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誦經
關燈
小
中
大
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五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佛。
願彼等有幸福。
一六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法。
願彼等有幸福。
一七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僧伽。
願彼等有幸福。
七 戶外經 一 彼等于[我]住家之外,立于街路口,或往[舊有]各自家,彼等立于門外。
二 緣過去之業,受供諸多食、飲乃至硬食、軟食時,[此世]誰亦無回憶此等之有情者。
三 如是有慈悲之人,為有親緣者供以清淨而優勝,時與适當之食、飲。
四 “此為施[逝]親緣者”,“願親緣者得滿足!”彼等已逝親屬諸鬼等,乃集于此處。
五 對諸多食、飲非常之喜悅:“由彼等諸人受此等之物,我等親緣者将得長生! 六 為我等而行供養,施主無不得熟果。
”實則在此[死]世界,既無耕作,亦無牧畜。
七 亦無商業,無以金錢買賣事。
由此世所受業,死之餓鬼世界而存活。
八 如處高之水向低流,如是由此世之施物對餓鬼有利益。
九 如溢川流滿諸海,如彼由此世之施物對餓鬼有利益。
一〇 “施與我對我為善業,彼等以我為親緣者,為友、為夥伴。
”憶起過去之業,為餓鬼行布施。
一一 如是等親者所為之事哭泣、悲哀、其他歎息,對逝去之鬼不成任何益。
一二 然則将此施物與僧伽,告被使用,則長久成為死者之利益,以善利彼。
一三 此處應被記,此為對親緣者之義務,向餓鬼行大供養,與力于比丘,又此,對彼等能得不少福。
八 伏藏經 一 人埋财寶于深穴,思:“生起某事之時将可為助我事。
二 或為王責時,或為盜賊奪掠時,或為借财之脫困,或于饑馑、不幸之時。
”為此等之目的,所謂世間财寶被蓄積。
三 于深穴中雖何多所埋積,然一切常非被有用。
四 财寶由彼處之消失,所有者意識之迷惘,或為龍持去,或為藥叉之取去。
五 或敵于彼不見時繼承者之掘取。
[彼生]福盡時,此等一切即消失。
六、七 無論婦人、男子,或在支提,或在僧伽、或在個人、新人者,或在母、父,或對兄,以布施、戒行、自制、從順,如善積财寶。
八 此善積财寶,無依力而被奪,為死時伴随物,雖舍離此世之富而行,此将持行于[他世]。
九 不得為他分與之寶,亦為盜者所不能盜之财寶。
賢者善行諸福業,成為死後随行之财寶。
一〇 此乃神人一切快樂之财寶。
彼等願望者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一 美、美聲、麗姿、美形、權力、侍從者,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二 或地方之王權、主權、轉輪王之悅樂,或對諸神天王權、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三 又人間界之幸福,或神世界所有之悅樂,又,涅槃所有之樂,亦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四 擁有修行之善友,專心于正理,明與解脫,具明與解脫之境地,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五 無礙解、[八]解脫、聲聞波羅蜜、緣覺、佛地,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六 成此福業者,如是有大不可思議果,是故,賢人賢者贊福業。
九 慈悲經 一 完全了解寂靜境,善利乃為智人之所為,彼堪能、率直、正直、善感,柔和無高慢。
二 知足易養,生活簡素,護根、賢明,溫和謙虛,于[信者]之家無貪求。
三 不為智者所非難,不作任何卑賤行。
願諸有情有幸福、安穩而安樂。
四 諸一切生物,或弱、或強者,或長或大、或是中等者,或短、或細、或粗等,包括盡無餘。
五 或現或不現,或住遠、近、或已生終、或有生[因]之生物,願諸有情有安樂。
六 人勿互毀謗,勿輕何處誰。
勿怒勿氣忿,勿互咒願苦。
七 如母護愛獨子賭己命,于諸有情修習無邊之[慈]心。
八 于諸世界修習無限之慈心,于上下十方無怨意、敵意以達無礙。
九 或立、或步、或坐、或卧,隻要目醒覺,應确立此念。
于此之教,是雲梵住。
一〇 勿陷于[妄]見,護持戒德,具有正見,制伏貪求欲事,彼決不再宿母胎。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五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佛。
願彼等有幸福。
一六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法。
願彼等有幸福。
一七 集此處諸鬼神,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如是歸命神人所尊僧伽。
願彼等有幸福。
七 戶外經 一 彼等于[我]住家之外,立于街路口,或往[舊有]各自家,彼等立于門外。
二 緣過去之業,受供諸多食、飲乃至硬食、軟食時,[此世]誰亦無回憶此等之有情者。
三 如是有慈悲之人,為有親緣者供以清淨而優勝,時與适當之食、飲。
四 “此為施[逝]親緣者”,“願親緣者得滿足!”彼等已逝親屬諸鬼等,乃集于此處。
五 對諸多食、飲非常之喜悅:“由彼等諸人受此等之物,我等親緣者将得長生! 六 為我等而行供養,施主無不得熟果。
”實則在此[死]世界,既無耕作,亦無牧畜。
七 亦無商業,無以金錢買賣事。
由此世所受業,死之餓鬼世界而存活。
八 如處高之水向低流,如是由此世之施物對餓鬼有利益。
九 如溢川流滿諸海,如彼由此世之施物對餓鬼有利益。
一〇 “施與我對我為善業,彼等以我為親緣者,為友、為夥伴。
”憶起過去之業,為餓鬼行布施。
一一 如是等親者所為之事哭泣、悲哀、其他歎息,對逝去之鬼不成任何益。
一二 然則将此施物與僧伽,告被使用,則長久成為死者之利益,以善利彼。
一三 此處應被記,此為對親緣者之義務,向餓鬼行大供養,與力于比丘,又此,對彼等能得不少福。
八 伏藏經 一 人埋财寶于深穴,思:“生起某事之時将可為助我事。
二 或為王責時,或為盜賊奪掠時,或為借财之脫困,或于饑馑、不幸之時。
”為此等之目的,所謂世間财寶被蓄積。
三 于深穴中雖何多所埋積,然一切常非被有用。
四 财寶由彼處之消失,所有者意識之迷惘,或為龍持去,或為藥叉之取去。
五 或敵于彼不見時繼承者之掘取。
[彼生]福盡時,此等一切即消失。
六、七 無論婦人、男子,或在支提,或在僧伽、或在個人、新人者,或在母、父,或對兄,以布施、戒行、自制、從順,如善積财寶。
八 此善積财寶,無依力而被奪,為死時伴随物,雖舍離此世之富而行,此将持行于[他世]。
九 不得為他分與之寶,亦為盜者所不能盜之财寶。
賢者善行諸福業,成為死後随行之财寶。
一〇 此乃神人一切快樂之财寶。
彼等願望者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一 美、美聲、麗姿、美形、權力、侍從者,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二 或地方之王權、主權、轉輪王之悅樂,或對諸神天王權、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三 又人間界之幸福,或神世界所有之悅樂,又,涅槃所有之樂,亦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四 擁有修行之善友,專心于正理,明與解脫,具明與解脫之境地,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五 無礙解、[八]解脫、聲聞波羅蜜、緣覺、佛地,一切由此[财寶]得。
一六 成此福業者,如是有大不可思議果,是故,賢人賢者贊福業。
九 慈悲經 一 完全了解寂靜境,善利乃為智人之所為,彼堪能、率直、正直、善感,柔和無高慢。
二 知足易養,生活簡素,護根、賢明,溫和謙虛,于[信者]之家無貪求。
三 不為智者所非難,不作任何卑賤行。
願諸有情有幸福、安穩而安樂。
四 諸一切生物,或弱、或強者,或長或大、或是中等者,或短、或細、或粗等,包括盡無餘。
五 或現或不現,或住遠、近、或已生終、或有生[因]之生物,願諸有情有安樂。
六 人勿互毀謗,勿輕何處誰。
勿怒勿氣忿,勿互咒願苦。
七 如母護愛獨子賭己命,于諸有情修習無邊之[慈]心。
八 于諸世界修習無限之慈心,于上下十方無怨意、敵意以達無礙。
九 或立、或步、或坐、或卧,隻要目醒覺,應确立此念。
于此之教,是雲梵住。
一〇 勿陷于[妄]見,護持戒德,具有正見,制伏貪求欲事,彼決不再宿母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