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九 龍二
關燈
小
中
大
翠,舞千女于其左。
中有一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
”清音宛轉,如訴如慕。
坐客聽之,不覺淚下。
二舞既畢,龍君太悅,錫以绔绮,頒于舞人。
然後密席貫坐,縱酒極娛。
酒酣,洞庭君乃擊席而歌曰:“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聖兮,薄社依牆。
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真人兮信義長,令骨肉兮還故鄉。
齊言慚愧兮何時忘?”洞庭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
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
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
風霜滿鬓兮,雨雪羅襦。
賴明公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初。
永言珍重兮無時無。
”錢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
毅踧踖而受爵。
飲訖,複以二觞奉二君。
乃歌曰:“碧雲悠悠兮,泾水東流。
傷美人兮,雨泣花愁。
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
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
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
欲将辭去兮悲綢缪。
”歌罷,皆呼萬歲。
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
錢塘君複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玑。
皆起進毅。
毅辭謝而受。
然後宮中之人,鹹以绡彩珠璧,投于毅側,重疊煥赫。
須臾,埋沒前後。
毅笑語四顧,愧揖不暇。
泊酒闌歡極,毅辭起,複宿于凝光殿。
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閣。
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陳于公。
如可,則俱在雲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
足下以為何如哉?”毅曰:“請聞之。
”錢塘曰:“泾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
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
不幸見辱于匪人,今則絕矣。
将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
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毅肅然而作,歘然而笑曰:“誠不知錢塘君孱困如是。
毅始聞跨九州,懷五嶽,洩其憤怒。
複見斷鎖金,掣玉柱,赴其急難。
毅以為剛決明直,無如君者。
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
奈何箫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豈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雲雨,将迫毅以死,毅則以禽獸視之。
亦何恨哉?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
雖人世賢傑,有不如者,況江河靈類乎?而欲以蠢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将迫于人。
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
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
惟王籌之!”錢塘乃逡巡緻謝曰:“寡人生長宮房,不聞正論。
向者詞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據明抄本、陳校本補)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
幸君子不為此乖間可也。
”其夕複歡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遂為知心友。
明日,毅辭歸。
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潛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預會。
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
”使前泾陽女當席拜毅以緻謝。
夫人又曰:“此别豈有複相遇之日乎?”毅其始雖不諾錢塘之請,然當此席,殊有歎恨之色。
宴罷辭别,滿宮凄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
毅于是複循途出江岸。
見從者十餘人,擔囊以随,至其家而辭去。
毅因适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财以盈兆。
故淮右富族鹹以為莫如。
遂娶于張氏,而又娶韓氏。
數月,韓氏又亡。
徙家金陵,常以鳏曠多感,或謀新匹。
有媒氏告之曰:“有盧氏女,範陽人也。
父名曰浩,嘗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遊雲泉。
今則不知所在矣。
母曰鄭氏。
前年适清河張氏,不幸而張夫早亡。
母憐其少,惜其慧美,欲擇德以配焉。
不識何如?”毅乃蔔日就禮。
既而男女二姓,俱為豪族。
法用禮物,盡其豐盛。
金陵之士,莫不健仰。
居月餘,毅因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于龍女,而逸豔豐厚,則又過之。
因與話昔事。
妻謂毅曰:“人世豈有如是之理乎?”經歲餘(“經歲餘”原作“然君與餘”。
據明抄本改)有一子。
毅益重之。
既産逾月,乃濃飾換服。
召親戚相會(明抄本、陳校本“親戚相會”作“毅于簾室”)之間,笑謂毅曰:“君不憶餘之于昔也?”毅曰:“夙為洞庭君女傳書,至今(明抄本、陳校本“為洞庭君女傳書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為憶。
”妻曰:“餘即洞庭君之女也。
泾川之冤,君使得白。
銜君之恩,誓心求報。
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遂至暌違,天各一方,不能相問。
父母欲配嫁于濯錦小兒。
某惟以心誓難移。
親命難背。
既為君子棄絕,分無見期,而當初之冤,雖得以告諸父母,而誓報不得其志,複欲馳白于君子。
值君子累娶,當娶于張,已而又娶于韓。
迨張韓繼卒,君蔔居于茲。
故餘之父母,乃喜餘得遂報君之意。
今日獲奉君子,鹹善終世,死無恨矣。
”因嗚咽泣涕交下,對毅曰:“始不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餘(明抄本、陳校本“感餘”作“愛子”)之意。
婦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
故因君愛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陳校本“相生”作“賤質”)。
未知君意如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
君附書之日,笑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無相避。
’誠不知當此之際,君豈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後季父請于君。
君固不許。
君乃誠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話之。
”毅曰:“似有命者。
仆始見君子長泾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志。
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
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
豈思哉?洎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
夫始以義行為之志,甯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
善素以操真為志尚,甯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
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
然而将别之日,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
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
籲!今日君盧氏也,又家于人間。
則吾始心未為惑矣。
從此以往,永奉歡好,心無纖慮也。
”妻因深感嬌泣,良久不已。
有頃,謂毅曰:“勿以他類,遂為無心。
固當知報耳。
夫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适,君不以為妄也。
”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複為神仙之餌。
”乃相與觐洞庭。
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具紀。
後居南海,僅四十年。
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也。
毅之族鹹遂濡澤。
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驚異。
洎開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
凡十餘歲,莫知其迹。
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谪官東
中有一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
”清音宛轉,如訴如慕。
坐客聽之,不覺淚下。
二舞既畢,龍君太悅,錫以绔绮,頒于舞人。
然後密席貫坐,縱酒極娛。
酒酣,洞庭君乃擊席而歌曰:“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
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聖兮,薄社依牆。
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真人兮信義長,令骨肉兮還故鄉。
齊言慚愧兮何時忘?”洞庭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
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
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
風霜滿鬓兮,雨雪羅襦。
賴明公兮引
永言珍重兮無時無。
”錢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
毅踧踖而受爵。
飲訖,複以二觞奉二君。
乃歌曰:“碧雲悠悠兮,泾水東流。
傷美人兮,雨泣花愁。
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
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
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
欲将辭去兮悲綢缪。
”歌罷,皆呼萬歲。
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
錢塘君複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玑。
皆起進毅。
毅辭謝而受。
然後宮中之人,鹹以绡彩珠璧,投于毅側,重疊煥赫。
須臾,埋沒前後。
毅笑語四顧,愧揖不暇。
泊酒闌歡極,毅辭起,複宿于凝光殿。
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閣。
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陳于公。
如可,則俱在雲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
足下以為何如哉?”毅曰:“請聞之。
”錢塘曰:“泾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
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
不幸見辱于匪人,今則絕矣。
将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
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毅肅然而作,歘然而笑曰:“誠不知錢塘君孱困如是。
毅始聞跨九州,懷五嶽,洩其憤怒。
複見斷鎖金,掣玉柱,赴其急難。
毅以為剛決明直,無如君者。
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
奈何箫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豈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雲雨,将迫毅以死,毅則以禽獸視之。
亦何恨哉?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
雖人世賢傑,有不如者,況江河靈類乎?而欲以蠢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将迫于人。
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
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
惟王籌之!”錢塘乃逡巡緻謝曰:“寡人生長宮房,不聞正論。
向者詞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據明抄本、陳校本補)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
幸君子不為此乖間可也。
”其夕複歡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遂為知心友。
明日,毅辭歸。
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潛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預會。
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
”使前泾陽女當席拜毅以緻謝。
夫人又曰:“此别豈有複相遇之日乎?”毅其始雖不諾錢塘之請,然當此席,殊有歎恨之色。
宴罷辭别,滿宮凄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
毅于是複循途出江岸。
見從者十餘人,擔囊以随,至其家而辭去。
毅因适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财以盈兆。
故淮右富族鹹以為莫如。
遂娶于張氏,而又娶韓氏。
數月,韓氏又亡。
徙家金陵,常以鳏曠多感,或謀新匹。
有媒氏告之曰:“有盧氏女,範陽人也。
父名曰浩,嘗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遊雲泉。
今則不知所在矣。
母曰鄭氏。
前年适清河張氏,不幸而張夫早亡。
母憐其少,惜其慧美,欲擇德以配焉。
不識何如?”毅乃蔔日就禮。
既而男女二姓,俱為豪族。
法用禮物,盡其豐盛。
金陵之士,莫不健仰。
居月餘,毅因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于龍女,而逸豔豐厚,則又過之。
因與話昔事。
妻謂毅曰:“人世豈有如是之理乎?”經歲餘(“經歲餘”原作“然君與餘”。
據明抄本改)有一子。
毅益重之。
既産逾月,乃濃飾換服。
召親戚相會(明抄本、陳校本“親戚相會”作“毅于簾室”)之間,笑謂毅曰:“君不憶餘之于昔也?”毅曰:“夙為洞庭君女傳書,至今(明抄本、陳校本“為洞庭君女傳書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為憶。
”妻曰:“餘即洞庭君之女也。
泾川之冤,君使得白。
銜君之恩,誓心求報。
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遂至暌違,天各一方,不能相問。
父母欲配嫁于濯錦小兒。
某惟以心誓難移。
親命難背。
既為君子棄絕,分無見期,而當初之冤,雖得以告諸父母,而誓報不得其志,複欲馳白于君子。
值君子累娶,當娶于張,已而又娶于韓。
迨張韓繼卒,君蔔居于茲。
故餘之父母,乃喜餘得遂報君之意。
今日獲奉君子,鹹善終世,死無恨矣。
”因嗚咽泣涕交下,對毅曰:“始不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餘(明抄本、陳校本“感餘”作“愛子”)之意。
婦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
故因君愛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陳校本“相生”作“賤質”)。
未知君意如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
君附書之日,笑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無相避。
’誠不知當此之際,君豈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後季父請于君。
君固不許。
君乃誠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話之。
”毅曰:“似有命者。
仆始見君子長泾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志。
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
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
豈思哉?洎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
夫始以義行為之志,甯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
善素以操真為志尚,甯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
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
然而将别之日,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
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
籲!今日君盧氏也,又家于人間。
則吾始心未為惑矣。
從此以往,永奉歡好,心無纖慮也。
”妻因深感嬌泣,良久不已。
有頃,謂毅曰:“勿以他類,遂為無心。
固當知報耳。
夫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适,君不以為妄也。
”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複為神仙之餌。
”乃相與觐洞庭。
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具紀。
後居南海,僅四十年。
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也。
毅之族鹹遂濡澤。
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驚異。
洎開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
凡十餘歲,莫知其迹。
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谪官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