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嘉興大藏經 頻吉祥禅師語錄 頻吉祥禅師語錄卷第十四 嗣法門人德然等編 頌古 釋迦牟尼世尊初降生時。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目顧四方。

    曰。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雲門偃曰。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喂狗子吃。

    貴國天下太平。

    )。

     龍駒出水圖方現畫。

    破斯文有燧入。

    自此爻分天地位。

    頭頭俱演六丁神。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響。

     有伴可行堪作息。

    無舟何以濟重溟。

    蘆花落到秋江上。

    細雨輕煙怎樣聽。

     世尊于自恣日因文殊三處過夏。

     得上高樓暗惜春。

    萬家煙樹醒風塵。

    鄰家幼婦傷春早。

    細把花針刺斷痕。

     世尊命文殊為女子出定。

     萬古長空月不磨。

    幾番風雨漾秋波。

    晴溪二月山陰道。

    半是村歌半水歌。

     世尊一日見文殊在門外立。

     大千沙界卓針鋒。

    總被黧奴耕遍了。

    八極皇風盡底吹。

    有誰更踏長安道。

     世尊在尼俱律樹下坐次。

    因二商人問。

     客路崎岖事已殊。

    頻看嶽色果含糊。

    一來踏上平蕪路。

    水滿平坡月一湖。

     楞伽經曰。

    五法三自性皆空。

     獨角鐵蛇纏古樹。

    半頭蟻子嚼芝麻。

    大鵬擔入南溟去。

    賺使龍王走破靴。

     維摩居士因須菩提持缽。

     樹上月樹下影。

    蒼蒼綠散春光景。

    琵琶添得夜深彈。

    誰人不愛思鄉井。

    老維摩真個病。

    殺得人死。

    活得人命。

     維摩示疾毗耶離城因三十二菩薩問疾各說不三法門。

     看殘麥浪南風至。

    聽盡凄涼夜雨聲。

    慣涉窮途忘逆旅。

    幾多心迹對孤檠。

     殃崛摩羅尊者救産難。

     宮藏素壁輝如鏡。

    寫作楞伽七寶山。

    每憶宮人窺蔽影。

    但從筆下數斑斓。

     波羅提尊者因異見王問佛性于我有否。

     庵摩勒果如桃。

    奈春後馨香流古幹。

    花固奇開色亦奇。

    飄飄響處同天梵。

    具眼人終當辨。

    拾得來添籌算。

     賓頭盧尊者因赴阿育王内宮齋。

     彼以桃投我以珠償。

    用既宜然甯容鞅掌。

    腔移調别兮雪曲誰赓。

    借路還家兮何曾牽強。

     善慧大士因梁武帝請講經。

     滿載東風纜一艭。

    幾回邀客啟篷窗。

    十年劍水無人渡。

    空使飛花滿一江。

     杜順大師法身頌曰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雪欲消兮風欲寒。

    遠峰晴色綠般般。

    分明一幅商山錦。

    盡着人間冷眼看。

     六祖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治舟楫。

    門人曰師從此去早晚卻回。

    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幂幂黃雲戀素秋。

    新州歸後複何俦。

    溪南滿目蒼煙起。

    送罷孤舟一水流。

     徑山道欽禅師因馬祖令人送書。

     一井之田衆家可食。

    了彼徭役滿吾作志。

    獲可讓耕的必同席。

    悠悠乎我正方歌十月謠。

    君能為我吹角觱。

     嵩山峻極和尚。

    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山曰擔枷帶鎖。

    曰如何是作惡行人山曰修禅入定。

     長安有路任君遊。

    遠近休将路作仇。

    五裡煙墩十裡店。

    酒家随處有高樓。

     南陽慧忠國師因肅宗帝問如何是十身調禦。

     輕花細葉滿林端。

    昨夜春風晚色寒。

    黃鳥不堪愁裡聽。

    綠楊宜向雨中看。

     國師無縫塔。

     無縫塔兀突玲珑光潑潑。

    寶光面面應風生。

    萬古清音時響答。

    碧陵皴蒼苔滑。

    天眼摩醯見也難。

    影終不入蒼龍窟。

     永嘉玄覺禅師證道歌曰絕學無為閑道人。

     唇亡齒竭水擊山空。

    于秦不樂于趙曷封。

    過闾閻兮挾弓矢。

    下朝堂也佩清風。

    不聰明必不能王。

    不聾瞽豈得為公。

     淩行婆谒浮杯。

     貓能歃血虎能起屍。

    即此即彼地利天時。

    水向花間添豔影。

    月來金井照花枝。

     有二庵主旬日不相見忽相會。

    上庵主問多時不相見向什麼處去下庵主曰在庵中造個無縫塔。

     從來相信貴知心。

    兩地神交歲已深。

    既把真情傳遞了。

    向人隻是整寒襟。

     青原行思禅師參六祖。

    首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

    祖曰汝曾作什麼來。

    原曰聖谛亦不為。

     金殿寥然坐碧霄。

    尊嚴誰敢複來朝。

    萬邦無計通誠節。

    午夜清虛月正高。

     青原因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原顧僧曰廬陵米作麼價。

     靈嶽相傳東西不異。

    獨角祥麟神鋒大備。

    格故鼎新案翻大義。

    騎虎兕兮馭飛龍。

    忘功業也休鈞敵。

    古制風規别展揚。

    禮樂重新彰聖力。

     南嶽懷讓禅師參六祖。

    祖問甚處來嶽曰嵩山來。

     什麼物恁麼來。

    清風霁月好徘徊。

    十世古今無向背。

    八年方下妙高台。

    似一物即不中。

    寒光直透百千重。

    向時不到嵩山上。

    安識曹溪有路通。

     石頭希遷禅師自曹溪來見青原。

    原問有人道嶺南有消息。

    頭曰有人不道嶺南有消息。

     家是長安第一家。

    不從武庫賃琵琶。

    君王拟索珊瑚樹。

    豈識家藏有六車。

     石頭因道悟問曹溪意旨誰人得頭曰會佛法人得。

    曰師還得否頭曰不得。

    曰為什麼不得頭曰我不會佛法。

     拭壁張圖群邪喪魄。

    必也斯媒引之來宅。

    商羊鼯鼠事非常。

    怪象因之有白澤。

    家清國泰樂羲軒。

    馬放牛歸好日月。

     石頭示衆曰語言動用沒交涉。

    時藥山出曰直得非語言動用亦沒交涉。

    頭曰者裡針拶不入。

    山曰者裡如石上栽花。

     本是羲皇上古人。

    對耕田父說家貧。

    各将肺腑輪深淺。

    也被清平道上論。

     石頭因藥山參問三乘十二分教惟俨初知。

    嘗聞南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未明了。

    頭曰恁麼也不得。

    不恁麼也不得。

    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子作麼生。

    山罔措次造馬祖。

     一擲不成再擲便到。

    滿盤朱紫呼盧大笑。

    吸春風于錦繡花間。

    作歌舞于夕陽西照。

    盡力難推得意時。

    歸來滿徑清風道。

     馬祖道一禅師因耽源行腳回。

    于祖前畫一圓相就上拜了立。

    祖曰汝莫欲作佛否曰某甲不解捏目。

    祖曰吾不如汝源不對。

     雄風獵獵膽如燒。

    大敵鋒前氣轉高。

    唯有帳中神策穩。

    無聲無色縛英豪。

     藥山惟俨禅師一日趺坐次。

    石頭見乃問汝在者裡作什麼。

    山曰一物不為。

     金鴨香消寝殿寒。

    玉階寂寂夜深殘。

    禁宮此際無人侍。

    皎皎珠簾月一團。

     藥山因遵布衲浴佛。

     偶踏春來花下過。

    金蓮步惹輕煙堕。

    鄰家織女慣嬌情。

    偷身也向花間坐。

     藥山看經次。

    柏岩問和尚休猱人得也山卷卻經曰日頭早晚。

    岩曰正當午山曰猶有者個文彩在。

     乍上青巒望曉峰。

    山青雲白水溶溶。

    不知隔岸深花裡。

    出一重兮又一重。

     長髭曠禅師因李行婆來乃問憶得在绛州時事麼婆曰非師不委。

    髭曰多虛少實在婆曰有甚諱處。

     一老一不老。

    雙明複雙暗。

    沿路踏殘紅。

    溪流把不斷。

    落霞飄渺兮雁影翩翩。

    綠水潺湲兮漁舟泛泛。

    迹剩中流聲光兩岸。

     長髭見僧乃擒住曰師子兒野幹屬僧以手作撥眉勢髭曰雖然如此猶欠哮吼在。

    僧擒住曰偏愛行此一機髭與一掴僧拍手三下。

    髭曰若見同風汝甘與麼否僧曰終不由别人。

    髭作撥眉勢僧曰猶欠哮吼在髭曰想料不由别人。

     道出常情。

    二俱不借。

    得君以牛。

    還君以馬。

    人情極處見交深。

    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