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不辯其實迹。
枉藉聲名。
蓋覆洞山之上。
不亦忍心害理乎。
況洞山過水睹影處。
惟曰大悟前旨。
蓋脫前無情說法之悟處不忘。
今日一見即脫之矣。
豈有睹影而複堕影耶。
複至雜聲塞耳。
以洞山情之所結。
因見不忘。
情見相私。
語沉窠臼。
片瑕千累。
衆病一源。
而力為推之陷之。
噫。
非彼之過也。
所謂我眼本正。
因師故邪。
信哉言乎。
且洞山偈雲。
渠今正是我。
此述前得根本智之迷中悟。
我今不是渠此正脫根本智之悟中迷。
故曰不居正位。
那守大功。
峰全不蹈浩浩之通衢。
反沒昏昏于四野。
心源已昧。
圓鑒難明。
惡其示人以難。
窮劣反圖以勝将使埋兵掉鬥傾固欲亂以危。
根本向不清于所舉。
機用敢誇誕于今時。
捏洞山犯四禁之知。
謗曹山嚴救師之病。
一刀斬斷。
不堕廉纖甚矣乎。
峰何爾迷忽至此。
又妄以高峰睹五祖真贊。
打破拖死屍之疑。
而合拈雲。
大似洞山過水睹影。
幾乎廉纖出五位。
幸于枕子落地處了卻。
不失為濟上傑人耳(雲雲)。
今判睹影為未悟。
五位為廉纖。
将欲負螢光而超日月。
困折先聖之道。
不亦罔人欤。
又謬解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句。
以影子之渠。
為我之本來人。
而我者個穿衣吃飯底。
都是羅家佛之說。
以洞山大徹句。
為随身影子。
同于外道之我。
故呓言直翻五位廉纖之影子。
突出大法之吹毛。
捏塑千般。
變幻疊出。
豈不罔之又罔欤。
毋怪峰之臨末稍頭。
答個身後事雲。
床頭老鼠偷殘藥。
壁上孤燈照舊衣之句。
噫。
苦屈殺人。
誠謂情之所結。
因見不忘。
相傳底蘊。
所見如斯。
宛有來去之可依。
心境之可别。
欲稱寂音再來。
恐名實未相當耳。
況曹山四禁。
秪發揮得洞山前一句。
恐人在法身邊認取。
故雲枯木崖前錯路多。
行人到此轉淆訛。
體盡最初與末後。
不教兩眼自馍糊。
速宜撥轉機軸。
尚要去任運之所倚。
脫玄妙之法塵。
打抹精神。
從頭細撿。
一一必須從自己胸中流出稍有借路。
便為束縛。
是知鸾輿不共閑車輾。
鼎沸乾坤瞬息平。
豈如峰不揣古人用處之隐顯。
弘法之精嚴。
自逞尖新。
令人不可參取本來面目。
若一參之即是羅家底佛堕洞山之影。
曹山禁内事也。
因而着為切忌從他覓。
驗此則洞山前之知有。
峰尚未能聞矣。
況于洞山後之不知有。
而峰可得聞乎。
所見宜其言之。
所存固其宜之因而妄判洞山未裂棒上之命根。
乃頌個誰人影子不随身。
拟将洞山。
從太虛空按入水底。
秪恐徒施巧力。
自招汩沒。
果能變盡白雲。
雙輪獨運。
則峰倒舌之罪。
餘當代領。
但恐其力未充耳。
次雲。
吹滅青燈始見真。
可惜許不知費卻多少鹽醬。
如有燈時見明。
吹滅時必當見暗。
該而言之。
未超乎明暗圈缋急不迥脫則吹滅時亦且未是真矣。
如石頭參同契雲。
當明中有暗。
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視。
明暗各相對。
比如前後步。
較此又何待吹滅時見。
不吹滅時。
即不見耶。
豈不自成鈍置欲假眼光定動之粗知。
塞卻沒縫罅中之伏道。
千雕萬琢。
計湊程途昔賢非今時之操。
道在人而豈在法乎。
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
智者見之謂之智。
如峰倒見固其分耳。
末二句雲。
昨日看山攜個杖幾回行過石麒麟。
雖則顯個人境互融的手眼。
殊不知幾落臨場之困矣。
危乎古鏡台前閑影草。
才一顧。
立喪深坑。
快哉大火聚中帶雪花。
拈得來不妨賞鑒。
所謂未經大海休誇水。
除卻須彌不是山。
當待三峰再于向上打個關節。
直使從空放下。
不令步步登高。
一朝迸出頭角。
眼爍爍。
氣雄雄。
搣斷古佛眉鋒。
撞倒昆侖柱腳。
心行如破闇之珠。
機智似準平之水。
更不将生滅為心中毒眼中塵。
然後整整肅肅。
坦坦夷夷。
出一言半句。
征古别今。
為法道幹城。
作人天依止。
掠盡魑魅交馳。
标分真赝雜沓。
虛己應世自他俱利方曰法門盛舉。
勿則何補于事。
非餘重言亹亹橫沖直撞。
如狂醉之夫。
祈彼存心朗朗。
掃除積弊。
似中天之日。
陰霾立霁。
複睹徽猷。
不至幽沉法運。
令葫蘆提于千古之下。
峰問三種滲漏中。
語滲漏有機昧終始。
明安等語。
究竟未在。
且道如何是機始。
峰着雲。
笑殺當今一橛禅。
如何是機終。
着雲未夢見在。
頌曰。
前牽後扯浦州麻。
隻道奔騰總是他。
不會牢關最後事。
得來水影是蝦蟆。
如何是機始。
師着雲。
木人夜半穿靴去。
又雲犯則禍生。
如何是機終。
師着雲。
石女天明戴帽歸。
又雲一齊按下。
頌曰。
始終機昧見如麻。
疑帚疑箕摸殺他。
未跨銀河穿月窟。
到來聲韻總蝦蟆。
師答雲。
推不向前。
坤應合作三連。
抑不落後。
幹可剖分六斷。
打破甕。
跛鼈飛騰。
潰卻圍。
降旗立豎。
這邊那邊總不居。
魔宮佛殿都裂碎。
如何是機始句。
階前冷冷霜花。
折角泥牛穿古道。
謾為斫額。
如何是機終句。
窗外遲遲月影。
萬年童子扣松扉。
休得躲跟。
談笑壓風雷之勢。
偕行搏虎豹之雄。
欲探吾宗要道。
勢如鈎鎖連環。
正偏合響。
首尾全提。
未經絕頂。
罔指輪王髻裡珠。
不入九重。
謾度儲君身佩劍。
撿點得來。
眉毛已堕。
收拾得去。
乳食未消。
打面還他州上麥。
唱歌須是帝鄉人。
故雲婆婆和和。
有句無句。
終不得物。
語未正故。
卷舒莫測。
井底蝦蟆吞卻月。
縱橫無犯。
三更不借夜明簾。
明得極則處方可怡情物外。
笑傲煙霞略知古人鼻孔大小。
拈幾節家常茶飯。
穿一串陳爛葛藤。
倒展旗槍。
明修暗度。
不妨快暢。
勿則盡成謗法之過。
如昔宏覺和尚答僧問。
如何是沙門所重底事。
覺雲。
心識不到處。
此誠純金不礦。
雜毒全消。
如語者。
實語者。
真師真道真法而寂音尚以宏覺答處。
謂落十成死語。
固非洞宗所宜答者。
試看古人作略。
好手手中呈好手。
愈出愈奇。
愈精愈密。
總使震若雷霆而不為怒。
嚴如霜雪而不為殘。
伏屍萬裡而不為刑。
雍肅上下而不為睦。
學者别得輕重碎身塵劫。
未足以報。
欽知正法不私。
道統萬古。
若徒知有己。
而不知有人。
立言不根其本。
至狂放如旋風敗葉。
競流似河決崖崩。
自謂悟深法富。
高出前人。
曆劫争衡。
日接眉目。
而不自屈者。
得非魔外之俦欤。
如峰着頌機終機始等語。
既失前賢之案。
複傾矯世之風。
全不思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兩既失照。
始末誰圓。
拟欲烈雄才于祖道。
假董筆以流芳。
勢有拔山。
力無捉兔。
是以法之難且險者。
高則困于智中則困于名。
下則困于利。
抵掌播一隅之見。
紛然棄已操之功。
終日提撕。
徒增黑業。
且三峰一生主張大法。
每在吞鲸之志。
惟嫌一橛之粗。
深心細密。
力整頹綱。
斯舉既失照于前。
所用誠難達于後。
未審時之所行何道。
所踐何事。
徒使圓而幾向方矣。
如雲前牽後扯浦州麻。
隻道奔騰總是他試看龍門躍尾。
若左旋右轉。
必遭點額而還。
提唱宗乘。
如東穿西鑿。
則被藕絲絆倒。
峰何以自迷當局。
失辨來機。
不知牽扯個甚麼。
奔騰個甚麼。
大似罔兩以影問影。
又雲不會牢關最後句。
得來水影是蝦蟆。
慶幸三峰。
徹最初句也。
會末後關也。
當使破玄黃而不悖。
撄萬法而不撓。
既知其所知。
則知其所不知矣。
反不脫身外之影。
複追求影外之身。
轉至全身受陷。
沒向千尺寒潭之底。
沉醉清矶落照之中。
不識家家有路。
那知處處長安。
将欲鼓波濤。
而淤塞洞山之破影。
走文勢。
而束縛高閣之清風。
使天下後世。
盡尊其一家之統。
以謂前無古人。
後無作者。
無奈目空霄漢者。
終不随其波而揚其塵遞相亂清音于别操也。
夫究其法。
最要一路。
先除我我。
次空見見我見不除。
總智如鹙子亦将負堕。
所雲直心是道場。
無虛假故。
三峰自問而自不知者。
因其懸情高下。
反為籠住鷹揚。
曆觀過去來今。
舉古未聞有此不見泐潭頌語滲漏雲。
木人嶺上輕開口。
石女溪邊暗點頭。
斯謂鼓掌于風輪際下。
揚聲在絕頂峰頭。
橫穿萬象。
直鎖塵毛。
撒手懸崖。
脫兩頭之玉鎖。
沒遮攔處突大冶之金丸。
非久曆其道者。
莫能曉之。
頓絕語中滲漏之患。
不昧終始者也。
複雲堪笑當年李太白。
夜來還宿釣漁舟。
斯雲煙波渺忽。
徒追漁父之蹤。
玉阙深沉。
誰識進退之要。
不潛牛鬥之光。
難釋禦樓之顧蘆花雪月釣寒江。
幾處渾然迷大澤。
是明其猶昧始終者也。
先德頌式。
光芒絕勝。
何似三峰不思豁其所指。
反被一陣黑風迷雲塞霧。
視金阙為乾闼婆城。
聽九韶類風馬牛韻。
會牢關。
不會牢關。
全不問取腳跟。
見水影。
脫水影。
千虛難逃一實。
既無照膽之光。
誰解撥塵之見。
葛藤窠裡。
牽扯不休。
青草池邊喧聲未息。
在峰如果會得牢關最後事。
則古今天地。
古今日月。
先聖後聖。
其揆一也。
于中自當磊磊落落。
直下絕其獨尊之蔽。
何妨喚佛祖作癞狗泥豬。
撞倒天關。
翻回地軸悉作雷音震吼。
風聲雨聲。
草影蟲影。
撥萬象。
不撥萬象。
把将神劍一揮細知古人脫巴鼻處。
絕廉纖處。
光前絕後。
如旃檀樹。
寸寸皆香。
徹底風流。
似珊瑚株。
枝枝撐月。
腳尖頭踢出佛來。
誠不虛诳。
方可為物作則用拔諸苦。
如執定所向。
自是他非。
到底終在黑山鬼窟中。
自沉自屈。
落始落終。
茫茫一去。
不知其際。
将欲何為哉。
是以道貴乎知止。
一至其無可止之地。
頓越始終。
如易之艮卦。
以其終萬物。
而始萬物。
故曰艮其背。
不獲其身。
越始也。
行其庭不見其人。
超終也。
複頓絕取舍兩頭之餘波。
又雲兼山艮。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若兼帶旨也。
悟此則無法不彰。
無關不破。
是故提綱立法之主。
掃除空有。
不貴多知。
見盡理圓。
平懷不異。
無心應世。
竭智愚于入流忘所。
行超物表。
演一音于随類知歸。
道可公諸天下。
機用豈别前人。
秪知步步向前。
不解心心退後。
直犯不起之疾。
難于藥石之攻。
所見如斯而已。
本不循中行大道。
故陷乎曳尾幽蹤未辨偏正倒邪。
奚知禍生肘腋。
毋怪淩行婆。
昔日指浮杯之病耳。
蓋因心私則物礙。
法空則見圓。
是以讀其書。
則知其人。
或三峰一時岐路。
何至承其道者。
甚欲深父之蠱。
廣載流行。
至使罪通上古。
隐然而不為念者。
其心果安乎。
且言者乃君子之樞機。
是非之定案。
統天之道。
代天之行。
傳諸信史。
臧否立見。
如春秋經世之典。
不議則已。
一議立破奸邪之膽頓絕暗昧之頑。
是以可筆則筆。
可削則削。
總于聖人再起。
而莫敢與之抗衡者。
唯其公而矣。
況峰進于道者。
反以私昧正。
堂堂祖令。
赫赫典型。
法道雷震于天下。
誰能為汝蔽之乎。
洞山所謂濁智流轉。
則語滲漏。
今斯頌逐處窠臼。
全身勝負。
要使言言見谛。
句句朝宗。
至耶否耶。
吾亦勿知之矣。
急須舉步出靈峰。
漫向寒岩空斫額。
畢竟如何得不昧始終句。
乃畫二相雲。
木雞啼夜半。
玉女斂神鋒。
透得玄中旨。
方明自性宗。
總結雲。
重言者心不敏。
好辯者神不全。
固欲撄彼逆鱗。
必蹈不測之險。
奮身而不顧者。
餘有所思也于中由辯之不早辯者。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三峰斯言之漸。
不得無辯。
如其立問。
着洞山以目前未必機铢兩。
睡中先付定盤星斯謂之拈古可乎。
以春秋一字便誅心。
詭禦猶來傲得禽。
斯謂之頌古可乎。
以隻恐竊符私奔者。
定然三尺不相容。
斯謂之代古可乎。
以始終頌為不會牢關最後句。
得來水影是蝦蟆。
斯謂之征古可乎。
或雲何以将此答頌。
逐句破消。
恐非法式。
餘曰。
此随三峰颠倒。
以缁為素者也。
讀其問之之異。
頌之之非。
是法式耶。
非法式耶。
乃谑注耳。
喪心将千百年來祖祢。
镂刻窮奇。
星分鬥布。
宛如精衛填海。
更不知愈沒而愈深。
愈镂而愈固。
機設萬端。
事無一就。
若存心光大。
決不自相矛盾矣。
請思臨濟之始。
曹洞之先。
昭穆之序。
是少室耶。
非少室耶。
根源既不列于空桑。
祖脈豈可别于中外。
三峰亦一代偉人也。
濟宗得之而稍振。
真俗融通。
薰灼當世。
聲名為之羅盡。
假令龍山懶殘再生于今日。
恐未有其人。
蹑屩擔簦。
尋流而扣慕者矣。
生今之世。
遠古之道。
深慨遊學之士。
唯随影響于熱鬧場中。
本無心汲汲于生死。
驅令向冷灰中一觑。
則反走且不暇。
欲使入龍巢。
探虎穴。
而擊扣者。
斷斷無是事焉。
惜乎末法之衰淺如此。
近之得道真流。
既高升祖席。
大闡宗風。
應存厚道。
完固天元。
不當翦伐一空。
宜敬以直内。
義以方外。
而德始不孤。
綿亘流遠。
稍分左右之袒。
偏向方隅。
不循大體。
一經盤根錯節。
斤斤然将有造物。
而奪其魄者。
可不懼故。
嘗聞大慧聲占諸方。
道布海外。
然其作用亦少植元氣。
此美玉之微瑕。
未幾傳而頓絕不意一木讷瞌睡之虎。
獨當濟上之門風流。
通正法眼。
虎丘其人也欤。
慨今之世。
罕聞是說。
此亦深為厚德之至言。
非泛泛而不經者。
念某學行未充。
宜其身後而後之。
不宜聲先而先之。
冒此不可逭之罪狀。
無位而越言。
無聲而答響。
宛似負山之蚊。
本不知量。
但彼立意。
诋毀太甚。
欲削其迹而廣其言。
将使疾行。
大張旗鼓。
兼之寥寥數十載。
莫敢誰何。
細驗其案。
難乎其以是為非。
以虛為實。
設疑玩世。
變幻虛聲。
傳訛既久。
恐因其私而挾樹之。
因其鳴而随和之。
更不塞其濁流。
将有泛濫而不可制于後者。
故不忌犯彼之鋒铓。
直使斷其籠絡。
且塵勞之士。
有蹈白刃而不驚。
履危機而坦易。
如昔之蔺相如也。
衛主入秦。
視身如芥。
當此虎視天下之強雄。
毫不為畏。
勒三擊缶而顧書冊。
歸全璧而立破陰謀。
使其不愚弄于趙者。
亦不至愚弄于天下矣況擔荷佛祖大任。
苟患得失之心。
慮冷熱之勢。
素餐屍位。
屈蠖偷安。
可使之然乎。
餘雖法門所不齒者。
然耿耿餘心。
秪知仰體祖宗之法。
推戴從上之源悍勞忍苦。
未嘗少間恨不令三峰再世。
而為面質也。
奈何窮途日暮。
世衰道微悠悠蒼天。
誠何心哉。
食人之祿。
忠人之事。
沉沉祖道。
繼何人哉。
思之不可得。
當質諸鴻蒙至人。
懇施無诤三昧之光。
立消隐伏。
弘通正脈。
深何幸焉更荷海内宗匠。
勿較某之狂悖。
不至因人廢言。
使和融向往。
明鑒後來。
毋教畫地而趨。
以傷吾行。
化其有用之用。
全其無用之用。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不亦大乎。
再睹雙雙玉桂。
久蔭群生。
兩兩宗風。
遠注法味。
了知真師真道。
可續而不可授。
可得而不可見若。
白澤圖。
秦宮鏡。
不至繩繩慧命。
滅沒波旬。
豁其聾瞽。
應知一回拈出一回新。
莫作是非來解會。
讀者必強目為堅白之鳴。
不能聞聲于象外。
密契乎天倪。
一任心之所役。
目之所眊。
萬竅之怒嚎。
調調之刁刁。
作聲沒響。
鼓扇後先。
餘悉付參寥子。
置于混沌之地。
果欲有言耶。
以俟乎聖人再起。
著然存而不論。
果欲無言耶。
以返乎無聲之域泮然議而不辯。
權衡在手。
輕重自知。
眼透頂門不迷終始。
台山智靜述于照膽堂 撄甯靜禅師語錄卷(終)
枉藉聲名。
蓋覆洞山之上。
不亦忍心害理乎。
況洞山過水睹影處。
惟曰大悟前旨。
蓋脫前無情說法之悟處不忘。
今日一見即脫之矣。
豈有睹影而複堕影耶。
複至雜聲塞耳。
以洞山情之所結。
因見不忘。
情見相私。
語沉窠臼。
片瑕千累。
衆病一源。
而力為推之陷之。
噫。
非彼之過也。
所謂我眼本正。
因師故邪。
信哉言乎。
且洞山偈雲。
渠今正是我。
此述前得根本智之迷中悟。
我今不是渠此正脫根本智之悟中迷。
故曰不居正位。
那守大功。
峰全不蹈浩浩之通衢。
反沒昏昏于四野。
心源已昧。
圓鑒難明。
惡其示人以難。
窮劣反圖以勝将使埋兵掉鬥傾固欲亂以危。
根本向不清于所舉。
機用敢誇誕于今時。
捏洞山犯四禁之知。
謗曹山嚴救師之病。
一刀斬斷。
不堕廉纖甚矣乎。
峰何爾迷忽至此。
又妄以高峰睹五祖真贊。
打破拖死屍之疑。
而合拈雲。
大似洞山過水睹影。
幾乎廉纖出五位。
幸于枕子落地處了卻。
不失為濟上傑人耳(雲雲)。
今判睹影為未悟。
五位為廉纖。
将欲負螢光而超日月。
困折先聖之道。
不亦罔人欤。
又謬解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句。
以影子之渠。
為我之本來人。
而我者個穿衣吃飯底。
都是羅家佛之說。
以洞山大徹句。
為随身影子。
同于外道之我。
故呓言直翻五位廉纖之影子。
突出大法之吹毛。
捏塑千般。
變幻疊出。
豈不罔之又罔欤。
毋怪峰之臨末稍頭。
答個身後事雲。
床頭老鼠偷殘藥。
壁上孤燈照舊衣之句。
噫。
苦屈殺人。
誠謂情之所結。
因見不忘。
相傳底蘊。
所見如斯。
宛有來去之可依。
心境之可别。
欲稱寂音再來。
恐名實未相當耳。
況曹山四禁。
秪發揮得洞山前一句。
恐人在法身邊認取。
故雲枯木崖前錯路多。
行人到此轉淆訛。
體盡最初與末後。
不教兩眼自馍糊。
速宜撥轉機軸。
尚要去任運之所倚。
脫玄妙之法塵。
打抹精神。
從頭細撿。
一一必須從自己胸中流出稍有借路。
便為束縛。
是知鸾輿不共閑車輾。
鼎沸乾坤瞬息平。
豈如峰不揣古人用處之隐顯。
弘法之精嚴。
自逞尖新。
令人不可參取本來面目。
若一參之即是羅家底佛堕洞山之影。
曹山禁内事也。
因而着為切忌從他覓。
驗此則洞山前之知有。
峰尚未能聞矣。
況于洞山後之不知有。
而峰可得聞乎。
所見宜其言之。
所存固其宜之因而妄判洞山未裂棒上之命根。
乃頌個誰人影子不随身。
拟将洞山。
從太虛空按入水底。
秪恐徒施巧力。
自招汩沒。
果能變盡白雲。
雙輪獨運。
則峰倒舌之罪。
餘當代領。
但恐其力未充耳。
次雲。
吹滅青燈始見真。
可惜許不知費卻多少鹽醬。
如有燈時見明。
吹滅時必當見暗。
該而言之。
未超乎明暗圈缋急不迥脫則吹滅時亦且未是真矣。
如石頭參同契雲。
當明中有暗。
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視。
明暗各相對。
比如前後步。
較此又何待吹滅時見。
不吹滅時。
即不見耶。
豈不自成鈍置欲假眼光定動之粗知。
塞卻沒縫罅中之伏道。
千雕萬琢。
計湊程途昔賢非今時之操。
道在人而豈在法乎。
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
智者見之謂之智。
如峰倒見固其分耳。
末二句雲。
昨日看山攜個杖幾回行過石麒麟。
雖則顯個人境互融的手眼。
殊不知幾落臨場之困矣。
危乎古鏡台前閑影草。
才一顧。
立喪深坑。
快哉大火聚中帶雪花。
拈得來不妨賞鑒。
所謂未經大海休誇水。
除卻須彌不是山。
當待三峰再于向上打個關節。
直使從空放下。
不令步步登高。
一朝迸出頭角。
眼爍爍。
氣雄雄。
搣斷古佛眉鋒。
撞倒昆侖柱腳。
心行如破闇之珠。
機智似準平之水。
更不将生滅為心中毒眼中塵。
然後整整肅肅。
坦坦夷夷。
出一言半句。
征古别今。
為法道幹城。
作人天依止。
掠盡魑魅交馳。
标分真赝雜沓。
虛己應世自他俱利方曰法門盛舉。
勿則何補于事。
非餘重言亹亹橫沖直撞。
如狂醉之夫。
祈彼存心朗朗。
掃除積弊。
似中天之日。
陰霾立霁。
複睹徽猷。
不至幽沉法運。
令葫蘆提于千古之下。
峰問三種滲漏中。
語滲漏有機昧終始。
明安等語。
究竟未在。
且道如何是機始。
峰着雲。
笑殺當今一橛禅。
如何是機終。
着雲未夢見在。
頌曰。
前牽後扯浦州麻。
隻道奔騰總是他。
不會牢關最後事。
得來水影是蝦蟆。
如何是機始。
師着雲。
木人夜半穿靴去。
又雲犯則禍生。
如何是機終。
師着雲。
石女天明戴帽歸。
又雲一齊按下。
頌曰。
始終機昧見如麻。
疑帚疑箕摸殺他。
未跨銀河穿月窟。
到來聲韻總蝦蟆。
師答雲。
推不向前。
坤應合作三連。
抑不落後。
幹可剖分六斷。
打破甕。
跛鼈飛騰。
潰卻圍。
降旗立豎。
這邊那邊總不居。
魔宮佛殿都裂碎。
如何是機始句。
階前冷冷霜花。
折角泥牛穿古道。
謾為斫額。
如何是機終句。
窗外遲遲月影。
萬年童子扣松扉。
休得躲跟。
談笑壓風雷之勢。
偕行搏虎豹之雄。
欲探吾宗要道。
勢如鈎鎖連環。
正偏合響。
首尾全提。
未經絕頂。
罔指輪王髻裡珠。
不入九重。
謾度儲君身佩劍。
撿點得來。
眉毛已堕。
收拾得去。
乳食未消。
打面還他州上麥。
唱歌須是帝鄉人。
故雲婆婆和和。
有句無句。
終不得物。
語未正故。
卷舒莫測。
井底蝦蟆吞卻月。
縱橫無犯。
三更不借夜明簾。
明得極則處方可怡情物外。
笑傲煙霞略知古人鼻孔大小。
拈幾節家常茶飯。
穿一串陳爛葛藤。
倒展旗槍。
明修暗度。
不妨快暢。
勿則盡成謗法之過。
如昔宏覺和尚答僧問。
如何是沙門所重底事。
覺雲。
心識不到處。
此誠純金不礦。
雜毒全消。
如語者。
實語者。
真師真道真法而寂音尚以宏覺答處。
謂落十成死語。
固非洞宗所宜答者。
試看古人作略。
好手手中呈好手。
愈出愈奇。
愈精愈密。
總使震若雷霆而不為怒。
嚴如霜雪而不為殘。
伏屍萬裡而不為刑。
雍肅上下而不為睦。
學者别得輕重碎身塵劫。
未足以報。
欽知正法不私。
道統萬古。
若徒知有己。
而不知有人。
立言不根其本。
至狂放如旋風敗葉。
競流似河決崖崩。
自謂悟深法富。
高出前人。
曆劫争衡。
日接眉目。
而不自屈者。
得非魔外之俦欤。
如峰着頌機終機始等語。
既失前賢之案。
複傾矯世之風。
全不思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兩既失照。
始末誰圓。
拟欲烈雄才于祖道。
假董筆以流芳。
勢有拔山。
力無捉兔。
是以法之難且險者。
高則困于智中則困于名。
下則困于利。
抵掌播一隅之見。
紛然棄已操之功。
終日提撕。
徒增黑業。
且三峰一生主張大法。
每在吞鲸之志。
惟嫌一橛之粗。
深心細密。
力整頹綱。
斯舉既失照于前。
所用誠難達于後。
未審時之所行何道。
所踐何事。
徒使圓而幾向方矣。
如雲前牽後扯浦州麻。
隻道奔騰總是他試看龍門躍尾。
若左旋右轉。
必遭點額而還。
提唱宗乘。
如東穿西鑿。
則被藕絲絆倒。
峰何以自迷當局。
失辨來機。
不知牽扯個甚麼。
奔騰個甚麼。
大似罔兩以影問影。
又雲不會牢關最後句。
得來水影是蝦蟆。
慶幸三峰。
徹最初句也。
會末後關也。
當使破玄黃而不悖。
撄萬法而不撓。
既知其所知。
則知其所不知矣。
反不脫身外之影。
複追求影外之身。
轉至全身受陷。
沒向千尺寒潭之底。
沉醉清矶落照之中。
不識家家有路。
那知處處長安。
将欲鼓波濤。
而淤塞洞山之破影。
走文勢。
而束縛高閣之清風。
使天下後世。
盡尊其一家之統。
以謂前無古人。
後無作者。
無奈目空霄漢者。
終不随其波而揚其塵遞相亂清音于别操也。
夫究其法。
最要一路。
先除我我。
次空見見我見不除。
總智如鹙子亦将負堕。
所雲直心是道場。
無虛假故。
三峰自問而自不知者。
因其懸情高下。
反為籠住鷹揚。
曆觀過去來今。
舉古未聞有此不見泐潭頌語滲漏雲。
木人嶺上輕開口。
石女溪邊暗點頭。
斯謂鼓掌于風輪際下。
揚聲在絕頂峰頭。
橫穿萬象。
直鎖塵毛。
撒手懸崖。
脫兩頭之玉鎖。
沒遮攔處突大冶之金丸。
非久曆其道者。
莫能曉之。
頓絕語中滲漏之患。
不昧終始者也。
複雲堪笑當年李太白。
夜來還宿釣漁舟。
斯雲煙波渺忽。
徒追漁父之蹤。
玉阙深沉。
誰識進退之要。
不潛牛鬥之光。
難釋禦樓之顧蘆花雪月釣寒江。
幾處渾然迷大澤。
是明其猶昧始終者也。
先德頌式。
光芒絕勝。
何似三峰不思豁其所指。
反被一陣黑風迷雲塞霧。
視金阙為乾闼婆城。
聽九韶類風馬牛韻。
會牢關。
不會牢關。
全不問取腳跟。
見水影。
脫水影。
千虛難逃一實。
既無照膽之光。
誰解撥塵之見。
葛藤窠裡。
牽扯不休。
青草池邊喧聲未息。
在峰如果會得牢關最後事。
則古今天地。
古今日月。
先聖後聖。
其揆一也。
于中自當磊磊落落。
直下絕其獨尊之蔽。
何妨喚佛祖作癞狗泥豬。
撞倒天關。
翻回地軸悉作雷音震吼。
風聲雨聲。
草影蟲影。
撥萬象。
不撥萬象。
把将神劍一揮細知古人脫巴鼻處。
絕廉纖處。
光前絕後。
如旃檀樹。
寸寸皆香。
徹底風流。
似珊瑚株。
枝枝撐月。
腳尖頭踢出佛來。
誠不虛诳。
方可為物作則用拔諸苦。
如執定所向。
自是他非。
到底終在黑山鬼窟中。
自沉自屈。
落始落終。
茫茫一去。
不知其際。
将欲何為哉。
是以道貴乎知止。
一至其無可止之地。
頓越始終。
如易之艮卦。
以其終萬物。
而始萬物。
故曰艮其背。
不獲其身。
越始也。
行其庭不見其人。
超終也。
複頓絕取舍兩頭之餘波。
又雲兼山艮。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若兼帶旨也。
悟此則無法不彰。
無關不破。
是故提綱立法之主。
掃除空有。
不貴多知。
見盡理圓。
平懷不異。
無心應世。
竭智愚于入流忘所。
行超物表。
演一音于随類知歸。
道可公諸天下。
機用豈别前人。
秪知步步向前。
不解心心退後。
直犯不起之疾。
難于藥石之攻。
所見如斯而已。
本不循中行大道。
故陷乎曳尾幽蹤未辨偏正倒邪。
奚知禍生肘腋。
毋怪淩行婆。
昔日指浮杯之病耳。
蓋因心私則物礙。
法空則見圓。
是以讀其書。
則知其人。
或三峰一時岐路。
何至承其道者。
甚欲深父之蠱。
廣載流行。
至使罪通上古。
隐然而不為念者。
其心果安乎。
且言者乃君子之樞機。
是非之定案。
統天之道。
代天之行。
傳諸信史。
臧否立見。
如春秋經世之典。
不議則已。
一議立破奸邪之膽頓絕暗昧之頑。
是以可筆則筆。
可削則削。
總于聖人再起。
而莫敢與之抗衡者。
唯其公而矣。
況峰進于道者。
反以私昧正。
堂堂祖令。
赫赫典型。
法道雷震于天下。
誰能為汝蔽之乎。
洞山所謂濁智流轉。
則語滲漏。
今斯頌逐處窠臼。
全身勝負。
要使言言見谛。
句句朝宗。
至耶否耶。
吾亦勿知之矣。
急須舉步出靈峰。
漫向寒岩空斫額。
畢竟如何得不昧始終句。
乃畫二相雲。
木雞啼夜半。
玉女斂神鋒。
透得玄中旨。
方明自性宗。
總結雲。
重言者心不敏。
好辯者神不全。
固欲撄彼逆鱗。
必蹈不測之險。
奮身而不顧者。
餘有所思也于中由辯之不早辯者。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三峰斯言之漸。
不得無辯。
如其立問。
着洞山以目前未必機铢兩。
睡中先付定盤星斯謂之拈古可乎。
以春秋一字便誅心。
詭禦猶來傲得禽。
斯謂之頌古可乎。
以隻恐竊符私奔者。
定然三尺不相容。
斯謂之代古可乎。
以始終頌為不會牢關最後句。
得來水影是蝦蟆。
斯謂之征古可乎。
或雲何以将此答頌。
逐句破消。
恐非法式。
餘曰。
此随三峰颠倒。
以缁為素者也。
讀其問之之異。
頌之之非。
是法式耶。
非法式耶。
乃谑注耳。
喪心将千百年來祖祢。
镂刻窮奇。
星分鬥布。
宛如精衛填海。
更不知愈沒而愈深。
愈镂而愈固。
機設萬端。
事無一就。
若存心光大。
決不自相矛盾矣。
請思臨濟之始。
曹洞之先。
昭穆之序。
是少室耶。
非少室耶。
根源既不列于空桑。
祖脈豈可别于中外。
三峰亦一代偉人也。
濟宗得之而稍振。
真俗融通。
薰灼當世。
聲名為之羅盡。
假令龍山懶殘再生于今日。
恐未有其人。
蹑屩擔簦。
尋流而扣慕者矣。
生今之世。
遠古之道。
深慨遊學之士。
唯随影響于熱鬧場中。
本無心汲汲于生死。
驅令向冷灰中一觑。
則反走且不暇。
欲使入龍巢。
探虎穴。
而擊扣者。
斷斷無是事焉。
惜乎末法之衰淺如此。
近之得道真流。
既高升祖席。
大闡宗風。
應存厚道。
完固天元。
不當翦伐一空。
宜敬以直内。
義以方外。
而德始不孤。
綿亘流遠。
稍分左右之袒。
偏向方隅。
不循大體。
一經盤根錯節。
斤斤然将有造物。
而奪其魄者。
可不懼故。
嘗聞大慧聲占諸方。
道布海外。
然其作用亦少植元氣。
此美玉之微瑕。
未幾傳而頓絕不意一木讷瞌睡之虎。
獨當濟上之門風流。
通正法眼。
虎丘其人也欤。
慨今之世。
罕聞是說。
此亦深為厚德之至言。
非泛泛而不經者。
念某學行未充。
宜其身後而後之。
不宜聲先而先之。
冒此不可逭之罪狀。
無位而越言。
無聲而答響。
宛似負山之蚊。
本不知量。
但彼立意。
诋毀太甚。
欲削其迹而廣其言。
将使疾行。
大張旗鼓。
兼之寥寥數十載。
莫敢誰何。
細驗其案。
難乎其以是為非。
以虛為實。
設疑玩世。
變幻虛聲。
傳訛既久。
恐因其私而挾樹之。
因其鳴而随和之。
更不塞其濁流。
将有泛濫而不可制于後者。
故不忌犯彼之鋒铓。
直使斷其籠絡。
且塵勞之士。
有蹈白刃而不驚。
履危機而坦易。
如昔之蔺相如也。
衛主入秦。
視身如芥。
當此虎視天下之強雄。
毫不為畏。
勒三擊缶而顧書冊。
歸全璧而立破陰謀。
使其不愚弄于趙者。
亦不至愚弄于天下矣況擔荷佛祖大任。
苟患得失之心。
慮冷熱之勢。
素餐屍位。
屈蠖偷安。
可使之然乎。
餘雖法門所不齒者。
然耿耿餘心。
秪知仰體祖宗之法。
推戴從上之源悍勞忍苦。
未嘗少間恨不令三峰再世。
而為面質也。
奈何窮途日暮。
世衰道微悠悠蒼天。
誠何心哉。
食人之祿。
忠人之事。
沉沉祖道。
繼何人哉。
思之不可得。
當質諸鴻蒙至人。
懇施無诤三昧之光。
立消隐伏。
弘通正脈。
深何幸焉更荷海内宗匠。
勿較某之狂悖。
不至因人廢言。
使和融向往。
明鑒後來。
毋教畫地而趨。
以傷吾行。
化其有用之用。
全其無用之用。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不亦大乎。
再睹雙雙玉桂。
久蔭群生。
兩兩宗風。
遠注法味。
了知真師真道。
可續而不可授。
可得而不可見若。
白澤圖。
秦宮鏡。
不至繩繩慧命。
滅沒波旬。
豁其聾瞽。
應知一回拈出一回新。
莫作是非來解會。
讀者必強目為堅白之鳴。
不能聞聲于象外。
密契乎天倪。
一任心之所役。
目之所眊。
萬竅之怒嚎。
調調之刁刁。
作聲沒響。
鼓扇後先。
餘悉付參寥子。
置于混沌之地。
果欲有言耶。
以俟乎聖人再起。
著然存而不論。
果欲無言耶。
以返乎無聲之域泮然議而不辯。
權衡在手。
輕重自知。
眼透頂門不迷終始。
台山智靜述于照膽堂 撄甯靜禅師語錄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