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竟陵吳晞齋老居士七十壽誕,請上堂。
日月星辰系于天,而天不高。
江河淮濟注于海,而海不溢。
草木叢林發于地,而地不厚。
耳目手足見于身,而身不大。
衆生雖迷無二心,諸佛雖悟無二道。
明如杲日,霓若太虛。
以之修身即以之齊家,以之利己即以之導物。
以之報君親,以之教子弟。
以之廣慧命,以之敦福基。
言無展事,玉轉珠回。
語不投機,川流嶽峙。
頭頭非取舍,處處弗張乖。
大衆洪山與麼播揚。
出我口,入你耳。
躍然者,多多益善。
畢竟躬行君子,誰是其人。
良久雲,晞齋壽量方無極,豎點庭前柏子頭。
度僧。
本寺新戒可解,八佛庵新戒純心,小塔寺新戒蒼湄請上堂。
身中有生老病死,念上有生住異滅,國上有成住壞空。
此十二種事,亦能迷卻天下人,亦能悟卻天下人。
亦能鈍置古今人,亦能轉移古今人。
若是倚他門戶靠他牆,空拳指上生實解底,決不能獨脫無依,翛然自得。
汝諸佛子既已割愛,辭親出家學道,光剃頭淨洗足,終日拈香擇火,不知真個道場。
地靈步步雪山草,病者仍舊病在膏肓。
僧寶人人滄海珠,貧者依前貧徹骨髓。
直須奮決烈之志,啟特達之懷,向父母未生前眨上眉毛一眼,觑透此十二種事隻是一法,一法亦無可得。
于無可得處瞥起繁興大用,則缽盂倒覆乾坤,拄杖橫擔日月。
腳腳踏着實地,口口吞盡虛空。
說外那有絲毫行不盡底。
行外那有少許說不盡底。
用心若此,則何恩不報。
何德不圓。
遂震聲喝雲,依而行之,所作已辦。
上堂。
一滴滴水,一滴滴凍。
天寒人寒,風動幡動。
内不住受想行識,外不着聲香味觸。
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衆緣。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
喝一喝雲,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上堂。
蘇州人言在,紹興人說動。
武昌人相唾這個臉,漢陽人厮罵我怕你。
大衆且道山僧是何處人。
開口便打。
鄉談畢竟是甚語話。
喝一喝雲,平生肝膽向人傾,相見還如不相識。
授比丘戒。
竟陵死心吳道人,一念胡道人設齋,請上堂。
拈起拄杖雲,不離真際建一切刹,南山起雲。
卓一下雲,不壞假名而談實相,北山下雨。
點翻聖凡窠窟,拔脫生死根株。
日星河嶽,節義文章。
不語怪力亂神,久絕意必固我。
孤峰頂上豎卓橫眠,中心樹子無搖。
十字街頭帶水拖泥,掣颠風骨全露。
才與麼便不與麼,缽盂當圓枕。
保解脫更别解脫,袈裟裡草鞋。
有事則上令下從,閑行亦小出大遇。
過溪度嶺撥草,隻要蛇驚。
拄戶搘門打地,自然賊走。
長長在手,往往如斯。
得益人時且益人,非關己事何關己。
遂喝一喝雲,諸比丘能持否。
爾衲僧休莽鹵。
傳法度迷情,吾故來茲土。
複卓拄杖下座。
上堂。
日日日東上,日日日西沒。
頭上是天,腳下是地。
眼臨綠水,背靠青山。
人人道我會也,仔細看來十裡大王相似。
忽若拽取占波共新羅關額,南辰與北鬥交參。
掀翻澥嶽求知己,撥亂乾坤見太平。
又作麼生商量。
拈拄杖卓一下雲,明眼人難瞞。
上堂。
飯籮邊,漆桶裡,金不博金,水不洗水。
諸仁在處,參方佛祖,如生冤家。
月裡走金烏,可惜許迅速光陰。
還打得個翻車筋鬥,到梵天去麼。
苟或放膽不來,缽盂鞋袋免勞攤出,箬笠炊巾擲向一邊。
也無外遺世界,也無内脫身心。
為無為,益無益。
梯航九有,津濟四生。
萬般此道,一信前緣。
任運騰騰,惺惺到老。
衆中若有難謾衲子沖前雲,某甲何人。
洪山拄杖子未免惡發,不信自己好怪得他。
弟子曹思贊法名久依,請上堂。
今朝臘月中,已到大寒節。
江河有凍痕,地皮多折裂。
陝府鐵牛,不行心處路。
嘉州大象,靡蹈聖凡轍。
物外無為僧,蒙頭一布衲。
忘卻祖師禅,有口真閑煞。
旭口照高林,爛爛黃金色。
開門看遠山,忽至一檀越。
謂是久皈依,禮拜勤請法。
行者即聲鐘,拄杖忙拖拽。
欲将如意珠,換卻止啼葉。
圍繞數百人,知伊徹未徹。
頓時沒思量,教我如何說。
拈拄杖卓一卓雲,消息春風近欲來,糁花枯木重新活。
複卓一卓,下座。
天台澹大師至。
上堂。
問,善來文殊,赤心片片。
家貧難辦素食,和尚将何款待。
師雲,煮茶山下水,燒鼎洞中樵。
進雲,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
還充得頭供養麼。
師雲,不妨多處添些。
進雲,分明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師雲,仿佛山家風味在,不煩裝點恰清華。
乃舉金陵寶志公令人傳語南嶽慧思禅師曰,何不下山教化衆生,目視雲漢作麼禅。
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甚衆生可教化。
師雲,是何言欤。
寶公眼裡有筋,思大舌頭無骨。
一雙腳能上不能下,一張口能吞不能吐。
争似我植聖大師,獅筋象骨,鶴貌雲心。
嗒焉似忘其偶,窅然莫測其涯。
上山也是伊,下山也是伊。
吞盡也得伊,吐出也得伊。
圓如明月珠,甯留滞迹。
利似金剛劍,難犯全鋒。
千峰頂上着足,卻在十字街頭垂手。
十字街頭相見,卻在千峰頂上說話。
今朝光贲
日月星辰系于天,而天不高。
江河淮濟注于海,而海不溢。
草木叢林發于地,而地不厚。
耳目手足見于身,而身不大。
衆生雖迷無二心,諸佛雖悟無二道。
明如杲日,霓若太虛。
以之修身即以之齊家,以之利己即以之導物。
以之報君親,以之教子弟。
以之廣慧命,以之敦福基。
言無展事,玉轉珠回。
語不投機,川流嶽峙。
頭頭非取舍,處處弗張乖。
大衆洪山與麼播揚。
出我口,入你耳。
躍然者,多多益善。
畢竟躬行君子,誰是其人。
良久雲,晞齋壽量方無極,豎點庭前柏子頭。
度僧。
本寺新戒可解,八佛庵新戒純心,小塔寺新戒蒼湄請上堂。
身中有生老病死,念上有生住異滅,國上有成住壞空。
此十二種事,亦能迷卻天下人,亦能悟卻天下人。
亦能鈍置古今人,亦能轉移古今人。
若是倚他門戶靠他牆,空拳指上生實解底,決不能獨脫無依,翛然自得。
汝諸佛子既已割愛,辭親出家學道,光剃頭淨洗足,終日拈香擇火,不知真個道場。
地靈步步雪山草,病者仍舊病在膏肓。
僧寶人人滄海珠,貧者依前貧徹骨髓。
直須奮決烈之志,啟特達之懷,向父母未生前眨上眉毛一眼,觑透此十二種事隻是一法,一法亦無可得。
于無可得處瞥起繁興大用,則缽盂倒覆乾坤,拄杖橫擔日月。
腳腳踏着實地,口口吞盡虛空。
說外那有絲毫行不盡底。
行外那有少許說不盡底。
用心若此,則何恩不報。
何德不圓。
遂震聲喝雲,依而行之,所作已辦。
上堂。
一滴滴水,一滴滴凍。
天寒人寒,風動幡動。
内不住受想行識,外不着聲香味觸。
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衆緣。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
喝一喝雲,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上堂。
蘇州人言在,紹興人說動。
武昌人相唾這個臉,漢陽人厮罵我怕你。
大衆且道山僧是何處人。
開口便打。
鄉談畢竟是甚語話。
喝一喝雲,平生肝膽向人傾,相見還如不相識。
授比丘戒。
竟陵死心吳道人,一念胡道人設齋,請上堂。
拈起拄杖雲,不離真際建一切刹,南山起雲。
卓一下雲,不壞假名而談實相,北山下雨。
點翻聖凡窠窟,拔脫生死根株。
日星河嶽,節義文章。
不語怪力亂神,久絕意必固我。
孤峰頂上豎卓橫眠,中心樹子無搖。
十字街頭帶水拖泥,掣颠風骨全露。
才與麼便不與麼,缽盂當圓枕。
保解脫更别解脫,袈裟裡草鞋。
有事則上令下從,閑行亦小出大遇。
過溪度嶺撥草,隻要蛇驚。
拄戶搘門打地,自然賊走。
長長在手,往往如斯。
得益人時且益人,非關己事何關己。
遂喝一喝雲,諸比丘能持否。
爾衲僧休莽鹵。
傳法度迷情,吾故來茲土。
複卓拄杖下座。
上堂。
日日日東上,日日日西沒。
頭上是天,腳下是地。
眼臨綠水,背靠青山。
人人道我會也,仔細看來十裡大王相似。
忽若拽取占波共新羅關額,南辰與北鬥交參。
掀翻澥嶽求知己,撥亂乾坤見太平。
又作麼生商量。
拈拄杖卓一下雲,明眼人難瞞。
上堂。
飯籮邊,漆桶裡,金不博金,水不洗水。
諸仁在處,參方佛祖,如生冤家。
月裡走金烏,可惜許迅速光陰。
還打得個翻車筋鬥,到梵天去麼。
苟或放膽不來,缽盂鞋袋免勞攤出,箬笠炊巾擲向一邊。
也無外遺世界,也無内脫身心。
為無為,益無益。
梯航九有,津濟四生。
萬般此道,一信前緣。
任運騰騰,惺惺到老。
衆中若有難謾衲子沖前雲,某甲何人。
洪山拄杖子未免惡發,不信自己好怪得他。
弟子曹思贊法名久依,請上堂。
今朝臘月中,已到大寒節。
江河有凍痕,地皮多折裂。
陝府鐵牛,不行心處路。
嘉州大象,靡蹈聖凡轍。
物外無為僧,蒙頭一布衲。
忘卻祖師禅,有口真閑煞。
旭口照高林,爛爛黃金色。
開門看遠山,忽至一檀越。
謂是久皈依,禮拜勤請法。
行者即聲鐘,拄杖忙拖拽。
欲将如意珠,換卻止啼葉。
圍繞數百人,知伊徹未徹。
頓時沒思量,教我如何說。
拈拄杖卓一卓雲,消息春風近欲來,糁花枯木重新活。
複卓一卓,下座。
天台澹大師至。
上堂。
問,善來文殊,赤心片片。
家貧難辦素食,和尚将何款待。
師雲,煮茶山下水,燒鼎洞中樵。
進雲,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
還充得頭供養麼。
師雲,不妨多處添些。
進雲,分明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師雲,仿佛山家風味在,不煩裝點恰清華。
乃舉金陵寶志公令人傳語南嶽慧思禅師曰,何不下山教化衆生,目視雲漢作麼禅。
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甚衆生可教化。
師雲,是何言欤。
寶公眼裡有筋,思大舌頭無骨。
一雙腳能上不能下,一張口能吞不能吐。
争似我植聖大師,獅筋象骨,鶴貌雲心。
嗒焉似忘其偶,窅然莫測其涯。
上山也是伊,下山也是伊。
吞盡也得伊,吐出也得伊。
圓如明月珠,甯留滞迹。
利似金剛劍,難犯全鋒。
千峰頂上着足,卻在十字街頭垂手。
十字街頭相見,卻在千峰頂上說話。
今朝光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