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八 龍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奈何?靖慚怖,不知所對。
夫人複曰:“郎君世間人,不識雲雨之變,誠不敢恨。
隻恐龍師來尋,有所驚恐,宜速去此。
然而勞煩,未有以報,山居無物,有二奴奉贈。
總取亦可,取一亦可。
唯意所擇。
”于是命二奴出來。
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
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
靖曰:“我獵徒,以鬥猛事。
今但取一奴,而取悅者,人以我為怯也。
”因曰:“兩人皆取則不敢。
夫人既賜,欲取怒者。
”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爾。
”遂揖與别,奴亦随去。
出門數步,回望失宅,顧問其奴,亦不見矣。
獨尋路而歸。
及明,望其村,水已極目,大樹或露梢而已,不複有人。
其後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
而終不及于相。
豈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将,豈東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
向使二奴皆取,即極将相矣。
(出《續玄怪錄》)
唐衛國公李靖,地位低下時,曾經到靈山中打獵,吃住都在山中。
山村裡的老人們對他的為人感到驚奇,常常給他一些豐厚的饋贈,年頭越久饋贈越多。
有一天他忽然遇上一群鹿,就去追趕。
追到天黑,要舍不追又不能,不多時便在陰晦中迷失了道路,茫茫然不知何處是歸路。
他怅然而行,心裡就非常沉悶。
忽然望見遠處有燈火,就急忙馳馬過去。
到那一看,竟是朱門大戶,牆宇煞是高峻。
叩門叩了好半天,有一人出來問他幹什麼。
李靖便說迷失了道路,想借住一宿。
那人說:“我家郎君出去了,隻有太夫人在家,留宿應該說是不行的。
”李靖說:“請問一下試試。
”那人便進門去報告。
接着又出來說:“夫人起先不想答應,但是因為天氣陰黑,你又說迷了路,就不能不留你了。
”于是邀李靖進了客廳。
過了一會兒,一位婢女出來說:“夫人來了。
”他一看那夫人,年紀有五十多歲,青裙素襖,神氣清雅,宛如士大夫之家。
李靖上前拜見。
夫人答拜說:“兩個兒子都不在家,不該留宿,但是現在天色陰晦,又迷失歸路,這兒不留你,還讓你上哪兒去呢?但是這是山野人家,兒子回來時,也許是半夜,而且還大吵大叫,你可别怕。
”然後就吃飯。
飯菜都很鮮美,但是多半是魚。
吃完飯,夫人進屋,兩個婢女送來床席被褥。
這些東西都帶香味,富麗奢華。
二婢女鋪好床閉戶而去。
李靖想到了山外,夜裡到來又吵鬧的是什麼東西呢?越想越怕,不敢入睡,端坐在那裡聽外面的動靜。
将近夜半,聽到很急的敲門聲,又聽一個人答應,說:“天符,報大郎君應該行雨。
此山周圍七百裡,五更天下足,不要遲慢,不要暴厲。
”應者接過天符進屋呈報。
聽夫人說:“兩個兒子都沒有回來,行雨的符到了,絕對推辭不得。
不按時就被責罰。
即使去報告,也已經晚了。
僮仆沒有擔當專職的道理,該怎麼辦呢?”一個小婢女說:“适才見客廳裡的客人不是一般人,何不去求他呢?”夫人挺高興,親自來叩門說:“您醒着嗎?請暫且出來一下。
”李靖答應着,從階上走下來。
夫人對他說:“這不是人的住處,是龍宮。
我大兒子到東海去參加一個婚禮,小兒子去送他妹妹去了。
恰好接到天符,按次序應該行雨。
總計兩處的雲程,合起來超過一萬裡。
去報告來不及,求别人代替又很難求到,就想要麻煩您一小會兒,怎樣呢?”李靖說:“我是俗人,不是能乘雲駕霧的,怎麼能行雨,有辦法可以教給我,我聽吩咐就是了。
”夫人說:“如果能照我的話做,沒有不行的。
”于是就命人備好青骢馬牽過來,又命人取來雨器。
原來雨器就是一個小瓶。
這小瓶被系在馬鞍之前。
夫人囑咐說:“您騎馬,不要勒馬的銜勒,要讓它随便走。
馬跑的時候,地上發出嘶鳴聲,你就從瓶中取出一滴水,滴到馬鬃上。
一定不要滴多了。
”于是李靖上馬騰騰而行,越走越高,不知不覺已來到雲層之上。
風急如箭飛,暴雷腳下響。
于是他就随着馬的跳躍,就開始滴水。
然後就閃電大作,烏雲撥開,他望見了他寄住的那個小山村。
他想:“我打擾這個村太多了,正感他們的恩德,愁沒辦法報答,現在很久沒下雨了,莊稼苗将旱死,而雨就在我手裡,難道還能舍不得給嗎?”想到一滴不好幹什麼,就連下了二十滴。
不大一會兒就下完了。
他騎馬回來,見到夫人在廳裡哭了。
夫人說:“你怎麼錯得這麼厲害?本來約好了下一滴,為什麼私自下了二十尺雨?這一滴,就是地上的一尺雨啊!這個村半夜的時候,忽然間平地水深二丈,哪還有人?我已經受到責罰,挨了八十大闆了!”但見她的後背,滿是血痕。
她的兒子也被連坐。
怎麼辦?李靖又慚愧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夫人又說:“您是人世間的凡人,不懂得雲雨的變化,實在不能怨您。
隻怕龍的軍隊來找吓着你,您應該馬上離去,但是如此麻煩您,沒有什麼報答您,山裡沒有别的,有兩個小奴送給您吧。
一塊領走也可以,單領一個也可以。
由您選擇吧!”于是讓二奴出來。
一個從東廊下走出來,儀表容貌和悅可親;一個從西廊下走出來,憤氣勃然,怒目而立。
李靖心裡想:“我是一個打獵的,不怕鬥猛之事。
現在隻領一奴,要是領那個笑臉的,人家就會以為我膽小。
”于是他說:“兩個都領卻不敢,夫人既然相贈,我就領這個生氣的吧。
”夫人笑着說:“您的欲求也就這樣了。
”于是就作揖與他告别。
那小奴也跟着他走出來。
出門才幾步,回頭看宅舍全無。
又扭頭去問小奴,小奴也不見了。
他隻好獨自尋路而歸。
等到天明,望一眼那個小村,汪然一片大水。
大樹隻露出樹梢,不再有人。
這以後,李靖居然當了大官,指揮軍隊平定了賊寇之難,立下了蓋世的大功。
但是他始終沒達到相位。
隻怕是沒領到那小奴的原因吧?人們都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将”,難道那二奴一個從東廊出一個從西廊出是暗喻将相?之所以叫做奴,也是人位在下的象征,假如把兩個小奴都領走,那就将既做将又做相了。
奈何?靖慚怖,不知所對。
夫人複曰:“郎君世間人,不識雲雨之變,誠不敢恨。
隻恐龍師來尋,有所驚恐,宜速去此。
然而勞煩,未有以報,山居無物,有二奴奉贈。
總取亦可,取一亦可。
唯意所擇。
”于是命二奴出來。
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
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
靖曰:“我獵徒,以鬥猛事。
今但取一奴,而取悅者,人以我為怯也。
”因曰:“兩人皆取則不敢。
夫人既賜,欲取怒者。
”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爾。
”遂揖與别,奴亦随去。
出門數步,回望失宅,顧問其奴,亦不見矣。
獨尋路而歸。
及明,望其村,水已極目,大樹或露梢而已,不複有人。
其後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
而終不及于相。
豈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将,豈東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
向使二奴皆取,即極将相矣。
(出《續
山村裡的老人們對他的為人感到驚奇,常常給他一些豐厚的饋贈,年頭越久饋贈越多。
有一天他忽然遇上一群鹿,就去追趕。
追到天黑,要舍不追又不能,不多時便在陰晦中迷失了道路,茫茫然不知何處是歸路。
他怅然而行,心裡就非常沉悶。
忽然望見遠處有燈火,就急忙馳馬過去。
到那一看,竟是朱門大戶,牆宇煞是高峻。
叩門叩了好半天,有一人出來問他幹什麼。
李靖便說迷失了道路,想借住一宿。
那人說:“我家郎君出去了,隻有太夫人在家,留宿應該說是不行的。
”李靖說:“請問一下試試。
”那人便進門去報告。
接着又出來說:“夫人起先不想答應,但是因為天氣陰黑,你又說迷了路,就不能不留你了。
”于是邀李靖進了客廳。
過了一會兒,一位婢女出來說:“夫人來了。
”他一看那夫人,年紀有五十多歲,青裙素襖,神氣清雅,宛如士大夫之家。
李靖上前拜見。
夫人答拜說:“兩個兒子都不在家,不該留宿,但是現在天色陰晦,又迷失歸路,這兒不留你,還讓你上哪兒去呢?但是這是山野人家,兒子回來時,也許是半夜,而且還大吵大叫,你可别怕。
”然後就吃飯。
飯菜都很鮮美,但是多半是魚。
吃完飯,夫人進屋,兩個婢女送來床席被褥。
這些東西都帶香味,富麗奢華。
二婢女鋪好床閉戶而去。
李靖想到了山外,夜裡到來又吵鬧的是什麼東西呢?越想越怕,不敢入睡,端坐在那裡聽外面的動靜。
将近夜半,聽到很急的敲門聲,又聽一個人答應,說:“天符,報大郎君應該行雨。
此山周圍七百裡,五更天下足,不要遲慢,不要暴厲。
”應者接過天符進屋呈報。
聽夫人說:“兩個兒子都沒有回來,行雨的符到了,絕對推辭不得。
不按時就被責罰。
即使去報告,也已經晚了。
僮仆沒有擔當專職的道理,該怎麼辦呢?”一個小婢女說:“适才見客廳裡的客人不是一般人,何不去求他呢?”夫人挺高興,親自來叩門說:“您醒着嗎?請暫且出來一下。
”李靖答應着,從階上走下來。
夫人對他說:“這不是人的住處,是龍宮。
我大兒子到東海去參加一個婚禮,小兒子去送他妹妹去了。
恰好接到天符,按次序應該行雨。
總計兩處的雲程,合起來超過一萬裡。
去報告來不及,求别人代替又很難求到,就想要麻煩您一小會兒,怎樣呢?”李靖說:“我是俗人,不是能乘雲駕霧的,怎麼能行雨,有辦法可以教給我,我聽吩咐就是了。
”夫人說:“如果能照我的話做,沒有不行的。
”于是就命人備好青骢馬牽過來,又命人取來雨器。
原來雨器就是一個小瓶。
這小瓶被系在馬鞍之前。
夫人囑咐說:“您騎馬,不要勒馬的銜勒,要讓它随便走。
馬跑的時候,地上發出嘶鳴聲,你就從瓶中取出一滴水,滴到馬鬃上。
一定不要滴多了。
”于是李靖上馬騰騰而行,越走越高,不知不覺已來到雲層之上。
風急如箭飛,暴雷腳下響。
于是他就随着馬的跳躍,就開始滴水。
然後就閃電大作,烏雲撥開,他望見了他寄住的那個小山村。
他想:“我打擾這個村太多了,正感他們的恩德,愁沒辦法報答,現在很久沒下雨了,莊稼苗将旱死,而雨就在我手裡,難道還能舍不得給嗎?”想到一滴不好幹什麼,就連下了二十滴。
不大一會兒就下完了。
他騎馬回來,見到夫人在廳裡哭了。
夫人說:“你怎麼錯得這麼厲害?本來約好了下一滴,為什麼私自下了二十尺雨?這一滴,就是地上的一尺雨啊!這個村半夜的時候,忽然間平地水深二丈,哪還有人?我已經受到責罰,挨了八十大闆了!”但見她的後背,滿是血痕。
她的兒子也被連坐。
怎麼辦?李靖又慚愧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夫人又說:“您是人世間的凡人,不懂得雲雨的變化,實在不能怨您。
隻怕龍的軍隊來找吓着你,您應該馬上離去,但是如此麻煩您,沒有什麼報答您,山裡沒有别的,有兩個小奴送給您吧。
一塊領走也可以,單領一個也可以。
由您選擇吧!”于是讓二奴出來。
一個從東廊下走出來,儀表容貌和悅可親;一個從西廊下走出來,憤氣勃然,怒目而立。
李靖心裡想:“我是一個打獵的,不怕鬥猛之事。
現在隻領一奴,要是領那個笑臉的,人家就會以為我膽小。
”于是他說:“兩個都領卻不敢,夫人既然相贈,我就領這個生氣的吧。
”夫人笑着說:“您的欲求也就這樣了。
”于是就作揖與他告别。
那小奴也跟着他走出來。
出門才幾步,回頭看宅舍全無。
又扭頭去問小奴,小奴也不見了。
他隻好獨自尋路而歸。
等到天明,望一眼那個小村,汪然一片大水。
大樹隻露出樹梢,不再有人。
這以後,李靖居然當了大官,指揮軍隊平定了賊寇之難,立下了蓋世的大功。
但是他始終沒達到相位。
隻怕是沒領到那小奴的原因吧?人們都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将”,難道那二奴一個從東廊出一個從西廊出是暗喻将相?之所以叫做奴,也是人位在下的象征,假如把兩個小奴都領走,那就将既做将又做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