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禪師語錄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將一句來。
」大慧雲:「險。
」香嚴呵呵大笑。
大慧雲:「險。
」徑山這兩險,有一險如天普蓋、似地普擎,有一險料掉沒交涉,還有揀得出者麼?若揀得出,非唯親見香嚴,亦使虎頭上座無安身立命處;如無,徑山將現成公案為你諸人下箇註腳:喚著竹篦則觸,不喚著竹篦則背。
』」師雲:「大慧老人可謂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中紅心,豈肯自誇?秪要求人報恩,亦因行掉臂,打草驚蛇。
會中可有透此關者麼?有則不妨出來道看,無則報恩自道去也。
」豎拂,雲:「爆竹喜聞仍送舊,來朝共賀太平年。
」 小參。
「通身是病通身藥,藥病端端隻此身,此身無相亦無形,藥病從來沒處著,藥病無著身亦無,即是諸人真面目。
真面目,休蔔度,擬涉意根便成錯。
」舉拳,雲:「若能於此解翻身,物物頭頭俱透脫。
透脫即不無,如何是物物頭頭底句?」良久,雲:「玉欄杆上青獅子,紅藕花間白鷺鷥。
」 小參。
僧問:「金粟山中無底缽,天童寺裏破沙盆,今日東塔意旨乞師指示。
」師雲:「腳下薦取。
」僧以腳打地,師雲:「錯。
」乃雲:「一二三四五六七,智愚老少俱明白,忽然問著明白底,鼻祖也曾道不識。
識與不識盡掀翻,無位真人不用參,認著依然還不是,低頭擬議隔千山。
大眾且道:如何方得諦當?噫!箇中若是白拈賊,他要偷金定不難。
」 小參。
僧問:「四境相逼時,東塔向什處出身?」師雲:「別有通霄路。
」進雲:「學人不會,請師直指。
」師雲:「忘卻話頭了。
」乃雲:「心本是佛,計較即乖,道不用修,污染不得。
隻此不污染底現前,諸佛之所護念,過去諸佛亦然、未來諸佛應爾。
恁麼道,早已污染了也、早已落思惟計較了也。
故曰:『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大眾還知佛境界麼?山空雲自在,天淨月孤圓。
」 建薰塔大會,小參。
「四楞著地,八面玲瓏,巍峨逼塞虛空,爭奈時人不薦。
山僧寓居於此,雖則閉門打睡,那肯獨善其身?法堂前草,親手芟除,敢問諸人:圖箇甚麼?且喜文殊大士暗識機宜,把住楗槌,未嘗輕下。
何則?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茲遇本山護法、宰官、善信捨難捨之貲,精彩浮屠嚴飾殿宇,夜燃七級明燈,晝禮三千諸佛,明明洞地放光,歷歷和聲吐出,斯亦未見未聞之勝舉,末法之難得者也。
雖然,猶是有為之事,直須頓契無為,方得事事究竟。
何也?隻因曾見籬邊菊,自不重論九月天。
」復舉:「世尊一日與阿難行次,路見古塔,世尊便作禮,阿難雲:『此何人塔?』世尊雲:『過去諸佛塔。
』阿難雲:『是誰弟子?』世尊雲:『是我弟子。
』阿難雲:『應當如是。
』大眾!既是過去諸佛,為何又是現在世尊弟子?既是世尊弟子,為何又作禮?如是推求,一一相反,阿難為何又言應當如是?能向這裏明得、透得,一切有為法,當體即無為。
」卓拄杖,起身。
眾請晚參。
師雲:「結制來經一七,瞬息流陰駒過隙,頃刻蒼顏變老顏,此時不徹何時徹?隱實施權善導師,教人自扭自家鼻,扭上單,扭落地,遶佛經行扭不易,扭來扭去扭不休,自然扭徹自家鼻。
扭徹鼻兮非等閒,跳出樊籠入祖位,腦後還須喫一槌,方可利生作佛事。
所以,百丈懷海禪師參馬祖,侍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祖雲:『是甚麼?』丈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丈曰:『飛過去也。
』祖遂扭丈鼻,負痛失聲。
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丈於言下有省。
次日,祖陞堂,眾纔集,丈出,捲卻席,祖便下座。
丈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捲卻席?』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疼。
』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丈曰:『今日鼻頭又不痛也。
』祖曰:『汝深明昨日事。
』」 師雲:「馬祖如善點龍睛,不點則已,點則飛去。
百丈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趨。
師資道契更無過者,此事雖不屬師,非師而莫契。
故黃檗雲:『不道無禪,隻是無師。
』六祖雲:『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南嶽偈雲:『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
』我此一眾,人人眼裏有觔、箇箇皮中有血,聞恁麼舉,當下盡該瞥地。
如有瞥者,到方丈通箇消息;如未能者,亦不可太迫。
何也?將心待悟,其悟轉遲,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久立,大眾伏惟珍重。
」 冬至,晚參。
師雲:「劍輪揮處,日月潛輝;寶杖敲時,乾坤失色。
正恁麼時,無佛可尊、無法可說,萬象不能藏覆,四時何以變遷?說甚群陰剝盡一陽來復?不見道:『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
』以見太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時九夏,既是群陰剝盡,盡從何去?一陽來復,復自何來?大眾還會麼?」擊拂,雲:「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
」復舉:「趙州問寰中:『般若以何為體?』寰雲:『般若以何為體?』」師雲:「好手手中呈好手。
長水問瑯琊:『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琊雲:『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師雲:「紅心心裏中紅心。
伶俐漢聞恁麼舉,撩起便行,以見天空地闊、海晏河清;其或未然,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妒君福。
莫言不道。
久立,大眾!」 浮石禪師語錄卷六(終)
」大慧雲:「險。
」香嚴呵呵大笑。
大慧雲:「險。
」徑山這兩險,有一險如天普蓋、似地普擎,有一險料掉沒交涉,還有揀得出者麼?若揀得出,非唯親見香嚴,亦使虎頭上座無安身立命處;如無,徑山將現成公案為你諸人下箇註腳:喚著竹篦則觸,不喚著竹篦則背。
』」師雲:「大慧老人可謂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中紅心,豈肯自誇?秪要求人報恩,亦因行掉臂,打草驚蛇。
會中可有透此關者麼?有則不妨出來道看,無則報恩自道去也。
」豎拂,雲:「爆竹喜聞仍送舊,來朝共賀太平年。
」 小參。
「通身是病通身藥,藥病端端隻此身,此身無相亦無形,藥病從來沒處著,藥病無著身亦無,即是諸人真面目。
真面目,休蔔度,擬涉意根便成錯。
」舉拳,雲:「若能於此解翻身,物物頭頭俱透脫。
透脫即不無,如何是物物頭頭底句?」良久,雲:「玉欄杆上青獅子,紅藕花間白鷺鷥。
」 小參。
僧問:「金粟山中無底缽,天童寺裏破沙盆,今日東塔意旨乞師指示。
」師雲:「腳下薦取。
」僧以腳打地,師雲:「錯。
」乃雲:「一二三四五六七,智愚老少俱明白,忽然問著明白底,鼻祖也曾道不識。
識與不識盡掀翻,無位真人不用參,認著依然還不是,低頭擬議隔千山。
大眾且道:如何方得諦當?噫!箇中若是白拈賊,他要偷金定不難。
」 小參。
僧問:「四境相逼時,東塔向什處出身?」師雲:「別有通霄路。
」進雲:「學人不會,請師直指。
」師雲:「忘卻話頭了。
」乃雲:「心本是佛,計較即乖,道不用修,污染不得。
隻此不污染底現前,諸佛之所護念,過去諸佛亦然、未來諸佛應爾。
恁麼道,早已污染了也、早已落思惟計較了也。
故曰:『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大眾還知佛境界麼?山空雲自在,天淨月孤圓。
」 建薰塔大會,小參。
「四楞著地,八面玲瓏,巍峨逼塞虛空,爭奈時人不薦。
山僧寓居於此,雖則閉門打睡,那肯獨善其身?法堂前草,親手芟除,敢問諸人:圖箇甚麼?且喜文殊大士暗識機宜,把住楗槌,未嘗輕下。
何則?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茲遇本山護法、宰官、善信捨難捨之貲,精彩浮屠嚴飾殿宇,夜燃七級明燈,晝禮三千諸佛,明明洞地放光,歷歷和聲吐出,斯亦未見未聞之勝舉,末法之難得者也。
雖然,猶是有為之事,直須頓契無為,方得事事究竟。
何也?隻因曾見籬邊菊,自不重論九月天。
」復舉:「世尊一日與阿難行次,路見古塔,世尊便作禮,阿難雲:『此何人塔?』世尊雲:『過去諸佛塔。
』阿難雲:『是誰弟子?』世尊雲:『是我弟子。
』阿難雲:『應當如是。
』大眾!既是過去諸佛,為何又是現在世尊弟子?既是世尊弟子,為何又作禮?如是推求,一一相反,阿難為何又言應當如是?能向這裏明得、透得,一切有為法,當體即無為。
」卓拄杖,起身。
眾請晚參。
師雲:「結制來經一七,瞬息流陰駒過隙,頃刻蒼顏變老顏,此時不徹何時徹?隱實施權善導師,教人自扭自家鼻,扭上單,扭落地,遶佛經行扭不易,扭來扭去扭不休,自然扭徹自家鼻。
扭徹鼻兮非等閒,跳出樊籠入祖位,腦後還須喫一槌,方可利生作佛事。
所以,百丈懷海禪師參馬祖,侍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祖雲:『是甚麼?』丈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丈曰:『飛過去也。
』祖遂扭丈鼻,負痛失聲。
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丈於言下有省。
次日,祖陞堂,眾纔集,丈出,捲卻席,祖便下座。
丈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捲卻席?』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疼。
』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丈曰:『今日鼻頭又不痛也。
』祖曰:『汝深明昨日事。
』」 師雲:「馬祖如善點龍睛,不點則已,點則飛去。
百丈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趨。
師資道契更無過者,此事雖不屬師,非師而莫契。
故黃檗雲:『不道無禪,隻是無師。
』六祖雲:『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南嶽偈雲:『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
』我此一眾,人人眼裏有觔、箇箇皮中有血,聞恁麼舉,當下盡該瞥地。
如有瞥者,到方丈通箇消息;如未能者,亦不可太迫。
何也?將心待悟,其悟轉遲,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久立,大眾伏惟珍重。
」 冬至,晚參。
師雲:「劍輪揮處,日月潛輝;寶杖敲時,乾坤失色。
正恁麼時,無佛可尊、無法可說,萬象不能藏覆,四時何以變遷?說甚群陰剝盡一陽來復?不見道:『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
』以見太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時九夏,既是群陰剝盡,盡從何去?一陽來復,復自何來?大眾還會麼?」擊拂,雲:「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
」復舉:「趙州問寰中:『般若以何為體?』寰雲:『般若以何為體?』」師雲:「好手手中呈好手。
長水問瑯琊:『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琊雲:『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師雲:「紅心心裏中紅心。
伶俐漢聞恁麼舉,撩起便行,以見天空地闊、海晏河清;其或未然,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妒君福。
莫言不道。
久立,大眾!」 浮石禪師語錄卷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