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三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山上堂無端傾出這一落索葛藤遍地。

    端的勘來。

    未免有損有益。

    有利有害。

    殊不知将軍氣宇憑王劍。

    縱坐清平肯陸沉。

     頌曰。

     靜如止水動行雲  千聖從茲耳不聞 月落窗前終夜事  誰雲夏至與秋分 僧問夾山撥塵見佛時如何。

    山雲。

    隻須揮劍。

    若不揮劍。

    漁父栖巢。

    後僧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

    霜雲。

    渠無國土。

    何處逢渠。

    僧後舉似夾山。

    山乃上堂舉了雲。

    門庭施設。

    不如老僧入理深談。

    猶較石霜百步。

     師拈雲。

    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耀古洞今。

    珠輝玉振。

    金剛玉劍。

    孰敢當鋒。

    摩尼寶輪。

    誰能酬價。

    隻此當機不當機。

    還他言言說到。

    見谛非見谛。

    須是步步行來。

    且如石霜與麼酬唱。

    夾山與麼披離。

    果然較百步不較百步。

    據山僧見。

    争之不足讓之有餘。

    諸方試檢點看。

     頌曰。

     踏遍千山與萬山  轉身須是腳頭閑 眼空四海無人識  野鶴孤雲任往還 淅源典禅師。

    一日持鍬上石霜法堂。

    東顧西顧。

    霜見乃雲作麼。

    源雲覓先師靈骨。

    霜雲。

    洪波浩渺。

    白浪滔天。

    覓什麼先師靈骨。

    源雲正好着力。

    霜雲。

    一物也無著什麼力。

    (源持)鍬便行。

    太原孚雲。

    先師靈骨猶在。

     師拈雲。

    工夫不到句不方圓。

    語默不同。

    終非眷屬。

    所以一切法。

    不礙一切事。

    物物匕明。

    頭頭上顯。

    此個道理。

    一動一靜。

    見得明白。

    不妨終日言而未嘗言。

    自然明暗相通遐迩一至。

    漸源石霜。

    一人似平地骨堆。

    一人似因風吹火。

    孚上座雲。

    先師靈骨猶在。

    畢竟在甚麼處。

    隻是草莽無人。

     頌曰。

     舍利靈根非好事  何須東去複西來 還他獅子兒獅子  百獸群中顯大才 洞山價禅師解夏上堂雲。

    秋初夏末。

    兄弟或東或西。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良久雲。

    袛如萬裡無寸草處又作麼生。

    顧視左右雲。

    欲知此事。

    直須枯木上生花。

    始與他合。

    石霜雲。

    出門便是草。

    後明安雲。

    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師拈雲。

    從上佛祖。

    有甚麼大奇特處。

    他隻是個了事凡夫。

    尋常行履。

    如紅爐點雪。

    到與麼田地。

    語言機境自然合轍。

    卻不是計較思惟中出。

    摩尼珠。

    如意寶。

    要用信手拈來。

    皆是精金美玉。

    如今學者。

    不究此等之妙。

    知知覺覺上着道。

    且價禅師與石霜道則且置。

    明安謂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這裡大好着些精彩。

    不可放過。

     頌曰。

     大地山河無寸土  腳頭不動草漫漫 動于未動較些子  萬國千邦總一般 僧問洞山。

    尋常令學人行鳥道。

    如何是鳥道。

    山雲。

    不逢一人。

    僧雲。

    如何行。

    山雲。

    直須足下無私去。

    僧雲。

    袛如鳥道。

    莫便是本來面目。

    山雲。

    阇黎。

    為什麼卻颠倒僧雲。

    什麼是學人颠倒。

    山雲。

    若不颠倒。

    為什麼卻認奴作郎。

    僧雲。

    如何是本來面目。

    山雲。

    不行鳥道。

     師拈雲。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拟議之間。

    一失永失。

    所以千聖不傳之妙。

    即諸佛莫盡之玄。

    一言之下。

    心地開通。

    一軸之中。

    義天朗耀。

    學者果能向語言知見上勘得破。

    無泥滞。

    深造奧室。

    一一無二無三。

    卻與三大阿僧祗所悟。

    更無兩樣其或不然。

    三乘五教。

    皆是障道之因緣。

    障自心地學者聞說。

    切忌認奴作郎。

    且洞山與麼不放一絲之罅。

    未審明甚麼邊事。

     頌曰。

     豎拂拈錘賞俊英  一機一境立權衡 魚行鳥道無人處  垂柳陰陰暗轉莺 蛤溪道者相看洛浦。

    浦問雲。

    自從梨溪相别。

    今得幾載。

    溪雲。

    和尚猶記得昔時事。

    浦雲見說道者總忘卻年月也。

    溪雲和尚住持事繁且容仔細看。

    浦雲。

    打即打會禅漢。

    溪雲。

    也不消得。

    浦雲。

    道者住山事繁。

     師拈雲。

    作家手眼決不尋常。

    語脈貫通天然自在。

    爾恁麼道。

    我不恁麼道爾不恁麼道我卻恁麼道。

    雖不恁麼卻恁麼的恰好。

    蛤溪洛浦。

    語言返複酬酢賓主上勘來。

    主中有賓。

    賓中有主。

    賓主曆然。

    隻如主中主一着。

    二老未夢見在。

    此事且置。

    畢竟是住持事繁邪。

    住山事繁邪。

    具眼禅和。

    試征别勘。

     頌曰。

     天翻地轉兩相酬  倒嶽傾浪遍地流 剔起眉毛開豁眼  毗盧頂上輥花毬 黃山輪參夾山。

    山問甚麼處來。

    輪雲閩中來。

    山雲。

    還識老僧麼。

    輪雲。

    和尚還識學人麼。

    山雲不然子且還老僧草鞋錢了然後老僧還▆▆▆▆▆▆▆▆▆則不識和尚未審廬陵米作麼生價。

    山雲。

    真獅子兒善能哮吼。

     師拈雲。

    機輪轉處。

    彼此相吞。

    正令當頭。

    死活未放。

    珠走盤。

    盤走珠。

    劫外風光。

    目前茶飯。

    井觑驢驢觑井。

    不妨箭中紅心。

    要且君臣道合。

    父子相投。

    真獅子兒。

    善能哮吼。

    雖然争奈隻具一隻眼。

    再拈拄杖雲。

    觸之則瞎。

    背之則喪。

    不觸不背。

    夾山與黃牛。

    畢竟向甚麼處相見。

     頌曰。

     千裡同風不異求  夜深明月轉高樓 弄潮無限人誇賞  幾個當場得出頭 九峰虔在石霜作侍者石霜遷化。

    衆欲請堂中第一座接續峰不肯乃雲。

    待某甲問過。

    若會先師意。

    某甲當如先師侍奉。

    遂問首座雲。

    先師道休去歇去。

    一念萬年去。

    寒灰死火去。

    古廟香爐去。

    一條白練去。

    且道明什麼邊事。

    座雲。

    明一色邊事。

    峰雲。

    恁麼則未會先師意。

    座雲。

    你不肯我邪。

    裝香來。

    座乃焚香雲。

    我若不會先師意。

    香煙起處。

    脫去不得。

    言訖便坐脫。

    峰乃撫其背雲。

    坐脫立亡。

    則不無先師意未會在。

     師拈雲。

    眼橫鼻直。

    頂圓足方。

    耳朵連腮兩片頑皮。

    嘴唇搭舌。

    一張臭口。

    通身儱侗。

    脫體颟顸。

    有時南嶽天台。

    有時西乾竺國。

    三更日午。

    來去自由。

    什迦達磨。

    綽然不識。

    這裡還有識得的麼。

    隻如九峰道首座坐脫立亡。

    則不無先師意未會在。

    大衆九峰與麼不肯。

    首座。

    果有什麼意在。

    若無則生陷首座。

    若有則埋沒石霜。

    檢點将來。

    九峰合貶。

    且石霜道此六個去字。

    畢竟明什麼邊事。

    大衆若是老僧再加幾個去字不妨。

    若是學者。

    一個也多了。

     頌曰。

     紅爐燒雪焰飛空  首座言明一色功 坐脫立亡何處去  石霜花放鳥聲通 湧泉欣禅師騎牛于路。

    值強德二上座。

    強雲蹄角甚分明争奈騎者不鑒。

    泉拍牛。

    避路。

    二上座至樹下憩息。

    煎茶。

    泉出。

    乃問二上座近離甚處。

    強雲那邊。

    泉雲那邊事作麼生。

    強提起茶盞子。

    泉雲。

    此個猶是這邊事。

    那邊事。

    作麼生。

    強無語。

    泉雲。

    莫道騎牛不鑒。

     師拈雲。

    日上曉。

    山色青。

    金錘擊碎玉昆侖花影濃。

    鳥聲切。

    三乘五教無邊說七尺烏藤颠倒用。

    拈來打破維摩默。

    看來此事如馬前相撲。

    如石火如電光。

    豈許立機境。

    作知解。

    拟議之間喪身失命。

    強上座好個問頭。

    自家不曾通變。

    有頭無尾。

    泉亦老婆心切轉身回位。

    向他道莫道騎牛者不鑒。

    雖然總不如拍牛處最妙。

     頌曰。

     一拍牛兮未較遲  真機言外有誰知 癡人說夢知無限  卻是将拳吓小兒 鳳翔石柱禅師到洞山。

    山垂語雲。

    有四種人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一人說得行得。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那個是其人柱山衆雲。

    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者祗是無舌不許行。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者。

    祗是無足不許說一人說得行得。

    袛是函蓋相稱。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者。

    斷命求活。

    如石女兒披枷帶鎖。

    洞山雲。

    阇黎分上又作麼生。

    柱雲皆通分上卓卓甯彰。

    洞山雲。

    袛如海上▆▆秀士又作麼生。

    柱雲。

    幻人相逢。

    撫掌呵呵。

     師拈雲。

    一代時教诠注不着。

    一機之境。

    意自無窮。

    火熱水冷。

    風清月白。

    唯許道人受用。

    會則已過新羅。

    未會途中生受。

    石柱洞山。

    一唱一和。

    按拍相應。

    中間空隙。

    難為具眼。

    二老有許多說話畢竟在那一句是他空隙處。

    衲僧家。

    到這裡若放過行腳事黑漫漫地。

    試具眼勘。

     頌曰。

     四種人将立問端  中間勘破不為難 長安最是風花境  幾個歸家酒不闡 雲居膺禅師上堂雲。

    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

    解者不厭惡。

    從天降下則貧寒。

    從地湧出則富貴門裡出身易。

    身裡出門難。

    動則埋身千丈不動則當處生苗。

    一言迥脫。

    獨拔當時言語不要多。

    多則無用處。

     師拈雲。

    萬機俱罷。

    一句當天。

    一語相函。

    諸方易識宗通說通。

    說至宗至。

    除他大死蘇來。

    自然貼體全妙。

    佛法不落語言文字。

    不執知覺見聞不減吃飯着衣。

    不拘施為動靜。

    且如雲居上堂發多種之語誨人。

    是他知有衲僧本分事。

    衲僧家直須眼底空空。

    胸間落落。

    許爾逢場作戲。

    竿木随身。

    柳巷花街。

    挨排任運。

    門裡出身。

    則且置。

    身裡出門