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九 古杭白岩嗣祖沙門 淨符 彙集 △南二 池州南泉普願禅師(南二馬祖一嗣)因東西兩堂争貓兒。

    泉見乃提起貓曰。

    道得即不斬。

    衆無對。

    泉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

    泉舉前語示之。

    州乃脫草履安頭上而出。

    泉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

     保福展雲。

    雖然如是。

    也隻是破草鞋。

     翠岩芝雲。

    大小趙州祇可自救。

     雪峰存問德山。

    南泉斬貓意旨如何。

    山以拄杖便打趂出。

    複召雲會麼。

    峰雲不會。

    山雲我與麼老婆猶自不會。

     大沩智雲。

    南泉據令而行。

    趙州見機而作。

    雖然如是。

    未免挂人唇吻。

    大沩要與南泉把臂共行。

    遂拈拂子雲。

    若道得即奪取去。

    衆無語。

    乃雲。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中峰本雲。

    南泉劍為不平離寶匣。

    趙州藥因救病出珍瓶。

    然雖慶快一時。

    争奈古佛家風掃土矣。

     報恩秀雲。

    正當恁麼時。

    盡十方世界情與無情一齊向王老師手中乞命。

    當時有個漢出來展開兩手。

    不然攔胸抱住雲卻勞和尚神用。

    縱南泉别行正令。

    敢保救得貓兒。

     博山來雲。

    生擒活捉。

    王老全提。

    起死回生。

    趙州手段。

    救得救不得總不幹他事。

    且道節文在什麼處。

     鼓山賢雲。

    南泉據令廓爾無前。

    兩堂祇得拱手而聽。

    趙州雖能超出。

    怎奈也祇在刀下全身。

    老僧當時若在。

    卻不恁麼。

    待道道得即不斬。

    但雲兩堂未争時和尚又作麼生。

    管取王老師束手入方丈有分。

     愚庵盂雲。

    還識南泉麼。

    他是生鐵鑄就渾剛打成。

    要向骊龍颔下摘珠。

    阿修羅手中奪印。

    趙州老漢雖善來機。

    也是得張白狐裘脫秦虎口。

    這兩堂是蘇秦張儀。

    祇麼投秦入趙。

    豈知天然王道甯可以口舌勝耶。

     百丈雪雲。

    趙州戴草鞋而出。

    雖曰據欵結案。

    也是賊過後張弓。

    子若在卻救得貓兒。

    雖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争奈憐兒不覺醜。

    山僧看來。

    二俱有過。

    好各與三十棒。

    山僧與麼批判。

    也要諸方檢點。

     龍華體雲。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南泉趙州其謂欤。

    汝适來若在即救得貓兒。

    咬牙封雍齒。

    滴淚斬丁公。

     吳聖玉雲。

    南泉據虎頭。

    趙州收虎尾。

    死貓兒卻被二老弄活。

    争奈他兩堂雲水一死不再活。

    如今要得活麼。

    擘開眼雲貓。

     南泉謂僧曰夜來好風。

    僧亦曰夜來好風。

    泉曰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亦曰吹折門前一株松。

    又謂一僧曰夜來好風。

    僧曰是什麼風。

    泉曰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曰是什麼松。

    泉曰一得一失。

     昭覺勤雲。

    大凡酬唱随機着眼。

    辨龍蛇。

    别缁素。

    所謂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隻如南泉道一得一失。

    敢問阿那個得阿那個失。

    到這裡須是向上人始得。

    還委悉麼。

    鵝王擇乳素非鴨類。

     愚庵盂雲。

    這公案有二僧持論緻争。

    一雲與趙州驗二庵主法眼指簾無二。

    一雲刁刀相似魚魯不同。

    争之不能已乃質之老僧。

    老僧雲一得一失。

     南泉示衆曰。

    喚作如如蚤是變了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曰。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泉曰。

    孟八郎漢又恁麼去也。

     德山密雲。

    南泉中毒也。

     琅琊覺雲。

    山僧不然。

    遇水吃水。

    遇草吃草。

    焉知畜生行。

     法華舉雲。

    且作麼生是異類中行。

    石牛常卧三春霧。

    木馬時嘶秋夜泉。

     雲門澄因僧問如何是異類中行。

    澄雲輕打我輕打我。

    僧雲我會也。

    澄雲汝作麼生會。

    僧遂作驢鳴。

    澄休去。

     愚庵盂雲。

    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

    大通智勝遷座而成正覺。

    善财童子别峰而見德雲。

    僧雲。

    智不到處切忌道着。

    道着即頭角生卻。

    為甚麼作這般語話。

    咄。

    孟八郎漢又與麼去也。

     慧雲盛雲。

    南泉既行荒草。

    歸宗又入深村。

    不知今時師僧如何進退。

    設有恁麼去。

    也是瞎驢趂大隊。

     南泉上堂。

    文殊普賢昨夜三更起佛見法見。

    各與二十棒趂出院去也。

    時趙州出衆曰和尚棒教誰吃。

    泉曰王老師過在什麼處。

    州便禮拜而出。

     雲門偃雲。

    深領和尚慈悲。

    某甲歸衣缽下得個安樂。

    又代雲。

    與衆除害。

     報慈遂征雲。

    且道趙州禮拜是肯南泉不肯南泉。

     夾山齡雲。

    南泉一期逞俊。

    争奈平地起堆。

    趙州雖是觌面投機。

    不覺腦門着地。

     昭覺勤雲。

    南泉動弦。

    趙州别曲。

    苦痛蒼天。

    寒山拾得。

    若是崇甯則不然。

    燈籠露柱昨夜起佛見法見。

    各與二十棒令歸本位去也。

    或有個漢出雲和尚棒教誰吃。

    隻對他道落賓落主。

     高峰妙雲。

    南泉和尚雖則頂門具眼賞罰分明。

    檢點将來。

    也是虛空裡釘橛。

    若無趙州後語。

    未審如何折合。

    高峰則不然。

    忽有人起佛見法見。

    但向他道善哉善哉。

    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地藏學雲。

    南泉無風起浪。

    趙州綿裡有針。

    若作佛法商量。

    管教入地獄如箭。

     崇先奇雲。

    南泉為衆竭力。

    禍出私門。

    趙州固然是賊識賊。

    未免證父攘羊。

    雖然。

    天下太平。

    莫道無事好。

     南泉同魯祖歸宗杉山吃茶次。

    魯祖拈起茶盞曰。

    世界未成時便有這個。

    泉曰。

    今人祇識這個。

    不識世界。

    宗曰是。

    泉曰師兄莫同此見麼。

    宗卻拈起茶盞曰。

    向世界未成時道得麼。

    泉作掌勢。

    宗以面作承掌勢。

     昭覺勤雲。

    魯祖簸土揚塵。

    南泉和泥合水。

    歸宗火亂灰飛。

    杉山坐觀成敗。

    還委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