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誦經
關燈
小
中
大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一 三歸文
我歸依佛,我歸依法,我歸依僧伽。
我再歸依佛,我再歸依法,我再歸依僧伽。
我三再歸依佛,我三再歸依法,我三再歸依僧伽。
二 十戒文 一、禁殺生學處我受持。
二、禁不與取學處我受持。
三、禁非梵行學處我受持。
四、禁妄語學處我受持。
五、禁沉醉谷酒、果酒、酒類學處我受持。
六、禁非時食學處我受持。
七、禁舞誦、唱歌、音樂、觀劇學處我受持。
八、禁持華香、薰香、塗香、扮飾、裝飾學處我受持。
九、禁高床、大床學處我受持。
十、禁領受金、銀學處我受持。
三 三十二身分 于此身體有[如次者:]毛發、體毛、爪、齒、外皮、肉、筋、骨、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肺、髒腑、腸間膜、胃、排洩物、膽汁、痰、膿汁、血、汗、脂肪、淚、血漿、唾、鼻液、關節滑液、尿,于頭有頭腦。
四 問沙彌文 一者為何?一切衆生依食而住。
二者為何?名與色。
三者為何?三受。
四者為何?四聖谛。
五者為何?五取蘊。
六者為何?六内處。
七者為何?七菩提分。
八者為何?八支聖道。
九者為何?九衆生居。
十者為何?具足十支謂之阿羅漢。
五 吉祥經 如是我聞。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輝全祇樹園而近至佛所。
至已向佛問訊,立于一隅。
立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 一 多神與衆人,祈求最上福,思惟于吉祥,請佛示說最吉祥。
二 [佛言:]“遠避愚癡者,交往賢聖人,敬應尊敬者,此為最吉祥。
三 住于适當所,過去積善業,己持正誓願,此為最吉祥。
四 廣學長技藝,善學諸律儀,能語彼言辭,此為最吉祥。
五 善能事父母,養護己妻子,安住于生業,此為最吉祥。
六 淨行行布施,愛護諸親族,生業無非難,此為最吉祥。
七 遠離諸惡趣,緊慎勿飲酒,于法無放逸,此為最吉祥。
八 虔敬而自遜,滿足且知恩,随時聞正法,此為最吉祥。
九 謙恭有忍辱,詣會于沙門,随時為法談,此為最吉祥。
一〇 修道行梵行,[審實]見聖谛,實證于涅槃,此為最吉祥。
一一 雖依世間法,其心不動搖,安穩無憂垢,此為最吉祥。
一二 能為如此者,何處無不勝,到處皆多幸,彼等最吉祥。
” 六 三寶經 一 集于此處諸鬼神,無論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歡喜熱心聞我之所說。
二 [受我教而來],是故一切鬼神!皆須谛聽。
垂慈晝夜奉獻供祭之人衆,是故有意護彼等。
三 于人間世界,或于他世界,雖有如何之财寶,或則天上之勝寶,亦無比拟于如來,此于佛為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四 寂靜釋迦牟尼世尊,已至盡煩惱、離貪欲、成不死、殊勝法,任何亦無比拟此法者,此亦于法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五 最勝之佛所稱贊,謂清淨不斷之三昧,無有等此三昧者,此亦于法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六 于諸善人中,被稱贊者有八人,此等是四雙。
彼等善逝之弟子,有受供養價值人,布施此等有大果,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七 專念而持堅固心,信奉瞿昙之教者,何得最高之[涅槃]、入不死、獲無償,享受寂靜樂,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八 譬如市門之巨柱,釘入大地時,如于四風不動搖,我說猶如甚深觀察聖谛人,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九 依甚深之智慧,善能理解妙說聖谛人,則使大為放逸者,亦決不受第八生。
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〇 彼俱成就正見舍三事。
即為身見、疑、戒禁取見。
彼離四惡趣,不犯六逆罪,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一 彼雖為身、語意惡業,不于隐匿彼;此稱為見涅槃人,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二 猶如夏初,林中諸樹之開花,如是彼為施最上之利益,說至涅槃最勝法。
此亦于佛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三 最勝而知最勝、與最勝、運最勝之無上士,說最勝之法,此亦于佛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四 盡前之生,不起新生,于未來之生無貪求生,斷“生”之種子,不望生長,賢人之彼等如燈盡而涅槃,此亦僧
我再歸依佛,我再歸依法,我再歸依僧伽。
我三再歸依佛,我三再歸依法,我三再歸依僧伽。
二 十戒文 一、禁殺生學處我受持。
二、禁不與取學處我受持。
三、禁非梵行學處我受持。
四、禁妄語學處我受持。
五、禁沉醉谷酒、果酒、酒類學處我受持。
六、禁非時食學處我受持。
七、禁舞誦、唱歌、音樂、觀劇學處我受持。
八、禁持華香、薰香、塗香、扮飾、裝飾學處我受持。
九、禁高床、大床學處我受持。
十、禁領受金、銀學處我受持。
三 三十二身分 于此身體有[如次者:]毛發、體毛、爪、齒、外皮、肉、筋、骨、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肺、髒腑、腸間膜、胃、排洩物、膽汁、痰、膿汁、血、汗、脂肪、淚、血漿、唾、鼻液、關節滑液、尿,于頭有頭腦。
四 問沙彌文 一者為何?一切衆生依食而住。
二者為何?名與色。
三者為何?三受。
四者為何?四聖谛。
五者為何?五取蘊。
六者為何?六内處。
七者為何?七菩提分。
八者為何?八支聖道。
九者為何?九衆生居。
十者為何?具足十支謂之阿羅漢。
五 吉祥經 如是我聞。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輝全祇樹園而近至佛所。
至已向佛問訊,立于一隅。
立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 一 多神與衆人,祈求最上福,思惟于吉祥,請佛示說最吉祥。
二 [佛言:]“遠避愚癡者,交往賢聖人,敬應尊敬者,此為最吉祥。
三 住于适當所,過去積善業,己持正誓願,此為最吉祥。
四 廣學長技藝,善學諸律儀,能語彼言辭,此為最吉祥。
五 善能事父母,養護己妻子,安住于生業,此為最吉祥。
六 淨行行布施,愛護諸親族,生業無非難,此為最吉祥。
七 遠離諸惡趣,緊慎勿飲酒,于法無放逸,此為最吉祥。
八 虔敬而自遜,滿足且知恩,随時聞正法,此為最吉祥。
九 謙恭有忍辱,詣會于沙門,随時為法談,此為最吉祥。
一〇 修道行梵行,[審實]見聖谛,實證于涅槃,此為最吉祥。
一一 雖依世間法,其心不動搖,安穩無憂垢,此為最吉祥。
一二 能為如此者,何處無不勝,到處皆多幸,彼等最吉祥。
” 六 三寶經 一 集于此處諸鬼神,無論地上者、空中者一切諸鬼神,歡喜熱心聞我之所說。
二 [受我教而來],是故一切鬼神!皆須谛聽。
垂慈晝夜奉獻供祭之人衆,是故有意護彼等。
三 于人間世界,或于他世界,雖有如何之财寶,或則天上之勝寶,亦無比拟于如來,此于佛為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四 寂靜釋迦牟尼世尊,已至盡煩惱、離貪欲、成不死、殊勝法,任何亦無比拟此法者,此亦于法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五 最勝之佛所稱贊,謂清淨不斷之三昧,無有等此三昧者,此亦于法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六 于諸善人中,被稱贊者有八人,此等是四雙。
彼等善逝之弟子,有受供養價值人,布施此等有大果,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七 專念而持堅固心,信奉瞿昙之教者,何得最高之[涅槃]、入不死、獲無償,享受寂靜樂,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八 譬如市門之巨柱,釘入大地時,如于四風不動搖,我說猶如甚深觀察聖谛人,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九 依甚深之智慧,善能理解妙說聖谛人,則使大為放逸者,亦決不受第八生。
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〇 彼俱成就正見舍三事。
即為身見、疑、戒禁取見。
彼離四惡趣,不犯六逆罪,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一 彼雖為身、語意惡業,不于隐匿彼;此稱為見涅槃人,此亦僧伽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二 猶如夏初,林中諸樹之開花,如是彼為施最上之利益,說至涅槃最勝法。
此亦于佛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三 最勝而知最勝、與最勝、運最勝之無上士,說最勝之法,此亦于佛最勝寶。
此為真理故,一切有幸福。
一四 盡前之生,不起新生,于未來之生無貪求生,斷“生”之種子,不望生長,賢人之彼等如燈盡而涅槃,此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