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餘時以他事所移。

    不及與對半辭。

    乃一揖而别。

     洞山瑩雲。

    三個老漢恁麼酬對。

    且道還有優劣也無。

    若道有。

    春色無高下。

    若道無。

    花枝有短長。

    洞山亦道一句。

    隻是不許作道理會。

    若作道理會。

    喪我兒孫。

    拈拄杖便歸方丈。

     大慈言雲。

    當時百丈與麼問。

    大似揚聲止響。

    好與二十笤帚。

    這三個漢忒煞不唧[口*留]。

    且放過一邊。

    傍有僧乃曰和尚也欠唧[口*留]在。

    山僧道我不如你。

     白岩符雲。

    這一隊漢巍巍堂堂。

    因甚卻都來自語相違。

    山僧見處也要諸人共知。

    或有問并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擲拄杖下座。

     百丈因僧問如何是奇特事。

    丈曰獨坐大雄峰。

    僧禮拜。

    丈便打。

     天童華雲。

    大小百丈答話不了。

     徑山及雲。

    百丈隻好無佛處稱尊。

    今日或有問新隆教如何是奇特事。

    但對他道汝等皆當作佛。

    他若禮拜。

    更向道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百丈因黃檗問。

    從上相承底事。

    如何指示於人。

    丈踞坐。

    檗曰後代兒孫将何傳授。

    丈曰将謂你是個人。

    便歸方丈。

     雲峰悅雲。

    百丈老人大似憐兒不覺醜。

    雖然如是。

    盡法無民。

     天童覺雲。

    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

    還他百丈老漢。

    黃檗不是不知有。

    且要此話大行。

    還會百丈歸方丈麼。

    林間風葉落。

    化外水天秋。

     寶壽新雲。

    縱饒有收有放。

    未免夷嶽盈壑。

    由你一擡一捺。

    難逃續[枭-木+兒]截鶴。

    畢竟作麼生即得聻。

    也是掉棒打月。

     百丈每上堂時有一老人随衆聽法。

    一日衆退惟老人不去。

    丈問汝是何人。

    老人曰。

    某甲非人也。

    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

    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某對曰不落因果。

    遂五百生堕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貴脫野狐身。

    丈曰汝問。

    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丈曰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

    作禮曰。

    某已脫野狐身。

    住在山後。

    乞依亡僧津送。

    丈乃領衆至後山岩下。

    挑出死狐依法火葬。

     百丈至晚上堂。

    舉前因緣。

    黃檗問。

    古人錯對一語。

    五百生堕野狐身。

    轉轉不錯。

    合作個甚麼。

    丈雲近前來向汝道。

    檗近前與丈一掌。

    丈拍手笑雲。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法昌遇雲。

    敢問諸人。

    不落因果為甚麼堕野狐。

    不昧因果為甚麼脫野狐。

    直饒道得落處分明。

    也未出他野狐窠窟法。

    昌當時若見。

    但與他拈出雪峰古鏡。

    教伊動轉不得。

    然後放出紫胡狗子。

    盡卻性命。

    免見兒孫今日成群作隊。

    雖然法昌與麼舉論。

    大似持蠡酌海。

    明眼人前一場笑具。

    何故。

    曾經大海難為水。

    慣聽無弦不易琴。

     黃龍新問元首座雲。

    百丈野狐話。

    意作麼生。

    元雲。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徑山杲雲。

    不落與不昧。

    半明還半晦。

    不昧與不落。

    兩頭空索索。

    五百生前個野狐。

    而今冷地謾追呼。

    喝一喝雲。

    座中若有江南客。

    何必樽前唱鹧鸪。

     高峰妙雲。

    前不落。

    後不昧。

    還有得失也無。

    若無。

    因甚有堕有脫。

    若有。

    試出來分明道看。

    有麼有麼。

    總是一隊野狐精。

    莫怪山僧壓良為賤。

     獅林則雲。

    前不落。

    後不昧。

    引得野狐成群作隊。

    遂喝一喝雲。

    當時下得這一喝。

    前後五百生一時粉碎。

     天甯琦雲。

    古今盡向不落不昧上妄生蔔度。

    未有一個出格。

    帶累百丈老人也在野狐隊裡。

    天甯不是釘樁搖橹膠柱調弦。

    海枯終見底。

    人死腳皮穿。

     愚庵盂雲。

    宗師家拈提向上。

    着着先有出身之路。

    則不被目前所礙。

    若儱侗将去。

    何止不堪。

    圓禅師問二僧舉此話。

    一雲不昧因果也未脫得野狐。

    一雲便是不落因果又何嘗堕野狐。

    圓因有省。

    圓公悟去則不無之。

    二僧者披毛戴角有日在。

    或曰謝師授記。

    咄。

    這野狐精。

    又雲。

    不落因果。

    兔子窠邊遭野火。

    不昧因果。

    粉蝶飛上梨花朵。

    參。

     洞山瑩雲。

    叢林盡道不落堕因果。

    不昧脫因果。

    山僧敢道饒你總不恁麼道。

    亦未嘗脫得他野狐身在。

    且道利害在什麼處。

    貪觀天上月。

    失卻手中桡。

     義山讷雲。

    義山更不學百丈就窠打劫。

    待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便與震聲一喝。

    當時若下得這一喝。

    管免後代兒孫不作野狐見解。

     資福廣雲。

    前百丈恁麼道。

    咬人師子。

    後百丈恁麼道。

    獅子咬人。

    弁山恁麼道。

    諸人切忌鑽龜打瓦。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