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卷第六

關燈
妄為真則不惟錯會釋家本來面目常住真心等語于儒門明德中和皆正說亦邪耳深望一生死齊壽天下問不敢不詳答幸下學上達近思力行他日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今日從放生護生始。

     複戴岵瞻廷丞 全力提持如桶子脫甚為希有方念别來動靜不二寤寐如一否得書知不自放過慰慰所謂如箭離弦無返回勢正公今日事也老龐不侶萬法深入遠詣故經人一掩口即撒手承當一進步即西江吸盡人徒見其收功大而左右逢源不知其入處深而用工遠耳别谕感刻荷法護法厚望有在不盡。

     複友蘭陶居士 向從先磬山得聞吼山主人石篑老檀越潛臹密證向往有年幾欲一過其裡今日何幸得公下交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況笃信真參實為生死如公者乎但公信道雖笃參究雖切而研窮未有其方凡參一念未生話須從有念時參去動靜不可打作兩橛蓋未見本來面目時則動靜皆不離念也時應酬酢不妨酬酢時欲靜坐不妨靜坐乃至喜怒哀樂人所不免亦不必免須有感時即參我有感時諸念紛纭念未生前是何境界到一念不生即看今知無念此亦念也縱無無念亦無無無念前念猶淺後念愈深須如剝筍層層剝盡如木如石木石知見亦不立行住坐卧悉皆如是方是工夫成片工夫到得成片則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尋常示人到一念不生時定見本來面目見本來面目方一念不生不是說食可止饑也病從身生身從妄念生念未生前身尚不可得何病之有如是則向一念未生前去縱未見本來面目亦身病頓空豈能為話頭作難知公參究未省力參究未省力則與一念未生前話不相應所謂研窮未有其方也退步向念未生前去自然省力何如何如餘問條複于左。

     所言靜坐久忽一日心大開朗無物我無古今無一切種種差别惟見一片虛明曠無涯際惜不久遂失之此乃靜功所現暫歇塵勞正屬人為并非天德勿作聖解礙正知見若向一念未生前去?地一聲徹悟本來面目則位天地育萬物所謂峻極??育優優大哉禮儀三伯威儀三千山野每示人儒者不從聖經入則應從顔曾思孟入否則認識為心為入世矜持善人速成小利則可去達道大成内聖外王之學大有徑庭此後若到一切俱無境界須如前示将知無的亦無卻如木如石木石知見亦不立行亦然坐亦然自然悟去。

     答顔??先居士問 塵勞中知有大事因緣足徴般若因深臹持十念法門當先萬緣放下執持名号一心不亂若有念起須看念從何來看徹念頭起處則親見自己真面目一口吸盡西江水龐公去人豈遠哉見得自己真面目則見得阿彌陀佛真面目??西方來東土也得掇東土入西方也得禅淨一緻宗教俱圓豈不真大丈夫所為哉祝望祝望。

     像贊 磬山先老和尚 潛磬谷并汾苦寒遷報恩楊岐冰雪生平不肯人慣用白雲入磨房之機印證小厮兒誰是普化震台山之铎沿流不止問如何見過于斯許嗣他 又 山僧事先師未久即獲入室自後愈近愈遠如天之不可階愈入愈深如海之不可汲惟此不能自已者先師嘗掀髯曰類己後代兒孫切莫造次 自贊 未出芙蓉城通身佛法既入磬山室滿面慚惶十餘年前拈條白棒欲人人得知好惡十餘年後目睹雲霄一任人七颠八倒龜毛拂子欲流傳未入門前分付了咄離婁公輸難分白皂 又 者漢浙東浙西有湖南湖北有三台五台有四海八荒有有處共見共聞隻有一處人不聞見他日好為人點眼 又 若道是潛子未曾着此色衣若道不是潛子他人無此粗眉更有些子相似等閑兀坐無為 阿彌陀佛像贊 我識阿彌陀塵塵刹刹現藕華如車輪頂門豁眼看 觀音大士像贊 虛空昨夜呵呵笑笑我分身萬象中欲識虛空真面目看取寒趺楊柳風 又 一根圓通萬德炳着欲圓種智惟稱大士 又 未展楮揮墨前觀世音大士彌滿虛空出入一切人眉毛眼睛鼻孔唇舌乃至八萬四千毛孔中東湧西沒及乎展楮揮墨卻走入一楮一墨中去了也求見大士者切忌觸途成滞向文彩未彰以前薦取方有吃棒分杲日一輪當午現無勞鐘鼓報新晴 達磨祖師像贊 萬裡來一葦别五番毒九年壁有此體裁不愁無人立雪 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卷第六 音釋 饽 (蒲沒切盆入聲面饽也)。

     裨 (蒲靡切音皮)。

     臹 (思留切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