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嘉興大藏經 法玺印禅師語錄
法玺印禅師語錄卷第十二
嗣法門人性圓旋玑旋哲旋賢等編次
募疏
募修丕禅師并高僧普同三塔疏
豫章海昏之有同安者,唐朝古刹也。
自同安和尚開山,而常察禅師居第二代,三代得丕禅師宗風大振,至今曹洞龍象遍天下,悉皆丕祖之腳下兒孫。
由是列祖代振法席,指難數屈。
山僧于壬寅年濫廁祖位,見道場在荊棘叢中,慨有興複之志。
茲喜殿宇佛像漸已就緒,每當鶴唳天霜,莺啼春老之際,拽杖撥草,尋獲常察禅師之塔,猶存佛頭峰頂。
若開山并丕祖高僧普同諸塔,雖存有基址,而狐窠兔穴,風吹雨浸,将有所不忍聞,不忍見者夫?蛙蟲朝遷暮返,弗忘其本,烏羽返哺,猶知報恩,豈忝在法門如秦人視越之肥瘠乎?或檀信長者,或曹洞後昆,聞風翕然,揮金助砌,當同阿育王造塔湧出,震旦大放光明,普天匝地,沾恩去也。
勉旃望之。
化油疏 同安一室黑漆如如,自古日不能輝,從來月未可照,有無一片虛實成團。
雖然天曉不露,何妨夜半正明?今告四方檀越,八表金湯,拈來投子油瓶,一任諸方定價,舉出揚岐燈盞,發揮百寶光明。
燈草藉以吐焰,琉璃因而普徹,到恁麼時,太乙仙畢竟開眼,然燈佛自然眉舞。
化茶疏 冬風喚而不回,春陽發而點出。
優遊乎雲霞堆裡,茂盛乎雨露場中。
收歸沒底籃間,快樂無煙火上。
直教露者露而藏者藏,囊者囊而橐者橐。
十方檀那有能信手拈來,投于寶鏡清泉,烹于沩山巨釜,則盧同碗自浮香,趙州瓶自發潤,不惟同安僧衆兩腋生風,亦且天台羅漢團圞沽味。
設或有問:“如何若何?”山僧隻對他道:“吃茶去。
” 募鍋偈 南泉打破鍋,至今無人補,乞個沒錢人,大家相與輔。
同安則不然,偏覓有錢主,齑羹與粥飯,禅悅在此釜。
慧明庵募化藥師禅期修建大佛殿 靖邑有水曰雙溪,溯流而上四十裡許。
有庵名慧明,然慧明之名非無由也。
蓋此地上達曹溪,下通廬峊,其中往來參詢衲子,決明己事,接續佛祖慧命。
源頭者未有不過此也。
餘癸巳秋應龍門請,經此一宿,至深夜經行,偶見四面峰頭煙雲吐秀,瑞色沖霄,語侍者曰:“不久于此必建梵刹。
”迨至今春陽回,大地萬物鹹新,餘與諸子乘時化道雙溪,以效中峰,故事仍宿慧明,其主人持一冊告曰:“某欲建立叢林,接納雲水,請和尚一語,導引大檀。
”餘深愧無文,不能動大方長者,聊舉一則陳爛葛藤,以報諸君子。
昔世尊與衆遊行次,以手指地雲:“者一片地好建立梵刹。
”帝釋信手拈一莖草,插于地雲:“建梵刹已竟。
”世尊微笑。
諸居士,者兩古人雖則随處建立,不費纖毫,檢點将來,不無敗缺,怎似我融通。
上座,要諸居士大家抛出玉粒金磚,各向慧明無陰陽地上建立瓊樓玉殿,湧出丈六金身,到者裡支無底鍋,炊無米飯,接待往來,千飽萬足,與諸居士同獲真實功德,同證佛祖光明,達士高人不可不信,謹疏。
谷雲峰化修主殿叙 道人動止如孤雲野鶴,去住自由,本無定向。
所以古德雲:“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
”試看古人一言半句,意要衲僧如雲如鶴,騰于霄漢之外,隐于洞壑之中。
或出或沒,了無所舉,世未有出格超越如此也。
惟我韫公動止澹然,有古人之氣色,不以時鬧動轉。
自嗣海門洞宗之後,乘一葉逆流,止于浔陽能仁白雲祖席。
後入匡山,結茅于天池之上。
聞餘主靖邑祖席以杖笠遠來見訪,餘因邑中,于栖雲相接,候事畢同入龍門室中兩月,意有劈道尋石,門理聰翁舊隐,以便與龍門往來。
偶有梅溪湯氏家明德居士,領衆檀越,請插茅于後山,額名谷雲,囑餘代告十方,同扶露柱,共補虛堂,餘于是為叙。
為北京慈雲寺募化大悲閣緣疏 蓋因果之道杳渺難窮,世多惑于罔信者,惟功驗之理,顯然易見,人皆共得而趨之。
何則吾佛從,無量劫中,以其身心并舍,财法兼施,故感依正二報,廣大無涯,天上人間不堪比拟。
故菩薩複以深重願行,逐類現身,随方應迹,設慈悲法,破其悭貪,發其喜舍,使天下後世之人各各皆得由斯而入
自同安和尚開山,而常察禅師居第二代,三代得丕禅師宗風大振,至今曹洞龍象遍天下,悉皆丕祖之腳下兒孫。
由是列祖代振法席,指難數屈。
山僧于壬寅年濫廁祖位,見道場在荊棘叢中,慨有興複之志。
茲喜殿宇佛像漸已就緒,每當鶴唳天霜,莺啼春老之際,拽杖撥草,尋獲常察禅師之塔,猶存佛頭峰頂。
若開山并丕祖高僧普同諸塔,雖存有基址,而狐窠兔穴,風吹雨浸,将有所不忍聞,不忍見者夫?蛙蟲朝遷暮返,弗忘其本,烏羽返哺,猶知報恩,豈忝在法門如秦人視越之肥瘠乎?或檀信長者,或曹洞後昆,聞風翕然,揮金助砌,當同阿育王造塔湧出,震旦大放光明,普天匝地,沾恩去也。
勉旃望之。
化油疏 同安一室黑漆如如,自古日不能輝,從來月未可照,有無一片虛實成團。
雖然天曉不露,何妨夜半正明?今告四方檀越,八表金湯,拈來投子油瓶,一任諸方定價,舉出揚岐燈盞,發揮百寶光明。
燈草藉以吐焰,琉璃因而普徹,到恁麼時,太乙仙畢竟開眼,然燈佛自然眉舞。
化茶疏 冬風喚而不回,春陽發而點出。
優遊乎雲霞堆裡,茂盛乎雨露場中。
收歸沒底籃間,快樂無煙火上。
直教露者露而藏者藏,囊者囊而橐者橐。
十方檀那有能信手拈來,投于寶鏡清泉,烹于沩山巨釜,則盧同碗自浮香,趙州瓶自發潤,不惟同安僧衆兩腋生風,亦且天台羅漢團圞沽味。
設或有問:“如何若何?”山僧隻對他道:“吃茶去。
” 募鍋偈 南泉打破鍋,至今無人補,乞個沒錢人,大家相與輔。
同安則不然,偏覓有錢主,齑羹與粥飯,禅悅在此釜。
慧明庵募化藥師禅期修建大佛殿 靖邑有水曰雙溪,溯流而上四十裡許。
有庵名慧明,然慧明之名非無由也。
蓋此地上達曹溪,下通廬峊,其中往來參詢衲子,決明己事,接續佛祖慧命。
源頭者未有不過此也。
餘癸巳秋應龍門請,經此一宿,至深夜經行,偶見四面峰頭煙雲吐秀,瑞色沖霄,語侍者曰:“不久于此必建梵刹。
”迨至今春陽回,大地萬物鹹新,餘與諸子乘時化道雙溪,以效中峰,故事仍宿慧明,其主人持一冊告曰:“某欲建立叢林,接納雲水,請和尚一語,導引大檀。
”餘深愧無文,不能動大方長者,聊舉一則陳爛葛藤,以報諸君子。
昔世尊與衆遊行次,以手指地雲:“者一片地好建立梵刹。
”帝釋信手拈一莖草,插于地雲:“建梵刹已竟。
”世尊微笑。
諸居士,者兩古人雖則随處建立,不費纖毫,檢點将來,不無敗缺,怎似我融通。
上座,要諸居士大家抛出玉粒金磚,各向慧明無陰陽地上建立瓊樓玉殿,湧出丈六金身,到者裡支無底鍋,炊無米飯,接待往來,千飽萬足,與諸居士同獲真實功德,同證佛祖光明,達士高人不可不信,謹疏。
谷雲峰化修主殿叙 道人動止如孤雲野鶴,去住自由,本無定向。
所以古德雲:“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
”試看古人一言半句,意要衲僧如雲如鶴,騰于霄漢之外,隐于洞壑之中。
或出或沒,了無所舉,世未有出格超越如此也。
惟我韫公動止澹然,有古人之氣色,不以時鬧動轉。
自嗣海門洞宗之後,乘一葉逆流,止于浔陽能仁白雲祖席。
後入匡山,結茅于天池之上。
聞餘主靖邑祖席以杖笠遠來見訪,餘因邑中,于栖雲相接,候事畢同入龍門室中兩月,意有劈道尋石,門理聰翁舊隐,以便與龍門往來。
偶有梅溪湯氏家明德居士,領衆檀越,請插茅于後山,額名谷雲,囑餘代告十方,同扶露柱,共補虛堂,餘于是為叙。
為北京慈雲寺募化大悲閣緣疏 蓋因果之道杳渺難窮,世多惑于罔信者,惟功驗之理,顯然易見,人皆共得而趨之。
何則吾佛從,無量劫中,以其身心并舍,财法兼施,故感依正二報,廣大無涯,天上人間不堪比拟。
故菩薩複以深重願行,逐類現身,随方應迹,設慈悲法,破其悭貪,發其喜舍,使天下後世之人各各皆得由斯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