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

關燈
後,隆重地擺設祭禮用的供品與帳幔等物,惟謙等人則在院子裡彎腰緻敬,恭恭敬敬地侍候。

    第二天,女巫對惟謙說:“我為你飛一道符到天上去請雨,現已接到天帝的旨意,你們必須心意至誠。

    三天之後就會降下足夠的雨來的。

    ”于是,四面八方的士官與百姓都聚集到這裡。

    三天期滿了,毫無降雨的迹象。

    女巫又說:“因陰陽之氣不知而産生的災害,實因縣令無德所緻。

    我為你再一次禀告天帝,七天之後才應當有雨。

    ”惟謙感到内疚,對她供奉得更加恭謹。

    七天之後,竟然還是沒有生效。

    女巫便突然要回并州。

    惟謙再三挽留道:“天師既然為了萬民百姓已經來到這裡,那就再次求您盡心盡力祈雨。

    ”女巫勃然大怒,罵道:“好個平庸無知的官人,根本不知道上天的道理。

    天時氣候不肯下雨,還要留我在此幹什麼?”惟謙拜射道:“并非還要麻煩天師,隻是要您等明天,以便為您餞行而已。

    ”于是,惟謙在當晚就告誡手下人道:“我為女巫所羞辱,怎能再提當官的事呢?明天早上我有所安排,你們都必須服從。

    是對是錯,是好是壞,由我自己承擔。

    ”等到天亮,門還沒打開時,郭天師已把回并州的馬備好了,而狄惟謙卻酒飯菜肴一樣也沒給她送來。

    郭天師便坐在堂屋裡大肆呵斥責備。

    惟謙便說:“好個邪道女巫!你妖言感衆多日,理當死在今天,怎麼敢說要回去!”他喝令手下人在神像前抽打其後背二十鞭子,然後扔到河流中。

    祠廟後面有座山,有十丈高。

    他即刻令人設供燒香,又将跟随他的吏卒全部打發回家,自己穿上官服手持笏闆站立在山上。

    于是全城人為之震驚,都說縣令用棍子打死了天師,奔走相告,紛紛來看,圍觀群衆擠到一起象一堵大牆。

    此時砂石飛滾,大風呼嘯,一片烏雲突然升起,大小猶如車蓬。

    這片烏雲先遮在惟謙獨立的上方,四面的雲彩又彙合到一起。

    幾聲雷響之後,渴望已久的雨便傾倒下來,原野到處大水湧流。

    幾千名官紳百姓從山上簇擁着惟謙走了下來。

    州府将領因為惟謙殺死女巫,開始也很惱怒,後來為他的精誠所感動,又大加贊賞,就将這件事上表陳述給朝廷。

    皇帝頒布诏書褒獎這件奇異之舉道:“狄惟廉是治理縣邑的良才,忠臣貴族的後代。

    眼見如此嚴重的天災即将殘害百姓,理當去晉祠祈禱求雨;他又效法西門豹在邺縣投巫于水中之舉,将女巫投在河裡。

    他站在山頂忍受烈日之曝曬,這事等于火中焚身;這種舉動喚來了天邊的浮雲為之降雨,就象商湯剪爪求雨而感動上天一樣。

    于是,緻使幹旱的熱風潛蹤平息,潤澤萬物的甘霖頓時流下。

    蒼天猶能體察他的精減,我怎能忘記褒獎他的善舉。

    特發大紅官服,以增添其銅質官印的光彩。

    不許革除其縣令的名份,更要表彰其非凡的業績。

    ”于是賜給他五十萬錢。

     子郎 僞蜀王氏,梁州天旱,祈禱無驗。

    僧子郎詣州,雲能緻雨。

    乃具十石甕貯水,僧坐其中,水滅于頂者,凡三日,雨足。

    州将王宗俦異禮之,檀越雲集,後莫知所适。

    僧令藹,他日于興州見之,因問其術。

    曰:“此閉氣耳,習之一月就。

    本法于湫潭中作觀,與龍相系。

    龍為定力所制,必緻驚動,因而緻雨。

    然不如甕中為之,保無他害。

    ”(出《北夢瑣言》) 王氏在西蜀自立為王時,梁州大旱,祈禱求雨也不應驗。

    有個叫子朗的和尚來到州府,自稱能夠招來雨。

    于是準備了一口能裝十擔水的大缸,裡面裝滿了水。

    子郎坐在裡面,水深淹沒了他的頭頂。

    總共過了三天,雨便下足了。

    梁州守将王宗俦大為驚異,對他以禮相待,各處施主也如雲湧般趕了來。

    以後不知他到什麼地方去了。

    有個叫令藹的和尚後來在興州見到了他,便問他求雨的法術,他說:“這是極簡單的閉氣功而己,修習一月即成。

    這個法術是在很深的水池中施行,與龍相系在一起,龍因被固定的力量所制約,必然會驚動,于是就引來了雨。

    但是不如在缸裡施行,這樣可以保證沒有其他危害。

     風 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渡淮至衡山,浮江至湘,遇大風。

    博士雲:“堯女舜妻葬于此。

    ”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樹。

    (出《廣古今五行記》) 秦始皇二十八年,他渡過淮河到了衡山,又乘船從江上到湖南,遇上了大風。

    一個博士官說:“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妻子就葬在這個地方。

    ”秦始皇大怒,命令服刑的囚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樹都砍伐了。

     王莽 王莽地皇四年,大風,毀路堂。

    其年,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守昆陽,光武起兵南陽,至昆陽,敗之。

    風雷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

    尋、邑乘死人而渡,王尋見殺,軍人皆散走。

    王邑還長安,莽敗,俱被誅。

    (出《廣古今五行記》) 王莽地皇四年,發生一場風災,大風摧毀了道路與房屋。

    這一年,司徒王尋和司空王邑駐守昆陽,光武帝從南陽起兵到了昆陽,打敗了王尋與王邑。

    當時,大風與雷電将屋瓦刮得到處亂飛,大雨傾盆,池塘與河流裡的水因暴漲而流了出來。

    王尋與王邑踏着死者的屍體過了河,王尋被殺,士兵全部逃散。

    王邑逃回了長安,王莽失敗,他們都被殺死了。

     賈谧 西晉八年六月,飄風吹賈谧朝衣,飛數百丈。

    明年,谧誅。

    其年十一月,京都大風,發屋折木。

    十二月,愍懷太子幽廢,死于許昌。

    三子幽于金墉,殺太子母謝氏,喪還洛,又大風雷電,帷蓋風裂。

    (出《廣古今五行記》) 西晉八年六月,大風吹走賈谧的官服,飛出幾百丈遠。

    第二年賈谧就被殺死。

    這年十一月京都刮大風,揭走了房頂刮折了樹木。

    到了十二月,愍懷太子便被囚禁、免職,死在許昌。

    三子被囚禁在金墉,太子母家謝氏也被殺害,安葬在洛陽。

    喪葬之日又出現了大風雷電,帷帳傘差都被風撕破了。

     張華 西晉永康元年,大風,飛石沙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