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始信縱橫不是塵。
」復卓一卓,下座。
師過法祥,請上堂。
僧問:「佛祖從來無法可說,今日法祥請師直指。
」師雲:「兩眼對兩眼。
」進雲:「請師更道。
」師雲:「堪作甚麼?」乃雲:「夙聞法祥寺耆舊甚有體者回,親到來果見無彼此,可謂全賓即主,全主即賓,賓主通同,一天和氣。
卷舒自在,定動一如。
不息化城,端安寶所。
且道主賓慶賞一句作麼生道?」驀拈拄杖,卓一卓,雲:「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密雲先老和尚三周。
上堂:「上前年此日午,先師撤杖超今古,遍覆三千及大千,分明覷見沒可睹。
然雖如是,設有個忍俊不禁底衲僧出來道:『既是分明覷見,因甚沒可睹?』山僧但向他道:『丹青描不就,終不為君通。
』」 上堂。
「月半已前,已往之事已往了,月半已後,陰晴風雨固難知。
今朝正當十五日,門外幽松微露濕。
諸禪德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何故?『青山隻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 上堂。
僧問:「要知端的事,須問個中人。
世尊未降王宮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佛法如何舉揚?」師雲:「突出威音上,萬象莫能該。
」進雲:「恁麼則『紅日當空炤,清風匝地寒。
』」師雲:「未是你立地處。
」進雲:「珍重。
」師雲:「普!」乃雲:「每月有個初一,日月運行不息。
臨濟無位真人,全無些子定力。
若人當面識破,管取日日好日。
便將雲門二十五遺來,今朝當初一。
」乃呵呵大笑,下座。
臘八上堂:「昔日吾佛微時,胸次偶生惑亂,慌忙走入雪山,坐得通身疲倦,究竟虛度六年,何嘗用得思算。
且喜夜睹明星,一見不復再見。
既然如此,且道轉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雲:「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 師誕。
上堂:「『維揚秀禪德,來山避其亂,慣破舊時囊,供眾曾不倦。
尚切慶吾年,願吾綿壽算。
今既獲飽餐,各須乘快便。
』且作麼生是乘便底句?『等閒踏斷千差路,直向毘盧頂上行。
』」 同日,上堂:「悉達四月初八生,老朽本月今日產。
彼此出世各乘時,個中初不較早晚。
所以道:『過去諸佛亦如是,現在諸佛亦如是,未來諸佛亦如是。
』且道如是個甚麼?」乃舉起拂子,雲:「海神知貴不知價,留與人間光炤夜。
」 歲旦祝聖。
雲:「聖化無私,等育萬物。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乃拈香,雲:「林下道流,肅此上報。
惟願『萬邦歸聖化,八表樂昇平。
』」 解制上堂:「歷祖出興,各有施陳。
」驀拈拄杖,敲香幾,雲:「怎如山僧者拄杖,信手擊開不二門。
」復舉杖喚眾,雲:「者是山僧拄杖,且道不二門在甚麼處?若向這裏辨得出,不妨緊帩草鞋。
如辨不出,莫道通玄山勢險,前頭猶有最高峰。
」 上堂。
舉「昔日文殊問菴提生以何為義。
提雲:『生以不生生為生義。
』殊雲:『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提雲:『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
』又問:『死以何為義?』提雲:『死以不死死為死義。
』殊雲:『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提雲:『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
』看他二聖如此酬對,真是棒打石人頭。
????論實事。
汝等諸人還委悉麼?如委悉得,便見中也。
」上座:「昔本不生,今亦無滅。
妙淨明體,曾無變異。
設使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亦不動著秋毫。
『許動不動且止,隻如古今不異』一句作麼生道?『死生同一際,萬化悉皆如。
』」 上堂。
「永懷善士兩到深雲,不獨捐己資,亦且勸他施。
廣設香饌,謹供緇流。
用薦宗親,令登淨域。
吾既導眾,當為指陳。
佛祖有通津,古今無二緻,切勿暗地躊躕。
」乃舉拂子,雲:「請從這裏直入。
且道這裡是甚麼處?『彌陀非外得,即此是西方。
』」 佛誕。
上堂,維那問:「我佛誕生四月八,閻浮禍事從茲發,開張大口獨稱尊,惹得雲門要打殺。
學人隻恁麼,未審師意何如?」師雲:「坐卻你頂門也不知。
」進雲:「恁麼則當臺一鑒明如日,萬古晴空絕是非。
」師雲:「須知有轉身句始得。
」進雲:「此心能有幾人知?」師雲:「知的事作麼生?」那便喝,師便打。
乃雲:「黃面老子示生此日,指天指地有損無益,所以後代
」復卓一卓,下座。
師過法祥,請上堂。
僧問:「佛祖從來無法可說,今日法祥請師直指。
」師雲:「兩眼對兩眼。
」進雲:「請師更道。
」師雲:「堪作甚麼?」乃雲:「夙聞法祥寺耆舊甚有體者回,親到來果見無彼此,可謂全賓即主,全主即賓,賓主通同,一天和氣。
卷舒自在,定動一如。
不息化城,端安寶所。
且道主賓慶賞一句作麼生道?」驀拈拄杖,卓一卓,雲:「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密雲先老和尚三周。
上堂:「上前年此日午,先師撤杖超今古,遍覆三千及大千,分明覷見沒可睹。
然雖如是,設有個忍俊不禁底衲僧出來道:『既是分明覷見,因甚沒可睹?』山僧但向他道:『丹青描不就,終不為君通。
』」 上堂。
「月半已前,已往之事已往了,月半已後,陰晴風雨固難知。
今朝正當十五日,門外幽松微露濕。
諸禪德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何故?『青山隻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 上堂。
僧問:「要知端的事,須問個中人。
世尊未降王宮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佛法如何舉揚?」師雲:「突出威音上,萬象莫能該。
」進雲:「恁麼則『紅日當空炤,清風匝地寒。
』」師雲:「未是你立地處。
」進雲:「珍重。
」師雲:「普!」乃雲:「每月有個初一,日月運行不息。
臨濟無位真人,全無些子定力。
若人當面識破,管取日日好日。
便將雲門二十五遺來,今朝當初一。
」乃呵呵大笑,下座。
臘八上堂:「昔日吾佛微時,胸次偶生惑亂,慌忙走入雪山,坐得通身疲倦,究竟虛度六年,何嘗用得思算。
且喜夜睹明星,一見不復再見。
既然如此,且道轉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雲:「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 師誕。
上堂:「『維揚秀禪德,來山避其亂,慣破舊時囊,供眾曾不倦。
尚切慶吾年,願吾綿壽算。
今既獲飽餐,各須乘快便。
』且作麼生是乘便底句?『等閒踏斷千差路,直向毘盧頂上行。
』」 同日,上堂:「悉達四月初八生,老朽本月今日產。
彼此出世各乘時,個中初不較早晚。
所以道:『過去諸佛亦如是,現在諸佛亦如是,未來諸佛亦如是。
』且道如是個甚麼?」乃舉起拂子,雲:「海神知貴不知價,留與人間光炤夜。
」 歲旦祝聖。
雲:「聖化無私,等育萬物。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乃拈香,雲:「林下道流,肅此上報。
惟願『萬邦歸聖化,八表樂昇平。
』」 解制上堂:「歷祖出興,各有施陳。
」驀拈拄杖,敲香幾,雲:「怎如山僧者拄杖,信手擊開不二門。
」復舉杖喚眾,雲:「者是山僧拄杖,且道不二門在甚麼處?若向這裏辨得出,不妨緊帩草鞋。
如辨不出,莫道通玄山勢險,前頭猶有最高峰。
」 上堂。
舉「昔日文殊問菴提生以何為義。
提雲:『生以不生生為生義。
』殊雲:『如何是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提雲:『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隨其所宜,是為生義。
』又問:『死以何為義?』提雲:『死以不死死為死義。
』殊雲:『如何是死以不死死為死義?』提雲:『若能明知地水火風四緣未嘗自得,有所離散而能隨其所宜,是為死義。
』看他二聖如此酬對,真是棒打石人頭。
????論實事。
汝等諸人還委悉麼?如委悉得,便見中也。
」上座:「昔本不生,今亦無滅。
妙淨明體,曾無變異。
設使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亦不動著秋毫。
『許動不動且止,隻如古今不異』一句作麼生道?『死生同一際,萬化悉皆如。
』」 上堂。
「永懷善士兩到深雲,不獨捐己資,亦且勸他施。
廣設香饌,謹供緇流。
用薦宗親,令登淨域。
吾既導眾,當為指陳。
佛祖有通津,古今無二緻,切勿暗地躊躕。
」乃舉拂子,雲:「請從這裏直入。
且道這裡是甚麼處?『彌陀非外得,即此是西方。
』」 佛誕。
上堂,維那問:「我佛誕生四月八,閻浮禍事從茲發,開張大口獨稱尊,惹得雲門要打殺。
學人隻恁麼,未審師意何如?」師雲:「坐卻你頂門也不知。
」進雲:「恁麼則當臺一鑒明如日,萬古晴空絕是非。
」師雲:「須知有轉身句始得。
」進雲:「此心能有幾人知?」師雲:「知的事作麼生?」那便喝,師便打。
乃雲:「黃面老子示生此日,指天指地有損無益,所以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