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侍者成巒傳善錄
法孫開詗編
信州博山語錄
崇禎壬申孟夏朔旦,信州眾檀越暨合山大眾請上堂。
師登座,拈香雲:「此一瓣香,氣壓群芳,遍空遍界,光吞萬象,亙古亙今,爇向罏中,專為祝延 今上皇帝聖壽萬安,伏願金甌永固,滿朝盡是夔龍;黃河再清,四海爭歌堯舜。
此一瓣香,無煙火處拈來,薰凡灼聖;沒鼻孔人嗅著,徹地通天。
爇向罏中,專為山中檀越外護眾居士,所冀真俗不二,遠振龐老之風;心鏡雙融,大徹子韶之格。
此一瓣香,價高無比,靈根占斷靈山;酷烈難當,毒氣親由洞水。
爇向罏中,專伸供養博山堂上先大師異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就座,維那白椎竟,師雲:「夫為沙門,欲荷擔大法者,必須先明第一義,具擇法眼、徹法源底,於二六時中,法為家務、法為城墻、法為舟車、法為茶膳。
不見道:『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古今知識橫說豎說,總貴在舌頭不黏著肉、好眼不屑點沙,終日說有不墮常、終日說無不落空、終日說非有非無不屬相違、終日說亦有亦無不名戲論,如吹毛在手,殺活自繇;如明鏡當臺,妍媸隨照,纔是大方家接人手段。
若夫初機學人,大法未明,必須真實操履、真實究竟,果到此箇田地,即使埋藏山谷,自有人剜肉燃燈,捨身為座,雖諸天魔梵亦將同請轉大法輪,豈闡提隻手能掩其太陽光輝乎?今日檀越眾居士洎合山諸禪德,殷勤勸請舉揚博山宗旨,如將千斤擔子逼上肩頭,山僧秪得冒登此座,為諸仁者說幾句麤茶淡飯,若喚作說法,大有人笑這箇蟲豸在。
笑則任從,且道誾上座畢竟是博山逆子耶?孝子耶?」卓柱杖雲:「自從拗折撩天杖,今日重拈活似龍。
」卓拄杖下座。
沙縣陳秉初居士請上堂。
僧問:「擬申一問,以為探竿影草時如何?」師雲:「拈卻探竿著。
」進雲:「既是拈卻,更說箇甚麼?」師雲:「無舌童兒語似雷。
」進雲:「和尚為人一句作麼生道?」師雲:「縵天帳子無人見,笑把鮫珠倒撒來。
」進雲:「三聖道:『我逢人即出,出即不為人。
』此意如何?」師雲:「我不似烏龜鑽破壁。
」進雲:「興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即便為人。
』又作麼生?」師雲:「也是反手卸籠頭。
」進雲:「正當出與未出時如何?」師雲:「眼橫鼻豎。
」進雲:「可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師雲:「不可在焦螟眼裏作活計。
」僧禮拜,師乃雲:「萬水千山特地來,為求法施請登臺;山僧指示無他語,長夏山中正熟梅。
昔甘贄行者入南泉設齋,仍請南泉念誦,泉乃白椎雲:『請大眾為狸奴白牯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者拂袖便出。
泉齋後問典座:『行者在甚麼處?』座雲:『當時便去也。
』泉便打破鍋子。
」師雲:「行者入寺設齋,砒霜甜似蜜;南泉打破鍋子,毒手利如錐。
簡點將來,父子失情,匆匆放過。
今日陳秉初居士若請山僧念誦,秪向他道:『住持事繁。
』免得打破鍋子傷了客情。
山僧與麼道,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良久雲:「臨機若不通權變,縱到無心滯一隅。
」 四月八日上堂:「教中道:『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與麼說話,大似錦被蓋孩兒,遮掩得好。
諸禪德!若於此覷得破,盡大地是釋迦老子面孔,亦是諸人自己面孔,諸人與釋迦老子更無差別;於此不會,卻勞他從頭離兜率降皇宮一場敗闕。
所以初生下來便乃指天指地,獨自稱尊;卻被箇跛腳阿師要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
諸禪德!雲門雖具殺佛底惡辣,未免傷鋒犯手。
山僧今日恰要一棒打殺雲門,貴圖兩得相見。
諸禪德!還有替跛腳阿師作主者麼?」眾默然,師笑曰:「不是山僧逞人我,果然難得十成人。
」 栴檀像成,洪惟心居士請上堂:「趙州雲:『我有時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時將丈六金身當一莖草用。
』曹山問僧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作麼生說箇應底道理?』僧雲:『如驢覷井。
』山雲:『道也太煞道,秪道得八成。
』僧雲:『和尚作麼生?』山雲:『如井覷驢。
』」師雲:「善塑無如曹山,善彫無如趙老;不露些子刀斧痕,真箇手段高妙。
若會得如驢覷井,便曉莖草即丈六金身;若會得如井覷驢,便曉丈六金身即莖草。
目犍連枉運神通、優填王徒煩匠巧。
丹霞正令劈頭行,誰道子孫賢不肖?今日新安洪居士為報先慈,敬塑栴檀尊像一軀,送入先師塔院供養,仍設齋請山僧為眾說法。
且道畢竟造像齋僧有何功德?」卓杖雲:「不求有漏人天福,大孝全彰古佛心。
」 玄錫關主同弟彥秀宗侯請上堂。
「參學人如久客思歸,不辭辛勤跋涉,透出情關疊疊,穿過解路重重,歷盡旅邸煙霜,便見家山風月。
秪如今日玄錫關主從豫章至,恰值山僧自閩嶺回,兩人齊到,且道意旨如何?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遂卓拄杖下座。
端陽上堂,師舉:「南陽忠國師問西天大耳三藏雲:『聞汝具他心通是否?』藏雲:『是。
』南陽良久雲:『汝道老僧在甚麼處?』藏雲:『和尚一國之師,因甚在天津橋上看弄猢孫?』南陽良久又雲:『老僧隻今在甚麼處?』藏雲:『和尚一國之師,為何向西川看競渡?』南陽良久又雲:『老僧即今在甚麼處?』藏罔措,南陽叱雲:『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師雲:「橋上弄猢孫,西川看競渡;隔壁聽梭聲,知有窗問婦。
忽然密室不通風,因甚麼覷他不破?汨羅江上客,元是獨醒人。
」 上堂,僧問:「德山托缽上堂,雪峰道:『鐘未鳴,闆未響,這老漢托缽向甚處去?』德山便歸方丈。
此意如何?」師雲:「竿頭纔露影,誰識轉身人?」進雲:「巖頭雲:『大小德山,不知末後句。
』未審不知在甚麼處?」師雲:「攘羊證父。
」進雲:「密啟其意,未審如何?」師雲:「汝道他是甚意?」進雲:「德山便休去,不知是何心行?」師雲:「纔是德山。
」進雲:「明日上堂,果與尋常不同。
不知不同在甚麼處?」師雲:「汝且道我今日上堂是尋常、是不同?」進雲:「且喜老漢會末後句,不知會在甚麼處?」師雲:「末後句且置,汝還見德山麼?」進雲:「巖頭雲:『秪得三年活。
』未審巖頭具甚麼眼便恁麼道?」師雲:「也是蠅子放卵,不顧佛頭。
」進雲:「謝師答話。
」師不顧。
僧問:「從緣薦得即不問,如何是就體消停?」師雲:「暗裏逢知己,鬧叢不識渠。
」進雲:「與麼則屋後青松長挺秀?」師雲:「早被風吹折了也。
」進雲:「是甚麼風?」師打雲:「汝何不辯來風?」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師雲:「千年池裏鱉,一釣上竿來。
」僧擬議,師雲:「倒拖出去著。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西來意且置,你是那家甲首?」進雲:「到這裏是和尚甲首。
」師雲:「你因甚麼欠官錢,少私債?」僧雲:「也不欠官錢,不少私債,秪是無有入處。
」便出。
師雲:「草賊大敗。
」僧回首雲:「某甲出坡事忙。
」師雲:「忙煞也中何用?」數僧競出,師約住雲:「不解做賊,都來獻贓。
若論此事,如人捉賊相似,必先知賊處所、見贓分明,即立時捉下,自然打破窠窟。
諸禪德!山僧與麼告報,在諸人分上早是著賊了也。
著賊且置,且道臨濟白拈,何似山僧白拈;山僧白拈,何似臨濟白拈?」卓拄杖一下雲:「賊已過了,謾勞張弓。
」 臘八上堂:「直下承當,是何話杷?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須彌高大柱堪題,海天空闊橋難跨;花隄柳巷盡穿通,寶殿珠簾誰放下?雪山夜半睹明星,通身是口裝聾啞。
師登座,拈香雲:「此一瓣香,氣壓群芳,遍空遍界,光吞萬象,亙古亙今,爇向罏中,專為祝延 今上皇帝聖壽萬安,伏願金甌永固,滿朝盡是夔龍;黃河再清,四海爭歌堯舜。
此一瓣香,無煙火處拈來,薰凡灼聖;沒鼻孔人嗅著,徹地通天。
爇向罏中,專為山中檀越外護眾居士,所冀真俗不二,遠振龐老之風;心鏡雙融,大徹子韶之格。
此一瓣香,價高無比,靈根占斷靈山;酷烈難當,毒氣親由洞水。
爇向罏中,專伸供養博山堂上先大師異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就座,維那白椎竟,師雲:「夫為沙門,欲荷擔大法者,必須先明第一義,具擇法眼、徹法源底,於二六時中,法為家務、法為城墻、法為舟車、法為茶膳。
不見道:『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古今知識橫說豎說,總貴在舌頭不黏著肉、好眼不屑點沙,終日說有不墮常、終日說無不落空、終日說非有非無不屬相違、終日說亦有亦無不名戲論,如吹毛在手,殺活自繇;如明鏡當臺,妍媸隨照,纔是大方家接人手段。
若夫初機學人,大法未明,必須真實操履、真實究竟,果到此箇田地,即使埋藏山谷,自有人剜肉燃燈,捨身為座,雖諸天魔梵亦將同請轉大法輪,豈闡提隻手能掩其太陽光輝乎?今日檀越眾居士洎合山諸禪德,殷勤勸請舉揚博山宗旨,如將千斤擔子逼上肩頭,山僧秪得冒登此座,為諸仁者說幾句麤茶淡飯,若喚作說法,大有人笑這箇蟲豸在。
笑則任從,且道誾上座畢竟是博山逆子耶?孝子耶?」卓柱杖雲:「自從拗折撩天杖,今日重拈活似龍。
」卓拄杖下座。
沙縣陳秉初居士請上堂。
僧問:「擬申一問,以為探竿影草時如何?」師雲:「拈卻探竿著。
」進雲:「既是拈卻,更說箇甚麼?」師雲:「無舌童兒語似雷。
」進雲:「和尚為人一句作麼生道?」師雲:「縵天帳子無人見,笑把鮫珠倒撒來。
」進雲:「三聖道:『我逢人即出,出即不為人。
』此意如何?」師雲:「我不似烏龜鑽破壁。
」進雲:「興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即便為人。
』又作麼生?」師雲:「也是反手卸籠頭。
」進雲:「正當出與未出時如何?」師雲:「眼橫鼻豎。
」進雲:「可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師雲:「不可在焦螟眼裏作活計。
」僧禮拜,師乃雲:「萬水千山特地來,為求法施請登臺;山僧指示無他語,長夏山中正熟梅。
昔甘贄行者入南泉設齋,仍請南泉念誦,泉乃白椎雲:『請大眾為狸奴白牯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者拂袖便出。
泉齋後問典座:『行者在甚麼處?』座雲:『當時便去也。
』泉便打破鍋子。
」師雲:「行者入寺設齋,砒霜甜似蜜;南泉打破鍋子,毒手利如錐。
簡點將來,父子失情,匆匆放過。
今日陳秉初居士若請山僧念誦,秪向他道:『住持事繁。
』免得打破鍋子傷了客情。
山僧與麼道,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良久雲:「臨機若不通權變,縱到無心滯一隅。
」 四月八日上堂:「教中道:『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與麼說話,大似錦被蓋孩兒,遮掩得好。
諸禪德!若於此覷得破,盡大地是釋迦老子面孔,亦是諸人自己面孔,諸人與釋迦老子更無差別;於此不會,卻勞他從頭離兜率降皇宮一場敗闕。
所以初生下來便乃指天指地,獨自稱尊;卻被箇跛腳阿師要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
諸禪德!雲門雖具殺佛底惡辣,未免傷鋒犯手。
山僧今日恰要一棒打殺雲門,貴圖兩得相見。
諸禪德!還有替跛腳阿師作主者麼?」眾默然,師笑曰:「不是山僧逞人我,果然難得十成人。
」 栴檀像成,洪惟心居士請上堂:「趙州雲:『我有時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時將丈六金身當一莖草用。
』曹山問僧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作麼生說箇應底道理?』僧雲:『如驢覷井。
』山雲:『道也太煞道,秪道得八成。
』僧雲:『和尚作麼生?』山雲:『如井覷驢。
』」師雲:「善塑無如曹山,善彫無如趙老;不露些子刀斧痕,真箇手段高妙。
若會得如驢覷井,便曉莖草即丈六金身;若會得如井覷驢,便曉丈六金身即莖草。
目犍連枉運神通、優填王徒煩匠巧。
丹霞正令劈頭行,誰道子孫賢不肖?今日新安洪居士為報先慈,敬塑栴檀尊像一軀,送入先師塔院供養,仍設齋請山僧為眾說法。
且道畢竟造像齋僧有何功德?」卓杖雲:「不求有漏人天福,大孝全彰古佛心。
」 玄錫關主同弟彥秀宗侯請上堂。
「參學人如久客思歸,不辭辛勤跋涉,透出情關疊疊,穿過解路重重,歷盡旅邸煙霜,便見家山風月。
秪如今日玄錫關主從豫章至,恰值山僧自閩嶺回,兩人齊到,且道意旨如何?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遂卓拄杖下座。
端陽上堂,師舉:「南陽忠國師問西天大耳三藏雲:『聞汝具他心通是否?』藏雲:『是。
』南陽良久雲:『汝道老僧在甚麼處?』藏雲:『和尚一國之師,因甚在天津橋上看弄猢孫?』南陽良久又雲:『老僧隻今在甚麼處?』藏雲:『和尚一國之師,為何向西川看競渡?』南陽良久又雲:『老僧即今在甚麼處?』藏罔措,南陽叱雲:『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師雲:「橋上弄猢孫,西川看競渡;隔壁聽梭聲,知有窗問婦。
忽然密室不通風,因甚麼覷他不破?汨羅江上客,元是獨醒人。
」 上堂,僧問:「德山托缽上堂,雪峰道:『鐘未鳴,闆未響,這老漢托缽向甚處去?』德山便歸方丈。
此意如何?」師雲:「竿頭纔露影,誰識轉身人?」進雲:「巖頭雲:『大小德山,不知末後句。
』未審不知在甚麼處?」師雲:「攘羊證父。
」進雲:「密啟其意,未審如何?」師雲:「汝道他是甚意?」進雲:「德山便休去,不知是何心行?」師雲:「纔是德山。
」進雲:「明日上堂,果與尋常不同。
不知不同在甚麼處?」師雲:「汝且道我今日上堂是尋常、是不同?」進雲:「且喜老漢會末後句,不知會在甚麼處?」師雲:「末後句且置,汝還見德山麼?」進雲:「巖頭雲:『秪得三年活。
』未審巖頭具甚麼眼便恁麼道?」師雲:「也是蠅子放卵,不顧佛頭。
」進雲:「謝師答話。
」師不顧。
僧問:「從緣薦得即不問,如何是就體消停?」師雲:「暗裏逢知己,鬧叢不識渠。
」進雲:「與麼則屋後青松長挺秀?」師雲:「早被風吹折了也。
」進雲:「是甚麼風?」師打雲:「汝何不辯來風?」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師雲:「千年池裏鱉,一釣上竿來。
」僧擬議,師雲:「倒拖出去著。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西來意且置,你是那家甲首?」進雲:「到這裏是和尚甲首。
」師雲:「你因甚麼欠官錢,少私債?」僧雲:「也不欠官錢,不少私債,秪是無有入處。
」便出。
師雲:「草賊大敗。
」僧回首雲:「某甲出坡事忙。
」師雲:「忙煞也中何用?」數僧競出,師約住雲:「不解做賊,都來獻贓。
若論此事,如人捉賊相似,必先知賊處所、見贓分明,即立時捉下,自然打破窠窟。
諸禪德!山僧與麼告報,在諸人分上早是著賊了也。
著賊且置,且道臨濟白拈,何似山僧白拈;山僧白拈,何似臨濟白拈?」卓拄杖一下雲:「賊已過了,謾勞張弓。
」 臘八上堂:「直下承當,是何話杷?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須彌高大柱堪題,海天空闊橋難跨;花隄柳巷盡穿通,寶殿珠簾誰放下?雪山夜半睹明星,通身是口裝聾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