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養有年。

    因峰遷化。

    未獲印可。

    遠扣楚山。

    值定王薨世三周除禫。

    請山升座。

    師出問。

    雷音動地。

    選佛場開。

    一會靈山。

    俨然未散。

    未審皇恩佛恩。

    如何補報。

    山曰。

    蕩蕩堯風清六合。

    明明佛日照三千。

    師曰。

    玉梅破雪。

    紅葉凋霜。

    定王金容。

    即今何在。

    山豎拂子曰。

    在山僧拂子頭上。

    成等正覺。

    放大光明。

    師曰。

    與麼徧界絕遮藏也。

    山曰。

    有眼觑不見。

    師曰。

    觑不見處。

    不隔纖毫。

    山曰。

    末是妙。

    師曰。

    如何是妙。

    山曰。

    二邊俱抹過。

    始見劫前人。

    師曰。

    蒙師點出金剛眼。

    死去生來更不疑。

    山曰。

    俊哉衲子。

    出語标宗。

    不添為西禅之嗣。

    師曰。

    人天證明。

    謝師印可。

     出世。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百不及一。

    曰如何是相承底事。

    師曰。

    個裡難容話。

    機前一笑傳。

     無相真禅師。

    在東山。

    作園頭。

    楚山入園。

    見師縛冬瓜架。

    指瓜曰。

    者個無口。

    因甚長如許大。

    師曰。

    某甲不曾怠□一時。

    山曰。

    主人公還替你出力麼。

    師曰。

    全靠他。

    山曰。

    □出與老僧相見。

    師禮拜。

    山曰。

    猶是奴兒婢子在。

    師拈篾縛架。

    山顧侍僧曰。

    菜園有蟲。

    師後得法雪峰。

     太初性圓禅師。

    頌何物最苦曰。

    風前一曲動離愁。

    惹得三塗苦未休。

    回首寒潭空漾碧。

    夕陽西去水東流。

     潔空通禅師法嗣 黔中正法雪光禅師。

    族趙氏。

    曆諸方。

    至靈峰度夏。

    聞舉嚴陽尊者問趙州公案有省。

    舉似寂照。

    照曰。

    無功用處。

    正好用功。

    莫認些子光影。

    有悞平生。

    複結冬於景德。

    一日定中。

    聞岩瀑聲觸發。

    默舉從上佛祖機緣。

    一一透得。

    遂往參潔空。

    從頭舉似。

    空曰。

    不見道。

    莫謂無心雲是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道了便入寝室。

    師自是茫無意緒。

    懷疑不決。

    一日見寒山詩吾心似秋月之句。

    疑滞頓釋。

    後庵居古山。

    臨終書偈而逝。

     方湖德岩悟本禅師。

    參楚山。

    道業純一。

    乃白山曰。

    不涉寒暑。

    是什麼人。

    山曰。

    适來為汝道什麼。

    師拟對。

    山喝曰。

    拟心即乖。

    師曰。

    元來恁麼那。

    山曰。

    汝見個甚麼道理。

    師曰。

    面目分明。

    當機不露。

    後參潔空得法。

     齊安石門山黃荊印空海禅師。

    參潔空。

    空舉無字。

    令師下語。

    四十轉不契。

    師曰。

    可無方便耶。

    空舉恕中頌。

    師於言下大悟。

     八峰潭禅師法嗣 鳳陽府槎山護國無用文全禅師。

    濟南商河劉氏子。

    年十九。

    投靈岩祝發。

    初見月天。

    蒙示法要。

    次參别傳有省入。

    傳問。

    虛空粉碎。

    大地平沉。

    汝在什麼處。

    安身立命。

    師曰。

    昨夜泥牛吞皓月。

    今朝木馬吐清風。

    曰一歸何處聻。

    師曰。

    一自白牛歸雪嶺。

    直至如今不見蹤。

    傳颔之。

    複往金山。

    谒無極。

    囑師見寶月。

    月問。

    有草鞋錢麼。

    師曰。

    青山不露頂。

    曰如何是應物現形。

    師曰。

    孤光明月普天輝。

    萬象森羅全體現。

    一日月入室。

    坐次叫曰。

    寒寒。

    師便搬火爐向前。

    月曰。

    如何是火爐邊事。

    師敲火爐三下。

    月微笑而出。

    入室次。

    月拈拄杖曰。

    者是拄杖子。

    且道。

    主在甚麼處。

    師奪拄杖。

    擲於地。

    叉手而立。

    月曰。

    看者漢撞着拄杖子了也。

    師拂袖便出。

    後蒙印可。

    出世槎山。

    上堂。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道本無言。

    因言而顯。

    今來龍象交參。

    諸山共處。

    此非小緣。

    感皇上之洪恩。

    賢士大夫之佑護。

    檀那喜舍。

    僧衆清修。

    安立禅期。

    助斯聖化。

    命山僧光揚宗眼。

    令末運得種福田。

    然雖如是。

    猶未是衲衣下事在。

    且道。

    作麼生是衲衣下事。

    僧問。

    三乘即不問。

    直指事如何。

    師曰。

    雙峰頂上鶴栖樹。

    九龍山下鳥啼花。

    曰西來祖意蒙師指。

    東土相傳事若何。

    師曰。

    嶺上有風千古秀。

    澗邊流水萬年清。

    問如何是白水境。

    師曰。

    一片荒田堆四野。

    三間茆屋壯諸山。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白虎頭邊天子廟。

    黑龍潭底帝王基。

    曰人境兩忘時如何。

    師曰。

    蘇武不知青羝意。

    七郎常恨白鴉歸。

    僧禮拜。

    師拍案一下。

    下座 僧參。

    師問。

    如何是高峰宗旨。

    曰石馬嘶風居物外。

    金雞高唱禦樓前。

    師曰。

    有何奇特。

    曰不遇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師曰。

    祖祖相傳。

    相傳甚麼。

    曰海底泥牛翻巨浪。

    林中石女播清風。

    師曰。

    大地全彰。

    是甚麼人受用。

    曰東村李二哥。

    師曰。

    那山如何高。

    曰隻為強出頭。

    師曰。

    者山如何低。

    曰說那不唧[口*留]底。

    師顧左右曰。

    草裡有蛇。

    曰照顧狗腿。

    師曰。

    阿[口*耶]阿[口*耶]。

     南京崇福寺大慧覺華禅師。

    上堂。

    舉拂子曰。

    威音那畔。

    原隻是者個。

    今日目前。

    也隻是者個。

    以拂子上下拂曰。

    若喚作拂子。

    瞎卻人天眼目。

    不喚作拂子。

    亦瞎卻人天眼目。

    大衆且道。

    喚作什麼。

    者裡會得。

    便知迦葉微笑。

    二祖覓心了不可得處。

    紹如來之傳燈。

    續祖庭之正脈。

    聯二十八世之英華。

    接三十四代之骨髓。

    衆皆默然。

    師以拂子擊曰。

    千聖不識。

     嘉興府天甯寺默堂宣禅師。

    初谒楚山。

    頓契微旨。

    後參八峰。

    峰舉雲門放洞山三頓棒。

    師語屬意路。

    峰叱之。

    師頓忘寝食。

    一日偶聞鄰單僧舉五百羅漢降毒龍。

    師踴躍下單。

    僧曰。

    者漢颠耶。

    師便與一掌。

    及見峰。

    峰曰。

    開口即錯。

    你露個消息看。

    師珍重禮三拜。

    峰深肯。

    一日付師偈曰。

    竺國拈花旨。

    嵩山斷臂宗。

    人天展付汝。

    無始亦無終。

     出世天甯。

    禅法一味。

    不許學者看文書。

    并作偈頌。

    或有私作。

    查實擯出。

    臨終衆請遺偈。

    師曰。

    老僧平常無一言半句。

    何蛇足為也。

    端坐而逝。

     伏牛月天禅師。

    因昶公參。

    師曰。

    甚處來。

    昶曰少室。

    師曰。

    達磨隻履西歸。

    如何見底。

    昶曰。

    天接白雲過。

    水和明月齊。

    師曰。

    何不與我傳得境來。

    昶近前展兩手曰。

    請師看看。

    師謂傍侍曰。

    此子向後。

    豎臨濟之柱石。

    挺□山之門庭有日在。

    昶乃禮謝。

     天甯忠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寂庵潛禅師。

    頌夏末秋初曰。

    寶殿瓊樓鎖玉虛。

    階除清碧影蒙糊。

    頂門瞎卻摩酰眼。

    肘後空懸奪命符 僧問。

    如何是本來人。

    師曰。

    驢前馬後。

    曰學人不會。

    師曰。

    者田厍奴。

    好惡也不識。

     明州用剛宗軟禅師。

    參孤舟。

    受三不是話。

    天順初。

    參和庵。

    庵一日上堂。

    祖師心印。

    狀似鐵牛之機。

    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

    不去不住。

    汝等作麼生。

    師在傍得大休歇。

    住後示衆。

    大凡做工夫。

    隻要起大疑情。

    不失正念。

    千疑萬疑。

    祇是一疑。

    才有間斷。

    即落也見。

    汝等做工夫。

    未曾半月一月。

    打成一片。

    焉得不走作。

    果若真疑現前。

    撼搖不動。

    自然不怕惑亂。

    又不得起一念歡喜心。

    才有絲毫異念。

    即打作兩橛。

    隻管勇猛忿将去。

    終日如個死漢相似。

    到者般時節。

    那怕甕中走卻鼈。

     佛迹真禅師法嗣 黃梅廣福天然宗浩禅師。

    因僧問。

    如何是道。

    師曰。

    擎茶過盞。

    曰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

    奴顔婢膝。

     别峰寶芳藏禅師。

    辭佛迹住後。

    荷衣松食。

    二十餘年。

    緻有傍岩縛個尖頭屋。

    折腳床頹就石支之句 僧參。

    師拈棒作舞曰。

    你賊我也。

    僧長噓一聲而去。

     處州白雲無量滄禅師。

    示衆。

    二六時中。

    随話頭而行。

    随話頭而住。

    随話頭而坐。

    随話頭而卧。

    心如栗棘蓬相似。

    不破一切人我無明五欲三毒之所吞啖。

    施為動靜。

    通身是個疑團。

    疑來疑玄。

    終日呆樁樁地。

    聞聲見色。

    管取[囗@力]地一聲去在。

     徑石滴乳集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