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經言時是一法是故過去時終不作未來時亦不作現在時若過去作未來者則有雜過又過去中無未來時是故無未來現在亦如是破乃至廣說。
鈔百論雲外曰實有方常相日合處是方相等者(有本日字作曰字非也)論續次雲如我經說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日初合處是名東方如是餘方随日而名内曰不然東方無初故日行四天下繞須彌山郁單越日中弗于逮日出弗于逮人以為東方弗于逮日中閻浮提日出閻浮提人以為東方閻浮提日中拘耶尼日出拘耶尼人以為東方拘耶尼日中郁單越日出郁單越人以為東方如是悉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複次日不合處是中無方以無相故複次不定故此以東方彼以為西方是故無實乃之廣破。
鈔不越父母者所生子微不越能生父母微之分量故唯識雲其量隻與所依父母本許大如第三子微如一父母許大乃至大地與所一本父母許大極微是常子等無常言亦廣如彼破者彼論雲此亦非理所以者何所執極微若有方分如蟻行等體應非實若方無分如心心所應不共聚生粗果色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說極微常住又所生果不越因量應如極微不名粗色則此果色應非眼等色根所取便違自執若謂果量德合故非粗以粗色根能取所執果色既同因量應如極微無粗德合或應極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處無别故若謂果色徧在自因因非一故何名粗者則此果色體應非一如所在因處各别故既爾此果還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極微合應非細足成根境何用果為既多分成應非實有則汝所執前後相違又果與因俱有質礙應不同處如二極微若謂因果體相受入如沙受水藥入融銅誰許沙銅體受水藥或應離變非一非常又粗色果體若是一得一分時應得一切彼此一故彼應如此不許違理許便違事故彼所執進退不成但是随情虛妄計度。
鈔顯揚第九雲等者彼論第十中破雲複次計諸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随汝意答汝為觀察已計極微常為不觀察計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諸極微性為由細故計彼是常為由與粗果物其相異故計彼常耶若由細者離散損減其性羸劣而言是常不應道理若言由相異故者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火風之相不同種類相故而言能生彼果不應道理又彼極微亦無異相可得故不中理乃至廣破言瑜伽同此者第六卷中全同顯揚也。
鈔百論亦雲乃至信有故等廣如彼破者其等字等餘能立之文次雲世人信一切處有虛空是故徧信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有虛空是故常内曰分中分合故分不異若瓶中向中虛空是中虛空為都有耶為分有耶若都有者則不徧若是為徧瓶亦應徧若分有者虛空但是分無有有分名為虛空是故虛空非徧亦非常外曰定有虛空徧相亦常作故若無虛空者則無舉無下無去來等所以者何無容受處故今實有所作是以有虛空亦徧亦常内曰不然虛空處虛空若有虛空法應有住處若無住處是則無法若虛空孔穴空住者是則虛空住虛空中有容受處故而不然是故虛空不住孔穴中亦不實中住何以故實無空故是實不名空若無空别無住處以無容受處故複次汝言作處是虛空者實中無作處故則無虛空是故虛空亦非徧亦非常複次無相故無虛空諸法各各有相以有相故知有法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識知相而虛空無相故是無外曰虛空有相汝不知故無無色相是虛空相内曰不然無色名破色非更有法猶如斷樹更無有法是故無有虛空相複次虛空無相何以故汝說無色是虛空相者若色未生時先虛空相複次色是無常法虛空是有常法若色未有時應先有虛空法若未有色無所滅虛空則無相若無相則無法是故非無色者虛空相但有名而無實諸徧常等亦如是總破。
鈔瑜伽論雲何因緣故乃至立如是論者彼論次後雲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現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法方便為因為用宿作為因者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故現在新業由宿作因之所害故如是於後不複有漏乃至廣說不應道理若用現法方便為因者汝先所說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問彼既說苦樂由於宿作與内教同何不許之答廣鈔引佛名經忏悔文說凡夫於業報中好生疑惑業有三種謂順現順生順後複有四句一報定時不定二時定報不定三時報俱定四時報俱不定彼但定有宿作不許餘故不許也。
鈔涅盤經三十五廣破此見者即南經也若北經當四十經雲須跋陀至佛所已問佛言有諸沙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言一切衆生受苦樂報皆随往日本業因緣是故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本業既盡衆苦盡滅即得涅盤是義雲何佛言彼若作是說我當問之仁者實作是說否彼若見答實爾我見衆生習行諸惡多饒财寶身得自在又見修善貧窮多乏不得自在又見有人慈心不殺反更中夭又見喜殺終保年壽又見有人身修梵行精進持戒有得解脫有不得者是故我說一切衆生受苦樂報皆有往日本業因緣佛言實見過去業否若有是業為多少耶現在苦樂能破多少耶能知是業已盡不盡耶是業既盡一切盡耶彼答言我實不知我即引喻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為請醫師令拔是箭身得安穩其後千年是人猶憶了了分明是醫為我出箭得安仁既不知過去本業雲何能知現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耶彼若言瞿昙經中作如是說若見有人豪富自在當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過去業耶佛言如是知者名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由因知果或從果知因我佛法中有過去業有現在業汝法不從方便斷業我法不爾從方便斷汝業盡已則得苦盡我則不然煩惱盡已業苦則盡故我責汝過去之業若知現在苦行能壞過去業現在苦行複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則是常苦若是常雲何說言得苦解脫若更有行壞苦行者過去已盡雲何有苦當知一切衆生有過去業有現在因衆生雖有過去壽命要賴現在飲食因緣仁者若說衆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是事不然譬如有人為王除怨多得财寶因是财寶受現在樂是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譬如有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身失命是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仁者一切衆生現在因於四大時節土地人民苦樂是故我說一切衆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衆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應得道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是故我經中說斫伐此林莫斫伐樹何以故從林生怖不從樹生欲調伏身先當調心心喻於林身喻於樹(上皆取要引之具如經中廣說)。
鈔大乘法師下即唯識疏文是有因自然也瑜伽第七下即無因自然也然彼論次文破雲今應問彼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内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歘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歘然而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起不應道理乃至雲是故此論非如理說言此則無因為自然非别有物者彈大乘法師也。
鈔若廣分别下指在諸論如前一一引釋者是問鈔中何故不廣引耶答圭峰雲緣是偏僻屈曲之義卻難於深法枉無限心力此方既無不煩廣叙破之若回彼功夫學大乘深經自合通其玄妙故今指如别說知與不知無乖弘闡然恐學者欲知始末故前略引爾。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五 音釋 襲 (似入切合也入也)。
蓊 (烏孔切蓊郁也)。
郁 (纡勿切木叢生者)。
褐 (何葛切袍也)。
鸺 (音休)。
鹠 (音留休留鳥名)。
孥 (乃都切書傳雲孥子也)。
鑽 (子亂子尤二切所以穿也)。
诘 (溪吉切治也問罪也)。
嗢 (烏沒切咽也)。
壟 (立蹱切丘壟也)。
股 (公戶切)。
歘 (許勿切暴起也)。
鈔百論雲外曰實有方常相日合處是方相等者(有本日字作曰字非也)論續次雲如我經說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日初合處是名東方如是餘方随日而名内曰不然東方無初故日行四天下繞須彌山郁單越日中弗于逮日出弗于逮人以為東方弗于逮日中閻浮提日出閻浮提人以為東方閻浮提日中拘耶尼日出拘耶尼人以為東方拘耶尼日中郁單越日出郁單越人以為東方如是悉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複次日不合處是中無方以無相故複次不定故此以東方彼以為西方是故無實乃之廣破。
鈔不越父母者所生子微不越能生父母微之分量故唯識雲其量隻與所依父母本許大如第三子微如一父母許大乃至大地與所一本父母許大極微是常子等無常言亦廣如彼破者彼論雲此亦非理所以者何所執極微若有方分如蟻行等體應非實若方無分如心心所應不共聚生粗果色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說極微常住又所生果不越因量應如極微不名粗色則此果色應非眼等色根所取便違自執若謂果量德合故非粗以粗色根能取所執果色既同因量應如極微無粗德合或應極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處無别故若謂果色徧在自因因非一故何名粗者則此果色體應非一如所在因處各别故既爾此果還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極微合應非細足成根境何用果為既多分成應非實有則汝所執前後相違又果與因俱有質礙應不同處如二極微若謂因果體相受入如沙受水藥入融銅誰許沙銅體受水藥或應離變非一非常又粗色果體若是一得一分時應得一切彼此一故彼應如此不許違理許便違事故彼所執進退不成但是随情虛妄計度。
鈔顯揚第九雲等者彼論第十中破雲複次計諸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随汝意答汝為觀察已計極微常為不觀察計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諸極微性為由細故計彼是常為由與粗果物其相異故計彼常耶若由細者離散損減其性羸劣而言是常不應道理若言由相異故者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火風之相不同種類相故而言能生彼果不應道理又彼極微亦無異相可得故不中理乃至廣破言瑜伽同此者第六卷中全同顯揚也。
鈔百論亦雲乃至信有故等廣如彼破者其等字等餘能立之文次雲世人信一切處有虛空是故徧信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有虛空是故常内曰分中分合故分不異若瓶中向中虛空是中虛空為都有耶為分有耶若都有者則不徧若是為徧瓶亦應徧若分有者虛空但是分無有有分名為虛空是故虛空非徧亦非常外曰定有虛空徧相亦常作故若無虛空者則無舉無下無去來等所以者何無容受處故今實有所作是以有虛空亦徧亦常内曰不然虛空處虛空若有虛空法應有住處若無住處是則無法若虛空孔穴空住者是則虛空住虛空中有容受處故而不然是故虛空不住孔穴中亦不實中住何以故實無空故是實不名空若無空别無住處以無容受處故複次汝言作處是虛空者實中無作處故則無虛空是故虛空亦非徧亦非常複次無相故無虛空諸法各各有相以有相故知有法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識知相而虛空無相故是無外曰虛空有相汝不知故無無色相是虛空相内曰不然無色名破色非更有法猶如斷樹更無有法是故無有虛空相複次虛空無相何以故汝說無色是虛空相者若色未生時先虛空相複次色是無常法虛空是有常法若色未有時應先有虛空法若未有色無所滅虛空則無相若無相則無法是故非無色者虛空相但有名而無實諸徧常等亦如是總破。
鈔瑜伽論雲何因緣故乃至立如是論者彼論次後雲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現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法方便為因為用宿作為因者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故現在新業由宿作因之所害故如是於後不複有漏乃至廣說不應道理若用現法方便為因者汝先所說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問彼既說苦樂由於宿作與内教同何不許之答廣鈔引佛名經忏悔文說凡夫於業報中好生疑惑業有三種謂順現順生順後複有四句一報定時不定二時定報不定三時報俱定四時報俱不定彼但定有宿作不許餘故不許也。
鈔涅盤經三十五廣破此見者即南經也若北經當四十經雲須跋陀至佛所已問佛言有諸沙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言一切衆生受苦樂報皆随往日本業因緣是故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本業既盡衆苦盡滅即得涅盤是義雲何佛言彼若作是說我當問之仁者實作是說否彼若見答實爾我見衆生習行諸惡多饒财寶身得自在又見修善貧窮多乏不得自在又見有人慈心不殺反更中夭又見喜殺終保年壽又見有人身修梵行精進持戒有得解脫有不得者是故我說一切衆生受苦樂報皆有往日本業因緣佛言實見過去業否若有是業為多少耶現在苦樂能破多少耶能知是業已盡不盡耶是業既盡一切盡耶彼答言我實不知我即引喻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為請醫師令拔是箭身得安穩其後千年是人猶憶了了分明是醫為我出箭得安仁既不知過去本業雲何能知現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耶彼若言瞿昙經中作如是說若見有人豪富自在當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過去業耶佛言如是知者名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由因知果或從果知因我佛法中有過去業有現在業汝法不從方便斷業我法不爾從方便斷汝業盡已則得苦盡我則不然煩惱盡已業苦則盡故我責汝過去之業若知現在苦行能壞過去業現在苦行複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則是常苦若是常雲何說言得苦解脫若更有行壞苦行者過去已盡雲何有苦當知一切衆生有過去業有現在因衆生雖有過去壽命要賴現在飲食因緣仁者若說衆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是事不然譬如有人為王除怨多得财寶因是财寶受現在樂是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譬如有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身失命是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仁者一切衆生現在因於四大時節土地人民苦樂是故我說一切衆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衆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應得道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是故我經中說斫伐此林莫斫伐樹何以故從林生怖不從樹生欲調伏身先當調心心喻於林身喻於樹(上皆取要引之具如經中廣說)。
鈔大乘法師下即唯識疏文是有因自然也瑜伽第七下即無因自然也然彼論次文破雲今應問彼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内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歘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歘然而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起不應道理乃至雲是故此論非如理說言此則無因為自然非别有物者彈大乘法師也。
鈔若廣分别下指在諸論如前一一引釋者是問鈔中何故不廣引耶答圭峰雲緣是偏僻屈曲之義卻難於深法枉無限心力此方既無不煩廣叙破之若回彼功夫學大乘深經自合通其玄妙故今指如别說知與不知無乖弘闡然恐學者欲知始末故前略引爾。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五 音釋 襲 (似入切合也入也)。
蓊 (烏孔切蓊郁也)。
郁 (纡勿切木叢生者)。
褐 (何葛切袍也)。
鸺 (音休)。
鹠 (音留休留鳥名)。
孥 (乃都切書傳雲孥子也)。
鑽 (子亂子尤二切所以穿也)。
诘 (溪吉切治也問罪也)。
嗢 (烏沒切咽也)。
壟 (立蹱切丘壟也)。
股 (公戶切)。
歘 (許勿切暴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