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白幽求王太虛王子芝劉商
白幽求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頻年下第。
其年失志,後乃從新羅王子過海,于大謝公島,夜遭風,與徒侶數十人為風所飄,南馳兩日兩夜,不知幾千萬裡。
風稍定,徐行,見有山林,乃整棹望之。
及前到,山高萬仞,南面半腹,有城壁。
台閣門宇甚壯麗。
維舟而升,至城一二裡,皆龍虎列坐于道兩旁,見幽求,乃耽耽而視幽求。
幽求進路甚恐懼,欲求從者。
失聲彷徨,次于大樹。
枝為風相磨,如人言誦詩點。
幽求谛聽之,乃曰:“玉幢亘碧虛,此乃真人居。
徘徊仍未進,邪省猶難除。
”幽求猶疑未敢前,俄有朱衣人自城門而出,傳敕曰:“西嶽真君來遊。
”諸龍虎皆俯伏曰:“未到。
”幽求因趨走前,見朱衣人不顧而入。
幽求進退不得。
左右諸龍虎時時目幽求,盤旋次。
門中數十人出,龍虎奔走,人皆乘之下山。
幽求亦随之,至維舟處,諸騎龍虎人皆履海面而行。
須臾沒于遠碧中。
幽求未知所适。
舟中具馔次。
忽見從西旗節隊伍,僅千人;鸾鶴青鳥,飛引于路;騎龍控虎,乘龜乘魚。
有乘朱鬣馬人,衣紫雲日月衣,上張翠蓋,如風而至。
幽求但俯伏而已。
乃入城門。
幽求又随觇之。
諸龍虎等依前列位。
與樹木花藥鳥雀等,皆應節盤回如舞。
幽求身亦不覺足之蹈之。
食頃。
朱衣人持一牒書,謂龍虎曰:“使水府真君。
龍虎未前。
”朱衣人乃顧幽求授牒。
幽求未知所适。
朱衣曰:“使水府。
”以手指之。
幽求随指,而身如乘風,下山入海底。
雖入水而不知為水,朦胧如日中行。
亦有樹木花卉,觸之珊珊然有聲。
須臾至一城,宮室甚偉,門人驚顧,俯伏于路。
俄而有數十人,皆龍頭鱗身,執旗仗,引幽求入水府。
真君于殿下北面授符牒。
拜起,乃出門,已有龍虎騎從。
俨然遂行,瞬息到舊所。
幽求至門,又不敢入。
雖未食,亦不覺餒。
少頃,有覓水府使者,幽求應唯而入,殿前拜,引于西廊下,接諸使下坐,飯食非人間之味。
徐問諸使中:“此何處也?”對曰:“諸真君遊春台也。
主人是東嶽真君。
春夏秋冬各有位,各在諸方,主人亦随地分也。
”其殿東廊下,列玉女數百人,奏樂。
白鶴孔雀,皆舉翅動足,更應玄歌。
日晚乃出殿。
于山東西為迎月殿,又有一宮觀望日。
至申時,明月出矣。
諸真君各為迎月詩。
其一真君詩曰:“日落煙水黯,骊珠色豈昏。
寒光射萬裡,霜缟遍千門。
”又一真君詩曰:“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
洗心兼滌目,光影遊春台。
”又一真君詩曰:“清波滔碧烏,天藏黯黮連。
二儀不辨處,忽吐清光圓。
”又一真君詩曰:“烏沉海西岸,蟾吐天東頭。
”忘下句,其餘詩并忘之矣。
賦詩罷,一真君乃命夜戲。
須臾,童兒玉女三十餘人,或坐空虛,或行海面,笙箫衆樂,更唱疊和,有唱步虛歌者,數十百輩。
幽求記其一焉。
詞曰:“鳳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元君夫人蹋雲語,冷風飒飒吹鵝笙。
”至四更,有绯衣人走入,鞠躬屈膝白:“天欲曙。
”唯而趨出。
諸君命駕各辭。
次日,昨朱衣人屈膝言曰:“白幽求已充水府使,有勞績。
”諸真君議曰:“便與遊春台灑掃。
”幽求恓惶,拜乞卻歸故鄉。
一真君曰:“卿在何處。
”對曰:“在秦中。
”又曰:“汝歸鄉何戀戀也?”幽求未答。
又曰:“使随吾來。
”朱衣人指随西嶽真君。
諸真君亦各下山,并自有龍虎鸾鳳,朱鬣馬龜魚,幡節羽旄等。
每真君有千餘人,履海面而行。
幽求亦操舟随西嶽真君後,自有便風,迅速如電。
平明至一島,見真君上飛而去。
幽求舟為所限,乃離舟上島,目送真君,猶見旗節隐隐而漸沒。
幽求方悔恨恸哭,而迢迤上島行,乃望有人煙,漸前就問,雲是明州,又卻喜歸舊國。
幽求自是休糧,常服茯苓,好遊山水,多在五嶽,永絕宦情矣。
(出《博異志》)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試不第。
那年赴試又落了榜,後來就跟着新羅王子過海遊覽,在大謝公島,夜裡遇上大風,他和幾十個與自己情況類似的人一起被風飄走,他們所乘的船象駿馬疾行一樣,在海裡走了兩天兩夜,也不知走了幾千裡還是幾萬裡。
風稍穩定,船走得慢了,看見有山林,就調整船的航向,向那裡駛去。
等到船到它的
其年失志,後乃從新羅王子過海,于大謝公島,夜遭風,與徒侶數十人為風所飄,南馳兩日兩夜,不知幾千萬裡。
風稍定,徐行,見有山林,乃整棹望之。
及前到,山高萬仞,南面半腹,有城壁。
台閣門宇甚壯麗。
維舟而升,至城一二裡,皆龍虎列坐于道兩旁,見幽求,乃耽耽而視幽求。
幽求進路甚恐懼,欲求從者。
失聲彷徨,次于大樹。
枝為風相磨,如人言誦詩點。
幽求谛聽之,乃曰:“玉幢亘碧虛,此乃真人居。
徘徊仍未進,邪省猶難除。
”幽求猶疑未敢前,俄有朱衣人自城門而出,傳敕曰:“西嶽真君來遊。
”諸龍虎皆俯伏曰:“未到。
”幽求因趨走前,見朱衣人不顧而入。
幽求進退不得。
左右諸龍虎時時目幽求,盤旋次。
門中數十人出,龍虎奔走,人皆乘之下山。
幽求亦随之,至維舟處,諸騎龍虎人皆履海面而行。
須臾沒于遠碧中。
幽求未知所适。
舟中具馔次。
忽見從西旗節隊伍,僅千人;鸾鶴青鳥,飛引于路;騎龍控虎,乘龜乘魚。
有乘朱鬣馬人,衣紫雲日月衣,上張翠蓋,如風而至。
幽求但俯伏而已。
乃入城門。
幽求又随觇之。
諸龍虎等依前列位。
與樹木花藥鳥雀等,皆應節盤回如舞。
幽求身亦不覺足之蹈之。
食頃。
朱衣人持一牒書,謂龍虎曰:“使水府真君。
龍虎未前。
”朱衣人乃顧幽求授牒。
幽求未知所适。
朱衣曰:“使水府。
”以手指之。
幽求随指,而身如乘風,下山入海底。
雖入水而不知為水,朦胧如日中行。
亦有樹木花卉,觸之珊珊然有聲。
須臾至一城,宮室甚偉,門人驚顧,俯伏于路。
俄而有數十人,皆龍頭鱗身,執旗仗,引幽求入水府。
真君于殿下北面授符牒。
拜起,乃出門,已有龍虎騎從。
俨然遂行,瞬息到舊所。
幽求至門,又不敢入。
雖未食,亦不覺餒。
少頃,有覓水府使者,幽求應唯而入,殿前拜,引于西廊下,接諸使下坐,飯食非人間之味。
徐問諸使中:“此何處也?”對曰:“諸真君遊春台也。
主人是東嶽真君。
春夏秋冬各有位,各在諸方,主人亦随地分也。
”其殿東廊下,列玉女數百人,奏樂。
白鶴孔雀,皆舉翅動足,更應玄歌。
日晚乃出殿。
于山東西為迎月殿,又有一宮觀望日。
至申時,明月出矣。
諸真君各為迎月詩。
其一真君詩曰:“日落煙水黯,骊珠色豈昏。
寒光射萬裡,霜缟遍千門。
”又一真君詩曰:“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
洗心兼滌目,光影遊春台。
”又一真君詩曰:“清波滔碧烏,天藏黯黮連。
二儀不辨處,忽吐清光圓。
”又一真君詩曰:“烏沉海西岸,蟾吐天東頭。
”忘下句,其餘詩并忘之矣。
賦詩罷,一真君乃命夜戲。
須臾,童兒玉女三十餘人,或坐空虛,或行海面,笙箫衆樂,更唱疊和,有唱步虛歌者,數十百輩。
幽求記其一焉。
詞曰:“鳳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元君夫人蹋雲語,冷風飒飒吹鵝笙。
”至四更,有绯衣人走入,鞠躬屈膝白:“天欲曙。
”唯而趨出。
諸君命駕各辭。
次日,昨朱衣人屈膝言曰:“白幽求已充水府使,有勞績。
”諸真君議曰:“便與遊春台灑掃。
”幽求恓惶,拜乞卻歸故鄉。
一真君曰:“卿在何處。
”對曰:“在秦中。
”又曰:“汝歸鄉何戀戀也?”幽求未答。
又曰:“使随吾來。
”朱衣人指随西嶽真君。
諸真君亦各下山,并自有龍虎鸾鳳,朱鬣馬龜魚,幡節羽旄等。
每真君有千餘人,履海面而行。
幽求亦操舟随西嶽真君後,自有便風,迅速如電。
平明至一島,見真君上飛而去。
幽求舟為所限,乃離舟上島,目送真君,猶見旗節隐隐而漸沒。
幽求方悔恨恸哭,而迢迤上島行,乃望有人煙,漸前就問,雲是明州,又卻喜歸舊國。
幽求自是休糧,常服茯苓,好遊山水,多在五嶽,永絕宦情矣。
(出《博異志》)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試不第。
那年赴試又落了榜,後來就跟着新羅王子過海遊覽,在大謝公島,夜裡遇上大風,他和幾十個與自己情況類似的人一起被風飄走,他們所乘的船象駿馬疾行一樣,在海裡走了兩天兩夜,也不知走了幾千裡還是幾萬裡。
風稍穩定,船走得慢了,看見有山林,就調整船的航向,向那裡駛去。
等到船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