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賈耽丁約瞿道士王卿衡山隐者梅真君
賈耽
唐相國賈耽,滑州節度使,常令造鹿皮衣一副,既成,選一矯捷官健,操書緘付之曰:“汝往某山中,但荊棘深處即行,覓張尊師送此書,任汝遠近。
”使者受命,挈糧而去,甚惶惑。
入山約行百餘裡,荊棘深險,無不備曆。
至一峰,半腰中石壁聳拔,見二道流棋次。
使者遂拜道流曰:“賈相公使來。
”開書大笑,遂作報書一曰:“傳語相公早歸,何故如此貪着富貴!”使者赍書而返。
賈公極喜,厚賞之。
亦不知其故也。
又嘗令一健卒,入枯井中取文書,果得數軸,皆道書也。
遂遣十餘人寫,才畢,有道士突入,呼賈公姓名叫罵曰:“争敢偷書!”賈公遜謝。
道士曰複持去。
鄭州仆射陂東有一浮圖,乃遣使赍牒牒州,于此浮圖内取一白鴉,遂令掩之。
果得,以籠送,亦不知何故。
賈公谪仙,事甚衆,此三篇尤明顯者也。
(出《逸史》) 唐朝的相國賈耽,在任滑州節度使的時候。
曾經讓人做鹿皮衣服一套。
不久,做成了,挑選一名行動輕捷的健兒。
拿出一封已經封了口的書信交給他說:“你去某山中,隻要荊棘很深的地方你就走,尋找張尊師送這封信,不管你走多遠。
”使者接受了命令,提着幹糧走了,他心裡很疑惑害怕。
進山後大約走了一百多裡,荊棘深險,都經曆過了。
最後來到一座山峰,半山腰石壁高聳挺拔,看見兩個道士正在下棋。
使者就拜見道士說:“賈相公派我來送信。
”道士打開信,看後大笑。
于是作了一封答複的書信,并說:“傳話給賈相公早歸,為什麼還這樣貪戀富貴。
”使者懷裡揣着書信返回。
賈公非常高興,厚賞了使者,使者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
賈公又曾經派一個健兒,下到枯井中取文書,果然得到了幾軸,都是道書。
于是,派十多個人抄寫,剛剛完畢。
有一個道士突然闖入,呼着賈公姓名叫罵說:“你怎麼敢偷書?”賈公謙遜地道歉。
道士說:“再放回去。
”鄭州仆射坡上有一座佛塔,賈公就派遣使者懷裡揣着公文通牒鄭州,在這座佛塔内取一個白鴉,取後把佛塔封閉。
果然獲得了,用籠子送給賈公,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賈公是被貶谪的仙人,他的事迹很多,這三件事是尤其明顯的。
丁約 唐大曆中,有韋行式為西州采訪使。
有侄曰子威,年及弱冠,聰敏溫克,耽玩道書,溺惑神仙修煉之術。
有步卒丁約者,執厮役于部下,周旋恪勤,未嘗少怠,子威頗私之。
一日辭氣慘栗,雲欲他适。
子威怒曰:“籍在軍中,焉容自便。
”丁曰:“去計已果,不可留也;然某肅勤左右,二載于茲,未能忘情,思有以報。
某非碌碌求食者,尚萦俗間耳。
有藥一粒,願以贈别,此非能長生,限内無他恙矣。
”因褫衣帶内,得藥類粟,以奉子威。
又謂曰:“郎君道情深厚,不欺暗室,終當棄俗,尚隔兩塵。
”子威曰:“何謂兩塵?”對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善堅此心,亦複遐壽。
五十年近京相遇,此際無相訝也。
”言訖而出。
子威驚愕,亟命追之,已不及矣。
主将以逃亡上狀,請落兵籍。
爾後子威行思坐念,留意尋訪,竟亡其蹤。
後擢明經第,調數(“數”原作“素”,據明抄本改。
)邑宰。
及從心之歲,毛發皆鶴,時元和十三年也。
将還京辇,夕于骊山旅舍,聞通衢甚喧,詢其由,曰:“劉悟執逆賊李師道下将校至阙下。
”步出視之,則兵仗嚴衛,桎梏累累。
其中一人,乃丁約也。
反接雙臂,長驅而西,齒發強壯,無異昔日。
子威大奇之。
百千人中,驚認之際,丁已見矣。
微笑遙謂曰:“尚記臨邛别否?一瞬五十年矣,幸今相見,請送至前驿。
”須臾到滋水驿,則散絷于廊舍,開一竅以給食物。
子威窺之,俄見脫置桎梏,覆之以席,躍自窦出,與子威攜手上旗亭,話闊别之恨,且歎子威之衰耄。
子威謂曰:“仙兄既有先見之明,聖朝奄宅天下,何為私叛臣耶?”丁曰:“言之久矣,何逃哉!蜀國暌辭,豈不雲近京相遇,慎勿多訝乎?”又問曰:“果就刑否?”對曰:“道中有屍解、兵解、水解、火解,寔繁有徒。
稽康、郭璞,皆受戕害;我以此委蛻耳。
異韓彭與糞壤并也。
某或思避,自此而逃,孰能追也?”他問不對,唯雲須筆。
子威搜書囊而進。
亦愧領之。
威曰:“
”使者受命,挈糧而去,甚惶惑。
入山約行百餘裡,荊棘深險,無不備曆。
至一峰,半腰中石壁聳拔,見二道流棋次。
使者遂拜道流曰:“賈相公使來。
”開書大笑,遂作報書一曰:“傳語相公早歸,何故如此貪着富貴!”使者赍書而返。
賈公極喜,厚賞之。
亦不知其故也。
又嘗令一健卒,入枯井中取文書,果得數軸,皆道書也。
遂遣十餘人寫,才畢,有道士突入,呼賈公姓名叫罵曰:“争敢偷書!”賈公遜謝。
道士曰複持去。
鄭州仆射陂東有一浮圖,乃遣使赍牒牒州,于此浮圖内取一白鴉,遂令掩之。
果得,以籠送,亦不知何故。
賈公谪仙,事甚衆,此三篇尤明顯者也。
(出《逸史》) 唐朝的相國賈耽,在任滑州節度使的時候。
曾經讓人做鹿皮衣服一套。
不久,做成了,挑選一名行動輕捷的健兒。
拿出一封已經封了口的書信交給他說:“你去某山中,隻要荊棘很深的地方你就走,尋找張尊師送這封信,不管你走多遠。
”使者接受了命令,提着幹糧走了,他心裡很疑惑害怕。
進山後大約走了一百多裡,荊棘深險,都經曆過了。
最後來到一座山峰,半山腰石壁高聳挺拔,看見兩個道士正在下棋。
使者就拜見道士說:“賈相公派我來送信。
”道士打開信,看後大笑。
于是作了一封答複的書信,并說:“傳話給賈相公早歸,為什麼還這樣貪戀富貴。
”使者懷裡揣着書信返回。
賈公非常高興,厚賞了使者,使者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
賈公又曾經派一個健兒,下到枯井中取文書,果然得到了幾軸,都是道書。
于是,派十多個人抄寫,剛剛完畢。
有一個道士突然闖入,呼着賈公姓名叫罵說:“你怎麼敢偷書?”賈公謙遜地道歉。
道士說:“再放回去。
”鄭州仆射坡上有一座佛塔,賈公就派遣使者懷裡揣着公文通牒鄭州,在這座佛塔内取一個白鴉,取後把佛塔封閉。
果然獲得了,用籠子送給賈公,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賈公是被貶谪的仙人,他的事迹很多,這三件事是尤其明顯的。
丁約 唐大曆中,有韋行式為西州采訪使。
有侄曰子威,年及弱冠,聰敏溫克,耽玩道書,溺惑神仙修煉之術。
有步卒丁約者,執厮役于部下,周旋恪勤,未嘗少怠,子威頗私之。
一日辭氣慘栗,雲欲他适。
子威怒曰:“籍在軍中,焉容自便。
”丁曰:“去計已果,不可留也;然某肅勤左右,二載于茲,未能忘情,思有以報。
某非碌碌求食者,尚萦俗間耳。
有藥一粒,願以贈别,此非能長生,限内無他恙矣。
”因褫衣帶内,得藥類粟,以奉子威。
又謂曰:“郎君道情深厚,不欺暗室,終當棄俗,尚隔兩塵。
”子威曰:“何謂兩塵?”對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善堅此心,亦複遐壽。
五十年近京相遇,此際無相訝也。
”言訖而出。
子威驚愕,亟命追之,已不及矣。
主将以逃亡上狀,請落兵籍。
爾後子威行思坐念,留意尋訪,竟亡其蹤。
後擢明經第,調數(“數”原作“素”,據明抄本改。
)邑宰。
及從心之歲,毛發皆鶴,時元和十三年也。
将還京辇,夕于骊山旅舍,聞通衢甚喧,詢其由,曰:“劉悟執逆賊李師道下将校至阙下。
”步出視之,則兵仗嚴衛,桎梏累累。
其中一人,乃丁約也。
反接雙臂,長驅而西,齒發強壯,無異昔日。
子威大奇之。
百千人中,驚認之際,丁已見矣。
微笑遙謂曰:“尚記臨邛别否?一瞬五十年矣,幸今相見,請送至前驿。
”須臾到滋水驿,則散絷于廊舍,開一竅以給食物。
子威窺之,俄見脫置桎梏,覆之以席,躍自窦出,與子威攜手上旗亭,話闊别之恨,且歎子威之衰耄。
子威謂曰:“仙兄既有先見之明,聖朝奄宅天下,何為私叛臣耶?”丁曰:“言之久矣,何逃哉!蜀國暌辭,豈不雲近京相遇,慎勿多訝乎?”又問曰:“果就刑否?”對曰:“道中有屍解、兵解、水解、火解,寔繁有徒。
稽康、郭璞,皆受戕害;我以此委蛻耳。
異韓彭與糞壤并也。
某或思避,自此而逃,孰能追也?”他問不對,唯雲須筆。
子威搜書囊而進。
亦愧領之。
威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