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門人真樸編次
偈
見聖謠三章
曾聞護國頌仁王,何幸勉勉見我皇?論道至忘天子貴,平拈公案細商量。
嚴陵加足不稱臣,光武包荒為故人,喝下疏僧承顧笑,千秋法社詠皇仁。
豁達雅方漢祖雄,禦人以禮法堯躬,鉤章擬欲歌明德,浩浩如天歎莫窮。
上問孔顏樂處,荅雲:「一箇閒人天地間。
」因成四韻: 孔顏樂處意何長?自得吾真萬慮忘,一箇閒身天地內,半瓢風月枕肱旁。
階前秋艸橫千古,眉底青眸貫百王,春雨乍滋霜又落,笑看人世電飛光。
上賜禦畫山水圖(有序) 己亥閏三月 上傳敕天童,召忞赴京,命即萬善殿安禪結制。
上不時出宮就見,忘其位貌,待若賓朋,間於論道之餘,抵掌而譚天下之事,則靡不周知曲盡。
一日出數軸示忞曰:「此朕數年前遣病時作也。
」遂以山水一、蒲桃一賜忞焉。
墨光澹蕩,筆意瀟疏,殆騷人韻士揣摩半生而未臻其閫者, 上獨優為之。
昔班固作漢書,稱昭帝十四能知上官桀之詐。
今上十四,總攬乾綱,肅清海甸,不假霍光之輔,一皆出自宸斷,尚以萬幾餘暇博綜帝典王謨,旁及百氏家言,既承精一之傳,復探西來大意,至若詩文小技、筆墨餘長,猶善且美若此,竊謂中古帝王未有聰明睿智如今上者也。
忞艸莽,餘生得奉天顏已屬厚幸,乃皇皇手澤輒以見遺,他日持歸,藏之太白名山,顧不成禪叢千秋佳話哉?敬拜手颺言為識其歲月雲爾。
一幅吳綾禦墨鮮,半含秋水半春煙,崩騰瀑布疑匡阜,澹遠村墟似輞川。
寵賚固非龍惱缽,手遺全勝始豐田,名山歸奉天龍護,佳話應知百祀傳。
上語及先師,每廑生不同時之歎,因出處士曾鯨所繪道影,喜動龍顏,遂命供奉王國彩臨摹二幅,備極莊嚴,賜藏天童,其原本留宮供養。
異世奚殷聖主虔,道兮師大德師全,空生寫就趺巖石,瑞相摹成下二天。
彷聽雷音宣寶座,儼驚法雨灑當前,通身兩處分朝野,不盡真燈耀帝乾。
上詢先師語錄,因偕直說進呈,禦覽徹宵,豁然神契,即日依忞疏請,賜同大藏流通。
微言師亦遠,睿智獨明真,既發終宵歎,旋教曠典新。
琅函光吐月,玉軸曉生春,大義昭星日,昏衢息夜燐。
上詰:「天童何義?」為述其由,兼請寺額。
上下弘法,圓照真覺,法慶諸顏,俾忞自定。
乃遵首二字焉。
名山希寵錫,聖主尚勞謙,兩字從高揭,諸顏聽自拈。
瑤章侵玉漢,天樂動危檐,太白標弘法,名同實共兼。
上問:「祖山初見何人?」雲:「天童先老和尚。
」 上忽動容,因問:「有何機緣?」雲:「以功夫不切實,為叩,蒙賜痛棒,雲:『有甚麼不切實?』」 上曰:「適生晚暮,恨不及見此老耳。
」忞曰:「四海五湖皇化裏,先師亦安能出得陛下大威光也。
」 上曰:「得三五年,有箇會處當自見渠。
」忞曰:「誠如天言。
」 皇封彌浩浩,函蓋廣于天,當甯來何暮?先師往豈前?瞥而親薦得,一會自儼然,今古無畦岸,天言信不愆。
上所居師蕘,堂門書「生死事大」,壁書「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之句。
為語忞曰:「每對此輒萬緣寢削。
」因進曰:「少年讀李卓吾『纔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
』即日出家。
」 上曰:「亦請老和尚大書,用以自警。
」 君王方鼎盛,怛化切斯須,緣以大人覺,益之良士瞿。
情封千界落,心月一輪孤,不住無生地,蓬瀛詎所圖。
上命供奉王國彩重摹幻質留供闕庭,適駕臨方丈,禦覽一過為添數筆,遂覺生肖宛然。
馘黃項槁貌支離,任是僧繇巧聚眉,底費九重親手澤,為留七眾好風規。
三毛幸已仍加頰,四面何勞更顯奇?堪笑古錐成骨董,萬年淩閣永傳持。
上念忞將別去,後會難期,自簡宣紙數十幅,命作大小行楷留宮。
上亦劈「窠書敬佛」四大字賜忞,謂彼此展視有同面晤雲。
惜別君王重,多愁會晤難,何由能縮地?長此共盤桓。
託意存千古,留思寄卷端,正虞風雨夕,未易等閒看。
上于乾清宮所祀關壯繆,親示良工雕刻黃金鎧甲,寶玉爛然,蓋經三年而始就者,因忞歸太白,賜作山門護法。
帝重關夫子,肖形百寶裝,海山憐去轍,歸護敕維匡。
漢主猶堪託,髡徒豈足襄?名藍標太白,千載倚金湯。
上于庚子孟春爰下罪己之言,一切修禳諸事敕俱停止,特于四月八日嚴修水陸道場九晝夜,以忞生遐陬未之或見也。
慚受天恩渥,驚聞佛事開,在資心意廣,不惜大官財。
僊梵淩空際,天真降九垓,為僧今半百,恍誤蹋瑤臺。
上于四月二十七日命遊南苑,觀新建德壽寺,敕近臣就玄靈宮寢殿設齋管待,極其隆渥。
南苑策遊,騎駿奔走,侍臣宮庭排盛燕,山海列名珍,飽德誠無盡,酬章媿莫陳,願歌天保詠,回祝向丹宸。
上再擇夏五既望,聽忞徂征,尤不忍遽離,如是促席晤譚于風
嚴陵加足不稱臣,光武包荒為故人,喝下疏僧承顧笑,千秋法社詠皇仁。
豁達雅方漢祖雄,禦人以禮法堯躬,鉤章擬欲歌明德,浩浩如天歎莫窮。
上問孔顏樂處,荅雲:「一箇閒人天地間。
」因成四韻: 孔顏樂處意何長?自得吾真萬慮忘,一箇閒身天地內,半瓢風月枕肱旁。
階前秋艸橫千古,眉底青眸貫百王,春雨乍滋霜又落,笑看人世電飛光。
上賜禦畫山水圖(有序) 己亥閏三月 上傳敕天童,召忞赴京,命即萬善殿安禪結制。
上不時出宮就見,忘其位貌,待若賓朋,間於論道之餘,抵掌而譚天下之事,則靡不周知曲盡。
一日出數軸示忞曰:「此朕數年前遣病時作也。
」遂以山水一、蒲桃一賜忞焉。
墨光澹蕩,筆意瀟疏,殆騷人韻士揣摩半生而未臻其閫者, 上獨優為之。
昔班固作漢書,稱昭帝十四能知上官桀之詐。
今上十四,總攬乾綱,肅清海甸,不假霍光之輔,一皆出自宸斷,尚以萬幾餘暇博綜帝典王謨,旁及百氏家言,既承精一之傳,復探西來大意,至若詩文小技、筆墨餘長,猶善且美若此,竊謂中古帝王未有聰明睿智如今上者也。
忞艸莽,餘生得奉天顏已屬厚幸,乃皇皇手澤輒以見遺,他日持歸,藏之太白名山,顧不成禪叢千秋佳話哉?敬拜手颺言為識其歲月雲爾。
一幅吳綾禦墨鮮,半含秋水半春煙,崩騰瀑布疑匡阜,澹遠村墟似輞川。
寵賚固非龍惱缽,手遺全勝始豐田,名山歸奉天龍護,佳話應知百祀傳。
上語及先師,每廑生不同時之歎,因出處士曾鯨所繪道影,喜動龍顏,遂命供奉王國彩臨摹二幅,備極莊嚴,賜藏天童,其原本留宮供養。
異世奚殷聖主虔,道兮師大德師全,空生寫就趺巖石,瑞相摹成下二天。
彷聽雷音宣寶座,儼驚法雨灑當前,通身兩處分朝野,不盡真燈耀帝乾。
上詢先師語錄,因偕直說進呈,禦覽徹宵,豁然神契,即日依忞疏請,賜同大藏流通。
微言師亦遠,睿智獨明真,既發終宵歎,旋教曠典新。
琅函光吐月,玉軸曉生春,大義昭星日,昏衢息夜燐。
上詰:「天童何義?」為述其由,兼請寺額。
上下弘法,圓照真覺,法慶諸顏,俾忞自定。
乃遵首二字焉。
名山希寵錫,聖主尚勞謙,兩字從高揭,諸顏聽自拈。
瑤章侵玉漢,天樂動危檐,太白標弘法,名同實共兼。
上問:「祖山初見何人?」雲:「天童先老和尚。
」 上忽動容,因問:「有何機緣?」雲:「以功夫不切實,為叩,蒙賜痛棒,雲:『有甚麼不切實?』」 上曰:「適生晚暮,恨不及見此老耳。
」忞曰:「四海五湖皇化裏,先師亦安能出得陛下大威光也。
」 上曰:「得三五年,有箇會處當自見渠。
」忞曰:「誠如天言。
」 皇封彌浩浩,函蓋廣于天,當甯來何暮?先師往豈前?瞥而親薦得,一會自儼然,今古無畦岸,天言信不愆。
上所居師蕘,堂門書「生死事大」,壁書「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之句。
為語忞曰:「每對此輒萬緣寢削。
」因進曰:「少年讀李卓吾『纔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
』即日出家。
」 上曰:「亦請老和尚大書,用以自警。
」 君王方鼎盛,怛化切斯須,緣以大人覺,益之良士瞿。
情封千界落,心月一輪孤,不住無生地,蓬瀛詎所圖。
上命供奉王國彩重摹幻質留供闕庭,適駕臨方丈,禦覽一過為添數筆,遂覺生肖宛然。
馘黃項槁貌支離,任是僧繇巧聚眉,底費九重親手澤,為留七眾好風規。
三毛幸已仍加頰,四面何勞更顯奇?堪笑古錐成骨董,萬年淩閣永傳持。
上念忞將別去,後會難期,自簡宣紙數十幅,命作大小行楷留宮。
上亦劈「窠書敬佛」四大字賜忞,謂彼此展視有同面晤雲。
惜別君王重,多愁會晤難,何由能縮地?長此共盤桓。
託意存千古,留思寄卷端,正虞風雨夕,未易等閒看。
上于乾清宮所祀關壯繆,親示良工雕刻黃金鎧甲,寶玉爛然,蓋經三年而始就者,因忞歸太白,賜作山門護法。
帝重關夫子,肖形百寶裝,海山憐去轍,歸護敕維匡。
漢主猶堪託,髡徒豈足襄?名藍標太白,千載倚金湯。
上于庚子孟春爰下罪己之言,一切修禳諸事敕俱停止,特于四月八日嚴修水陸道場九晝夜,以忞生遐陬未之或見也。
慚受天恩渥,驚聞佛事開,在資心意廣,不惜大官財。
僊梵淩空際,天真降九垓,為僧今半百,恍誤蹋瑤臺。
上于四月二十七日命遊南苑,觀新建德壽寺,敕近臣就玄靈宮寢殿設齋管待,極其隆渥。
南苑策遊,騎駿奔走,侍臣宮庭排盛燕,山海列名珍,飽德誠無盡,酬章媿莫陳,願歌天保詠,回祝向丹宸。
上再擇夏五既望,聽忞徂征,尤不忍遽離,如是促席晤譚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