曾道。

    山曰。

    你頭不曾點地那。

    師曰。

    下下點地。

    山曰。

    又謂不曾道。

    師於言下。

    豁然開解。

    曰某甲會也。

    山曰。

    你會個甚麼。

    師曰。

    吐露太分明。

    山便喝。

    師拟進語。

    山曰。

    拄杖不在手。

    放汝二十棒。

    師便出。

     上堂。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釋迦老子。

    從兜率天。

    拖泥帶水。

    下降皇宮。

    脫珍禦服。

    着斃垢衣。

    苦行成道。

    地搖六震。

    天雨四花。

    将謂是個人。

    若是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太遠生。

    以拂子上下指曰。

    天是天。

    地是地。

    山是山。

    水是水。

    且道。

    如來在甚麼處。

    豈不見。

    五天一隻蓬蒿箭。

    攬動支那百萬兵。

    不是雲門行正令。

    幾乎錯認定盤星。

     天順甲申間。

    纂佛祖宗派圖。

    立碑於嵩山。

    會善戒壇大殿前。

    正續明教大師傳法正宗記。

    為天下禅宗萬世祖龍。

     淨慈休休禅師法嗣 杭州昭慶寺雪庭禅師。

    字幻寄。

    仁和桂氏子。

    生於景泰丙子。

    患痘風雙目短視。

    夢中感金神。

    使令出家。

    母兄不允。

    成化間。

    參休休翁於仙林寺。

    一見契合。

    遂出家。

    受無字話。

    十七剃染。

    二十九登具。

    三十五受休休翁印記。

    又四年侍休於淨慈。

    四十七開法昭慶。

     上堂。

    舉僧問雲門。

    不起一念。

    還有過也無。

    門雲。

    須彌山幸遇此僧。

    當機不薦蹉過。

    雲門直至於今。

    欄街塞巷。

    無存放處。

    此僧若也下得一語。

    道某甲者裡。

    安放不得。

    且請和尚。

    掇過一邊。

    非唯自己。

    千古之下。

    作個自在。

    快活間人。

    抑且拶得。

    雲門忙手忙腳。

    撒了收不得。

    收了撒不得。

    豈不丈夫。

    然雖幻寄與麼也。

    是勞人不少。

    且道。

    還有安放處也無。

    自代雲。

    看取雲門道底。

     性空覺禅師法嗣 荊州玉泉能關主。

    初參祖源海。

    後依投子。

    一日問。

    有佛處不得。

    住時如何。

    子豎起拂子。

    師曰。

    無佛處急走過。

    又作麼生。

    子放下拂子雲會麼。

    師曰不會。

    子曰。

    兩頭不着。

    千聖難窺。

    這個且住。

    古人道。

    藏身處沒蹤迹。

    沒蹤迹處莫藏身。

    意旨如何。

    師曰。

    不即不離。

    子曰。

    不即即個甚麼。

    不離離個甚麼。

    師拟對。

    子便打。

    一日因雞飛。

    徹見投子用處。

     示衆。

    昨夜兔角起佛見。

    今日龜毛起法見。

    一齊貶向。

    二鐵圍山。

    眉棱與太虛相扭。

    大海與須彌鬥額。

    其餘王風主水者。

    忍氣吞聲。

    且道。

    能上座。

    還有罪過也無。

    吐舌雲拔。

     廬山黃龍寺徹空通禅師。

    示衆。

    拄杖子穿卻。

    釋迦彌勒鼻孔。

    文殊普賢。

    運神變現。

    觑也不敢觑着。

    黃龍門下。

    莫有腦後拔楔者麼。

    咄屙屎送尿漢。

    是你錯用心。

    萬曆間。

    為慈聖。

    皇太後祝遐。

    诏至奉天門。

    賜大藏。

    供奉至今存焉。

     南竺橘禅師法嗣 三河寶鑒無聞明聰禅師。

    上堂。

    十五日已前。

    麻纏紙裡。

    十五日已後。

    抛頭露面。

    正當十五日。

    夜半庭前屈膝坐。

    毛頭星現恰臨門。

    撞頭磕額底。

    悄悄看。

     示衆。

    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

    汝等諸人。

    向甚麼處屙。

    示衆。

    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

    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

    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山僧今日亦然。

    有相見的出來麼。

    一僧出。

    師靠拄杖下座。

    正德壬申七月朔二日入寂。

    世壽六十有三。

     太初忍禅師法嗣 華亭無涯順禅師。

    上堂。

    龍吟枯木。

    鐵笛無聲。

    踏翻船舷。

    将謂别有。

    順上座。

    隻好捕風捉影。

    還信麼二十年後。

    有人證明。

    師後二十年果示寂。

     天目秀禅師法嗣 南嶽雪岩清禅師。

    依荊璧。

    扣心法。

    不敢容易。

    入室。

    一日同澄禅師。

    禮拜次。

    師問。

    三不是複拟開口璧。

    以手掩之。

    師忽然省入。

    次谒天目秀夾山覺。

    師知法無二印。

    後結茅于古頭庵側。

     示衆。

    舉斷橋倫和尚上堂雲。

    叢林冷冷無甚。

    今時諸方老宿。

    雖則煨幾塊死柴頭。

    各自暖熱門戶。

    其奈東挑西撥。

    橫抗豎吹。

    和自家底一齊。

    烏了山僧者裡。

    不問大個小個。

    乾個濕個。

    收拾堆在爐中。

    火種星兒深與埋着。

    待伊時節自到。

    大衆時節到也。

    以拂作撥火勢雲。

    嗄煙焰逼人。

    師曰。

    用盡自己心。

    笑破他人口。

    又曰。

    好個話端。

    隻是國清。

    拈弄不出。

    清上座。

    今日與他拈出也。

    拈拄杖雲。

    大衆還見麼。

    一僧出。

    師曰。

    不是龍門客。

    切忌遭點額。

    以杖約退下座。

     印空海禅師法嗣 東滄證果如福禅師。

    參寶月途中。

    述偈曰。

    古徑迢迢任縱橫。

    擡眸跌足可憐生。

    隻知雲傍杖頭起。

    不覺懸泉到頂[甯*頁]。

     方湖本禅師法嗣 鬥方隐峰高禅師。

    東岩參。

    令看無字。

    一日問曰。

    汝還記得活頭麼。

    岩拟對。

    師将拳蓦[祝/土]岩口。

    岩如此有省。

     默堂照禅師法嗣 太虛圓禅師。

    示衆。

    如未了悟。

    須向蒲團上。

    冷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看個父母未生前面目。

     荊山理禅師法嗣 沩山古溪清禅師。

    上堂衆集。

    師拈拄杖曰。

    丹鳳拟飛。

    [枭-木+兒]鶴驚群。

    便曳杖下座。

     龍門淵曰。

    謝公亭子偶登眺。

    無限幽懷望裡生。

     了禅能禅師法嗣 黃梅法幢金禅師。

    頌沙彌傳語因緣曰。

    萬裡家山一條鐵。

    機深密固不容洩。

    者僧赤面犯鋒铓。

    拄杖至今流鮮血。

     成都昭覺寶藏通禅師。

    示衆。

    舉月圓缺因緣。

    頌曰。

    圓缺持來問作家。

    秋光醉得眼眯[(序-予+林)/目]。

    白蘋江上紅波湧。

    錯認蘆花作雪花。

     天甯宣禅師法嗣 牛頭吉庵祚禅師。

    聞東林悟道。

    冠南北宗席。

    師與古溪松庵。

    同志參扣。

    因門風孤峻難得。

    入室後至天甯。

    師資道契。

    甯付偈曰。

    心同虛空量。

    法亦徧虛空。

    不住虛空理。

    授受繼吾宗。

     法舟參。

    受以無字。

    舟一日偶行廊庑間。

    聞佛殿磬聲。

    豁然即趨方丈。

    師見而笑曰。

    子着賊也。

    師曰。

    賊已收下請驗贓。

    師曰。

    贓聻舟振坐具。

    曰狼籍狼籍。

    師曰。

    者掠虛漢。

    狼籍個甚麼。

    舟一喝歸衆。

     杭州徑山天才英禅師。

    上堂。

    默堂和尚。

    平地上湧起波濤。

    虛空裡敲出木楔。

    中人毒氣。

    回來剛道。

    親見寶月。

    不知瞎卻多少。

    人眼啞洎合饒舌。

     東方裕禅師法嗣 南京碧峰寺天通顯禅師。

    玉芝參。

    師上堂。

    徧舉古德公案。

    芝曰。

    如何得不落人圈缋。

    師掌曰。

    是落不落。

    芝平日所蘊。

    泮然冰釋。

    禮謝歸衆。

     師遊西湖。

    宗鏡堂。

    升座曰。

    此處正好說法。

    芝從傍唱曰。

    說法已竟。

    師便下座。

     洞庭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