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關燈
來這種草的種子,于是就種在庭院裡,作為成就霸業者吉瑞的标志。

     宮人草 楚中往往有宮人草。

    狀似金橙,而甚芬氲。

    花似紅翠。

    俗說:“楚靈王時,宮人數千,皆多怨曠。

    有因死于宮中者,葬之,墓上悉生此草。

    (出《述異記》) 楚地處處有宮人草。

    形狀像金橙,特别芬芳氤氲。

    花像紅色小鳥。

    楚靈王的時候,宮中美人數千,大都哀怨空虛孤獨。

    有因此死于宮中的,埋葬後,墳墓上全長這種草。

     焦茅 焦茅,高五丈。

    火燃之成灰,以水灌之,複成茅。

    是謂靈茅。

     焦茅,高可達五丈。

    用火把它燒成灰,再用水澆灌,它就又長成茅。

    這種茅叫“靈茅”。

     銷明草 銷明草,夜視如列星,晝則光自銷滅也。

     銷明草,夜晚看它像群星,到了白天它的光便自行消滅。

     黃渠草 黃渠,照日如火。

    實甚堅。

    内食者,焚身不熱。

     黃渠,在陽光照耀下就像一片火。

    它的果實很堅硬。

    吃下這種果實的人,有火燒身也不覺得熱。

     聞遐草 聞遐草,服者輕身。

    葉如桂,莖如蘭。

    其國獻根,植之多不生實,草葉多萎黃。

    诏并除焉。

    (焦茅、銷明、黃渠、聞遐四種,并出《王子年拾遺記》) 聞遐草,服用它的人能使體重減輕。

    它的葉像桂樹,莖像蘭草。

    産聞遐草的國家将聞遐草根獻來,種植以後大多數不結果實,大多數草葉枯萎發黃。

    皇上下令把它們全拔掉了。

     始皇蒲 齊南城東有蒲台,秦始皇所頓處。

    時始皇在台下,萦蒲以系馬。

    至今蒲生猶榮,俗謂之秦始皇蒲。

    (出《殷芸小說》) 齊南城東有個地方叫蒲台,是秦始皇停留過的地方。

    當時秦始皇在台下,纏繞蒲草拴馬。

    至今蒲草生長得還很茂盛,一般都叫它秦始皇蒲。

     夢草 漢武時,異國獻夢草。

    似蒲。

    晝縮入地,夜若抽萌。

    懷其草,自知夢之善惡。

    帝思李夫人,懷之辄夢。

    (出《酉陽雜俎》) 漢武帝的時候,外國獻來一種草叫“夢草”。

    這種草像蒲。

    它白天縮進地裡,夜晚才抽發出來。

    懷揣這種草睡覺,自己就能知道夢的好壞。

    漢武帝思念李夫人,懷揣這草就總能夢到她。

     漢武牧馬草 漢武于湖中牧馬處,至今野草皆有嚼齧之狀。

    湖中呼為馬澤。

    澤中有漢武彈棋方石,上有勒銘焉。

    (出《述異記》) 漢武帝在湖中牧馬的地方,至今野草還有被馬啃咬過的痕迹。

    湖中人稱這地方叫“馬澤”。

    澤中有漢武帝下棋的方石,石上有銘刻。

     水網藻 漢武昆靈池中,有水網藻。

    枝橫倒水上,長八九尺,有似網目。

    凫鴨入此草中,皆不得出。

    因名之。

    (出《酉陽雜俎》) 漢武帝的昆靈池中,有一種草叫“水網藻”。

    枝條橫倒在水上,長八九尺。

    枝條縱橫,好像網眼。

    野鴨進入紫草之中,宛如進入一張大網,全都不能逃出。

    因此而得此名。

     地日草 南方有地日草。

    三足烏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馭,以手掩烏目(“目”原作“日”,據明抄本改,陳校本作“口”),食此則悶不複動。

    東方朔言,為小兒時,井陷,墜至地下,數十年無所寄托。

    有人引之,令往此草。

    中隔紅泉,不得渡。

    其人以一隻履,因乘泛紅泉,得草處,食之。

    (出《酉陽雜俎》) 南方有一種草叫地日草。

    三足烏想要下來吃這草。

    羲和為它駕禦馬匹,用手掩住它的眼睛,它吃了這草就悶悶地不再動了。

    東方朔說,他小時候,掉到一口井裡,他墜入地下,幾十年沒有着落。

    有一個人拉住他,讓他到有地日草的地方去。

    但是中間隔着紅泉,渡不過去。

    那人把一隻鞋送給他當船用,于是他乘着這隻“鞋船”泛于紅泉,找到有地日草的地方,終于吃到它。

     書帶草 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

    黃巾亂,乃避。

    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于此,揮涕而散。

    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餘許,堅韌異常。

    時人名作康成書帶。

    (出《三齊記》) 鄭司農一直居住在不其城南山中,向學生們傳授道業,直到黃巾軍作亂他才避開。

    他和學生崔琰、王經等賢士們在這裡分手。

    師生揮淚而别。

    他所居住的山下,草如薤,葉長一尺左右,非常堅韌,當時的人給它起名叫“康成書帶”。

     金橙草 晉武帝為撫軍時,府内後堂砌下,忽生異草三株。

    莖黃葉綠,若惣金抽翠。

    花蓧苒弱,狀如金橙。

    時人未得知是何祥瑞也,故隐蔽,不聽外人窺眎。

    有羌人姓姚名馥,字世芬,充廄養馬,妙解陰陽之術。

    雲,此草以應金德之瑞。

    馥年九十歲,姚襄即其祖也。

    馥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