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脫名為擇滅擇謂揀擇即慧差别各别揀擇四聖谛故擇力所得滅名為擇滅如牛所駕車名曰牛車永礙當生得非擇滅謂能永礙未來生法得滅異前名非擇滅得不因擇但由緣阙(清涼雲當來生法緣會則生緣阙之時得非擇滅礙當生法令永不起名畢竟礙故偈雲畢竟礙當生别得非擇滅言别得者謂非擇滅有實體性緣阙住中起别得故非擇滅得不因擇滅但因緣阙名非擇滅)。
疏但說人空等者(或雲我空或雲生空具如圓覺鈔會釋)雜阿含雲十二因緣從無明至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誰老死即生邪見乃至無明亦複如是若說無誰老死當知虛妄是名法空乃至無明亦複如是(天台補注雲他宗明小乘但有生空請讀此文自知他悞評曰今既雲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正密用阿含以前将此破南中有教第四鈔說義已分明今但密用誰謂秪有生空但約多分顯了義說故雲但說人空爾若補注引此證小乘雙具二空不取少分多分義者與大乘說二空有何異也過歸自己最可笑耳)。
鈔根劣未堪聞說二空者釋成至相所立名中愚法之義故引二論皆雲鈍根即愚鈍而前立名不雲愚法者此中釋也以若加愚法乃至以義為名故但改為小乘教也。
▲鈔起信雲等者彼疏雲一執緣意明但知人無我故唯有法我見故次論雲以說不究竟見有五蘊生滅之法等疏雲二執相意明正是法執行相對彼人空以說引此以證小乘但說人空問既縱其少說二空何不大乘中收答而不分明說由斷法執等義名為法空但略标其名在小乘中說故小教中收也。
鈔一計識心等者識字應是色字廣鈔第三雲一計色心如順正理論等以次釋雲現在色心故然彼論此卷通說十八界根境識三為染淨因故雲現在色(相境)心(識也)也。
▲鈔二者三毒為因下如世有冤毒能喪物命此三種法損害自他處寬長時為患之甚且喻為毒故本行經雲世間之毒莫過三毒言以三毒因緣起於三業等者此但總說若别說者謂感欲界人天善行名福業感四惡趣惡行名非福業修色無色定名不動業各感依正等法故雲有一切法言中論十二因緣頌等者頌行支中文也言衆生癡所覆者既不明了猶物覆心造有漏業受六道苦輪轉不息如昏夜時行曠野中見杌木謂鬼等遂作方便欲敵而生恐怖等苦皆因不明了故是故聖說無明發行行能感苦此明發業故但說癡毒為染根本也起信鈔雲影取三善根為因斷煩惱出三界為淨根本之義三行亦三業也。
鈔然似參經意者此小乘義有能所熏似參濫大乘經意也而不同下揀之言縱說賴耶等者既但有名即無其義故唯識論雲複有一類(即增一阿含中說也)謂簿伽梵所說衆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忻阿賴耶喜阿賴耶謂阿賴耶是貪總别三世境故乃至廣說此中五取蘊說名阿賴耶有餘複謂貪俱樂受名阿賴耶有餘複謂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此等諸師由教及證愚於阿賴耶識故作此執如是安立阿賴耶名随聲聞乘安立道理亦不相應若不愚者取阿賴耶識安立彼說阿賴耶名如是安立則為最勝雲何最勝若五取蘊名阿賴耶生惡趣中一向苦處最可厭逆衆生一向不趣愛樂於中執藏不應道理以彼常求速舍離故若貪俱樂受名阿賴耶生第四禅靜慮以上無有具彼有情常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若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於此正法中信解無我者恒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故雲但有名字皆不明賴耶正義也然言非第八為所熏非第七為能熏等者反顯大乘七八為能所熏如何熏耶(雖非此中王義恐學者欲知故筆於此)下鈔雲相宗賴耶以為所熏所以得為所熏者具四義故論雲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習氣即種子也)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無所容納非是所熏由此如來第八識唯帶舊種非新受熏(此極善位)三可熏性若法自性非堅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揀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心所不自在無為性堅密)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向能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斯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非八識同時五種心所等取所餘如上所揀)前七轉識以為能熏亦具四義故論雲何等為能熏四義一有生滅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長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無為前後不變無生長用故非能熏二有勝用若有生滅勢力增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異熟心心所等勢力羸劣故非能熏(彼疏雲言用者謂前七識可是能熏揀前六識異熟生者及第六心王心所雖是能緣而不強盛故不能為勝故非能熏)三有增減若有勝用可增可減能攝植習氣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圓滿善法無增無滅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圓滿前後佛果應有勝劣四與所熏和合而轉若與所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自他不得熏前後不得熏)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此勝用而增減者具斯四義可是能熏如是能熏與所熏識俱生俱滅熏習義成令所熏種子生長如熏苣勝容有熏習(苣勝即胡麻以諸華香草和罯苣勝子令香以壓油名為熏油此苣勝本不香由香草罯故香故雲熏苣勝)。
疏未盡法源等者謂不達如來藏心未盡淨法之源不了根本無明未盡染法之源尚不知七八況餘者也圓覺鈔雲以随他語故說諸法數一向差别佛若便說了義法雲一切皆真即邪正不分真妄渾濫何因改心悔過故說染淨之别善惡雲泥令知善淨可忻染惡可厭知賢聖功德凡夫過患發心立志修因證果言故多诤論者問教是佛說雲何多诤答就佛說有元是即空幻有真理随緣故就佛意即通以随根故言教即隐後宗習者随言執理随相執體造論弘傳相承不絕有二十部互執不同故多诤論。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四 音釋 圭 (古畦切瑞玉也)。
夾 (古洽切近西廂也)。
奘 (昨朗切大也盛也)。
炖 (徒昆切火盛也)。
挺 (達鼎切拔也)。
褒 (布刀切衣博裾也)。
铨 (七全切诠衡也)。
蔽 (甫制切障也)。
堰 (於幰切壅水也)。
苣 (勤侶切苣勝即似胡麻也)。
罯 (於感切覆也)。
阙 (音阙)。
疏但說人空等者(或雲我空或雲生空具如圓覺鈔會釋)雜阿含雲十二因緣從無明至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誰老死即生邪見乃至無明亦複如是若說無誰老死當知虛妄是名法空乃至無明亦複如是(天台補注雲他宗明小乘但有生空請讀此文自知他悞評曰今既雲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正密用阿含以前将此破南中有教第四鈔說義已分明今但密用誰謂秪有生空但約多分顯了義說故雲但說人空爾若補注引此證小乘雙具二空不取少分多分義者與大乘說二空有何異也過歸自己最可笑耳)。
鈔根劣未堪聞說二空者釋成至相所立名中愚法之義故引二論皆雲鈍根即愚鈍而前立名不雲愚法者此中釋也以若加愚法乃至以義為名故但改為小乘教也。
▲鈔起信雲等者彼疏雲一執緣意明但知人無我故唯有法我見故次論雲以說不究竟見有五蘊生滅之法等疏雲二執相意明正是法執行相對彼人空以說引此以證小乘但說人空問既縱其少說二空何不大乘中收答而不分明說由斷法執等義名為法空但略标其名在小乘中說故小教中收也。
鈔一計識心等者識字應是色字廣鈔第三雲一計色心如順正理論等以次釋雲現在色心故然彼論此卷通說十八界根境識三為染淨因故雲現在色(相境)心(識也)也。
▲鈔二者三毒為因下如世有冤毒能喪物命此三種法損害自他處寬長時為患之甚且喻為毒故本行經雲世間之毒莫過三毒言以三毒因緣起於三業等者此但總說若别說者謂感欲界人天善行名福業感四惡趣惡行名非福業修色無色定名不動業各感依正等法故雲有一切法言中論十二因緣頌等者頌行支中文也言衆生癡所覆者既不明了猶物覆心造有漏業受六道苦輪轉不息如昏夜時行曠野中見杌木謂鬼等遂作方便欲敵而生恐怖等苦皆因不明了故是故聖說無明發行行能感苦此明發業故但說癡毒為染根本也起信鈔雲影取三善根為因斷煩惱出三界為淨根本之義三行亦三業也。
鈔然似參經意者此小乘義有能所熏似參濫大乘經意也而不同下揀之言縱說賴耶等者既但有名即無其義故唯識論雲複有一類(即增一阿含中說也)謂簿伽梵所說衆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忻阿賴耶喜阿賴耶謂阿賴耶是貪總别三世境故乃至廣說此中五取蘊說名阿賴耶有餘複謂貪俱樂受名阿賴耶有餘複謂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此等諸師由教及證愚於阿賴耶識故作此執如是安立阿賴耶名随聲聞乘安立道理亦不相應若不愚者取阿賴耶識安立彼說阿賴耶名如是安立則為最勝雲何最勝若五取蘊名阿賴耶生惡趣中一向苦處最可厭逆衆生一向不趣愛樂於中執藏不應道理以彼常求速舍離故若貪俱樂受名阿賴耶生第四禅靜慮以上無有具彼有情常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若薩迦耶見名阿賴耶於此正法中信解無我者恒有厭逆於中執藏亦不應理故雲但有名字皆不明賴耶正義也然言非第八為所熏非第七為能熏等者反顯大乘七八為能所熏如何熏耶(雖非此中王義恐學者欲知故筆於此)下鈔雲相宗賴耶以為所熏所以得為所熏者具四義故論雲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習氣即種子也)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無所容納非是所熏由此如來第八識唯帶舊種非新受熏(此極善位)三可熏性若法自性非堅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揀心所及無為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心所不自在無為性堅密)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向能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斯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非八識同時五種心所等取所餘如上所揀)前七轉識以為能熏亦具四義故論雲何等為能熏四義一有生滅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長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無為前後不變無生長用故非能熏二有勝用若有生滅勢力增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此遮異熟心心所等勢力羸劣故非能熏(彼疏雲言用者謂前七識可是能熏揀前六識異熟生者及第六心王心所雖是能緣而不強盛故不能為勝故非能熏)三有增減若有勝用可增可減能攝植習氣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圓滿善法無增無滅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圓滿前後佛果應有勝劣四與所熏和合而轉若與所熏同時同處不即不離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自他不得熏前後不得熏)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此勝用而增減者具斯四義可是能熏如是能熏與所熏識俱生俱滅熏習義成令所熏種子生長如熏苣勝容有熏習(苣勝即胡麻以諸華香草和罯苣勝子令香以壓油名為熏油此苣勝本不香由香草罯故香故雲熏苣勝)。
疏未盡法源等者謂不達如來藏心未盡淨法之源不了根本無明未盡染法之源尚不知七八況餘者也圓覺鈔雲以随他語故說諸法數一向差别佛若便說了義法雲一切皆真即邪正不分真妄渾濫何因改心悔過故說染淨之别善惡雲泥令知善淨可忻染惡可厭知賢聖功德凡夫過患發心立志修因證果言故多诤論者問教是佛說雲何多诤答就佛說有元是即空幻有真理随緣故就佛意即通以随根故言教即隐後宗習者随言執理随相執體造論弘傳相承不絕有二十部互執不同故多诤論。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四 音釋 圭 (古畦切瑞玉也)。
夾 (古洽切近西廂也)。
奘 (昨朗切大也盛也)。
炖 (徒昆切火盛也)。
挺 (達鼎切拔也)。
褒 (布刀切衣博裾也)。
铨 (七全切诠衡也)。
蔽 (甫制切障也)。
堰 (於幰切壅水也)。
苣 (勤侶切苣勝即似胡麻也)。
罯 (於感切覆也)。
阙 (音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