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澧陽路上有一婆子賣餅為業。
德山鑒初出蜀道過澧陽就其買餅。
點心婆指擔曰。
上座擔頭是什麼文字。
山曰青龍疏鈔。
婆曰鈔何經。
山曰金剛經。
婆曰。
我有一問。
若答得施與點心。
答不得請别處去買。
金剛經道。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未審上座點那個心。
山無語。
天童悟雲。
我若作德山。
隻向道山僧肚饑揀大者快搬來。
及至搬來卻肩擔便行。
管教者婆子疑殺去在。
栖霞成雲。
我若作周金剛。
待道未審上座點那個心。
但向道山僧今日勞倦。
當時下得者一語。
管教者婆子手忙腳亂搬點心不徹在。
昔有跨驢人問衆僧何往。
僧曰道場去。
人曰何處不是道場。
僧以拳毆之曰。
者漢沒道理。
向道場裡跨驢不下。
其人無語。
報恩秀雲。
盡道者漢有頭無尾。
能做不能當。
殊不知卻是者僧前言不副後語。
既知舉足下足皆是道場。
何不悟騎驢跨馬無非佛事。
萬松要斷者不平公案。
更與花判道。
吃拳沒興漢。
茆廣杜禅和。
早是不克己。
那堪錯過他。
道場唯有一。
佛法本無多。
留與阇黎道。
戶唵薩哩嚩。
龍唐柱雲。
者僧太粗糙。
向道場裡亂打人。
有施主入院行衆僧随年錢。
知事僧曰聖僧前着一分。
施主曰聖僧年多少。
知事無對。
法眼益代雲。
心期滿處即知。
保甯勇雲。
隻恐施主力所不及。
天甯琦代雲。
缽盂無底。
寶壽方代知事雲。
與麼則大衆今日不得半文也。
廣南住庵僧值大王出獵。
吏人報庵主。
大王來。
請起。
僧曰。
非但大王來。
佛來亦不起。
王乃問。
佛豈不是卿師。
僧曰是。
王曰見師為甚麼不起。
僧無語。
法眼益代雲。
未足酬恩。
天甯琦雲。
欲觀其師。
先觀弟子。
白岩符代僧對雲。
子不重則父不尊。
河渚謙雲。
今日小出大遇。
有長者因一僧托缽來家被狗咬。
長者乃指其僧所披袈裟曰。
吾聞龍披一縷金翅不吞。
大師全披法服為甚麼卻被狗咬。
僧無語。
寶華忍代僧雲。
未看山頭土。
先觀屋下郎。
居士韓某因三平遷化。
衆請作喪主。
韓乃以手巾覆鈔鑼。
上橫一口劍置龛前曰。
道得即作喪主。
衆無對。
韓便趯卻鈔鑼哭曰。
蒼天蒼天。
先師遠矣。
羅山閑雲。
噫。
大奇大奇。
三平門下六百來人。
總被者俗漢吞卻也。
陳老師當時若在。
隻将三尺布蓋卻頭。
橫亞一柄露刃刀。
揭起孝幕當堂而坐。
看韓家個漢要作喪主也未得。
要不作喪主也未得。
進之須有禮。
退之須有禮。
△曹溪并出二支 吉州青原行思禅師(大鑒能嗣) 令石頭遷馳書與南嶽讓和尚。
且囑曰回時吾有個鈯斧子與汝住山。
遷到南嶽。
未呈書便問。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嶽曰。
子問太高生。
何不向下問。
遷曰。
甯可永劫受沉淪。
不從諸聖求解脫。
便歸。
原曰。
子返何速。
書信達否。
遷曰。
信亦不通。
書亦不達。
去日蒙和尚許個鈯斧子。
即今便請。
原垂下一足。
遷便禮拜。
玄沙備雲。
大小石頭被南嶽推倒。
至今起不得。
雪窦顯雲。
石頭洎擔闆過卻。
又雲。
大小南嶽不解據令。
翠岩芝雲。
思和尚垂足。
石頭禮拜。
要且不得斧子。
且道後來使個什麼。
黃龍南雲。
石頭雖然善能馳達不辱宗風。
其奈逞俊太忙不知落節。
既是落節。
回來因甚卻得斧子。
東苑鏡雲。
二大老皆有放過處。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南嶽何不劈脊一棒。
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
石頭好與蓦面一喝。
古南門雲。
可惜者鈯斧子。
諸上座。
石頭既見南嶽。
因甚青原問着。
卻雲信亦不通書亦不達。
還會麼。
金雞啄破琉璃殼。
玉兔挨開碧海門。
天目律雲。
者個鈯斧子。
若不是石頭承當也太難。
寶掌白雲。
石頭可謂羽檄飛馳不辱使命。
但不應貪他個鈯斧子。
藥地智雲。
索的是斧子。
如何卻垂一足。
既不從諸聖求解脫。
作麼生便禮拜。
乃拂袖角雲。
看看。
鈯斧子劈碎天地作八角磨盤。
趕倒金烏玉兔了也。
盲龜跛鼈那裡得知。
青原參六祖乃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
祖曰汝曾作什麼來。
原曰聖谛亦不為。
祖曰落何階級。
原曰。
聖谛尚不為。
何階級之有。
祖深器之。
東苑鏡雲。
我若作六祖。
待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
便喝雲者擔糞漢在者裡作麼。
若作青原。
待問曾作甚麼來。
便撫掌雲者老漢猶作寐語在。
豈不使曹溪一路别有風光。
靈岩儲雲。
聖谛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趙州慣吃茶。
曹山好飲酒。
一對老古錐。
兩人共隻手。
咄。
脫卻嫁時衣。
塞斷鴻蒙口。
泥牛解作獅子吼。
白岩符雲。
蕩空凡聖不立纖塵。
凜凜然
德山鑒初出蜀道過澧陽就其買餅。
點心婆指擔曰。
上座擔頭是什麼文字。
山曰青龍疏鈔。
婆曰鈔何經。
山曰金剛經。
婆曰。
我有一問。
若答得施與點心。
答不得請别處去買。
金剛經道。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未審上座點那個心。
山無語。
天童悟雲。
我若作德山。
隻向道山僧肚饑揀大者快搬來。
及至搬來卻肩擔便行。
管教者婆子疑殺去在。
栖霞成雲。
我若作周金剛。
待道未審上座點那個心。
但向道山僧今日勞倦。
當時下得者一語。
管教者婆子手忙腳亂搬點心不徹在。
昔有跨驢人問衆僧何往。
僧曰道場去。
人曰何處不是道場。
僧以拳毆之曰。
者漢沒道理。
向道場裡跨驢不下。
其人無語。
報恩秀雲。
盡道者漢有頭無尾。
能做不能當。
殊不知卻是者僧前言不副後語。
既知舉足下足皆是道場。
何不悟騎驢跨馬無非佛事。
萬松要斷者不平公案。
更與花判道。
吃拳沒興漢。
茆廣杜禅和。
早是不克己。
那堪錯過他。
道場唯有一。
佛法本無多。
留與阇黎道。
戶唵薩哩嚩。
龍唐柱雲。
者僧太粗糙。
向道場裡亂打人。
有施主入院行衆僧随年錢。
知事僧曰聖僧前着一分。
施主曰聖僧年多少。
知事無對。
法眼益代雲。
心期滿處即知。
保甯勇雲。
隻恐施主力所不及。
天甯琦代雲。
缽盂無底。
寶壽方代知事雲。
與麼則大衆今日不得半文也。
廣南住庵僧值大王出獵。
吏人報庵主。
大王來。
請起。
僧曰。
非但大王來。
佛來亦不起。
王乃問。
佛豈不是卿師。
僧曰是。
王曰見師為甚麼不起。
僧無語。
法眼益代雲。
未足酬恩。
天甯琦雲。
欲觀其師。
先觀弟子。
白岩符代僧對雲。
子不重則父不尊。
河渚謙雲。
今日小出大遇。
有長者因一僧托缽來家被狗咬。
長者乃指其僧所披袈裟曰。
吾聞龍披一縷金翅不吞。
大師全披法服為甚麼卻被狗咬。
僧無語。
寶華忍代僧雲。
未看山頭土。
先觀屋下郎。
居士韓某因三平遷化。
衆請作喪主。
韓乃以手巾覆鈔鑼。
上橫一口劍置龛前曰。
道得即作喪主。
衆無對。
韓便趯卻鈔鑼哭曰。
蒼天蒼天。
先師遠矣。
羅山閑雲。
噫。
大奇大奇。
三平門下六百來人。
總被者俗漢吞卻也。
陳老師當時若在。
隻将三尺布蓋卻頭。
橫亞一柄露刃刀。
揭起孝幕當堂而坐。
看韓家個漢要作喪主也未得。
要不作喪主也未得。
進之須有禮。
退之須有禮。
△曹溪并出二支 吉州青原行思禅師(大鑒能嗣) 令石頭遷馳書與南嶽讓和尚。
且囑曰回時吾有個鈯斧子與汝住山。
遷到南嶽。
未呈書便問。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嶽曰。
子問太高生。
何不向下問。
遷曰。
甯可永劫受沉淪。
不從諸聖求解脫。
便歸。
原曰。
子返何速。
書信達否。
遷曰。
信亦不通。
書亦不達。
去日蒙和尚許個鈯斧子。
即今便請。
原垂下一足。
遷便禮拜。
玄沙備雲。
大小石頭被南嶽推倒。
至今起不得。
雪窦顯雲。
石頭洎擔闆過卻。
又雲。
大小南嶽不解據令。
翠岩芝雲。
思和尚垂足。
石頭禮拜。
要且不得斧子。
且道後來使個什麼。
黃龍南雲。
石頭雖然善能馳達不辱宗風。
其奈逞俊太忙不知落節。
既是落節。
回來因甚卻得斧子。
東苑鏡雲。
二大老皆有放過處。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南嶽何不劈脊一棒。
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
石頭好與蓦面一喝。
古南門雲。
可惜者鈯斧子。
諸上座。
石頭既見南嶽。
因甚青原問着。
卻雲信亦不通書亦不達。
還會麼。
金雞啄破琉璃殼。
玉兔挨開碧海門。
天目律雲。
者個鈯斧子。
若不是石頭承當也太難。
寶掌白雲。
石頭可謂羽檄飛馳不辱使命。
但不應貪他個鈯斧子。
藥地智雲。
索的是斧子。
如何卻垂一足。
既不從諸聖求解脫。
作麼生便禮拜。
乃拂袖角雲。
看看。
鈯斧子劈碎天地作八角磨盤。
趕倒金烏玉兔了也。
盲龜跛鼈那裡得知。
青原參六祖乃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
祖曰汝曾作什麼來。
原曰聖谛亦不為。
祖曰落何階級。
原曰。
聖谛尚不為。
何階級之有。
祖深器之。
東苑鏡雲。
我若作六祖。
待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
便喝雲者擔糞漢在者裡作麼。
若作青原。
待問曾作甚麼來。
便撫掌雲者老漢猶作寐語在。
豈不使曹溪一路别有風光。
靈岩儲雲。
聖谛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趙州慣吃茶。
曹山好飲酒。
一對老古錐。
兩人共隻手。
咄。
脫卻嫁時衣。
塞斷鴻蒙口。
泥牛解作獅子吼。
白岩符雲。
蕩空凡聖不立纖塵。
凜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