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派使者導引他們返回。
子華說:“這裡可以隐居,頗能住否?”李、楊二人面有難色。
杜子華笑了,和李、楊二人握手告别,并且請他們不要把這裡洩漏給世人。
後來楊棱又前去尋找那個洞穴卻不見了。
楊棱後來改名儉,官至禦使,貶谪到番禺,死在那裡。
李虞最終也是四外流蕩。
真仙靈境,如果不是實心實意地向往,可不要為了空名貿然前去。
以後人們應以此為戒呵! 夏侯隐者 夏侯隐者,不知何許人也。
大中末,遊茅山天台間,常攜布囊竹杖而已。
飲食同常人,而獨居一室,不雜于衆。
或露宿壇中,草間樹下,人窺觇之,但見雲氣蓊欝,不見其身。
每遊三十五十裡,登山渡水,而閉目善睡,同行者聞其鼻鼾之聲,而步不差跌,足無蹶礙,至所止即覺,時号作睡仙。
後不知所終。
(出《神仙拾遺傳》) 夏侯隐者,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漫遊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間,隻不過是攜帶着布囊竹杖罷了。
他的飲食也和平常人一樣,但卻獨自居住一室,不與衆人在一起雜處。
他有時露宿在壇中,有時睡在草間樹下。
人們窺視他,隻見雲氣蓊郁,不見他的身體。
他每次遊覽常常都是三五十裡,登山渡水,并且在行進中閉目睡覺,和他同行的人可以聽到他打鼾的聲音。
然而他行進的步伐卻無差錯,腳也不會被絆。
一到達目的地立即就醒,當時号稱睡仙。
後來不知道他的下落。
權同休 秀才權同休,元和中落第,旅遊蘇湖間。
遇疾貧窘。
走使者本村墅人,顧已一年矣。
疾中思甘豆湯,令其市甘草。
顧者久而不去,但具湯火來。
秀才且意其怠于祗承,複見折樹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
秀才心大異之,且意必道者。
良久,取粗沙數壞,挼捋已成豆矣。
及湯成,與常無異。
疾亦漸差。
秀才謂曰:“予貧迫若此,無以寸進,因褫垢衣授之,可以此辦少酒肉。
将會村老,丐少道路資也。
”顧者微笑曰:“此固不足辦,某當營之。
”乃斫一枯桑樹,成數筐紮,聚于盤上,噀之,遂成牛肉。
複汲數瓶水,傾之,乃旨酒也。
村老皆醉飽。
獲束缣五十。
秀才慚謝顧者曰:“某本驕稚,不識道者,今返請為仆。
”顧者曰:“予固異人,有少失,谪于下賤,合役于秀才,若限不足,複須力于他人,請秀才勿變常,庶卒某事也。
”秀才雖諾之,每呼指,色上面戚戚不安。
顧者乃辭曰:“秀才若此,果妨某事也。
”因談秀才修短窮達之數,且言萬物皆可化者,唯淤泥中朱漆箸及發,藥力不能化。
因不知所之。
(出《酉陽雜俎》)
秀才權同休,唐元和年間落第,旅遊在蘇州和湖州之間。
旅途中因為生了疾病。
生活貧窮窘困。
在旅遊中供他支使的人是本村墅人,雇傭已經有一年多了。
權同休在病中想喝甘豆湯,就讓他去買甘草。
雇者呆了很久,卻不去買,隻準備開水和火來。
權秀才想他可能不願意侍候自己了。
又見他折樹枝握滿一把,屢次反複揉搓,稍微靠近火上,忽然變成了甘草。
權秀才感到他很奇怪,認為他一定是有道行的人。
過了很久,又見他取來幾坯粗沙,揉搓整理之後已經成為豆了。
等到甘豆湯做成了,與平常的甘豆湯沒有什麼不同。
病也漸漸好了。
權秀才對雇者說:“我貧窮窘迫的象這個樣子,不能用什麼買一點東西了,隻能脫下沾滿污垢的衣服賣了它,可用這點錢辦置少量的酒和肉,用它來會見村老,乞求一點旅途川資。
”雇者微笑說:“這本來是微不足辦的事,我應該籌劃這件事情。
”于是砍來一棵枯幹的桑樹枝,捆成幾把,集中在盤子上,用嘴把水噴在上面,就變成了牛肉。
又從井裡打出幾瓶水來,把它倒出來,就成了甘美的酒了。
村老都酒足飯飽。
權秀才獲得了五十束細絹。
權秀才慚愧地拜謝顧者說:“我實在驕傲幼稚,有眼無珠,沒看出你是位有道行的人,還用你作仆人,現在調過來,請求讓我做你的仆人。
”雇者說:“我本來不是普通的人,因為有一點過失,貶谪在下賤之列,應該被秀才役使。
如果限定的勞役不夠,又需要到别人那裡去效力。
所以請秀才不要改變往常的規矩,期望秀才幫助我結束我的事。
雇者于是辭别說:“你秀才這個樣子,結果是妨礙了我的事。
”順便談論了權秀才的長短窮達命運。
并且說萬物都是可以變化的。
唯有淤泥中朱漆筷子和頭發,藥力不能化。
以後就不知他到什麼地方了。
子華說:“這裡可以隐居,頗能住否?”李、楊二人面有難色。
杜子華笑了,和李、楊二人握手告别,并且請他們不要把這裡洩漏給世人。
後來楊棱又前去尋找那個洞穴卻不見了。
楊棱後來改名儉,官至禦使,貶谪到番禺,死在那裡。
李虞最終也是四外流蕩。
真仙靈境,如果不是實心實意地向往,可不要為了空名貿然前去。
以後人們應以此為戒呵! 夏侯隐者 夏侯隐者,不知何許人也。
大中末,遊茅山天台間,常攜布囊竹杖而已。
飲食同常人,而獨居一室,不雜于衆。
或露宿壇中,草間樹下,人窺觇之,但見雲氣蓊欝,不見其身。
每遊三十五十裡,登山渡水,而閉目善睡,同行者聞其鼻鼾之聲,而步不差跌,足無蹶礙,至所止即覺,時号作睡仙。
後不知所終。
(出《神仙拾遺傳》) 夏侯隐者,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漫遊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間,隻不過是攜帶着布囊竹杖罷了。
他的飲食也和平常人一樣,但卻獨自居住一室,不與衆人在一起雜處。
他有時露宿在壇中,有時睡在草間樹下。
人們窺視他,隻見雲氣蓊郁,不見他的身體。
他每次遊覽常常都是三五十裡,登山渡水,并且在行進中閉目睡覺,和他同行的人可以聽到他打鼾的聲音。
然而他行進的步伐卻無差錯,腳也不會被絆。
一到達目的地立即就醒,當時号稱睡仙。
後來不知道他的下落。
權同休 秀才權同休,元和中落第,旅遊蘇湖間。
遇疾貧窘。
走使者本村墅人,顧已一年矣。
疾中思甘豆湯,令其市甘草。
顧者久而不去,但具湯火來。
秀才且意其怠于祗承,複見折樹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
秀才心大異之,且意必道者。
良久,取粗沙數壞,挼捋已成豆矣。
及湯成,與常無異。
疾亦漸差。
秀才謂曰:“予貧迫若此,無以寸進,因褫垢衣授之,可以此辦少酒肉。
将會村老,丐少道路資也。
”顧者微笑曰:“此固不足辦,某當營之。
”乃斫一枯桑樹,成數筐紮,聚于盤上,噀之,遂成牛肉。
複汲數瓶水,傾之,乃旨酒也。
村老皆醉飽。
獲束缣五十。
秀才慚謝顧者曰:“某本驕稚,不識道者,今返請為仆。
”顧者曰:“予固異人,有少失,谪于下賤,合役于秀才,若限不足,複須力于他人,請秀才勿變常,庶卒某事也。
”秀才雖諾之,每呼指,色上面戚戚不安。
顧者乃辭曰:“秀才若此,果妨某事也。
”因談秀才修短窮達之數,且言萬物皆可化者,唯淤泥中朱漆箸及發,藥力不能化。
因不知所之。
(出《
旅途中因為生了疾病。
生活貧窮窘困。
在旅遊中供他支使的人是本村墅人,雇傭已經有一年多了。
權同休在病中想喝甘豆湯,就讓他去買甘草。
雇者呆了很久,卻不去買,隻準備開水和火來。
權秀才想他可能不願意侍候自己了。
又見他折樹枝握滿一把,屢次反複揉搓,稍微靠近火上,忽然變成了甘草。
權秀才感到他很奇怪,認為他一定是有道行的人。
過了很久,又見他取來幾坯粗沙,揉搓整理之後已經成為豆了。
等到甘豆湯做成了,與平常的甘豆湯沒有什麼不同。
病也漸漸好了。
權秀才對雇者說:“我貧窮窘迫的象這個樣子,不能用什麼買一點東西了,隻能脫下沾滿污垢的衣服賣了它,可用這點錢辦置少量的酒和肉,用它來會見村老,乞求一點旅途川資。
”雇者微笑說:“這本來是微不足辦的事,我應該籌劃這件事情。
”于是砍來一棵枯幹的桑樹枝,捆成幾把,集中在盤子上,用嘴把水噴在上面,就變成了牛肉。
又從井裡打出幾瓶水來,把它倒出來,就成了甘美的酒了。
村老都酒足飯飽。
權秀才獲得了五十束細絹。
權秀才慚愧地拜謝顧者說:“我實在驕傲幼稚,有眼無珠,沒看出你是位有道行的人,還用你作仆人,現在調過來,請求讓我做你的仆人。
”雇者說:“我本來不是普通的人,因為有一點過失,貶谪在下賤之列,應該被秀才役使。
如果限定的勞役不夠,又需要到别人那裡去效力。
所以請秀才不要改變往常的規矩,期望秀才幫助我結束我的事。
雇者于是辭别說:“你秀才這個樣子,結果是妨礙了我的事。
”順便談論了權秀才的長短窮達命運。
并且說萬物都是可以變化的。
唯有淤泥中朱漆筷子和頭發,藥力不能化。
以後就不知他到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