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十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門 淨符 彙集
△南二
池州杉山智堅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普請擇蕨次。
南泉拈起一莖曰。
者個大好供養。
山曰。
非但者個。
百味珍羞他亦不顧。
泉曰。
雖然如是。
個個須嘗過始得。
報慈遂征雲。
且道是相見語不是相見語。
翠岩芝征雲。
隻如杉山與麼道。
還免得無過麼。
若免得去。
未具眼在。
若免不得。
又違前話。
白岩符雲。
者兩個漢被一莖菜喪盡生平。
撫州石鞏慧藏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本以戈獵為務。
因趁鹿從馬祖庵前過。
乃問還見鹿過否。
祖曰汝是何人。
曰獵者。
祖曰汝解射麼。
曰解射。
祖曰汝一箭射幾個。
曰一箭射一個。
祖曰汝不解射。
曰和尚解射否。
祖曰解射。
曰一箭射幾個。
祖曰吾一箭射一群。
曰。
彼此生命。
何得射他一群。
祖曰。
汝既知如是。
何不自射。
曰。
若教某甲自射。
直是無下手處。
祖曰者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
鞏遂擲下弓箭投祖出家。
清涼欽雲。
且作麼生是一箭射一群底道理。
直是三千大千世界生命也不消一箭。
雪窦顯雲。
馬師一箭一群。
信彩射得有甚用處。
不如石鞏一箭一個。
卻是好手。
雪窦今日效古人之作拟放一箭。
高聲喝雲。
看箭。
又雲中也。
翠岩芝雲。
馬祖一箭射一群猶未善在。
山僧一箭射無數。
盡大地蠢動含靈無不中者。
雖然如是。
祇道得一半。
更有一半留與諸上座道。
石鞏凡見僧來皆張弓架箭示之。
一日三平至。
鞏曰看箭。
平乃撥開胸曰。
此是殺人箭。
活人箭又作麼生。
鞏乃彈弓弦三下。
平乃作禮。
鞏曰。
三十年張弓架箭。
隻射得半個聖人。
遂抝折弓箭。
平後參大颠舉前話。
颠曰。
既是活人箭。
為什麼向弓弦上辨。
平無對。
颠曰三十年後要人舉此話也大難得。
雲門偃問。
長慶作麼生免得他道半個聖人。
長慶雲若不還價怎辨真僞。
門雲入水見長人。
雪窦顯雲。
要先抝折不難。
怎奈三平中的了也。
然則老宿要活三平。
且未免張弓架箭。
首山念雲。
人人盡道三平中的。
莫屈他也無。
良久雲。
機關不是韓光作。
莫把胸襟當等閑。
支提愛雲。
射虎不真。
徒勞沒羽。
天童覺雲。
石鞏習氣不除。
三平相席打令。
卻雲三十年張弓架箭祇射得半個聖人。
豈不是以己方人。
大都不入驚人浪。
到底難尋稱意魚。
高峰妙雲。
石鞏張弓旁若無人。
三平承箭弄巧成拙。
然雖如是。
半個聖人又作麼生。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無心戀落花。
中峰本雲。
穿百步楊。
透九重鼓。
固是眼親手便。
其如半個聖人有隐身之術。
石鞏之技窮矣。
鼓山賢雲。
披胸當箭宛有大人之作。
然隻忍得殺人箭。
再問活人箭。
蹉過多少時也。
鞏為作死馬醫。
雖然救得。
也隻是半個了也。
石鞏問西堂藏。
你還解捉虛空麼。
曰捉得。
鞏曰作麼生捉。
堂以手撮虛空一下。
鞏曰你不解捉。
堂卻問師兄作麼生捉。
鞏把堂鼻孔拽。
堂作忍痛聲曰。
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脫去。
鞏曰。
直須恁麼。
捉虛空始得。
寶壽方雲。
這般做處何異弄泥團者。
極盡心思終無濟事。
雖知祖師門下别有長處。
當時待道你還解捉虛空麼。
亦曰捉得。
作麼生捉。
直把石鞏一腳踏倒。
白岩符雲。
施乾轉坤不無石鞏。
當時被西堂近前劈面便掌。
又作麼生。
唐州紫玉山道通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于頔相公問如何是佛。
玉喚相公。
公應諾。
玉曰更莫别求。
藥山聞曰。
噫。
可惜于家漢生埋向紫玉山中。
公聞乃谒見藥山。
山問曰。
聞相公在紫玉山中大作佛事是否。
公曰不敢。
乃曰承聞有語相救。
今日特來。
山曰有疑但問。
公曰如何是佛。
山乃召于頔。
公應諾。
山曰是什麼。
公豁然有省。
羅山閑雲。
當時賴遇是于頔。
可中草窠裡撥着個焦尾大蟲。
何處有藥山。
大沩智雲。
于頔當時若會見藥山喚雲是什麼。
隻向道和尚賺我來。
拂袖便去。
不惟作個慷慨丈夫。
亦乃不鈍置紫玉。
大沩泰雲。
抉骊龍額上珠。
取輪王髻中寶。
如鐘待扣。
似谷傳聲。
八面玲珑更無回互。
諸人要見于頔悟處麼。
真金已出礦。
鍛煉轉光輝。
烏石道雲。
可惜于頔者漢脫得紫玉醬缸。
又腌在藥山齑甕。
雖然如是。
仔細檢點将來。
紫玉藥山腳跟總未點地在。
烏石則不然。
或有人問如何是佛。
即向他道。
大小石頭親見了。
寶山端的不空回。
毗陵芙蓉太毓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一日因行食到龐公前。
公拟接毓乃縮手曰。
生心受食。
淨名所呵。
去此一機。
居士還甘否。
公曰當時善現豈不作家。
毓曰非關他事。
公曰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毓乃行食。
公曰不消一句。
昭覺勤雲。
善現作家。
芙蓉奇特。
盡被龐老子一時領過了也。
隻如道不消一句。
且道是那一句。
端坐受供養。
施主常安樂。
芙蓉因龐公問。
馬祖着實為人處。
還分付吾師否。
蓉曰。
某甲尚未見他。
作麼生知他着實處。
公曰祇此見知也無讨處。
蓉曰居士也不得
南泉拈起一莖曰。
者個大好供養。
山曰。
非但者個。
百味珍羞他亦不顧。
泉曰。
雖然如是。
個個須嘗過始得。
報慈遂征雲。
且道是相見語不是相見語。
翠岩芝征雲。
隻如杉山與麼道。
還免得無過麼。
若免得去。
未具眼在。
若免不得。
又違前話。
白岩符雲。
者兩個漢被一莖菜喪盡生平。
撫州石鞏慧藏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本以戈獵為務。
因趁鹿從馬祖庵前過。
乃問還見鹿過否。
祖曰汝是何人。
曰獵者。
祖曰汝解射麼。
曰解射。
祖曰汝一箭射幾個。
曰一箭射一個。
祖曰汝不解射。
曰和尚解射否。
祖曰解射。
曰一箭射幾個。
祖曰吾一箭射一群。
曰。
彼此生命。
何得射他一群。
祖曰。
汝既知如是。
何不自射。
曰。
若教某甲自射。
直是無下手處。
祖曰者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
鞏遂擲下弓箭投祖出家。
清涼欽雲。
且作麼生是一箭射一群底道理。
直是三千大千世界生命也不消一箭。
雪窦顯雲。
馬師一箭一群。
信彩射得有甚用處。
不如石鞏一箭一個。
卻是好手。
雪窦今日效古人之作拟放一箭。
高聲喝雲。
看箭。
又雲中也。
翠岩芝雲。
馬祖一箭射一群猶未善在。
山僧一箭射無數。
盡大地蠢動含靈無不中者。
雖然如是。
祇道得一半。
更有一半留與諸上座道。
石鞏凡見僧來皆張弓架箭示之。
一日三平至。
鞏曰看箭。
平乃撥開胸曰。
此是殺人箭。
活人箭又作麼生。
鞏乃彈弓弦三下。
平乃作禮。
鞏曰。
三十年張弓架箭。
隻射得半個聖人。
遂抝折弓箭。
平後參大颠舉前話。
颠曰。
既是活人箭。
為什麼向弓弦上辨。
平無對。
颠曰三十年後要人舉此話也大難得。
雲門偃問。
長慶作麼生免得他道半個聖人。
長慶雲若不還價怎辨真僞。
門雲入水見長人。
雪窦顯雲。
要先抝折不難。
怎奈三平中的了也。
然則老宿要活三平。
且未免張弓架箭。
首山念雲。
人人盡道三平中的。
莫屈他也無。
良久雲。
機關不是韓光作。
莫把胸襟當等閑。
支提愛雲。
射虎不真。
徒勞沒羽。
天童覺雲。
石鞏習氣不除。
三平相席打令。
卻雲三十年張弓架箭祇射得半個聖人。
豈不是以己方人。
大都不入驚人浪。
到底難尋稱意魚。
高峰妙雲。
石鞏張弓旁若無人。
三平承箭弄巧成拙。
然雖如是。
半個聖人又作麼生。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無心戀落花。
中峰本雲。
穿百步楊。
透九重鼓。
固是眼親手便。
其如半個聖人有隐身之術。
石鞏之技窮矣。
鼓山賢雲。
披胸當箭宛有大人之作。
然隻忍得殺人箭。
再問活人箭。
蹉過多少時也。
鞏為作死馬醫。
雖然救得。
也隻是半個了也。
石鞏問西堂藏。
你還解捉虛空麼。
曰捉得。
鞏曰作麼生捉。
堂以手撮虛空一下。
鞏曰你不解捉。
堂卻問師兄作麼生捉。
鞏把堂鼻孔拽。
堂作忍痛聲曰。
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脫去。
鞏曰。
直須恁麼。
捉虛空始得。
寶壽方雲。
這般做處何異弄泥團者。
極盡心思終無濟事。
雖知祖師門下别有長處。
當時待道你還解捉虛空麼。
亦曰捉得。
作麼生捉。
直把石鞏一腳踏倒。
白岩符雲。
施乾轉坤不無石鞏。
當時被西堂近前劈面便掌。
又作麼生。
唐州紫玉山道通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于頔相公問如何是佛。
玉喚相公。
公應諾。
玉曰更莫别求。
藥山聞曰。
噫。
可惜于家漢生埋向紫玉山中。
公聞乃谒見藥山。
山問曰。
聞相公在紫玉山中大作佛事是否。
公曰不敢。
乃曰承聞有語相救。
今日特來。
山曰有疑但問。
公曰如何是佛。
山乃召于頔。
公應諾。
山曰是什麼。
公豁然有省。
羅山閑雲。
當時賴遇是于頔。
可中草窠裡撥着個焦尾大蟲。
何處有藥山。
大沩智雲。
于頔當時若會見藥山喚雲是什麼。
隻向道和尚賺我來。
拂袖便去。
不惟作個慷慨丈夫。
亦乃不鈍置紫玉。
大沩泰雲。
抉骊龍額上珠。
取輪王髻中寶。
如鐘待扣。
似谷傳聲。
八面玲珑更無回互。
諸人要見于頔悟處麼。
真金已出礦。
鍛煉轉光輝。
烏石道雲。
可惜于頔者漢脫得紫玉醬缸。
又腌在藥山齑甕。
雖然如是。
仔細檢點将來。
紫玉藥山腳跟總未點地在。
烏石則不然。
或有人問如何是佛。
即向他道。
大小石頭親見了。
寶山端的不空回。
毗陵芙蓉太毓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一日因行食到龐公前。
公拟接毓乃縮手曰。
生心受食。
淨名所呵。
去此一機。
居士還甘否。
公曰當時善現豈不作家。
毓曰非關他事。
公曰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毓乃行食。
公曰不消一句。
昭覺勤雲。
善現作家。
芙蓉奇特。
盡被龐老子一時領過了也。
隻如道不消一句。
且道是那一句。
端坐受供養。
施主常安樂。
芙蓉因龐公問。
馬祖着實為人處。
還分付吾師否。
蓉曰。
某甲尚未見他。
作麼生知他着實處。
公曰祇此見知也無讨處。
蓉曰居士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