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澧州苕溪道行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嘗曰。

    吾有大病。

    非世所醫。

     曹山寂因僧問。

    古人曰吾有大病非世所醫。

    未審是什麼病。

    山曰攢簇不得底病。

    曰一切衆生還有此病也無。

    山曰人人盡有。

    曰和尚還有此病也無。

    山曰正覓起處不得。

    曰一切衆生為什麼不病。

    山曰。

    一切衆生若病。

    即非衆生。

    曰未審諸佛還有此病也無。

    山曰有。

    曰既有為甚麼不病。

    山曰為伊惺惺。

     愚庵盂别雲。

    吾有大病。

    一物可醫。

    且道是什麼物。

    若拈得出。

    可與苕溪同參。

     潭州三角山總印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上堂。

    若論此事。

    眨上眉毛早已蹉過了也。

    時麻谷便問。

    眨上眉毛即不問。

    如何是此事。

    角曰蹉過也。

    谷乃掀倒禅床。

    角便打。

     保福展雲。

    三角也是賊過後張弓。

     雪窦顯雲。

    者兩個有頭無尾漢。

    眉毛未曾眨上。

    說什麼此事蹉過。

    尋有僧問眉毛為甚不眨上。

    窦便打。

     昭覺勤雲。

    喚作此事已是好肉剜瘡了也。

    何況更雲眨上眉毛早已蹉過。

    麻谷雪窦賊過後張弓則固是。

    更有一個。

    蓦拈拄杖下座。

     天寶樞雲。

    二大老恁麼酬唱。

    不妨雷轟電卷石裂崖崩。

    若是此事。

    白雲萬裡。

     南堂欲雲。

    二老雖則縱奪可觀。

    怎奈傷鋒犯手。

    我者裡從來未曾提着此事。

    諸人也未曾眨上眉毛。

    中間固無蹉過與不蹉過。

    諸人既不掀倒禅床。

    山僧也不劈脊便棒。

    自然聲和響順形直影端。

    非惟主伴互融亦乃人天欣悅。

    擊拂子雲。

    水歸大海波濤靜。

    雲到蒼梧氣象閑。

     天界盛雲。

    是賊識賊。

    不妨争先後手。

    麻谷見三角恁麼舉。

    便好掀倒禅床。

    那堪更問此事。

    三角見麻谷恁麼問。

    便好劈脊一棒。

    那堪更道蹉過。

    雖則有照有用。

    未免皆打落節處。

    雪窦要争先手。

    鈎得僧出便打。

    不妨照用同時。

    若是天覆地載山高水深。

    當别有不眨眉毛在。

     古南門雲。

    三角眉毛若無。

    雪窦洎合打作兩橛。

    即今有問。

    劈脊便打。

    讨甚眉毛。

     廣教玉雲。

    二老大似饑鷹分肉猛虎奪食。

    雖則競價相酬。

    未免取笑旁。

    觀山僧今日撾鼓升座。

    諸人簇簇上來總不敢動着。

    不用幹戈。

    管取風和雨沐天下太平。

    其間一挨一拶。

    若言蹉過。

    欺诳平人。

    若言不蹉過。

    畢竟喚什麼作此事。

    喝一喝下座。

     白岩符雲。

    者兩個漢手忙腳亂。

    熱鬧門庭即得。

    若論此事。

    又豈止白雲萬裡。

     鼎州中邑洪恩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仰山問如何得見佛性義。

    邑曰。

    我與汝說個譬喻。

    如一室有六窗。

    内有一猕猴。

    外有猕猴從東邊喚猩猩。

    猕猴即應。

    如是六窗俱喚俱應。

    仰山禮謝起曰。

    适蒙和尚譬喻。

    無不了知。

    更有一事。

    祇如内猕猴瞌睡。

    外猕猴欲相見又且如何。

    邑下繩床執仰山手作舞曰。

    猩猩與汝相見了。

    譬如蟭螟蟲在蚊子眼睫上作窠。

    向十字階頭叫曰。

    土曠人稀。

    相逢者少。

     信相顯雲。

    諸人要見二老麼。

    我也與你說個譬喻。

    中邑大似個金師。

    仰山将塊金來使金師酬價。

    金師亦盡價相酬。

    臨成交易。

    賣金的更與貼秤。

    金師雖然暗喜。

    心中未免偷疑。

    何故。

    若非細作。

    定是賊贓。

     雲居錫雲。

    中邑當時若不得仰山者一句語。

    何處有中邑也。

     崇壽稠雲。

    還有人定得此道理麼。

    若定不得。

    隻是個弄精魂腳手。

    佛性義在什處。

     報慈遂雲。

    若不是仰山怎得見中邑。

    且道什麼處是仰山得見中邑處。

     東塔明雲。

    大小中邑錯下名言。

    又喚作佛性。

    又喚作猕猴。

    複鼓掌呵呵笑雲。

    是何言欤。

     報恩琇雲。

    入驚人浪得稱意魚。

    不無中邑。

    金翅入海直取龍吞。

    還他仰山。

    山僧則不然。

    如何得見佛性義。

    蓦口便掌。

    免見拖泥帶水。

    又雲。

    若作仰山。

    見他說喻了。

    但作禮曰。

    謝師指示。

    看中邑者漢如何合煞。

     栖霞成雲。

    中邑閉眼說醒。

    仰山開眼說夢。

    究竟二俱不了。

    若是佛性義。

    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

     翠岩喆雲。

    能近取譬。

    中邑可謂仁矣。

    惜乎被仰山一拶。

    未免手忙腳亂。

    翠岩則不然。

    如何得明見佛性。

    劈脊便棒。

    何故。

    免得猩猩貪瞌睡。

    勞他六戶喚頻頻。

     資福廣雲。

    良骥負鹽。

    非伯樂不能賞鑒。

    騄駬載車。

    須王良方堪駕禦。

    馬則固然。

    或遇嘯風猛虎。

    返擲獅兒。

    又且如何收拾。

    遂以手作格勢雲。

    且道者邊着。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