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 龍三

關燈
,此外什麼也不需要,不用什麼報酬。

    ”三個老頭再三要求,玄照便說:“前山擋路,來往很不方便,你們可以把它搬走嗎?”三個老頭說:“這是一件小事,隻要别怪怨風雷太大就行,馬上就可以辦。

    這天晚上,雷霆大作,狂風四起,到了早晨才風停雨住。

    寺前的土山沒了,豁然開朗,平坦如掌。

    三個老頭又來,叩謝而去。

    孫思邈的道行最高,不圖他們報答,尤其令人敬佩。

     王景融 唐前侍禦史王景融,瀛州平舒人也。

    遷父靈柩就洛州,於埏道掘着龍窟,大如甕口。

    景融俯而觀之,有氣如煙直上,沖其目,遂失明。

    旬日而卒。

    (出《朝野佥載》) 唐朝前侍禦史王景融,是瀛州平舒人。

    他遷移父親的靈柩到洛州,在墓道裡挖到一個龍窟,龍窟像甕口那麼粗。

    王景融俯身往下觀看,有一股煙氣從洞裡沖上來,沖了他的眼睛,他就失明了。

    十天後他死了。

     淩波女 玄宗在東都,晝寝于殿,夢一女子容色濃豔,梳交心髻,大帔廣裳,拜于床下。

    上曰:“汝是何人?”曰:“妾是陛下淩波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妾實有功。

    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以光族類。

    ”上于夢中為鼓胡琴,拾新舊之聲為《淩波曲》。

    龍女再拜而去。

    及覺,盡記之。

    因命禁樂。

    自(“自”字原阙,據明抄本補)與琵琶,習而翻之。

    遂宴從官于淩波宮,臨池奏新曲。

    池中波濤湧起複定,有神女出于波心,乃昨夜之女子也。

    良久方沒。

    因遣置廟于池上,每歲祀之。

    (出《逸史》) 唐玄宗在東都洛陽,白天在殿中睡覺,夢見一個女子跪拜于床下。

    那女子容色濃豔,頭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廣裳。

    玄宗問她:“你是何人?”她說:“我是陛下淩波池中的龍女,保衛皇宮,保護聖駕,我實在是有功的。

    現在陛下洞曉天上的音樂,請陛下賜給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類。

    ”皇上在夢中為她拉起胡琴,拾取新舊之聲為她奏了一曲《淩波曲》。

    龍女向玄宗拜了兩拜而去。

    等到醒來,都還記着呢。

    于是就命令宮中當日禁樂。

    皇上親執琵琶反複演練推敲,以符合原曲。

    于是就在淩波宮宴請百官,臨池演奏新曲。

    池中的波濤湧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現在水面上,正是前些天夢中見到的那女子。

    那女子在水面上聽了很久才沉下去。

    于是皇上令人在淩波池上建了廟,每年都祭祀她。

     陶岘 陶岘者,彭澤令孫也。

    開元中,家于昆山。

    富有田業。

    擇家人不欺能守事者,悉付之家事。

    身則泛遊于江湖,遍行天下。

    往往數載不歸。

    見其子孫成人,皆不辯其名字也。

    岘之文學,可以經濟。

    自謂疏脫,不謀仕宦。

    有知生(明抄本“知生”作“生知”)者通于八音,命陶人為甓,潛記歲時,取其聲,不失其驗。

    嘗撰《集樂》錄八音,以定音之得失。

    自制三舟,備極空巧。

    一舟自載,一舟置賓,一舟貯飲馔。

    客有前進士孟彥深、進士孟雲卿、布衣焦遂,各置仆妾共載。

    而岘有夕樂一部,常奏清商曲。

    逢其山泉,則窮其境物,乘興春行。

    岘且名聞朝廷,又值天下無事,經過郡邑,無不招延。

    岘拒之曰:“某麋鹿閑人,非王公上客。

    ”亦有未招而詣者。

    系水仙(《甘澤謠》“系水仙”作“系方伯”)之為人,江山之可駐耳。

    吳越之土,号為水仙。

    曾有親戚為南海守,因訪韶石而往省焉。

    郡守喜其遠來,贈錢百萬。

    及遇古劍,長二尺許,又玉環,徑四寸,及海船昆侖奴名摩诃,善遊水而勇捷,遂悉以錢而貫之。

    曰:“吾家至寶也。

    ”乃回棹,下白芷,入湘(“湘”原作“柏”,據陳校本改)江。

    每遇水色可愛,則遺劍環于水,命摩诃取之,以為戲樂。

    如是數歲。

    因渡巢湖,亦投劍環,而令取之。

    摩诃才入,獲劍環而便出曰:“為毒蛇所齧。

    ”遽刃去一指,乃能得免。

    焦遂曰:“摩诃所傷,得非陰靈怒乎?蓋水府不欲人窺也。

    ”岘曰:“敬奉喻。

    然某常慕謝康樂之為人。

    雲終當樂死山水,但狥所好,莫知其他。

    且栖遲逆旅之中,載于大塊之上,居布素之賤,擅貴遊之歡,浪迹怡情僅三十載,固亦分也。

    不得升玉墀見天子,施功惠養,逞志平生,亦其分也。

    ”乃命移舟曰:“要須一到襄陽山,便歸吳郡也。

    ”行次西塞山,維舟吉祥佛舍。

    見江水黑而不流,曰:“此必有怪物。

    ”乃投劍環,命摩诃下取,見汩沒波際,久而方出,氣力危絕,殆不任持。

    曰:“劍環不可取也。

    有龍高二丈許,而劍環置前,某引手将取,龍辄怒目。

    ”岘曰:“汝與劍環,吾之三寶。

    今者二物既亡,爾将安用?必須為吾力争之也。

    ”摩诃不得已,被發大呼,目眦流血,窮泉一入,不複還也。

    久之,見摩诃支體磔裂,污于水上。

    如有示于岘也。

    岘流涕水濱,乃命回棹。

    因賦詩自叙,不複議遊江湖矣。

    詩曰:“匡廬舊業自有主,吳越新居安此生。

    白發數莖歸未得,青山一望計還程。

    鶴翻楓葉夕陽動,鹭立蘆花秋水明。

    從此舍舟何所詣,酒(“酒”原作“日”,據陳校本改)旗歌扇正相迎。

    ”(出《甘澤謠》) 陶岘,是彭澤令陶淵明的孫子。

    開元年間他家住昆山。

    家裡有豐厚的田産。

    他選擇一個誠實可靠能守事業的家人,把家事全交付給這人,自己則泛遊于江河湖海,遍行天下。

    往往幾年不回家,見到他的子孫長成大人,他全分辨不清他們的名字。

    陶岘的文學,可以經世濟民,治理國家。

    但他自命“疏脫”,不謀仕宦。

    有一個了解他的人精通音樂,讓制陶工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