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語始得。
舉雲門澄因僧參乃問你行腳事作麼生。
僧畫一圓相門畫破圓相。
僧敲桌三下門卻畫一圓相。
僧又敲桌三下門又重畫三圓相僧以手抹卻。
門曰離此之外别道一句看。
僧拟議門即喝出。
師曰。
雲門老祖以貝多羅葉分作三段。
者僧隻管逐段念去。
竟不知後一段是孔雀明王真言。
着實拗口。
若念得出。
便請代憍陳如上座應供。
舉僧問雲門澄如何是異類中行。
門曰輕打我輕打我。
僧曰我會也。
門曰你作麼生會。
僧遂作驢鳴。
師曰。
者是我祖宗家事。
實不好向人前舉論。
平白地好人不做。
引帶人家作驢作馬。
惟有文殊在度夏處得一角。
沩山在檀越家得半蹄。
其餘俱畜不得。
雲峰小孫既打入。
者群隊又敢辭勞。
深泥爛草中也要去。
遂噓一噓。
舉雲門澄因中丞蘇雲浦問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如何是金針。
門曰我在京師走一遭。
不曾遇着一人。
浦複問門曰古佛過去久矣。
師曰。
山僧要問你諸人。
者一轉語。
于百法明門二十四種不相應中那一種收。
若辨不出。
與老祖作供過奴子也不要。
舉雲門澄上堂。
前山頭鴉鳴後山頭鵲噪。
隻者是圓通沉思即不妙。
啞子吃黃連有口不解道。
師曰。
者老漢拟欲坐斷天下人舌頭。
而不知也是李向赤邊咬。
舉雲門澄同紫柏月川二大師太史陶石篑黃慎軒諸公玩月次。
軒問馬祖與南泉西堂百丈玩月因緣乞師一語。
門曰你坐我立不得為說。
軒遂起謝過。
川曰内翰錯過了也。
柏曰我下語不及此老。
師曰。
雲門善說法要。
月川錯下名言。
紫柏意欲雄吞諸國。
怎奈計較不成。
其實三大老都在内翰前納敗一上。
舉弁山瑞白雪祖因桃花開指問衆曰。
靈雲見桃花悟道。
諸人見桃花為什麼不悟。
衆答不契。
一僧進曰和尚見桃花未審如何。
山曰山僧不解眼花。
曰怎奈即今何。
山乃作咳嗽勢曰山僧有病出去。
師曰。
者僧誤入桃源。
幸喜師翁慈帆高挂。
信口噓陣風把者僧吹出洞口。
不然迷頭認影有甚了期。
舉僧問弁山發真歸元者十方虛空悉皆銷殒如何是銷殒的事。
山曰玉人夢破一聲雞。
師曰。
者僧推出座銀山鐵壁。
直是百萬大力阿修羅王也移不動。
弁山師翁輕輕移來。
挂在伊眉睫上。
教他四威儀中總不奈何。
雖然。
要識師翁意麼何呂施張。
舉弁山上堂。
飄零黃葉振古佛之家風。
遊衍行雲顯當人之面目。
快睹戒珠晃耀罏嶽。
崔嵬一道神光貫穿今古。
雖然更須知有轉身一路。
且作麼生是轉身一路。
化功歸己琴堂冷。
退位朝君古殿寒。
師曰。
芳叢俱斂豔。
枯木有花開。
劫外春風吹散一湖冰月。
則故是若論轉身一路。
須是别讓人道去始得。
舉弁山因居士問一念未起時如何。
山曰石人戴鐵帽。
士曰昏然忘念時如何。
山曰夜半日頭落。
師曰。
弁山師翁意将與伊拈卻炙脂帽子。
脫下鹘臭汗衫。
拟其一發必中。
又豈知月明山靜夜。
空淚子規聲。
舉弁山晚居崆峒時以禅闆東敲西唱。
凡有僧請益亦敲禅闆示之。
師曰。
虛靈神會。
妙應無方。
不知支那國裡有幾許世界。
正恁麼時。
還有知老翁的意麼。
霜天月落夜将半。
誰共澄潭照影寒。
舉雲岩元潔瑩老和尚因僧問如何是向道莫去。
岩曰長安竟日無人到。
曰如何是歸來背父。
岩曰月沉滄海沒西東。
師曰。
先師此語。
三十年已遍行寰海。
竟不曾遇着個知音。
新雲岩今日拈來招揚四海。
使天下有血性的衲子。
俱得忘功罷業。
舉雲岩上堂夜半烏雞騰碧漢。
天明玉兔泛靈槎。
分明隻是目前事。
又被分明兩眼遮。
還委悉麼。
朔風不解揚家醜。
裂破龜文大地看。
師曰。
不萌枝秀靈鳥機忘。
月浸丹墀風光滿目。
者是老雲岩舌頭舌底掉得的餘韻。
若是得力句子。
不但裂破龜文。
即使倒轉乾坤也無趨步的所在。
畢竟如何。
千聞不如一到。
舉雲岩因僧問涅槃心易曉差别智難明意旨如何。
岩曰青黃赤白黑。
師曰。
無人多知似你。
舉雲岩因虎岩主拂參問急切相投句請師通一音。
岩曰天曉無覓處。
拂曰恁麼則新豐無弦韻虎岩也解拈。
岩曰歸家莫問程。
拂便禮拜。
岩曰偏處不逢玄中不失。
隻如正位作麼生相見。
拂側拱立。
岩便歸方丈拂歸客位。
師曰。
賓主相見各有體裁。
若論偏處不逢。
玄中不失。
更須别通一路。
舉雲岩因僧問無形本寂寥為什麼有物先天地。
岩曰石人腰帶不成紋。
師曰。
若問山僧。
但曰我卻答得此語。
舉雲岩因僧問十方薄伽梵是什麼一路涅槃門。
岩曰百歲翁翁失卻父。
師曰。
誰人知此意。
令我憶新豐。
雲岩夜參。
舉黃檗念禅師道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又舉雲門澄祖道豎起脊梁生鐵鑄。
放下面皮莫回顧。
猶如象王脫金鎖。
若不如是何劫悟。
乃曰。
二尊宿可謂醫王施藥。
診候臨時。
若是具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大總持相法門。
猶未得在。
新豐亦有一偈。
隻是口唇舌頭礙卻。
待拄杖出來作個通事舍人。
遂以拄杖向空畫于此明得。
到方丈中通個消息。
分付拄杖子。
師曰。
二尊宿世事但從公道斷。
雲岩老人此心不與月輪齊。
檢點将來。
用盡自己心。
笑破他人口。
若約衲僧分上。
總不消得。
何故。
好肉何須更作瘡。
舉雲岩拈僧問智門祚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門曰蓮花出水後如何。
門曰荷葉。
雲岩曰言無展事語不投機。
又舉僧問淨衆信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衆曰菡萏滿池流。
出水後如何。
衆曰葉落不知秋。
雲岩曰承言者喪滞句者迷。
師曰。
智門有偷天之略。
淨衆有竊地之謀。
吾老人合乎二者緻使國為虛厲。
若非不肖和贓掇出。
則漢國衣冠鹹為己有矣。
舉雲岩拈芭蕉徹因僧問曰有一人不舍生死不證涅槃師還提攜也無。
徹曰山僧粗識好惡。
天童覺禅師曰若有問長蘆便和聲打。
為甚如此我從來不識好惡。
師曰芭蕉雖識好惡。
大似醉後添杯。
要活者僧不得。
天童不識好惡。
是則驅耕奪食。
雖活者僧未免傷鋒犯手。
若有問新豐。
但向道利劍不斬死漢。
若是個衲僧。
管取别有生涯。
師曰。
雖然。
不免打破蔡州。
頻吉祥禅師語錄卷第十三終
舉雲門澄因僧參乃問你行腳事作麼生。
僧畫一圓相門畫破圓相。
僧敲桌三下門卻畫一圓相。
僧又敲桌三下門又重畫三圓相僧以手抹卻。
門曰離此之外别道一句看。
僧拟議門即喝出。
師曰。
雲門老祖以貝多羅葉分作三段。
者僧隻管逐段念去。
竟不知後一段是孔雀明王真言。
着實拗口。
若念得出。
便請代憍陳如上座應供。
舉僧問雲門澄如何是異類中行。
門曰輕打我輕打我。
僧曰我會也。
門曰你作麼生會。
僧遂作驢鳴。
師曰。
者是我祖宗家事。
實不好向人前舉論。
平白地好人不做。
引帶人家作驢作馬。
惟有文殊在度夏處得一角。
沩山在檀越家得半蹄。
其餘俱畜不得。
雲峰小孫既打入。
者群隊又敢辭勞。
深泥爛草中也要去。
遂噓一噓。
舉雲門澄因中丞蘇雲浦問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如何是金針。
門曰我在京師走一遭。
不曾遇着一人。
浦複問門曰古佛過去久矣。
師曰。
山僧要問你諸人。
者一轉語。
于百法明門二十四種不相應中那一種收。
若辨不出。
與老祖作供過奴子也不要。
舉雲門澄上堂。
前山頭鴉鳴後山頭鵲噪。
隻者是圓通沉思即不妙。
啞子吃黃連有口不解道。
師曰。
者老漢拟欲坐斷天下人舌頭。
而不知也是李向赤邊咬。
舉雲門澄同紫柏月川二大師太史陶石篑黃慎軒諸公玩月次。
軒問馬祖與南泉西堂百丈玩月因緣乞師一語。
門曰你坐我立不得為說。
軒遂起謝過。
川曰内翰錯過了也。
柏曰我下語不及此老。
師曰。
雲門善說法要。
月川錯下名言。
紫柏意欲雄吞諸國。
怎奈計較不成。
其實三大老都在内翰前納敗一上。
舉弁山瑞白雪祖因桃花開指問衆曰。
靈雲見桃花悟道。
諸人見桃花為什麼不悟。
衆答不契。
一僧進曰和尚見桃花未審如何。
山曰山僧不解眼花。
曰怎奈即今何。
山乃作咳嗽勢曰山僧有病出去。
師曰。
者僧誤入桃源。
幸喜師翁慈帆高挂。
信口噓陣風把者僧吹出洞口。
不然迷頭認影有甚了期。
舉僧問弁山發真歸元者十方虛空悉皆銷殒如何是銷殒的事。
山曰玉人夢破一聲雞。
師曰。
者僧推出座銀山鐵壁。
直是百萬大力阿修羅王也移不動。
弁山師翁輕輕移來。
挂在伊眉睫上。
教他四威儀中總不奈何。
雖然。
要識師翁意麼何呂施張。
舉弁山上堂。
飄零黃葉振古佛之家風。
遊衍行雲顯當人之面目。
快睹戒珠晃耀罏嶽。
崔嵬一道神光貫穿今古。
雖然更須知有轉身一路。
且作麼生是轉身一路。
化功歸己琴堂冷。
退位朝君古殿寒。
師曰。
芳叢俱斂豔。
枯木有花開。
劫外春風吹散一湖冰月。
則故是若論轉身一路。
須是别讓人道去始得。
舉弁山因居士問一念未起時如何。
山曰石人戴鐵帽。
士曰昏然忘念時如何。
山曰夜半日頭落。
師曰。
弁山師翁意将與伊拈卻炙脂帽子。
脫下鹘臭汗衫。
拟其一發必中。
又豈知月明山靜夜。
空淚子規聲。
舉弁山晚居崆峒時以禅闆東敲西唱。
凡有僧請益亦敲禅闆示之。
師曰。
虛靈神會。
妙應無方。
不知支那國裡有幾許世界。
正恁麼時。
還有知老翁的意麼。
霜天月落夜将半。
誰共澄潭照影寒。
舉雲岩元潔瑩老和尚因僧問如何是向道莫去。
岩曰長安竟日無人到。
曰如何是歸來背父。
岩曰月沉滄海沒西東。
師曰。
先師此語。
三十年已遍行寰海。
竟不曾遇着個知音。
新雲岩今日拈來招揚四海。
使天下有血性的衲子。
俱得忘功罷業。
舉雲岩上堂夜半烏雞騰碧漢。
天明玉兔泛靈槎。
分明隻是目前事。
又被分明兩眼遮。
還委悉麼。
朔風不解揚家醜。
裂破龜文大地看。
師曰。
不萌枝秀靈鳥機忘。
月浸丹墀風光滿目。
者是老雲岩舌頭舌底掉得的餘韻。
若是得力句子。
不但裂破龜文。
即使倒轉乾坤也無趨步的所在。
畢竟如何。
千聞不如一到。
舉雲岩因僧問涅槃心易曉差别智難明意旨如何。
岩曰青黃赤白黑。
師曰。
無人多知似你。
舉雲岩因虎岩主拂參問急切相投句請師通一音。
岩曰天曉無覓處。
拂曰恁麼則新豐無弦韻虎岩也解拈。
岩曰歸家莫問程。
拂便禮拜。
岩曰偏處不逢玄中不失。
隻如正位作麼生相見。
拂側拱立。
岩便歸方丈拂歸客位。
師曰。
賓主相見各有體裁。
若論偏處不逢。
玄中不失。
更須别通一路。
舉雲岩因僧問無形本寂寥為什麼有物先天地。
岩曰石人腰帶不成紋。
師曰。
若問山僧。
但曰我卻答得此語。
舉雲岩因僧問十方薄伽梵是什麼一路涅槃門。
岩曰百歲翁翁失卻父。
師曰。
誰人知此意。
令我憶新豐。
雲岩夜參。
舉黃檗念禅師道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又舉雲門澄祖道豎起脊梁生鐵鑄。
放下面皮莫回顧。
猶如象王脫金鎖。
若不如是何劫悟。
乃曰。
二尊宿可謂醫王施藥。
診候臨時。
若是具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大總持相法門。
猶未得在。
新豐亦有一偈。
隻是口唇舌頭礙卻。
待拄杖出來作個通事舍人。
遂以拄杖向空畫于此明得。
到方丈中通個消息。
分付拄杖子。
師曰。
二尊宿世事但從公道斷。
雲岩老人此心不與月輪齊。
檢點将來。
用盡自己心。
笑破他人口。
若約衲僧分上。
總不消得。
何故。
好肉何須更作瘡。
舉雲岩拈僧問智門祚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門曰蓮花出水後如何。
門曰荷葉。
雲岩曰言無展事語不投機。
又舉僧問淨衆信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衆曰菡萏滿池流。
出水後如何。
衆曰葉落不知秋。
雲岩曰承言者喪滞句者迷。
師曰。
智門有偷天之略。
淨衆有竊地之謀。
吾老人合乎二者緻使國為虛厲。
若非不肖和贓掇出。
則漢國衣冠鹹為己有矣。
舉雲岩拈芭蕉徹因僧問曰有一人不舍生死不證涅槃師還提攜也無。
徹曰山僧粗識好惡。
天童覺禅師曰若有問長蘆便和聲打。
為甚如此我從來不識好惡。
師曰芭蕉雖識好惡。
大似醉後添杯。
要活者僧不得。
天童不識好惡。
是則驅耕奪食。
雖活者僧未免傷鋒犯手。
若有問新豐。
但向道利劍不斬死漢。
若是個衲僧。
管取别有生涯。
師曰。
雖然。
不免打破蔡州。
頻吉祥禅師語錄卷第十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