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禪師語錄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三喝後又如何?」僧禮拜,雲:「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師雲:「果然。
」乃雲:「挈杖沿場事不凡,豈貪香供入人間?一條白棒求知己,果是英靈出眾看。
」拈拄杖,卓一卓,雲:「不向此時親決了,空教兩鬢著霜寒。
」 上堂。
「前宵愁夜雨,今日喜天晴,了達其中旨,高低一坦平。
所以道:藏身須是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塵塵盡是毘盧佛,色色無非觀世音,海中有月毋撈捉,腳下無舟努力撐。
既是無舟,撐箇甚麼?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 開爐,上堂。
「廣慧寺裏復開爐,出礦精金會也無?直下不生顛倒見,管教凡聖兩情枯。
所以古人道:『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且道佛在甚麼處?塞北千人帳,江南萬斛船。
」 上堂。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欲隱彌露,擬晦全彰。
是以釋迦掩室于摩竭,無剎不現;淨名杜口于毘耶,聲震大千。
無舌人方能解語、無手人正好行拳,德山棒如雨點、臨濟喝似雷奔,正是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中紅心,恁麼事須是恁麼人,若得恁麼人,自然舉一明三,目機銖兩,面南看北鬥,低首望青天,拈起時纖塵不立,放下時萬彙齊彰。
且道不拈不放又作麼生?當陽皎潔無回互,一道孤光朗太虛。
」 上堂。
「海門何可羨?所羨是諸山,屢捐清淨貲,作供到三仙。
三仙無所長,何德報諸山?」呈拄杖,雲:「隻將這條棒,棒棒棒諸山,棒下忽翻身,所酬非可量。
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千聖不能名,萬靈徒渴仰,獨有過量人,到此絕伎倆。
大眾!既是過量人,為甚卻絕伎倆?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靜鶴飛高。
」 歲朝,上堂。
舉:「香嚴雲:『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尚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連錐也無。
』真淨雲:『去年富未是富,今年富始是富。
去年富,隻有一領黑漆布衫;今年富,添得一條百衲袈裟。
』歲朝抖擻呈禪眾,實謂風流出當家。
鳳林雲:『香嚴貧未是貧,奈何猶有箇渾身?真淨富未是富,家私未免俱呈露。
鳳林這裏不說富、不說貧,隨家豐儉沒疏親。
』豎拂,雲:『收來兔角長三尺,放去龜毛重九斤。
』」師雲:「可謂蚌鷸相持,俱落漁人之手。
廣慧鼠尾續貂,也要出一頭地。
也說富、也說貧,客來管待驗疏親。
」豎拂,雲:「時逢瓠子彎彎曲,纔遇冬瓜儱侗伸。
」 解制,上堂。
「舊冬結制遲,今春解制速,隻要己事明,毋論期延促。
筆描菩薩火中行,泥捏金剛水底宿,不作奇特商量,已得見超佛祖。
阿呵呵!會也麼?解開布袋口,放出甕中鵝。
」 海安廣慧寺,上堂。
「纔過新春與上元,臘梅開了白梅開,柳眼纔青桃萼綻,莫教錯過好生看。
眾中還有善看者麼?不妨出眾與拄杖子相見,無則山僧別行一路去也。
世尊四十九年說法,未嘗道著一字,雖然不道一字,函函翰墨淋漓。
祖師十萬餘程西來,未嘗接得一人,雖然不接一人,箇箇頂天立地。
權實雙行,性相不二,縱奪自由,主賓互換。
所以天龍秪豎一指、秘魔一味擎叉,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斯皆藏身須是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如能諦信無疑,管取一生了辦。
」復舉:「白雲端和尚雲:『若端的得一回汗出,一莖草上現瓊樓玉殿;若未端的一回汗出,縱有瓊樓玉殿,被一莖草蓋卻。
』山僧今日拈卻一莖草,且道瓊樓玉殿在甚麼處?」拈拄杖,雲:「還會麼?海門到此二百二,更加二百到揚州。
」 上堂。
「春風習習,春雨霏霏,陣陣示古佛家風,點點演今時妙義。
法無異相,即色全彰;時無異緣,和聲吐露。
上根利智一聞千悟,獲大總持,撒手懸崖更無餘事。
且應時一句作麼生道?芍藥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
」 上堂。
「目前無法,正體昭然,所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人不是人、物不是物;萬象歷然,神機廓爾,所以山即是山、水即是水、人即是人、物即是物。
提起金剛王,斬斷有無見,向名言未立、文彩未彰已前一時坐斷,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等虛空之寬廣、同日月之恒明,一切處無不圓滿、一切處無不周遍,淨裸裸了無得失、赤灑灑併絕見聞,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化,向威音那畔藏身,卻在聲色門頭吐氣,等閒現出三頭六臂,橫拈倒用,逆行順化,隨機赴感,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一微塵轉大法輪。
正與麼時,且道如何指示?一言難啟口,千古意分明。
」 啟建龍華大會,眾居士請上堂。
師雲:「法無定體,遇緣即宗,祖意全提,十方坐斷。
從上佛祖有口隻堪挂壁,眾中有超佛越祖者麼?出來道看。
」僧問:「世尊靈山會上說法、慈氏龍華會上說法,是同?是別?」師雲:「分身兩處聽。
」進雲:「聽後又如何?」師雲:「便能獅子吼。
」進雲:「獅子作麼生吼?」師豎拂子,雲:「聞麼?」進雲:「某甲不聞。
」師雲:「正是有耳不聞華藏語。
」乃雲:「昔投嘉會已堪誇,此日還過喜更多,建設重重勤接引,現生同遇
」乃雲:「挈杖沿場事不凡,豈貪香供入人間?一條白棒求知己,果是英靈出眾看。
」拈拄杖,卓一卓,雲:「不向此時親決了,空教兩鬢著霜寒。
」 上堂。
「前宵愁夜雨,今日喜天晴,了達其中旨,高低一坦平。
所以道:藏身須是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塵塵盡是毘盧佛,色色無非觀世音,海中有月毋撈捉,腳下無舟努力撐。
既是無舟,撐箇甚麼?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 開爐,上堂。
「廣慧寺裏復開爐,出礦精金會也無?直下不生顛倒見,管教凡聖兩情枯。
所以古人道:『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且道佛在甚麼處?塞北千人帳,江南萬斛船。
」 上堂。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欲隱彌露,擬晦全彰。
是以釋迦掩室于摩竭,無剎不現;淨名杜口于毘耶,聲震大千。
無舌人方能解語、無手人正好行拳,德山棒如雨點、臨濟喝似雷奔,正是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中紅心,恁麼事須是恁麼人,若得恁麼人,自然舉一明三,目機銖兩,面南看北鬥,低首望青天,拈起時纖塵不立,放下時萬彙齊彰。
且道不拈不放又作麼生?當陽皎潔無回互,一道孤光朗太虛。
」 上堂。
「海門何可羨?所羨是諸山,屢捐清淨貲,作供到三仙。
三仙無所長,何德報諸山?」呈拄杖,雲:「隻將這條棒,棒棒棒諸山,棒下忽翻身,所酬非可量。
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千聖不能名,萬靈徒渴仰,獨有過量人,到此絕伎倆。
大眾!既是過量人,為甚卻絕伎倆?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靜鶴飛高。
」 歲朝,上堂。
舉:「香嚴雲:『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尚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連錐也無。
』真淨雲:『去年富未是富,今年富始是富。
去年富,隻有一領黑漆布衫;今年富,添得一條百衲袈裟。
』歲朝抖擻呈禪眾,實謂風流出當家。
鳳林雲:『香嚴貧未是貧,奈何猶有箇渾身?真淨富未是富,家私未免俱呈露。
鳳林這裏不說富、不說貧,隨家豐儉沒疏親。
』豎拂,雲:『收來兔角長三尺,放去龜毛重九斤。
』」師雲:「可謂蚌鷸相持,俱落漁人之手。
廣慧鼠尾續貂,也要出一頭地。
也說富、也說貧,客來管待驗疏親。
」豎拂,雲:「時逢瓠子彎彎曲,纔遇冬瓜儱侗伸。
」 解制,上堂。
「舊冬結制遲,今春解制速,隻要己事明,毋論期延促。
筆描菩薩火中行,泥捏金剛水底宿,不作奇特商量,已得見超佛祖。
阿呵呵!會也麼?解開布袋口,放出甕中鵝。
」 海安廣慧寺,上堂。
「纔過新春與上元,臘梅開了白梅開,柳眼纔青桃萼綻,莫教錯過好生看。
眾中還有善看者麼?不妨出眾與拄杖子相見,無則山僧別行一路去也。
世尊四十九年說法,未嘗道著一字,雖然不道一字,函函翰墨淋漓。
祖師十萬餘程西來,未嘗接得一人,雖然不接一人,箇箇頂天立地。
權實雙行,性相不二,縱奪自由,主賓互換。
所以天龍秪豎一指、秘魔一味擎叉,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斯皆藏身須是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
如能諦信無疑,管取一生了辦。
」復舉:「白雲端和尚雲:『若端的得一回汗出,一莖草上現瓊樓玉殿;若未端的一回汗出,縱有瓊樓玉殿,被一莖草蓋卻。
』山僧今日拈卻一莖草,且道瓊樓玉殿在甚麼處?」拈拄杖,雲:「還會麼?海門到此二百二,更加二百到揚州。
」 上堂。
「春風習習,春雨霏霏,陣陣示古佛家風,點點演今時妙義。
法無異相,即色全彰;時無異緣,和聲吐露。
上根利智一聞千悟,獲大總持,撒手懸崖更無餘事。
且應時一句作麼生道?芍藥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
」 上堂。
「目前無法,正體昭然,所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人不是人、物不是物;萬象歷然,神機廓爾,所以山即是山、水即是水、人即是人、物即是物。
提起金剛王,斬斷有無見,向名言未立、文彩未彰已前一時坐斷,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等虛空之寬廣、同日月之恒明,一切處無不圓滿、一切處無不周遍,淨裸裸了無得失、赤灑灑併絕見聞,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化,向威音那畔藏身,卻在聲色門頭吐氣,等閒現出三頭六臂,橫拈倒用,逆行順化,隨機赴感,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一微塵轉大法輪。
正與麼時,且道如何指示?一言難啟口,千古意分明。
」 啟建龍華大會,眾居士請上堂。
師雲:「法無定體,遇緣即宗,祖意全提,十方坐斷。
從上佛祖有口隻堪挂壁,眾中有超佛越祖者麼?出來道看。
」僧問:「世尊靈山會上說法、慈氏龍華會上說法,是同?是別?」師雲:「分身兩處聽。
」進雲:「聽後又如何?」師雲:「便能獅子吼。
」進雲:「獅子作麼生吼?」師豎拂子,雲:「聞麼?」進雲:「某甲不聞。
」師雲:「正是有耳不聞華藏語。
」乃雲:「昔投嘉會已堪誇,此日還過喜更多,建設重重勤接引,現生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