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禪師語錄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
揚州府海門廣慧禪寺語錄
山門。
「豎高三際,橫闊十方,從上諸佛、歷代祖師、天下老和尚俱從這裏入。
」拽拄杖便進。
佛殿。
「城東老母與佛俱生,生不面佛;新廣慧與佛俱生,生不背佛。
大眾且道:不面底是?不背底是?又喚什麼作佛?」以坐具拂,雲:「數聲清磬是非外,一箇閒人天地間。
」 伽藍。
「虛而靈,寂而炤,事無巨細,一切管到。
」拈香,雲:「凡有施為,盡出公道。
」 祖師。
「心相印,氣相求,不用陳年爛葛藤。
」舉香,雲:「拈起分明便知有。
」 禮淮海祖師。
「昔日聞名,今朝覿面。
且道如何是覿面底事?不說不知,不識廉恥。
」 據方丈。
「從上諸大老盡向這裏龜背上拔毛、馬頭上截角,且道新廣慧到來又作麼生?」卓拄杖,雲:「有條攀條。
」 指法座,雲:「人天寶座,三次親登,要坐便坐、要行便行。
」遂陞,拈香祝聖畢,次拈香雲:「此一瓣香從屍陀林裏得來,向千聖出身處決了,不敢囊藏,對眾第三回拈出,供養天童堂上先師密雲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僧問:「海門獅子吼,龍象總來參,如何是接物利生句?」師雲:「瞎。
」進雲:「一片定光輝宇宙,直教四眾盡沾恩。
」師雲:「誰是知恩者?」進雲:「學人有賴去也。
」師雲:「別日再驗。
」問:「德山棒、臨濟喝,除此二途,有何指示?」師打雲:「喚作棒喝,入地獄如箭。
」僧喝,師又打。
問:「離四句、絕百非時如何?」師良久,僧罔措,師打雲:「鈍置阿師。
」乃雲:「收拾吳綸到海門,垂鉤秪為釣鯤鯨,直饒戴角獰龍至,且向竿頭聽處分。
所以古人道:『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卻你拄杖子。
』有則偏與,無則反奪,得失、是非,誰能辨別?欲得梅花香撲鼻,定要一番寒徹骨。
然雖如是,忽有箇不受煆煉底到來又作麼生?」拈拄杖,卓雲:「美玉不雕難作器,旃檀受刻始成形。
」 上堂。
「法身無相,般若無知。
無相故,隨類現形;無知故,遇緣即炤。
三元山高不過十餘丈,日日煙雲靄靄;福山渡闊不過百餘裡,時時波浪滔滔。
海門與寺門貼對,潮音共梵音齊響。
旭日炤高樓,衲僧得暖;朔風吹古柏,幽鳥添寒。
」豎拂,雲:「大眾看看:者箇是拂子,那箇是法身?」指香爐,雲:「者箇是香爐,那箇是般若?直繞道得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拄杖子未肯點頭在。
何也?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沉。
」 上堂。
「年初三,好事不相瞞。
平常心是道,何用更加參?門裡出身易,身裡出門難。
五臺山上雲蒸飯,佛殿階前狗尿天。
且道是出身句?出門句?」驀豎拂,雲:「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復舉:「鵝湖問諸碩德曰:『四威儀中畢竟以何為道?』有者曰:『知者是。
』鵝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
何謂知者是?』或曰:『無分別者是。
』鵝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何謂無分別者是?』或曰:『四禪八定是。
』鵝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何謂四禪八定是?』眾皆杜口。
妙喜雲:『相罵饒你接嘴,相唾饒你潑水。
』天寧曰:『僧投寺裡宿,賊打不防家。
』」師雲:「廣慧又不然,端坐受供養,施主常安樂。
」 上堂。
舉:「六祖大師因僧問:『曹溪意旨什麼人得?』祖雲:『會佛法人得。
』僧雲:『祖還得否?』祖雲:『不得。
』僧雲:『為甚不得?』祖雲:『我不會佛法。
』妙喜雲:『還見祖師麼?若還不見,為汝指出。
』乃雲:『蕉芭蕉芭,有葉無丫,忽然一陣狂風起,好似東京大相國寺裡三十六院東廊下壁角頭王和尚破袈裟。
』」師雲:「且道有指示?無指示?若道有指示,指示在什麼處?若道無指示,妙喜老人豈是妄言?」良久,雲:「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上堂。
「心無自性,假境而彰。
」舉拂,雲:「喚作拂子則觸,物無自體,因心而現;不喚作拂子則背,心境俱泯,性體亦忘。
畢竟喚作什麼?」搖拂,雲:「還會麼?若也不會,更通一線。
」良久,雲:「明月堂前垂玉露,水晶宮裏撒珍珠。
」復舉:「于頔相公訪紫玉禪師,問:『如何是佛?』玉召于,頔公應諾,玉雲:『更莫別求。
』公不契。
藥山聞雲:『于家箇漢可惜,埋卻紫玉山中。
』公聞之,竟造求決,依前問:『如何是?』佛山亦呼,于頔公應諾,山雲:『是什麼?』公于是有省。
」師雲:「藥山秪知紫玉埋卻于頔,殊不知于頔埋卻紫玉。
于頔但知向藥山處求救,而不知反被藥山埋卻。
何也?不見道:『向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 解制,上堂。
僧問:「九旬禁足魚投網、三月安居鳥入籠,如何是出格為人一句?」師便打。
僧雲:「白拈手段憑師顯,更整綱宗利有情。
」師雲:「將謂別有麼?」僧雲:「頭頭垂示處,仔細好生觀。
」師雲:「元來,元來。
」僧雲:「一等擎天手,當機各有奇
「豎高三際,橫闊十方,從上諸佛、歷代祖師、天下老和尚俱從這裏入。
」拽拄杖便進。
佛殿。
「城東老母與佛俱生,生不面佛;新廣慧與佛俱生,生不背佛。
大眾且道:不面底是?不背底是?又喚什麼作佛?」以坐具拂,雲:「數聲清磬是非外,一箇閒人天地間。
」 伽藍。
「虛而靈,寂而炤,事無巨細,一切管到。
」拈香,雲:「凡有施為,盡出公道。
」 祖師。
「心相印,氣相求,不用陳年爛葛藤。
」舉香,雲:「拈起分明便知有。
」 禮淮海祖師。
「昔日聞名,今朝覿面。
且道如何是覿面底事?不說不知,不識廉恥。
」 據方丈。
「從上諸大老盡向這裏龜背上拔毛、馬頭上截角,且道新廣慧到來又作麼生?」卓拄杖,雲:「有條攀條。
」 指法座,雲:「人天寶座,三次親登,要坐便坐、要行便行。
」遂陞,拈香祝聖畢,次拈香雲:「此一瓣香從屍陀林裏得來,向千聖出身處決了,不敢囊藏,對眾第三回拈出,供養天童堂上先師密雲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僧問:「海門獅子吼,龍象總來參,如何是接物利生句?」師雲:「瞎。
」進雲:「一片定光輝宇宙,直教四眾盡沾恩。
」師雲:「誰是知恩者?」進雲:「學人有賴去也。
」師雲:「別日再驗。
」問:「德山棒、臨濟喝,除此二途,有何指示?」師打雲:「喚作棒喝,入地獄如箭。
」僧喝,師又打。
問:「離四句、絕百非時如何?」師良久,僧罔措,師打雲:「鈍置阿師。
」乃雲:「收拾吳綸到海門,垂鉤秪為釣鯤鯨,直饒戴角獰龍至,且向竿頭聽處分。
所以古人道:『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卻你拄杖子。
』有則偏與,無則反奪,得失、是非,誰能辨別?欲得梅花香撲鼻,定要一番寒徹骨。
然雖如是,忽有箇不受煆煉底到來又作麼生?」拈拄杖,卓雲:「美玉不雕難作器,旃檀受刻始成形。
」 上堂。
「法身無相,般若無知。
無相故,隨類現形;無知故,遇緣即炤。
三元山高不過十餘丈,日日煙雲靄靄;福山渡闊不過百餘裡,時時波浪滔滔。
海門與寺門貼對,潮音共梵音齊響。
旭日炤高樓,衲僧得暖;朔風吹古柏,幽鳥添寒。
」豎拂,雲:「大眾看看:者箇是拂子,那箇是法身?」指香爐,雲:「者箇是香爐,那箇是般若?直繞道得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拄杖子未肯點頭在。
何也?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沉。
」 上堂。
「年初三,好事不相瞞。
平常心是道,何用更加參?門裡出身易,身裡出門難。
五臺山上雲蒸飯,佛殿階前狗尿天。
且道是出身句?出門句?」驀豎拂,雲:「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復舉:「鵝湖問諸碩德曰:『四威儀中畢竟以何為道?』有者曰:『知者是。
』鵝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
何謂知者是?』或曰:『無分別者是。
』鵝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何謂無分別者是?』或曰:『四禪八定是。
』鵝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何謂四禪八定是?』眾皆杜口。
妙喜雲:『相罵饒你接嘴,相唾饒你潑水。
』天寧曰:『僧投寺裡宿,賊打不防家。
』」師雲:「廣慧又不然,端坐受供養,施主常安樂。
」 上堂。
舉:「六祖大師因僧問:『曹溪意旨什麼人得?』祖雲:『會佛法人得。
』僧雲:『祖還得否?』祖雲:『不得。
』僧雲:『為甚不得?』祖雲:『我不會佛法。
』妙喜雲:『還見祖師麼?若還不見,為汝指出。
』乃雲:『蕉芭蕉芭,有葉無丫,忽然一陣狂風起,好似東京大相國寺裡三十六院東廊下壁角頭王和尚破袈裟。
』」師雲:「且道有指示?無指示?若道有指示,指示在什麼處?若道無指示,妙喜老人豈是妄言?」良久,雲:「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上堂。
「心無自性,假境而彰。
」舉拂,雲:「喚作拂子則觸,物無自體,因心而現;不喚作拂子則背,心境俱泯,性體亦忘。
畢竟喚作什麼?」搖拂,雲:「還會麼?若也不會,更通一線。
」良久,雲:「明月堂前垂玉露,水晶宮裏撒珍珠。
」復舉:「于頔相公訪紫玉禪師,問:『如何是佛?』玉召于,頔公應諾,玉雲:『更莫別求。
』公不契。
藥山聞雲:『于家箇漢可惜,埋卻紫玉山中。
』公聞之,竟造求決,依前問:『如何是?』佛山亦呼,于頔公應諾,山雲:『是什麼?』公于是有省。
」師雲:「藥山秪知紫玉埋卻于頔,殊不知于頔埋卻紫玉。
于頔但知向藥山處求救,而不知反被藥山埋卻。
何也?不見道:『向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 解制,上堂。
僧問:「九旬禁足魚投網、三月安居鳥入籠,如何是出格為人一句?」師便打。
僧雲:「白拈手段憑師顯,更整綱宗利有情。
」師雲:「將謂別有麼?」僧雲:「頭頭垂示處,仔細好生觀。
」師雲:「元來,元來。
」僧雲:「一等擎天手,當機各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