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一合誦

關燈
[二 第一合誦] [合誦因緣] 于此言“我解釋其律”故,應先确定“律”,是故如是言。

    律于此是全律藏之意思。

    此為注釋之項目。

     于何時依何人 何故而說示,依何人所執持 傳承樹立于何處, 稱此由是儀軌生。

     “爾”是聖典之開始義 以種種方面觀察 我應作律之注解。

     此語:“何時依何人,何故說由何人。

    ”先述:“爾時,世尊止住于耶蘭阇。

    ”如是言等是開頭語。

    此實非世尊自說之語。

    因此成為言:“此語由何人說,說于何時而何故耶?”然,此依優波離尊者于第一大合誦所述。

    對此名為第一大合誦,雖于五百人結集犍度部之善說,但為熟知因緣,應知茲如是也。

     然,于初轉法輪乃至化度須跋陀羅普行梵志止,佛陀完成其事業,于拘屍那羅之和跋單末羅族之沙羅林中,在沙羅樹雙相二樹間,于吠舍佉月之滿月日黎明,世尊救世師之入無餘涅槃時,集合于世尊般涅槃時七十萬比丘中僧伽之上首大迦葉尊者,當世尊般涅槃之後七日,由老後出家之須跋陀羅追憶發言:“友!勿悲勿泣,吾等由彼大沙門善得解脫,‘此于汝等可作,此于汝等不可作’,吾等受痛惱。

    今吾等行所欲行,不欲可以不行。

    ”此惡比丘等,聖語師主去世,思惟得群黨,不久正法當滅盡之理由。

    法與律存在之間,聖語之師主即不去世。

    然,依世尊如是說:“阿難!依我為汝等所說示之法及所制定之律,于我去世之後,此應為汝等之師。

    ”然,我合誦法與律,繼續久住此教。

    又我言:“迦葉!汝當着用我着用完之麻布、糞掃衣。

    ”惠于衣之共同使用。

    世尊曰:“諸比丘!我若願意者,立即我離去諸欲……入第一禅而住,諸比丘!迦葉亦願意者立即離去諸欲……入第一禅而住。

    ”如是我受惠示,而九次第住、六神通等所分别,于上人法,我與佛同格。

    我對此恩義如何得以奉報?世尊恰如國王讓王子護持己铠、領土、其家系。

    思惟:“我應是正法之護持者。

    ”思惟所賜格外之恩惠,為結集法與律,令奮起諸比丘。

    故曰:“時,大加葉尊者告諸比丘:‘友!時我從波婆與五百比丘之大比丘衆共行向于拘屍那羅之大道。

    ’”一切應詳知須跋陀羅章。

    更曰:“然,友!吾等應合誦法與律,非法榮盛,正法受斥;非律榮盛,正律受斥;說非法者有力,說正法者無力;說非律者有力,說正律者無力,以至[非法、律]者先行。

    ”諸比丘曰:“然,尊者應選擇比丘。

    ” 大德悉執持佛全九分之聖教,所謂斥除凡夫、預流、不還、枯渴觀、漏盡之比幾百幾千;選擇得貫練通三藏、通達四無礙辯、有大威神力,于三明等常常依世尊舉為第一位之漏盡比丘四百九十九人。

    對此等如是言:“時,大迦葉尊者,選五百人唯不足一人,阿羅漢。

    ”大德何故唯少一人?為阿難尊者作留餘地,應具彼尊者,或若除去尊者,亦難行法之合誦。

    彼尊者在學地有應修處,故難共行。

    且十力世尊所說示之修多羅、祗夜等之一一而無不親攝受于世尊之面前。

    是故若無尊者便難行。

    就是在學地,若于法合誦有大利益者,可避免其非難,大德應選者何故而不選。

    不論如何,大德極親厚于阿難。

    然以頭戴白發之身,以教之程度,稱童子:“其童子不知其時候。

    ”此尊者生于釋迦族如來之從兄弟為叔父之子。

    然,諸比丘如偏于愛欲之思考,應受非難:“大德除去無學而通達四無礙辯之比丘,選有學而不通達四無礙辯之比丘。

    ”避免其他人非難,缺少阿難若不能營作結集,即:“得諸比丘之承認。

    ”而不選彼。

     然,有為阿難而自情願勸請大德。

    故曰:“諸比丘如是告大迦葉尊者,‘尊者!彼阿難尊者雖未過有學,但不趣于貪、瞋、癡、怖之為惡事,實側近世尊,法與律依彼多通達。

    然,尊者!大德應選阿難尊者。

    ’”如是大迦葉尊者亦選阿難尊者,如斯由諸比丘之承認選彼尊者,共五百人之大德。

     時,上座比丘等如是思惟:“吾于何處合誦法與律耶?”時,上座諸比丘如是思惟:“王舍城廣大而多房舍。

    然,吾等于王舍城入兩安居,欲合誦法與律,其他之比丘等不來王舍城安居乎。

    ”然,何故彼等思惟:“說不知何人會議者之以外來入于僧伽中攪亂決議事項。

    ”時,大迦葉尊者宣言白二羯磨。

    述當知此是結集犍度中。

     時,如來般涅槃後,七日間之法樂會及七日間供養舍利會,半月過去,今熱季還有一月半以近兩季,大迦葉尊者思惟:“友!吾等趣往王舍城。

    ”率領比丘僧伽之一半走向一路,阿?樓陀大德亦率領一半走向一路。

     阿難大德持世尊之缽、衣,比丘僧伽所圍繞,先往舍衛城而後由舍衛城而欲趣王舍城。

    阿難所到之處,任何之處皆起大号泣:“尊者!汝來師遺在何處!”大德漸達舍衛城,于世尊般涅槃之日如起大号泣。

    時,阿難尊者以無常說法,教化大衆而入祇園精舍,入十力(佛)之住處,開香房之扇,取出床座,拂掉灰塵,清掃香房,棄凋落華鬘之屑,取床座置于元處,實行如來在世時應為之一切行事。

    時,大德自世尊般涅槃以來,因多坐立,為治四大沉重之身,翌日服用乳質下劑藥而坐于精舍。

    是故派遣須婆少年婆羅門,如是言少年婆羅門:“少年婆羅門!已非時了,今日我服用醫藥,大約明日吾等始得前往。

    ”翌日以制多迦為随行沙門而伴往,由須婆少年婆羅門所問而說長部中第十經之須婆經。

    如是大德于袛園精舍修理破損,近入安居而往王舍城。

    斯大迦葉大德與阿?樓陀大德率領全比丘僧伽往王舍城。

     爾時王舍城中有十八大精舍全部頹廢。

    因為世尊之般涅槃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