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天,有一個穿紅衣服的人走進來,鞠躬屈膝說:“天要亮了。
”聽到真君的吩咐後,一邊答應一邊小步退出。
衆真君命令起駕各自告别休息。
第二天,昨日那個穿大紅衣服的人屈膝對衆真君說:“白幽求已經充當水府使,有功勞。
”衆真君商議說:“就授予他遊春台灑掃。
”白幽求煩惱不安,叩拜乞求退歸故鄉。
一個真君說:“你家在什麼地方?”白幽求回答說:“在陝中。
”真君又說:“你要回歸故鄉有什麼戀戀不舍的呢?”白幽求沒有回答。
真君又說:“讓他跟我來。
”穿大紅衣服的人指着西嶽真君讓白幽求跟着西嶽真君走。
衆真君也各自下山,并自己有龍虎鸾鳳、朱鬣馬龜魚和各種旗幟符節等。
每個真君都有一千多人,踩着海面行走。
白幽求也駕着船跟随在西嶽真君後面,自然有便利的風,速度快如閃電。
天大亮的時候,到了一個島嶼,隻見西嶽真君飛上天走了,白幽求因為受船限制,不能飛升,于是,離開船上了島,目送西嶽真君,還可以隐隐約約看見旗幟符節直至漸漸沒了。
白幽求方才悔恨大哭,但已經晚了。
因而隻得沿着遙遠曲折的路往島上走。
走了很長時間,才看見有人煙,慢慢地走上前去詢問這是什麼地方,人家說是明州。
白幽求又高興回到了故國。
白幽求從這以後停止吃糧,經常吃茯苓,好遊山玩水,多半在五嶽活動,根本不再想做官了。
王太虛 東極真人王太虛,隐居王屋山中。
鹹通壬辰年,王屋令王畭,夙志崇道,常念《黃庭經》。
每欲自為注解,而未了深玄之理,但日誦五六千遍。
聞王屋小有洞天,神仙之府,求為王屋令,欲結廬于其中,冀時得遊禮耳。
罷官,乃絕粒咽氣數月,稍覺神旺身輕。
入洞屋,誓不複返。
初行三二十裡,或寬廣明朗,或幽暗泥黑。
扪壁俯行,經三五日,忽坦然平闊,峭崖倚空,直拔萬仞,下有嵌室,可坐數百人,石床案幾,俨若有人居之。
案上古經一軸,未敢遂取,稽首載拜言曰:“下土賤臣,形濁氣穢,辄慕長生之道,幸入洞天,仰窺靈府,是萬劫良會。
今睹上天遺迹,玉案玄經,不敢辄取,願真仙鑒祐,許塵目一披篇卷,則受罔極之恩。
”良久叩頭,乞報應之兆。
忽有一人坐于案側曰:“子其忘乎?缑氏仙裔,聿能好道,可以名列青簡矣。
吾東極真人,子之同姓也。
此《黃庭》寶經,吾之所注,使授于子。
”複贈以桃,得數鬥。
曰:“此食之者白日飛行,此核磨而服之,不唯愈疾,亦可延算。
子雖有志,未可居此,二十年期于茲山矣。
勉而勤之,得道也。
”言訖,不複見。
畭亦不敢久住,攜桃核與經而歸。
磨服桃核,身康無疾,顔狀益少。
人間因有傳寫東極真人所注《黃庭經》本矣。
(出《仙傳拾遺》) 東極真人王太虛,隐居在王屋山中。
唐懿宗鹹通壬辰年,王屋縣令王畭,平素的志向就崇尚道術,經常念《黃庭經》,常常想自己給《黃庭經》注解。
然而,他并沒有了解《黃庭經》深奧玄妙的道理,隻是天天背誦五六千遍而已。
他聽說王屋山中的一些山洞中别有天地,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府,就請求去做王屋的縣令,想要構屋住在他們當中,希望經常獲得觀光和禮敬。
王畭被罷了官,于是絕粒咽氣幾個月,稍微覺得精神旺盛,身體輕健,就進入了洞中,并發誓不再返回。
最初走了二三十裡,其中有的寬廣明朗,有的幽暗泥黑,摸着洞壁彎着腰走。
經過三五天,忽然眼前展現出寬闊平坦的天地,懸崖峭壁插入天空,高高拔起,可達萬仞(古代長度單位,唐時六尺五寸為一仞)。
下面有一個象鑲在山石中的房屋,可以坐幾百人,石床、書案、茶幾,擺設得很整齊,好像有人居住似的。
書案上有古經一軸,王畭沒有敢去拿,而是跪下、拱手、叩拜說:“下土的賤臣,形狀混濁,氣質污穢,但總是羨慕長生之道,非常幸運進入神仙的洞府,瞻仰神靈的府第,這是萬劫之中的良好機會。
現在看見上天的遺迹,玉石書案上的深奧玄妙的經書,不敢擅取。
願意真仙教訓庇祐,允許俗眼翻閱經卷,就是受了久遠無窮的恩惠。
”他長時間的叩頭,乞求報應的征兆。
忽然有一個人坐在書案的旁邊說:“你難道忘了嗎?缑氏的後裔,能夠愛好道術,可以名列青簡了。
我是東極真人,你的同姓,這是《黃庭》寶經,我作的注解。
現
”聽到真君的吩咐後,一邊答應一邊小步退出。
衆真君命令起駕各自告别休息。
第二天,昨日那個穿大紅衣服的人屈膝對衆真君說:“白幽求已經充當水府使,有功勞。
”衆真君商議說:“就授予他遊春台灑掃。
”白幽求煩惱不安,叩拜乞求退歸故鄉。
一個真君說:“你家在什麼地方?”白幽求回答說:“在陝中。
”真君又說:“你要回歸故鄉有什麼戀戀不舍的呢?”白幽求沒有回答。
真君又說:“讓他跟我來。
”穿大紅衣服的人指着西嶽真君讓白幽求跟着西嶽真君走。
衆真君也各自下山,并自己有龍虎鸾鳳、朱鬣馬龜魚和各種旗幟符節等。
每個真君都有一千多人,踩着海面行走。
白幽求也駕着船跟随在西嶽真君後面,自然有便利的風,速度快如閃電。
天大亮的時候,到了一個島嶼,隻見西嶽真君飛上天走了,白幽求因為受船限制,不能飛升,于是,離開船上了島,目送西嶽真君,還可以隐隐約約看見旗幟符節直至漸漸沒了。
白幽求方才悔恨大哭,但已經晚了。
因而隻得沿着遙遠曲折的路往島上走。
走了很長時間,才看見有人煙,慢慢地走上前去詢問這是什麼地方,人家說是明州。
白幽求又高興回到了故國。
白幽求從這以後停止吃糧,經常吃茯苓,好遊山玩水,多半在五嶽活動,根本不再想做官了。
王太虛 東極真人王太虛,隐居王屋山中。
鹹通壬辰年,王屋令王畭,夙志崇道,常念《黃庭經》。
每欲自為注解,而未了深玄之理,但日誦五六千遍。
聞王屋小有洞天,神仙之府,求為王屋令,欲結廬于其中,冀時得遊禮耳。
罷官,乃絕粒咽氣數月,稍覺神旺身輕。
入洞屋,誓不複返。
初行三二十裡,或寬廣明朗,或幽暗泥黑。
扪壁俯行,經三五日,忽坦然平闊,峭崖倚空,直拔萬仞,下有嵌室,可坐數百人,石床案幾,俨若有人居之。
案上古經一軸,未敢遂取,稽首載拜言曰:“下土賤臣,形濁氣穢,辄慕長生之道,幸入洞天,仰窺靈府,是萬劫良會。
今睹上天遺迹,玉案玄經,不敢辄取,願真仙鑒祐,許塵目一披篇卷,則受罔極之恩。
”良久叩頭,乞報應之兆。
忽有一人坐于案側曰:“子其忘乎?缑氏仙裔,聿能好道,可以名列青簡矣。
吾東極真人,子之同姓也。
此《黃庭》寶經,吾之所注,使授于子。
”複贈以桃,得數鬥。
曰:“此食之者白日飛行,此核磨而服之,不唯愈疾,亦可延算。
子雖有志,未可居此,二十年期于茲山矣。
勉而勤之,得道也。
”言訖,不複見。
畭亦不敢久住,攜桃核與經而歸。
磨服桃核,身康無疾,顔狀益少。
人間因有傳寫東極真人所注《黃庭經》本矣。
(出《仙傳拾遺》) 東極真人王太虛,隐居在王屋山中。
唐懿宗鹹通壬辰年,王屋縣令王畭,平素的志向就崇尚道術,經常念《黃庭經》,常常想自己給《黃庭經》注解。
然而,他并沒有了解《黃庭經》深奧玄妙的道理,隻是天天背誦五六千遍而已。
他聽說王屋山中的一些山洞中别有天地,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府,就請求去做王屋的縣令,想要構屋住在他們當中,希望經常獲得觀光和禮敬。
王畭被罷了官,于是絕粒咽氣幾個月,稍微覺得精神旺盛,身體輕健,就進入了洞中,并發誓不再返回。
最初走了二三十裡,其中有的寬廣明朗,有的幽暗泥黑,摸着洞壁彎着腰走。
經過三五天,忽然眼前展現出寬闊平坦的天地,懸崖峭壁插入天空,高高拔起,可達萬仞(古代長度單位,唐時六尺五寸為一仞)。
下面有一個象鑲在山石中的房屋,可以坐幾百人,石床、書案、茶幾,擺設得很整齊,好像有人居住似的。
書案上有古經一軸,王畭沒有敢去拿,而是跪下、拱手、叩拜說:“下土的賤臣,形狀混濁,氣質污穢,但總是羨慕長生之道,非常幸運進入神仙的洞府,瞻仰神靈的府第,這是萬劫之中的良好機會。
現在看見上天的遺迹,玉石書案上的深奧玄妙的經書,不敢擅取。
願意真仙教訓庇祐,允許俗眼翻閱經卷,就是受了久遠無窮的恩惠。
”他長時間的叩頭,乞求報應的征兆。
忽然有一個人坐在書案的旁邊說:“你難道忘了嗎?缑氏的後裔,能夠愛好道術,可以名列青簡了。
我是東極真人,你的同姓,這是《黃庭》寶經,我作的注解。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