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說個捷徑法門。

    屈指曰今朝十月十五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

    數到正月半。

    恰好是長安路上春光媚。

    司馬橋邊看舊題。

    擊拂子。

     上堂。

    雲門有一句标的無向背。

    若作主賓論有無俱不是。

    如何即是。

    和羅飯骨董羹。

    随家豐儉何憂何慮。

    鋪個破席日裡睡。

    喝一喝。

     上堂。

    郢上陽春遇詩人方堪合調。

    匣中寶劍逢烈士乃可贈贻。

    隻如廣額屠兒才放下刀便成正覺。

    黃梅行者未曾脫曰即擅傳燈。

    莫非尊卑倒置耶。

    還是授受濫觞耶。

    為複别有道理耶。

    良久。

    擊拂子。

    知恩須是報恩人。

     蕭山謝門智利等。

    請上堂。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

    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勝慧大士如此語話。

    在釋迦老子分上為盡美矣。

    衲僧根前則未盡善也。

    殊不知如來智慧無一塵不包。

    無一刹不遍。

    無一人不具。

    無一物不彰。

    說甚希有難倫思惟莫及。

    即今蕭山檀越一舟直泛。

    修途萬境盡歸眼底。

    明明更不生疑。

    念念無非真實。

    豈非有大智慧人能行大智慧事。

    拈拂子曰。

    而今拂子但喚作拂子。

    僧但喚作僧俗但喚作俗。

    且道如來智慧在甚麼處。

    乃擲拂子。

     上堂。

    少室門風廣大。

    曹溪路徑寬舒。

    果是個真英雄便好一腳跨入。

    拈拄杖曰。

    識得雲門拄杖子。

    變化如龍威獰似虎。

    揭貧女藏中之寶。

    取力士鏡裡之珠。

    迷悟生死聖凡異同。

    一切平等。

    其或庸愚根器留系強生。

    卓拄杖濟涉賴伊人。

    及時應努力。

     上堂。

    黃花籬畔開金盞。

    紅樹岩前列錦屏。

    野老暢忘憂之飲逸興飛揚。

    牧童高無味之談偏圓宛轉。

    一切人都作景緻商量。

    未審衲僧如何領會。

    良久。

    顧左右夾山面目猶在。

     上堂。

    諸佛心印文彩非關。

    曆祖憲章條目何與。

    柏樹子豁開趙州眼睛。

    乾矢橛露出雲門心膽。

    不必辨他孰是孰非。

    惟要當人自信自肯。

    從胸襟流出一言半句。

    自然驚天動地。

    千差萬别似空合空。

    到此個境界了子細檢點。

    将來正是無邊無岸險僻之途。

    大衆要知究竟安隐底事麼。

    昔年去今複來。

    敲我衡門兩扇。

    開主賓好話無人。

    省夜爐撥盡寒灰。

    其中事莫疑猜。

    拈拂子擲下。

    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

     上堂。

    舉金峰志和尚。

    因僧侍立次。

    乃謂曰。

    舉一則因緣汝等一不得亂會。

    僧曰請和尚舉。

    峰豎起拂子。

    僧良久。

    峰曰知道阇黎亂會。

    僧以目視東西。

    峰曰雪上更加霜。

    師曰金峰以先王之道輕施于民。

    者僧不量能度德竊位苟榮。

    豈止雪上加霜。

    而事将有不勝其弊者。

    雲門舉一則因緣。

    汝等要會便會。

    或曰請和尚舉但向他道。

    且緩緩着。

    何故。

    乃擲拂子。

    服食求神仙都為藥所誤。

     上堂。

    人行印窄徑霜蹤。

    見者不生餘惑。

    犬吠排深村夜色。

    聽而永絕狐疑。

    及至問着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十人有九個不識端倪。

    蓋矢志不蹈于妙門。

    傾心自甘于穢術。

    所以應緣而錯。

    觸事尤乖。

    大衆而今要識本來面目麼。

    問取東村王廿八。

     上堂。

    山僧因先師愚庵老人示寂一月途路奔忙。

    心以痛身以倦。

    佛法無得商量。

    世谛豈容計較。

    蓋有個現成句子。

    晝明夜暗斯無晦冥。

    暑往寒來此不變易。

    隻在諸人腳跟下。

    有信得及者麼。

    許由洗耳成多事。

    巢父飲牛賺殺人。

     上堂。

    若論此事。

    何待勞苦多生辛勤累劫。

    而能成辦。

    雲門今日要諸仁一時悟去。

    汝等還肯麼。

    良久。

    曰屈屈。

    遂打趁下座。

     王啟甫求嗣。

    請上堂。

    豎拂子曰。

    如是之法覺王祖胤。

    親傳先聖。

    後賢同禀。

    若要自心明妙受用。

    須是當人信得悟得。

    便好十方刹海任意經遊。

    一切法門無不深入。

    重重智境悉共莊嚴。

    種種願輪随心運轉。

    複豎拂子曰。

    觀世音菩薩。

    在拂子頭上現大人相發海潮音。

    普告大衆曰。

    設欲求男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然遇見明眼衲僧未免笑他捏怪。

    何故但看家園春日暖。

    新篁随地長兒孫。

     上堂。

    酒樓下既可明心。

    肉案頭亦能悟道。

    諸仁在僧堂裡三七日了。

    自己底主人公認他不得。

    過在甚麼處。

    顧左右。

    曰個個是盲人。

     上堂。

    舉香林遠和尚。

    普請鋤地次一僧曰。

    看俗家失火。

    遠曰那裡。

    僧曰不見那。

    遠曰不見。

    僧曰瞎漢。

    是時一衆皆謂遠上座敗缺。

    後明教寬曰。

    須是我遠兄始得。

    師曰。

    大哉香林之心。

    包括天地。

    陶冶古今。

    惟務其實。

    不顧其迹。

    者僧道個瞎漢可謂依日月之光以行其志。

    自遵其度。

    未免但逐其迹不究其實。

    然則明教曰。

    須是我遠兄始得。

    其意如何慷慨千秋見孟嘗。

     上堂。

    拈起拄杖曰。

    真俗萬緣無不于中顯現。

    今日有人從明州來。

    卻道憨布袋在長汀市上橫行直撞。

    貿易所需。

    不買山珍非求海錯。

    畢竟圖個甚麼。

    沒柄笊籬無底木杓。

     章叔懋請上堂。

    豎拂子曰千機萬機莫若識此一機。

    擊拂子曰千句萬句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