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法王經

關燈
界。

    其光明中現十方淨土。

    其諸國土皆悉嚴淨。

    具有一切園林池沼。

    其池水中皆有五色蓮華台座。

    其一一華上各有一一大城。

    其一一大城内皆有一一清淨大磨尼寶。

    其一一大磨尼寶内有一如來座。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諸佛等皆為大衆說一乘法。

    悉令衆生于一身中一佛一性一清淨處住心不動。

    不緣諸境不入諸智。

    心如虛空不染。

    一切心如金剛不壞。

    諸戒心如海水恒流。

    智慧皆悉解脫解脫智見得五分法身。

    爾時無行菩薩及諸大衆一切衆生。

    見是事已心大歡喜。

    皆住一心不緣一切入清淨處。

    佛即收光語諸大衆言。

    諸行者。

    我欲入涅槃寂。

    時欲将至。

    若我滅後五濁惡世。

    于此經中如諸修行觀一身心。

    不住諸惡不離菩提。

    必得解脫得一乘道。

    佛告無行菩薩言。

    若我滅後五濁惡世。

    得見此經得聞此義。

    其人即如值佛。

    若我滅後若有一人。

    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

    其心不動諸塵不觸過無塵迹。

    複以此經令諸衆生受持讀誦。

    複說其義而以教之。

    是人雖是凡夫。

    即是菩薩如師子吼。

    爾時衆中複有菩薩名曰法王。

    即從座起繞佛三匝。

    卻住一面五體投地而白佛言。

    世尊。

    我于如來滅後五濁惡世閻浮提中。

    教化衆生說此良藥。

    療治衆病悉令除愈。

    複以此經金剛慧刀剪諸衆生無明之意。

    複以此經清淨法杖鞭除衆生三毒之垢。

    複以此經大智力士解脫衆生十纏之縛。

    複以此經大智法船運度衆生令至彼岸。

    複以此經一性清淨法。

    令諸衆生皆得一身一心一佛一性一清淨。

    決定入一乘決定出地獄。

    世尊。

    若我不能救衆生令諸衆生入諸地獄。

    即為是我滅沒佛身。

    唯願世尊以此佛法付囑于我。

    為我更說。

    廣度衆生。

    令諸衆生少聞多解少見多知。

    不求多文以取證義。

    于少法中必定解脫無餘疑問。

    願佛慈悲為我宣說。

    佛告大衆。

    是法王菩薩已曾供養百千萬億劫諸佛。

    善能方便救度衆生。

    是菩薩能以一味常風接續衆生之命。

    汝等衆生及未來者。

    若當受持是菩薩名者。

    複令大善知識轉讀此經廣說其義。

    若有疾病皆悉得除。

    諸惡獸神無能近者。

    菩薩汝有如是利益衆生。

    我以此經付囑于汝。

    亦為汝說救度衆生之法。

    少聞多解少見多知。

    不求多文以取證義。

    汝等菩薩皆悉一心谛聽。

    為汝宣說。

    一切衆生皆一心一佛一性。

    一切煩惱皆一心生。

    皆從境智二處緣起。

    何以故。

    以緣性自性二種性力起。

    二種力性從一念妄心生。

    是妄心無本。

    若一念動時煩惱即起。

    當觀此念知念妄心。

    妄心無本。

    無本即無住。

    若知無住即覺心生。

    由于本覺淨心無念。

    若心無念心即不動。

    心若不動亦無住心。

    是名清淨。

    清淨空心體性清淨。

    無淨可證。

    離諸清淨故說清淨。

    菩薩于清淨心中。

    無作無起無垢無淨無增無減。

    必竟不染。

    不在一處。

    離名數故。

    常爾不爾。

    由如金剛不壞一性。

    猶如虛空容受一切。

    由如蓮華不著愛水。

    若行此行必定解脫。

    超生死流出地獄苦。

    菩薩此一心法。

    一名忏悔解脫。

    見實體故。

    二名法行解脫。

    住一處故。

    三名無行解脫。

    無住著故。

    此三解脫皆一心生。

    一切衆生無二心故。

    一切衆生皆一乘故。

    佛言。

    法王菩薩善男子。

    能知一法即當知一切法。

    一法不知一切法不知。

    何以故。

    諸法無不一相故。

    菩薩聞是一者即是少聞。

    無法不知是名多解。

    何以故。

    一切法性歸一淨故。

    見是一者即見一切佛身。

    何以故。

    一切佛身從一清淨處生。

    一淨之地是一切佛身。

    一切佛道場。

    一切佛菩提樹。

    善男子。

    于此法中斷諸煩惱。

    由如伐樹。

    唯斷一根不斷枝葉。

    何以故。

    譬如有人。

    身中毒箭于身受痛。

    當即拔箭其痛即除。

    若不拔箭痛則不除。

    待問箭毛羽是何鳥翼。

    複問其竹是何山出。

    複問其箭是誰之射。

    是人苦痛其命已終。

    然拔其箭終知無益。

    善男子。

    心若有垢當即淨心。

    心若在淨即名清淨。

    諸說清淨離諸有取能入無取。

    何以故。

    無本無住處常樂我淨故。

    無本無住真如真實。

    不離一切本離離故。

    性不離道處住無住故。

    與心等一無異不共故。

    不在常處本不斷故。

    不動不住性常一故。

    一亦不一離名數故。

    善男子。

    六風不動大樹恒安。

    一性金剛二見不起。

    有無不在住妙常空。

    慧劍無生剪諸煩惱。

    空解無礙降伏自心。

    魔王不生怨賊不起。

    善男子。

    于此法中求實體者。

    如種一不種枝葉但養其根。

    若得生者花果自出。

    我此少法亦複如是。

    由如一阿摩勤果種此一果即得無窮之果我說此法于諸法中最為第一。

    于諸乘中最為大乘王。

    是故此經名為法王。

    又以此經付囑法王菩薩故名法王。

    汝等大衆持是經者即脫諸難。

    若當持者如在在處處持。

    何以故。

    佛性常于心中常空寂。

    内禅真實清淨金剛。

    六入城門常如如界。

    在不在處在空處中。

    汝等大衆皆悉勿語。

    時欲将至。

    欲入涅槃。

    是經名涅槃莊嚴般若波羅蜜無礙解脫。

    佛說語已。

    爾時大衆皆得涅槃般若波羅蜜空脫無礙。

    爾時法王菩薩從投地起。

    即于本處入大涅槃。

    會空解脫于無著地。

    舉足下足皆遊清淨。

    合掌向佛作禮而去。

     佛說法王經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