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嘉興大藏經 林我禅師語錄 林我禅師語錄卷之四 嗣法門人海金編 警語 欲作上品人物須要德行兼全戒慎恐懼靡不完美設若纖毫有虧不獨使他人窺觑且自心亦兢兢業業也。

     世間法即出世間法但看時人用心何如耳若能輕愛染薄貪嗔遠情欲除暴慢即此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

     人之心體本來明妙但不可為物欲之私遮障才有絲毫遮障吾心就不得明妙矣。

     欲紹先聖之業有三種而王焉曰戒曰定曰慧斯三者乃法門之關鍵也缺禁戒則處身不正缺禅定則意識散亂缺智慧則心神昏瞢于諸律儀不能通曉全于三者為聖賢缺于三者成流俗若能谛信奉行吾複有何言哉。

     作法海之津梁者必偉麗其材幹為宗門之柱石者須堅固其形藏其或材斡不偉行藏不堅誠為中人以下者烏足取用哉。

     具金剛智力者須具金剛耳目可也其或智力耳目俱不具則苟合阿谀之徒往往獻讒妄染邪僻之萌每每熾盛縱有許大經綸其如讒佞邪妄何。

     奸邪者畏聽直言醜惡者羞逢寶鏡而不知直言者乃滌心垢之灰湯寶鏡者乃燭身塵之慧炬也設使志邪形惡之輩羞之畏之又烏曷以緻身心污濁之龜鑒也哉。

     規矩可以授人其不可授者乃各具精巧神妙故也戒律足以化人其不可化者乃自禀鄙陋猥媟故也蓋規矩以之不授受戒律以之不饷化真邪妄無疑矣縱有規矩戒律安得而正諸。

     日月雖明不能照覆盆之陰佛法雖益不能禁邪佞之情至于便僻醜惡之徒非佛法無以為陶鑄之方非日月無以為陰隐之燭是或翻然從化解往偏私則成聖成賢之事業可繼日而待矣。

     美譽人皆喜之诽謗人皆惡之而不知譽謗之興随于自心所緻其或處身不正行事不公德行庸常無足取法斯诽謗興矣第以戒律超群學問拔萃行藏真實有所取則斯美譽興矣嗚呼可不慎欤可不鑒欤。

     業海德山于天理中本自原無成仙作佛于自心内從來固有皆由愛染情習障蔽良能遂将自心解脫法門轉而為驢胎馬腹至使狂然如癡如醉以緻性分仙佛一概塵埋是故宜乎悉達太子棄天下如棄敝屣者良有之也。

     悟得勞我以生更不以彭老之壽為欣了得息我以死固不以顔子之夭為戚識破浮花境界壽也何欣頓覺夢幻形骸夭也何戚蓋欣戚緣人心而有夭壽自天性而來倘延促融為一體不複問洞中方七日若長短會歸一處何必論世上幾千年浮漚榮辱空悲喜看原來一場扯澹。

     芳長其人者鮮能芳長其智不長其智而長于我慢者猥媟人也芳長其年者罕能芳長其德不長其德而長于邪妄者巧僞人也故猥媟者人恒哂之巧僞者衆恒惡之衆恒惡者慌人恒哂者藏方惶而藏此造物使禦之也非惡哂而為然乎。

     凡人之樂各有所尚焉有尚于學問者有尚于工巧者有尚于豐美者有尚于恬澹者有尚于富貴者有尚于清苦者尚于學問者長夜之明燈也尚于工巧者今古之勞役也尚于豐美者朝夕之馳求也尚于恬淡者終身之間靜也尚于富貴者浮世之奔趨也尚于清苦者天地之散人也而不知恬澹閑靜清苦學問者勞役富貴者之棄物也而工巧豐美又為閑靜學問者之糟粕也其或學問閑靜之道有時而用則奔趨豐美之事盡成炎涼也耶。

     人欲之私與夫固有之理并相勝負間不容發倘吾人日用中念念澄靜果無纖毫夾雜則至理于是乎彰着私欲于是乎泯滅此理之勝于物欲也雖曰仙佛離塵是本于斯舍此則别無佛法。

     人人本來是佛第恐自不承當果将尋常好惡是非一齊放下妄想情慮瀝靜無餘即此便是日用得力處古雲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若依稀過日混俗和光将自心之佛甘逐塵埋而妄想攀緣烏能擺脫者哉。

     今之學道者多不以息妄為切蓋妄想情愛自無始以來積習隆厚似不可卒去須懲忿窒欲正心誠意可也其或私欲未窒忿恨不袪又何以撥無明之障翳以複一碧晴光之性天也耶。

     工夫在動用中做去始得動靜一如若執在寂靜邊苦守便是沉潭死水鬼家活計。

     欲破生死牢關直須一物無所嗜好但有絲毫嗜好藏于胸次間未免就被者一物牽引縱有正念現前誠恐相與雜亂要須一一淘汰罄盡然後始得頭頭合道也。

     道在尋常日用中頭頭法法無處不是然雖如是不可錯認定盤星若也妄習萌動私欲紛擾尚未除卻而妄名之曰道者譬彼金之在礦玉之在礏不假琢磨煆煉而誤為精金美玉者亦何迷之甚也如斯學道道更遠矣悲夫。

     工夫貴在平實溫養若欲苦索深求皆非究竟蓋溫養之法最宜節飲食戒怒氣清心寡欲猶有少分相應然于獨居隐微之間果無半點渣塵即此便是究竟更不必向外馳求。

     日用中做工夫宜乎念念照管心心無間将富貴榮辱一一放下到者裡令人有多少輕安其或口言學道而胸中絲毫情見未盡者亦是心頭魔障。

     日用中無半點滲漏始稱道者家風尋常間有一隙之名堪作衲僧領袖若一向在機境上走作誠為衣架飯囊真實于性分中盤桓可作法門砥柱勘破者點機關榮辱皆成佛事。

     若是柱石宗門的赤漢一條脊梁硬似生鐵直須推倒界牆虛空原來無二且道如何是不二的道理洗面從來摹着鼻。

     執于理者以寂靜為解脫以熱鬧為拘攣偏于事者喜喧雜為優遊厭寂寞為系縛斯二者于道大相遠矣殊不知從容中道之理若動若靜或默或語君子無入而不自得哉何則了明個裡消息子觸處無非解脫場不然依舊黑漫漫地。

     野菜澹黃齑久服則形神俱妙蒿湯脫粟飯入口則唇齒皆香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