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住華亭船子法忍寺嗣法門人行謐等編
示眾
通玄。
示眾:「大眾,現成公案不用參詳,等閒起坐乃正覺場。
汝等諸人還委悉麼?若委悉得,受用無窮。
如未委悉,『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 示眾。
以拄杖卓一卓,雲:「者事本自現成,不假絲毫造作。
擬欲參禪,早錯了也。
所以山僧素嘗接待方來,不用尖新辭句,唯用一條白棒。
凡擬議便棒,不擬議亦棒。
擬不擬俱棒,何故?殺人刀,活人劍,具眼者辨取。
設有個衲僧聞山僧恁麼道,湧身出眾,震威一喝,返驗山僧。
且道這一喝是殺是活?山僧但徐徐向伊道:『紅霞穿碧海,白日繞須彌。
』」 示眾:「諸兄弟無不急切參禪,殊不知有心參禪成妄想,無心參禪落無記。
敢問諸兄弟且作麼生參?有伶俐底試出眾道看。
」時有雲雲者,師皆不諾。
乃雲:「一眾既然不善參詳,拄杖子不免為諸人通個消息。
」遂以拄杖卓一卓,便行。
示眾。
舉「風穴在南院會下作園頭。
院一日到園,問:『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穴雲:『作奇特商量。
』院雲:『我這裏即不然』。
穴問:『和尚此間作麼生商量。
』院雲:『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
』穴便豁然開悟。
山僧今將二老宿見解與諸人決破。
南院恁麼商量棒頭下事,正是管見窺班。
若論全虎,須是棒下情與無情,如桶底脫去,始乃相應。
風穴雖則一期悟去,未免向無生忍裏坐地。
若要做個沒量大人,更須喫棒始得。
即今還有沒量大人麼?不妨出眾與山僧棒頭相見。
」良久,無人出眾。
乃雲:「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 示眾:「昔日臨濟大師道:『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先師亦道:『一棒不作一棒用。
』已是八字打開了也。
若更踏步向前,真是皮下無血之輩。
昨晚山僧舉揚南院風穴二老宿商量棒頭下事,未免剝削古人。
雖則打草驚蛇,其實看孔著楔。
汝等諸人要識二老即易,要識山僧則難。
何故?」驀拈拄杖,雲:「棒頭有眼明如日,要識真金火裏看。
」 示眾:「日來諸人不倦參請,隻是往往錯過山僧棒頭。
不惟不知錯過處,而返生多種狂解。
道者棒如大火聚,四面不能入,擬之則燎卻面門。
又道者棒如金剛王寶劍,截斷聖凡情。
不落有無,見破除生死窠窟,迥脫羅籠之表。
如斯狂解,深屈山僧棒頭。
汝等諸人要識山僧棒頭麼?」驀拈拄杖,雲:「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
」 示眾:「諸佛諸祖頂??門,一一棒頭俱漏洩。
若作佛法會,知君猶未瞥。
不作佛法會,眼中已著屑。
畢竟如何?」驀拈拄杖,卓一卓,雲:「不別,不別。
適纔有僧問棒頭下事,山僧隨手下一探竿,切恐諸人錯會。
若道知痛癢底是,正是喚奴作郎,認賊為子。
若道不知痛癢,人非土木,安得不知。
不見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
』州雲:『還假趣向也無。
』泉雲:『擬向即乖。
』州雲:『不擬怎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猶若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耶?』即今還有不落是非底麼?試出眾道看。
」時有僧纔出,師雲:「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 示眾:「昔日釋迦老子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乃舉起拄杖,雲:「這是拄杖子,諸人共知共見。
且作麼生是知見無見底道理?」遂靠拄杖,雲:「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知己返為讎。
」 示眾。
舉「趙州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又道:『老僧不在明白裏,汝等諸人還護惜也無?』趙州老漢恁麼舉揚,可謂寸刃不施,皇化已遍。
雖則騰身閫外,要且躲避無門。
汝等諸人要識趙州老漢麼?也秪是個觀音院裏燒牛糞底老和尚。
」 示眾:「從上老宿,大有韜略。
能擒能縱,能殺能活。
山僧雖無如是伎能,單單秪善解黏去縛。
解卻黏,釋卻縛,珍重諸君休咬嚼。
適纔惟德禪人進方丈,問棒下意旨如何。
山僧答『一棒一條痕,一握一掌血。
』德罔措。
山僧雲:『擬議即不得。
』德猶問:『畢竟意旨如何?』山僧雲:『猶要打在。
』德禮拜而出。
即今惟德可在這裡麼?」德便出眾。
師雲:「汝若作打會,入地獄,如箭射。
」德雲:「畢竟意旨如何?」師雲:「被子一問,瓦解冰消。
」德便禮拜。
師雲:「汝是何道理便禮拜?」德擬議。
師驀頭一棒,歸方
示眾:「大眾,現成公案不用參詳,等閒起坐乃正覺場。
汝等諸人還委悉麼?若委悉得,受用無窮。
如未委悉,『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 示眾。
以拄杖卓一卓,雲:「者事本自現成,不假絲毫造作。
擬欲參禪,早錯了也。
所以山僧素嘗接待方來,不用尖新辭句,唯用一條白棒。
凡擬議便棒,不擬議亦棒。
擬不擬俱棒,何故?殺人刀,活人劍,具眼者辨取。
設有個衲僧聞山僧恁麼道,湧身出眾,震威一喝,返驗山僧。
且道這一喝是殺是活?山僧但徐徐向伊道:『紅霞穿碧海,白日繞須彌。
』」 示眾:「諸兄弟無不急切參禪,殊不知有心參禪成妄想,無心參禪落無記。
敢問諸兄弟且作麼生參?有伶俐底試出眾道看。
」時有雲雲者,師皆不諾。
乃雲:「一眾既然不善參詳,拄杖子不免為諸人通個消息。
」遂以拄杖卓一卓,便行。
示眾。
舉「風穴在南院會下作園頭。
院一日到園,問:『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穴雲:『作奇特商量。
』院雲:『我這裏即不然』。
穴問:『和尚此間作麼生商量。
』院雲:『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
』穴便豁然開悟。
山僧今將二老宿見解與諸人決破。
南院恁麼商量棒頭下事,正是管見窺班。
若論全虎,須是棒下情與無情,如桶底脫去,始乃相應。
風穴雖則一期悟去,未免向無生忍裏坐地。
若要做個沒量大人,更須喫棒始得。
即今還有沒量大人麼?不妨出眾與山僧棒頭相見。
」良久,無人出眾。
乃雲:「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 示眾:「昔日臨濟大師道:『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先師亦道:『一棒不作一棒用。
』已是八字打開了也。
若更踏步向前,真是皮下無血之輩。
昨晚山僧舉揚南院風穴二老宿商量棒頭下事,未免剝削古人。
雖則打草驚蛇,其實看孔著楔。
汝等諸人要識二老即易,要識山僧則難。
何故?」驀拈拄杖,雲:「棒頭有眼明如日,要識真金火裏看。
」 示眾:「日來諸人不倦參請,隻是往往錯過山僧棒頭。
不惟不知錯過處,而返生多種狂解。
道者棒如大火聚,四面不能入,擬之則燎卻面門。
又道者棒如金剛王寶劍,截斷聖凡情。
不落有無,見破除生死窠窟,迥脫羅籠之表。
如斯狂解,深屈山僧棒頭。
汝等諸人要識山僧棒頭麼?」驀拈拄杖,雲:「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
」 示眾:「諸佛諸祖頂??門,一一棒頭俱漏洩。
若作佛法會,知君猶未瞥。
不作佛法會,眼中已著屑。
畢竟如何?」驀拈拄杖,卓一卓,雲:「不別,不別。
適纔有僧問棒頭下事,山僧隨手下一探竿,切恐諸人錯會。
若道知痛癢底是,正是喚奴作郎,認賊為子。
若道不知痛癢,人非土木,安得不知。
不見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
』州雲:『還假趣向也無。
』泉雲:『擬向即乖。
』州雲:『不擬怎知是道?』泉雲:『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猶若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耶?』即今還有不落是非底麼?試出眾道看。
」時有僧纔出,師雲:「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 示眾:「昔日釋迦老子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乃舉起拄杖,雲:「這是拄杖子,諸人共知共見。
且作麼生是知見無見底道理?」遂靠拄杖,雲:「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知己返為讎。
」 示眾。
舉「趙州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又道:『老僧不在明白裏,汝等諸人還護惜也無?』趙州老漢恁麼舉揚,可謂寸刃不施,皇化已遍。
雖則騰身閫外,要且躲避無門。
汝等諸人要識趙州老漢麼?也秪是個觀音院裏燒牛糞底老和尚。
」 示眾:「從上老宿,大有韜略。
能擒能縱,能殺能活。
山僧雖無如是伎能,單單秪善解黏去縛。
解卻黏,釋卻縛,珍重諸君休咬嚼。
適纔惟德禪人進方丈,問棒下意旨如何。
山僧答『一棒一條痕,一握一掌血。
』德罔措。
山僧雲:『擬議即不得。
』德猶問:『畢竟意旨如何?』山僧雲:『猶要打在。
』德禮拜而出。
即今惟德可在這裡麼?」德便出眾。
師雲:「汝若作打會,入地獄,如箭射。
」德雲:「畢竟意旨如何?」師雲:「被子一問,瓦解冰消。
」德便禮拜。
師雲:「汝是何道理便禮拜?」德擬議。
師驀頭一棒,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