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岩荷禅師語錄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勘破了也。
” 觀《千岩錄》示衆雲:“隻要諸人息戰,息戰後如何?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師雲:“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意旨如何?”雷雲:“受用的受用,落節的落節。
”師雲:“兄還是受用還是落節?”雷雲:“兄道我在甚處?”師雲:“識得汝了也。
” 又示衆雲:“大衆還知老僧落(處麼)?如釣魚放生。
”師雲:“何須特地?少間,話及五祖巡人犯夜。
”雷雲:“釣魚放生、巡人犯夜,那一語親?”師笑雲:“巡人犯夜。
” 師問:“通身是病,大地是藥。
還有為人處也無?”雷雲:“着甚死急?”師雲:“洎不問過。
” 師問:“無手人行拳,無舌人解語。
隻如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道甚麼?”雷雲:“太煞分明。
”師雲:“也隻道得一半。
”雷雲:“兄試道看。
”師雲:“患聾那?”雷雲:“設有人道兄在鬼窟裡作活計又如何?”師雲:“一任舉似諸方。
” 雷問:“有問有答,賓主曆然。
無問無答時如何?”師雲:“傾蓋如故。
”師即舉問雷,雷雲:“又是從頭起。
” 雷食藥,問師雲:“良藥苦口時如何?”師雲:“禍不入慎家之門。
”雷雲:“有人道兄擔版又如何?”師雲:“老兄向後不得惑亂人家男女。
”雷雲:“須是老兄始得。
” 雷問:“逢緣不借時如何?”師雲:“一舉四十九。
”雷雲:“恁麼則借了也。
”師雲:“錯會不少。
”雷雲:“莫是老兄見處麼?”師雲:“疑則别參。
” 師問:“教中道:‘欲以譬喻而顯示,終無有喻能喻此。
’釋迦老子四十九年費許多閑氣力作麼?”雷雲:“不因漁父引,争得見波濤?”師雲:“隻如釋迦老子已前還有指示也無?”雷雲:“錯過不少。
”師雲:“老兄不妨伶俐。
”雷雲:“面皮厚多少?” 師問:“不見一法,是大過患。
且道不見個什麼法?”雷雲:“若是個人,決不恁麼。
”雷随問:“且道不見個什麼法?”師雲:“普賢菩薩笑你。
”雷雲:“道也太煞,隻得八成。
何不道:‘普賢菩薩來也’?” 在烏山同觀先老和尚錄有問衆雲:“你諸人因甚眼上重添一道眉?”雷以手掩住雲:“老兄合下個甚麼語?”師雲:“面目現在。
”雷放手,師雲:“兄又作麼生?”雷雲:“金粟門下。
” 同看月月紅話及去冬雪中大盛,雷雲:“此花不是善知識,因甚倒行摩竭令?”師雲:“始見烏山好手。
”雷雲:“兄為甚依傍草木?”師雲:“今日借兄鼻孔出氣。
”雷雲:“某吃飯兄還飽麼?”師雲:“老老大大俗氣不除。
”雷雲:“今日放過一着。
” 一日同虞山衆紳士諷經次,值侍僧請吃點心,鏡公王居士問:“教中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和尚要點那個心?”時居士注金剛經。
師因雲:“隻要點老護法不可得底心。
”士無語。
後有僧問:“隻如不可得底心作麼生點?”師雲:“吃粥吃飯更向人借口在?”僧無語,師掌雲:“不知饑飽漢。
” 僧問:“既是常熟因,甚麼水潦旱荒?”師雲:“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 因居士舉梁山會下園頭問話因緣,至“傾湫倒嶽時如何”,雲:“此無别語可答,故梁山隻得下座雲:‘莫教打濕老僧袈裟角。
’”師雲:“若與麼,隻是依他作解,有甚麼自由分?須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處。
”士雲:“便請大師别代一語。
”師雲:“汝試舉問來。
”士雲:“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師雲:“猶涉泥水在。
”士乃禮謝,師雲:“逢人切莫錯舉。
” 因僧舉有知識問衆:“如何是随其颠倒、以缁為素?”衆競下語,有雲:“面南看北鬥。
”有雲:“日午打三更。
”有雲:“俗人頭戴僧冠帽。
”有雲:“染坊門前挂白布。
”知識皆可之。
師雲:“總是一模脫出,随語生解。
所以古人道:‘語不離窠臼,焉能出蓋纏?’”僧求代語,師雲:“何不道:‘和尚惜取眉毛’?”僧雲:“此是學人語,設問大師時如何?”師雲:“向他道:‘山僧罪過。
’”傍僧雲:“前是學人語,後是師家語。
去此二途又作麼生?”師雲:“不會不會。
”僧雲:“既是善知識,因甚道不會?”師雲:“不見道:‘随其颠倒,以缁為素’?” 因居士指壁間《法界圖》雲:“人人出者裡不得也,隻是任客投牙。
”師雲:“也須知有不在裡許者。
”士雲:“大師,若不在裡許即是外道了。
”師雲:“汝因甚刺腦入膠盆?”士無語,師便打。
與居士話
” 觀《千岩錄》示衆雲:“隻要諸人息戰,息戰後如何?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師雲:“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意旨如何?”雷雲:“受用的受用,落節的落節。
”師雲:“兄還是受用還是落節?”雷雲:“兄道我在甚處?”師雲:“識得汝了也。
” 又示衆雲:“大衆還知老僧落(處麼)?如釣魚放生。
”師雲:“何須特地?少間,話及五祖巡人犯夜。
”雷雲:“釣魚放生、巡人犯夜,那一語親?”師笑雲:“巡人犯夜。
” 師問:“通身是病,大地是藥。
還有為人處也無?”雷雲:“着甚死急?”師雲:“洎不問過。
” 師問:“無手人行拳,無舌人解語。
隻如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道甚麼?”雷雲:“太煞分明。
”師雲:“也隻道得一半。
”雷雲:“兄試道看。
”師雲:“患聾那?”雷雲:“設有人道兄在鬼窟裡作活計又如何?”師雲:“一任舉似諸方。
” 雷問:“有問有答,賓主曆然。
無問無答時如何?”師雲:“傾蓋如故。
”師即舉問雷,雷雲:“又是從頭起。
” 雷食藥,問師雲:“良藥苦口時如何?”師雲:“禍不入慎家之門。
”雷雲:“有人道兄擔版又如何?”師雲:“老兄向後不得惑亂人家男女。
”雷雲:“須是老兄始得。
” 雷問:“逢緣不借時如何?”師雲:“一舉四十九。
”雷雲:“恁麼則借了也。
”師雲:“錯會不少。
”雷雲:“莫是老兄見處麼?”師雲:“疑則别參。
” 師問:“教中道:‘欲以譬喻而顯示,終無有喻能喻此。
’釋迦老子四十九年費許多閑氣力作麼?”雷雲:“不因漁父引,争得見波濤?”師雲:“隻如釋迦老子已前還有指示也無?”雷雲:“錯過不少。
”師雲:“老兄不妨伶俐。
”雷雲:“面皮厚多少?” 師問:“不見一法,是大過患。
且道不見個什麼法?”雷雲:“若是個人,決不恁麼。
”雷随問:“且道不見個什麼法?”師雲:“普賢菩薩笑你。
”雷雲:“道也太煞,隻得八成。
何不道:‘普賢菩薩來也’?” 在烏山同觀先老和尚錄有問衆雲:“你諸人因甚眼上重添一道眉?”雷以手掩住雲:“老兄合下個甚麼語?”師雲:“面目現在。
”雷放手,師雲:“兄又作麼生?”雷雲:“金粟門下。
” 同看月月紅話及去冬雪中大盛,雷雲:“此花不是善知識,因甚倒行摩竭令?”師雲:“始見烏山好手。
”雷雲:“兄為甚依傍草木?”師雲:“今日借兄鼻孔出氣。
”雷雲:“某吃飯兄還飽麼?”師雲:“老老大大俗氣不除。
”雷雲:“今日放過一着。
” 一日同虞山衆紳士諷經次,值侍僧請吃點心,鏡公王居士問:“教中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和尚要點那個心?”時居士注金剛經。
師因雲:“隻要點老護法不可得底心。
”士無語。
後有僧問:“隻如不可得底心作麼生點?”師雲:“吃粥吃飯更向人借口在?”僧無語,師掌雲:“不知饑飽漢。
” 僧問:“既是常熟因,甚麼水潦旱荒?”師雲:“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 因居士舉梁山會下園頭問話因緣,至“傾湫倒嶽時如何”,雲:“此無别語可答,故梁山隻得下座雲:‘莫教打濕老僧袈裟角。
’”師雲:“若與麼,隻是依他作解,有甚麼自由分?須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處。
”士雲:“便請大師别代一語。
”師雲:“汝試舉問來。
”士雲:“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師雲:“猶涉泥水在。
”士乃禮謝,師雲:“逢人切莫錯舉。
” 因僧舉有知識問衆:“如何是随其颠倒、以缁為素?”衆競下語,有雲:“面南看北鬥。
”有雲:“日午打三更。
”有雲:“俗人頭戴僧冠帽。
”有雲:“染坊門前挂白布。
”知識皆可之。
師雲:“總是一模脫出,随語生解。
所以古人道:‘語不離窠臼,焉能出蓋纏?’”僧求代語,師雲:“何不道:‘和尚惜取眉毛’?”僧雲:“此是學人語,設問大師時如何?”師雲:“向他道:‘山僧罪過。
’”傍僧雲:“前是學人語,後是師家語。
去此二途又作麼生?”師雲:“不會不會。
”僧雲:“既是善知識,因甚道不會?”師雲:“不見道:‘随其颠倒,以缁為素’?” 因居士指壁間《法界圖》雲:“人人出者裡不得也,隻是任客投牙。
”師雲:“也須知有不在裡許者。
”士雲:“大師,若不在裡許即是外道了。
”師雲:“汝因甚刺腦入膠盆?”士無語,師便打。
與居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