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岩荷禅師語錄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嘉興大藏經 侶岩荷禅師語錄
侶岩荷禅師語錄卷之五
侍者成純記錄
機緣
金粟本師和尚一日落堂問衆:“各各向未生前道将一句來。
”師雲:“某甲口門窄。
”粟雲:“汝口門闊十丈。
畢竟道個什麼?”師雲:“莫道無言好。
”粟雲:“杜撰禅和。
” 粟問大衆:“經行如何是最初一步?”師雲:“向和尚道,早已落二落三。
”粟雲:“如何是最初一步?”師拟議,粟打雲:“何不道:‘未問已前不較多’?”師有省。
粟問:“有一人在門内欲出出不得,有一人在門外欲入入不得,作何方便令彼出入自由?”師雲:“大用現前,不存規則。
”粟雲:“如何是大用?”師雲:“斬釘截鐵。
”粟雲:“恁麼則小用了也。
”師雲:“請問和尚如何是大用?”粟便歸方丈。
粟問:“虛空有體須親證,虛空體作麼生證?”師指傍僧雲:“者僧忒恁麼長,者僧忒恁麼矮。
”粟雲:“閑言語。
” 粟問:“善财童子登妙高峰頂參德雲比丘,因甚七日不見?”師雲:“官不容針。
”粟雲:“七日後因甚别峰相見?”師雲:“私通車馬。
”粟颔之。
粟問:“枯木崖前蹉路多,如何得不蹉去?”師雲:“歸家罷問程。
”粟雲:“如何是到家底句?”師雲:“大家在者裡。
”粟雲:“争奈座上無山僧、目前無阇黎?”師雲:“家醜不可外揚。
”粟雲:“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 粟赴香林安職事問衆:“二龍争珠,因甚有爪牙者不得?”師雲:“不道不得,隻是不肯承當。
”粟雲:“監院事繁。
” 粟問:“臘月三十日到來,畢竟将何抵對?請諸公各下一轉語。
”師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适同參征雲:“既是心不負人,因甚侵晨便去讨租米?”師雲:“如此逼拶可謂面有慚色。
”複有偈雲:“四月插新秧,農夫曉夜忙。
未收先納賦,何處得愁腸?”後與法雷和尚話次,偶及此,師雲:“隻如臘月三十日到來,兄道将何抵對?”雷雲:“不因兄舉,洎乎忘卻。
”師雲:“真個那?”雷雲:“被兄看破。
” 舟次因僧舉:“本師和尚問衆雲:‘古者道:“未明三八九,難透祖師關。
”’衆下語不契。
設問大師如何是三八九?”師雲:“此去嘉興不遠。
”僧雲:“祖師關又作麼生透?”師高聲雲:“班來班來。
”僧雲:“作麼?”師雲:“莫教攔卻祖師關。
”僧無語。
與法雷和尚同結茅于吳門穹窿之北,名住處曰:“味山”。
師問雷雲:“如何是山中味?”雷雲:“到者方知。
”師雲:“道也太煞,隻得八成。
”雷雲:“兄作麼生?”師雲:“冷暖自知。
”複有偈雲:“謾道束腰須用篾,荷衣松食且随時。
有人若問山中味,冷暖從來隻自知。
” 有鄰僧每诘師來源,師雲:“要且不從賢聖中來。
”僧雲:“莫非異類中麼?”師雲:“随語生解。
” 與法雷和尚話次偶雲:“從上古人兄弟輩同行腳者多,同住山者少。
”雷雲:“兩人住山成個甚麼邊事?”師雲:“古今榜樣。
”複雲:“兄道成個甚麼邊事?”雷雲:“各出隻手。
”師雲:“如何是出手底事?”雷雲:“日間同煮飯,到夜各開單。
” 同往雙林舟中,見硯上有塵,雷問雲:“既在水中,因甚有塵?”師雲:“垛生招箭。
”雷将硯覆卻,師雲:“狼籍轉多。
” 雷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珠即不問,如何是藏?”師雲:“無你栖泊處。
”雷雲:“恁麼則不成藏也。
”師雲:“兄見個什麼道理?”雷雲:“可惜許。
”師休去。
雷問:“三界唯心,因甚芭蕉無心而生?”師雲:“靈苗迥異。
”雷雲:“恁麼則有心也。
”師雲:“兄還識芭蕉麼?”雷雲:“直饒與麼,未識震上座在。
”師雲:“是有心是無心?”雷雲:“錯。
” 舟過曹村,雷問:“既是金姓人所住,因甚喚作曹村?”師雲:“前人置得。
”師問:“既是曹村,因甚姓金人住?”雷雲:“千年田,八百主。
” 舉僧問報慈情生智隔因緣,雷問:“情未生時隔固甚麼?”師雲:“山門對佛殿。
”雷不肯,師随問:“情未生時隔個甚麼?”雷雲:“重疊關山路。
” 僧問:“古人道:‘既是出水蓮花,因甚特地一場愁?’”師雲:“垛生招箭。
”又問雷,雷雲:“兩重公案。
” 同觀《臨濟錄》如蒿枝拂因緣至“某甲下手,濟度杖與之”處,雷雲:“兄作者僧,作麼生免得臨濟打?”師雲:“者賊。
”拂袖便出,雷雲
”師雲:“某甲口門窄。
”粟雲:“汝口門闊十丈。
畢竟道個什麼?”師雲:“莫道無言好。
”粟雲:“杜撰禅和。
” 粟問大衆:“經行如何是最初一步?”師雲:“向和尚道,早已落二落三。
”粟雲:“如何是最初一步?”師拟議,粟打雲:“何不道:‘未問已前不較多’?”師有省。
粟問:“有一人在門内欲出出不得,有一人在門外欲入入不得,作何方便令彼出入自由?”師雲:“大用現前,不存規則。
”粟雲:“如何是大用?”師雲:“斬釘截鐵。
”粟雲:“恁麼則小用了也。
”師雲:“請問和尚如何是大用?”粟便歸方丈。
粟問:“虛空有體須親證,虛空體作麼生證?”師指傍僧雲:“者僧忒恁麼長,者僧忒恁麼矮。
”粟雲:“閑言語。
” 粟問:“善财童子登妙高峰頂參德雲比丘,因甚七日不見?”師雲:“官不容針。
”粟雲:“七日後因甚别峰相見?”師雲:“私通車馬。
”粟颔之。
粟問:“枯木崖前蹉路多,如何得不蹉去?”師雲:“歸家罷問程。
”粟雲:“如何是到家底句?”師雲:“大家在者裡。
”粟雲:“争奈座上無山僧、目前無阇黎?”師雲:“家醜不可外揚。
”粟雲:“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 粟赴香林安職事問衆:“二龍争珠,因甚有爪牙者不得?”師雲:“不道不得,隻是不肯承當。
”粟雲:“監院事繁。
” 粟問:“臘月三十日到來,畢竟将何抵對?請諸公各下一轉語。
”師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适同參征雲:“既是心不負人,因甚侵晨便去讨租米?”師雲:“如此逼拶可謂面有慚色。
”複有偈雲:“四月插新秧,農夫曉夜忙。
未收先納賦,何處得愁腸?”後與法雷和尚話次,偶及此,師雲:“隻如臘月三十日到來,兄道将何抵對?”雷雲:“不因兄舉,洎乎忘卻。
”師雲:“真個那?”雷雲:“被兄看破。
” 舟次因僧舉:“本師和尚問衆雲:‘古者道:“未明三八九,難透祖師關。
”’衆下語不契。
設問大師如何是三八九?”師雲:“此去嘉興不遠。
”僧雲:“祖師關又作麼生透?”師高聲雲:“班來班來。
”僧雲:“作麼?”師雲:“莫教攔卻祖師關。
”僧無語。
與法雷和尚同結茅于吳門穹窿之北,名住處曰:“味山”。
師問雷雲:“如何是山中味?”雷雲:“到者方知。
”師雲:“道也太煞,隻得八成。
”雷雲:“兄作麼生?”師雲:“冷暖自知。
”複有偈雲:“謾道束腰須用篾,荷衣松食且随時。
有人若問山中味,冷暖從來隻自知。
” 有鄰僧每诘師來源,師雲:“要且不從賢聖中來。
”僧雲:“莫非異類中麼?”師雲:“随語生解。
” 與法雷和尚話次偶雲:“從上古人兄弟輩同行腳者多,同住山者少。
”雷雲:“兩人住山成個甚麼邊事?”師雲:“古今榜樣。
”複雲:“兄道成個甚麼邊事?”雷雲:“各出隻手。
”師雲:“如何是出手底事?”雷雲:“日間同煮飯,到夜各開單。
” 同往雙林舟中,見硯上有塵,雷問雲:“既在水中,因甚有塵?”師雲:“垛生招箭。
”雷将硯覆卻,師雲:“狼籍轉多。
” 雷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珠即不問,如何是藏?”師雲:“無你栖泊處。
”雷雲:“恁麼則不成藏也。
”師雲:“兄見個什麼道理?”雷雲:“可惜許。
”師休去。
雷問:“三界唯心,因甚芭蕉無心而生?”師雲:“靈苗迥異。
”雷雲:“恁麼則有心也。
”師雲:“兄還識芭蕉麼?”雷雲:“直饒與麼,未識震上座在。
”師雲:“是有心是無心?”雷雲:“錯。
” 舟過曹村,雷問:“既是金姓人所住,因甚喚作曹村?”師雲:“前人置得。
”師問:“既是曹村,因甚姓金人住?”雷雲:“千年田,八百主。
” 舉僧問報慈情生智隔因緣,雷問:“情未生時隔固甚麼?”師雲:“山門對佛殿。
”雷不肯,師随問:“情未生時隔個甚麼?”雷雲:“重疊關山路。
” 僧問:“古人道:‘既是出水蓮花,因甚特地一場愁?’”師雲:“垛生招箭。
”又問雷,雷雲:“兩重公案。
” 同觀《臨濟錄》如蒿枝拂因緣至“某甲下手,濟度杖與之”處,雷雲:“兄作者僧,作麼生免得臨濟打?”師雲:“者賊。
”拂袖便出,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