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皇後褚氏所立本種青據因以為名也)因立善不受報頓悟成法身無色佛淨土等義守文之徒多生憎嫉次因說闡提成佛義舊學以為邪說譏憤滋甚遂大衆擯而遣之(心鏡鈔雲生公與智法師論議智雖有文而屢屈生雖無證而得勝智既被屈諸德鹹共嗔生表奏秦主遣居虎丘山寺時有五十碩德名僧從生入山資受深要等)生於四衆中正容誓曰我若所說反於經義者請於現身即表疠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者願舍壽之時踞師子座言竟拂衣而去初投吳之丘山旬日之中學徒數百其年雷震青園佛殿龍升于天光影四壁因改寺為龍光時人歎曰龍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廬山銷影岩岫後涅盤大本至于京南與前說合尋即請生講說以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於廬山精舍升于法座論議數番窮理盡妙觀聽歡悅法席将畢忽見麈尾紛墜端坐正容隐凡而卒顔色不異似入于定京邑諸僧内慚而疾追而伏信(今經輕舟迎還傳中不說所以也心鏡鈔雲衆乃表請生公返錫講涅盤講畢高座上辭曰良以此經大本未至由斯道生忍死來久今事得符契言無謬誤不惑僧衆即此奉辭願善流言訖奄從物化鹹号為固死菩薩)。
言扼腕者握腕而悔也何以至今下意雲昔之生公征證顯然何故至今猶存無性之義又慈恩傳第三說西域有山精舍雕檀觀自在菩薩像威神特尊所奉香華遙擲住手臂為吉祥法師求願買種種華貫為華鬘至誠禮贊跪發三願一於此學已得歸平安華住尊手二所修福慧願生知足華住兩臂三教言一分衆生無佛性者玄奘自疑不知有不若有佛性修行可成佛者願挂尊頸語訖以華遙散鹹得如言同見者喜而言曰未曾有也若成道者願憶今日因緣先相度耳準此宗主既其親驗後學宜應改轍。
鈔是應化聲聞等者彼疏雲即為調伏所化聲聞佛菩薩等自化其身為彼同類於無餘依現般涅盤經百千劫耽寂滅酒醉逸而卧後必得起現受佛記令諸不定種性二乘作如是心往昔耆尊入涅盤者今皆複起現授佛記況我今日不希作佛而入涅盤評曰彼以變化權聲聞得起者為引不定性令不入涅盤非定性入滅複起也。
鈔如有定性聲聞者有本雲不定性不字剩也若言不定與彼義同何成所難若定性回心化為有益其不定性不化亦定當回心以有大乘性故不必化也今汝宗定性雖化不回故化成無用耳。
鈔縱其有化下前奪其能化無用不能化定性故今縱其能化有用化不定性故然能化本欲益彼今能化翻成損他汝宗入滅縱不定不許更起其怯弱者永沉寂滅不得更起者豈非能化之所悞耶。
鈔大患莫若下即涅盤無名論文也光瑤注雲形為罪薮故欲滅身心為惡源故欲滅智淪者沒也沒同虛空故此上别明智以下身智互因為患心為諸惡以為其身身之苦惱皆由心造善通非想惡極無間升而複沉無始無際故雲輪轉修途既知疲苦餘不能止但忻入滅故雲不如寂滅諸患永亡佛随根欲言有永寂。
▲鈔不在此會亦為宣陳者經雲迦葉汝當知五百自在者餘諸聲聞衆亦當複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清涼釋雲據此五千佛席增上慢者應是聲聞不廁靈山法華勝會者今此聲聞菩薩轉為授記言第一周下猶雲難得顯未受其化及至第三周受化者以有宿世因緣故也。
疏又勝鬘下彼經次前雲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四無畏成就師子吼說若如來随彼所欲而方便說(雲雲)此經初句征說一乘道次二句順釋由如來成四無畏能師子吼說此師子吼說即一乘道故此經題具曰勝鬘師子吼一乘經故知師子吼說是一乘也次二句及釋若如來随彼二乘所願而方便說者意謂不名師子吼說故名而方便說也隻由此義故次雲即是一乘無有二乘等也。
鈔意雲若随欲說等者問此鈔釋詞有似缭繞其故何耶答此勝鬘經是大寶積經别行當大部中勝鬘夫人會第一百十九卷雲若諸如來随彼所欲而方便說於二乘即是一乘以第一義無有二乘二乘者同入一乘一乘者即勝義乘既雲而方便說於二乘故知應爾。
▲鈔若以名中下恐有難雲既一乘是真實何以經題雲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之法華正說一乘之處名方便品其故何耶此是下釋也下疏雲方便之言略有三種一無實權施曲巧方便也(下鈔雲如無三乘說有三乘虛指三車出門不獲是也)二理本無言假言而言大方便(法華雲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等是也)三權實無滞亦大方便(即涉有未始迷空觀空不遺於有即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等)今是第三及第二也可知。
鈔以四十餘年等者約漸悟根先說三乘唯至法華獨顯了說但有一乘無彼三乘熏習既久忽然更改故難信解。
▲鈔而此經者由前深密等立有三乘為極而今被法華破其三乘之人習已性成故被破而生怨嫉佛現在時根俱勝由頓革舊習尚生嫉姤之心況佛滅後時根并劣封執已聞故撥深宗也言涅盤之中下釋疑也疑雲涅盤亦明一乘以為真極何易信耶故此釋也獲(胡郭切刈也)故涅盤三十六下引證檢經即第九卷然亦義引。
▲鈔若依難信下此不分頓漸但總論之故該華嚴此約能信解人有難信解易信解别非約法對明但華嚴純為上根上根無疑故易信解法華對昔權小鈍根滞迹多時疑心難決故雲難信難解爾。
▲鈔誠哉斯言即結定前經者佛昔懸記今果驗矣問今聞法華經名
言扼腕者握腕而悔也何以至今下意雲昔之生公征證顯然何故至今猶存無性之義又慈恩傳第三說西域有山精舍雕檀觀自在菩薩像威神特尊所奉香華遙擲住手臂為吉祥法師求願買種種華貫為華鬘至誠禮贊跪發三願一於此學已得歸平安華住尊手二所修福慧願生知足華住兩臂三教言一分衆生無佛性者玄奘自疑不知有不若有佛性修行可成佛者願挂尊頸語訖以華遙散鹹得如言同見者喜而言曰未曾有也若成道者願憶今日因緣先相度耳準此宗主既其親驗後學宜應改轍。
鈔是應化聲聞等者彼疏雲即為調伏所化聲聞佛菩薩等自化其身為彼同類於無餘依現般涅盤經百千劫耽寂滅酒醉逸而卧後必得起現受佛記令諸不定種性二乘作如是心往昔耆尊入涅盤者今皆複起現授佛記況我今日不希作佛而入涅盤評曰彼以變化權聲聞得起者為引不定性令不入涅盤非定性入滅複起也。
鈔如有定性聲聞者有本雲不定性不字剩也若言不定與彼義同何成所難若定性回心化為有益其不定性不化亦定當回心以有大乘性故不必化也今汝宗定性雖化不回故化成無用耳。
鈔縱其有化下前奪其能化無用不能化定性故今縱其能化有用化不定性故然能化本欲益彼今能化翻成損他汝宗入滅縱不定不許更起其怯弱者永沉寂滅不得更起者豈非能化之所悞耶。
鈔大患莫若下即涅盤無名論文也光瑤注雲形為罪薮故欲滅身心為惡源故欲滅智淪者沒也沒同虛空故此上别明智以下身智互因為患心為諸惡以為其身身之苦惱皆由心造善通非想惡極無間升而複沉無始無際故雲輪轉修途既知疲苦餘不能止但忻入滅故雲不如寂滅諸患永亡佛随根欲言有永寂。
▲鈔不在此會亦為宣陳者經雲迦葉汝當知五百自在者餘諸聲聞衆亦當複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清涼釋雲據此五千佛席增上慢者應是聲聞不廁靈山法華勝會者今此聲聞菩薩轉為授記言第一周下猶雲難得顯未受其化及至第三周受化者以有宿世因緣故也。
疏又勝鬘下彼經次前雲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四無畏成就師子吼說若如來随彼所欲而方便說(雲雲)此經初句征說一乘道次二句順釋由如來成四無畏能師子吼說此師子吼說即一乘道故此經題具曰勝鬘師子吼一乘經故知師子吼說是一乘也次二句及釋若如來随彼二乘所願而方便說者意謂不名師子吼說故名而方便說也隻由此義故次雲即是一乘無有二乘等也。
鈔意雲若随欲說等者問此鈔釋詞有似缭繞其故何耶答此勝鬘經是大寶積經别行當大部中勝鬘夫人會第一百十九卷雲若諸如來随彼所欲而方便說於二乘即是一乘以第一義無有二乘二乘者同入一乘一乘者即勝義乘既雲而方便說於二乘故知應爾。
▲鈔若以名中下恐有難雲既一乘是真實何以經題雲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之法華正說一乘之處名方便品其故何耶此是下釋也下疏雲方便之言略有三種一無實權施曲巧方便也(下鈔雲如無三乘說有三乘虛指三車出門不獲是也)二理本無言假言而言大方便(法華雲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等是也)三權實無滞亦大方便(即涉有未始迷空觀空不遺於有即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等)今是第三及第二也可知。
鈔以四十餘年等者約漸悟根先說三乘唯至法華獨顯了說但有一乘無彼三乘熏習既久忽然更改故難信解。
▲鈔而此經者由前深密等立有三乘為極而今被法華破其三乘之人習已性成故被破而生怨嫉佛現在時根俱勝由頓革舊習尚生嫉姤之心況佛滅後時根并劣封執已聞故撥深宗也言涅盤之中下釋疑也疑雲涅盤亦明一乘以為真極何易信耶故此釋也獲(胡郭切刈也)故涅盤三十六下引證檢經即第九卷然亦義引。
▲鈔若依難信下此不分頓漸但總論之故該華嚴此約能信解人有難信解易信解别非約法對明但華嚴純為上根上根無疑故易信解法華對昔權小鈍根滞迹多時疑心難決故雲難信難解爾。
▲鈔誠哉斯言即結定前經者佛昔懸記今果驗矣問今聞法華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